首页 理论教育 好心态是强大的正能量

好心态是强大的正能量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好心态才是强大的正能量癌症患者应诊时心态的好坏,常常很大程度决定其癌症治疗的成败,以及是否能有效控制其后续的转移或复发。在盐城也有一位老年妇女,她是2003年确诊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当时吞咽困难,只能喝少量粥,八十多岁了,无法手术。无论何种药物,都需要借助个体的心身机能状态才能发挥其药理作用。

好心态是强大的正能量

第三章 好心态才是强大的正能量

癌症患者应诊时心态的好坏,常常很大程度决定其癌症治疗的成败,以及是否能有效控制其后续的转移或复发。关于这一点,医生们早已达成共识。

一、知情权有时能杀人

作为一个不宣之秘,肿瘤科医师大都知道一个事实: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生了癌,或尚未确诊之前,常常活得很好、活得很长;一旦确诊,或一旦获知自己生了癌,有的便病情急剧恶化,癌症也呈现出加速发展趋势。

曾有一个典型事例:20世纪80年代后期,石家庄市进行干部体检,一位42岁的处级干部到体检医院,与一位相识的护士迎面相遇。护士对他说:“老张,你的检查报告出来了。不太好!火箭电泳(即甲胎蛋白)很高,你可能生肝癌了。”就这么一句话,兴冲冲的老张顿时两腿软了,不能走了,被人抬着送回了家。他第二天住进了医院,第二天晚上死了。然而,几天后最后的检查报告出来了,火箭电泳明显升高的是另外一个老张,因为“肝癌”而死的老张其实指标并无异常。可见,人对癌的恐惧心理力量有多大!

不知情常常活得好

我经历过两件事情,让本人一时也百思不得其解:1996年我接诊了一个研究生的老乡,是山东人,一位老太太,七十岁左右,患晚期食管癌。当时患者已经有点食管梗阻症状,吞咽困难,局部有转移可能。家属都不愿意给她再开刀、做放疗了,带到上海肿瘤医院求治,也被拒绝进行手术。当时,我校就在肿瘤医院旁边。他们通过研究生找到我,要求进行中医药调理。这老太太大概也就吃了两三年的中药,后来就疏于联系,学生也出国了。

不久前,我的学生回国来看我,无意中告诉我,那位老太太虽然人瘦了点儿,但还活着!我大惊失色,觉得太奇怪了!当时她的诊断很明确,食管镜检查确定为“晚期食管癌”,CT显示食管纵膈有肿大淋巴结。最后,我的学生补充说了一句:“老太太至今不明白自己生的是什么病。”

盐城也有一位老年妇女,她是2003年确诊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当时吞咽困难,只能喝少量粥,八十多岁了,无法手术。我们给她用了对食管梗阻有一定辅助作用的“食管粉”,然后又是中药,又是外敷。因为年龄大了,家属也不愿意给她做放疗。大概折腾了半年多,她的梗阻情况才有所好转,然后在我这里断断续续治疗了好几年。一段时间疏于联系,我总以为这位高龄患者已经不在了。结果,前段时间她的子女又来配药了,我才知道老太太居然还活着。

我想,这种情况按照常理来说,能够拖个半年一年已经很了不起了!她们一个居然已经活了十四五年了,一个也已经拖了七八年了(后者快九十了,估计生存质量不会太好,故曰:“拖了”)。

其实,临床上“不知情”这类现象很常见,甚至可以说是普遍现象,这很值得玩味。通常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老大爷、老大妈生了癌以后,只要给予合理治疗、适度呵护,在不知情情况下,常可长久地活着。而文化水平稍微高一些的城市知识分子,却常常没有这么幸运。有的会很快进入晚期,一命呜呼!何也?都是因为心态作祟!不知情,就不会因癌症而恐惧,也就无所谓心态好坏,癌症也随其生物学特征而被控制或缓慢发展;知情却又无法正确面对者,天天惶惶不可终日,心境恶劣,全身机能低下或紊乱,则加速了癌症的生物学发展过程,于是走得更快!

心态不好,再好的药也没效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诊疗中的真实故事。某年夏天,钱某,女性,60岁刚过,原本为某市某区委统战部干部,一生从事统战工作,谨小慎微。退休不久因心窝下作痛,确诊为胰腺癌,进当地某大医院行剖腹探查,发现肿块8.8厘米×8.0厘米,包裹住血管,无法切除,关腹而寻求中医治疗。其妹钱某为某大学数学系教授,亦是癌症患者,一直在我处诊治,关系不错,也十分信任我,故第一时间由其妹陪同钱某来找我诊治。

当时,大家告诉她胰腺上有个肿块,可疑恶性,手术已经切除了,恶性程度不高,无须化疗,中药调理便是(而事实上,根据我的经验,我们反对胰腺癌患者进行全身化疗)。一两年过去了,钱某恢复得很好,已完全正常,天天上菜市场买菜。两年半后的春节前,其妹去美国探望女儿,钱某到某医院做例行体检,原本她总是由其妹陪着,其妹很精明,每次都会事先与医生打个招呼,行“善意的欺瞒”,此次则由其老伴陪着。

老伴老实巴交的,不会先去打招呼,也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而做B超的医师又很认真,做完了一次又一次,并查看原记录,最后告诉钱某:“祝贺你,你的胰腺肿块明显缩小了,从原先的8厘米缩至不到2厘米了!”钱某当时就惊愕了,“不是说我的肿块切除了吗?怎么还有2厘米呢?你们一定在骗我,我一定不行了……”

她回到家中便心窝下疼痛,吃饭都成问题。其妹匆匆从美国赶回,春节期间登门拜访我,要我赶快想办法。我只能好言相劝,并翻出2年多来的病案原始记录,上面清清楚楚记载着她每次检查的结果,确实一次比一次好。可她就是不信,喃喃自语:“我不行了,没救了,你们骗我!”我给的是同样的治疗思路,且加重了用药,但奇迹却再未发生。5月份,也就是得知她自己实情后的3个多月,她走了。这是我行医生涯中非常沉痛的一个案例。

其实,在她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期,体重等指标已经完全恢复了。但由于她本人谨小慎微、胆小拘泥的个性,当她得知了事情之后,遂心态一落千丈,终至不救。看来,中医学素有古训:“运药者,神气也。”无论何种药物,都需要借助个体的心身机能状态才能发挥其药理作用。心态不好,再好的药也罔效。

二、为什么医生得癌死得更快

医师生癌,死得更快,这几乎是医学界路人皆知的事实。照理说,医师获得信息更多,更能够得到合理治疗,不会走弯路。何以如此?这无法用“科学”来解释,但它却客观存在,顽强地提示着人们认知的盲区。

有段时间,两个接连而来的消息让我唏嘘不已!台湾大学下的一位肿瘤科医生、主任医师,很著名、很年轻的外科肝癌专家,确诊为肝癌以后不到一个月,各种治疗方法还没有用完,就匆匆走了。与此相差不久(不超过一个月),上海一家最著名的肝癌专科医院里一位医生,在给患者做B超检查时弯腰,发现肝区有些不适,也做了个检查,发现是肝癌。其实还不是晚期,但也一个多月后就走了。我们附属医院也有过类似情况发生。可以说,这类情况非常普遍。

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肿瘤科医师生了癌又比一般医师死得更快!这是为什么?按理说,他们获得和了解的信息应该更多,能得到的治疗手段也更合理、更方便。而正是因为他们了解的更多,在旧观念的笼罩下,他们太清楚、太恐惧了。他们的死往往不是因为错误的治疗,或者治疗不及时,而是因为心理危机。应该说,他们是死于心理危机、心理休克。

三、好心态堪比最好的药

好心态的“药效”不可思议

有两个案例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浙南山区某老汉,七十多岁了,近来咳嗽加剧。此人好烟,经乡卫生院医师一查,怀疑生了肺癌,嘱他去县城中心医院再查一查。老汉的孩子推着车,送老汉去县城检查。时正冬季,老汉紧裹着棉袄,脸色苍白,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谁看了都说病很重。一到县城医院,又是CT,又是常规体检,最后老主任说那不是肺癌,只是老慢支、慢阻肺急性发作。老汉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三十多里路,独自一人走回了家。前后完全判若两人。

我有一位患胆管癌的外地患者,是CEO,手术后一直在我处用中医药调理,一切正常,已3年多了。一次复查,CA- 199(一种反应癌活性的指标)上升了,CT检查发现局部有囊性积液。某医院医师斩钉截铁地声称:胆管癌复发了!他当时去时兴冲冲地,回来就萎靡不振,倒头就睡。睡醒感到肝区作痛,被送进医院,又是输液,又是检查。之后十来天,他整天嗜睡,不吃不喝,日见消瘦。家属于心不忍,架着他来到上海。我一看,大吃一惊,月余不见,好好的他怎么变得这样?一了解,原来如此。遂劝他别忙,一边中医药调理,一边调出他所有的前后CT片,又请影像学权威会诊。最后分析结论是:囊性积液术后即有,并无变化,影像学未见任何异常。数天后,再做CA-199等血象检查,指标一切正常。患者得知此消息后,当即精神振作,立马邀请人下午一起持杆高尔夫

这两位患者前后判如两人,都是因为心境及情绪问题。精神状态好与坏,可以说比药物更明显地决定着许多癌症患者治疗的成败。

恐惧癌症比癌症本身更伤人

曾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2011年的5月底,中央党校的一位老师匆匆忙忙赶来上海找我。他告诉我一个月内的经历——他刚刚被确诊为胰腺癌,而且是晚期,肝上已经有了转移病灶。所有的医生(且都是北京大牌医院的权威医师)都告诉他:治疗与否都一样,他还有3~6个月的寿限,绝对不会超过6个月。然后,他自己也上网查了,的确如此。

自从确认这个消息后,他终日茶饭不香,魂不守舍。十天里,他一下子掉了十斤肉。当时他想:既然治疗与否都一样,那又何必奔波于医院之间,徒受皮肉之苦呢?无所事事之余,他跑到西单新华书店闲逛,偶然间看到我写的《癌症只是慢性病》,眼睛一亮,翻了几页,如获至宝。买回家一口气看完后,他心定多了,原来癌症并不是这么令人恐惧的!他又连续看了第二遍、第三遍,心里踏实多了。看了书后的十天,体重自然恢复了八斤,恰如坐过山车似的。

上面这位老师几天里体重的戏剧性的一减一增,的确无法用科学(生物学)来解释。但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心理着手,则又可以有所说明:

第一,人们对癌症的恐惧确确实实存在,而且非常严重。而对癌症恐惧的最大问题,就是“恐惧这种消极心理的本身”!

第二,恐惧之类消极心理是导致癌症(包括其他一些疾病及症状等问题)日趋严重,甚至迅速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该老师五月份找到我以后,我一方面给予中医药调整全身,以控制胰腺病灶,另一方面继续予以积极鼓励。约一个月后,其全身情况明显改善,我则又建议他在上海对肝的局部配合做了一次伽马刀。现在,虽然他远未达到完全成功控制癌症的地步,却也滋滋润润、优哉游哉地活了一年多,活得相对不错。目前并没有危险的生命指征出现,而且可以说,离成功的彼岸越来越近!

由此可见,心态是多么强烈地决定着癌症患者的生存及治疗的成败!

四、两类极端的人活得最好

俗话说:“心态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则说:“心态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健康!”在癌症治疗领域,更可以说,心态决定着康复的可能性有多大!或曰:心态好坏是能否康复的分水岭!

我不是精神万能论者,但却充分意识到在癌症治疗领域中精神、心理的极端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我观察到两类心态比较极端的癌症患者往往康复得最好,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理性执着的人康复得最好

一类患者的特点是理性执着,问题想明白了就义无反顾地走到底。试举案例说明:

张某,山东人,原来是位领导,有军人背景,理性又不失执着,比较豁达。2006年3月确诊为晚期胰腺癌,已无手术指征。当时,因为已经七十一二岁了,年纪偏高,家属将病情瞒着他,怕他知道,所以化疗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子女很孝顺,每隔一两个月到上海找我一次,也只是希望他能够再拖一段时间,安度晚年罢了。

见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做了客观分析。当时,给他用了内服、外敷等方法。因为老人当时不知情,所以,回家后恢复得很快,没有多久,疼痛等症状就比较快地解决了。由于是军人出身,他本身就喜欢酒。一年多后,不听子女劝告,他又开始喝酒,并大块吃肉了。有一次,应酬后不久,心窝下开始疼痛。子女无奈中,只能告诉了他实情。

这时,他已经七十三四岁了。谁知他得知实情后非常豁达,说道:第一,和我一起参军的很多战友都已经走了(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我已经非常庆幸了;第二,我现在还死不了。知道自己的实情后,他对自己的饮食就非常重视了,更积极配合治疗。从2008年起,每次做健康检查,都发现他的胰头肿块不断缩小。我每次去济南,即使不一定要换方,他也要专程来看我一次。从2010年起,我建议他改用丸药,方便多了。但他还是每次都专程来看看我!

现在,已经过了整整六个年头了,他恢复得非常不错。他看我在门诊的时候发现其他患者有恐惧心理,还经常以同样的观点告诉别人:“不用担心!”“这个病,只要合理地治疗、控制饮食、调整情绪,一般走出来不是很困难!”“这个病,最怕就是情绪不稳定!”他以自己的经历,劝说过好多人。

这就是理性执着——明白了,然后义无反顾地走到底!所以发生了“不可能”的奇迹!

马大哈康复得最好(www.xing528.com)

另一类就是难得糊涂的人,或者说是马大哈。在此,也举一例胰腺癌患者以说明:徐某,胰腺癌患者,2000年年底发现,剖腹探查时见癌肿凹凸不平地裹住大血管,5.0厘米×5.5厘米大小,什么都不能做了,只能关腹。家属哄她说胰腺癌已除掉。

2001年年初,她开始接受中医药治疗。该女士有一种很好的性格,大大咧咧,什么都不往心里去,家属说除掉了就是除掉了。她术后很长时间心窝下痛(其实是癌痛),我告诉她是刀疤痛,她也就信了。3~5个月后,什么症状都没有了,想上班,我同意后,她也就上班了。她是上海环境卫生学校的,原先在图书馆工作,因病休假,再上班只能做门卫了。结果门卫接触人多,同事们嘴碎,让她知道了原来癌肿没除掉。她来问我,我说:“你有什么不舒服吗?”“没有,吃、睡、拉都好!”我答曰:“你的癌肿已被我控制住了!”(当时的肿块已有缩小趋势)她也就信了,没太大的反应。她说反正已经不痛了,没有任何不舒服,它(癌肿)愿意在里面就让它在里面吧!就这样,她若无其事地生活着、治疗着、快乐着。

2001年年底,查CT显示:胰头肿块明显小了。她在门诊逢人就快乐地说:“我胰头癌的肿块小特(方言)了。”2002年年底,查CT显示胰头正常了,已无肿块了。她仍快乐地说:“我的胰头癌消失了,没有了。”2003年5月,因肝区痛,她也不紧张,跑来问我。我说查个CT吧,结果发现胆囊有结石。怎么办?我主张切除胆囊。她也没有任何异议,接受了,找同一位开刀医师给开了,开出来胰腺十分光洁,非常正常,癌症已经完全消失了。她也没有特别兴奋,每天就是乐呵呵的!

这么一种乐天派、大大咧咧、聪明里有糊涂、不钻牛角尖、不天天想病情的人生态度,使她不仅活得乐悠悠的,而且整整12年了,达到“完全康复”水平,创造了真正的奇迹。

还有一位胰腺癌的案例非常值得推崇。患者姓柳,上海人,是2005年年底确诊患的胰腺癌。当准备手术的前一天检查时,发现已经裹住大血管,属于晚期,已经没有手术可能了。这个人是个处级干部,生性比较小心。他的夫人则自己经营企业,也是非常谨慎的。他到我的门诊来了解过多次以后,才开始接受中医药治疗。

最初,他夫人只是代诊,一直没把他带过来。因为,一是对中医药能够治疗胰腺癌多少有点不信任;二是怕人多口杂,让患者得知真实病情,预后不好。了解得多了,用药几个月以后,才把他带过来。但对我谈了个基本要求,不能告诉他实情。所以,他看病,每次来都是老婆先来排队,患者被子女堵在诊室门外。轮到他了,才插着队排上来。

开始,他的情况确实很不好,消瘦、失眠、心窝下及后背部隐痛。逐渐地,几个月、半年过去后,老柳的脸上才有了一点儿血色;再一年半载过后,他心窝下的疼痛原先需要用止疼药,现在可以不用了!老柳才找到了一些乐趣,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在他刚开始治疗后不久,我就通过他夫人给他一个建议:建议他找点事情干干!在我的建议下,他学会了炒股。因为他原来是主抓经济的,懂点儿经济,所以投入进去以后,开始把所有精力及聚焦点都放到了股票上,赚了不少钱。三四年以后,一次他老婆走开了,他悄悄地跟我谈了,他说:其实不用说了,我心里早就知道自己的实际病情了。老婆瞒着我,我也瞒着她。他说:反正我把自己病的治疗都交给夫人了,省得操心!稀里糊涂到底,也就算了,对大家都好!现在,优哉游哉的他,也已经整整过了七年多了。

这是另外一种类型。说理性,说糊涂,都可以!或者说:大智若愚!我想,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方式!

敏感多疑者死得快

在肯定上述两类患者常常康复得最好的同时,我不得不指出:临床上,那些类似林黛玉性格的人,天天“神叨叨”的,多疑、敏感,时时怀疑自己是不是转移复发,常常活得最差。不仅生存质量低,而且相对来说,更容易转移与复发。

临床有这么一种常见现象,很多患者(尤其是女性乳腺癌、卵巢癌患者),常敏感、多疑,好杯弓蛇影,天天在想、天天在怀疑。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联想到是不是转移、复发了;偶有头痛便自然联想“一定是脑转移了”;一有腿疼,则首先想到会不会骨转移。她们凡有一丁点儿事情,自然地就会与癌症转移挂上钩,嘴里说不怕、不想,睡梦中醒来,想的仍是这类事件,潜意识里始终难以释怀。

她们往往对身体的细微改变特别敏感,对许多指标变化每每习惯于做出过度的解读,且总是往坏的方面理解。但真正要她们去医院做检查,又感到害怕。常常查也不是,不查也不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两难陷阱,把自己套了进去。

而长期观察表明:这类患者转移率、复发率明显见长,其转移率或复发率要较心态平和者至少高出40%~50%。因为始终处于这种心神不宁状态,吃不香、睡不实,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是必然的。而后面这些生理状态,恰恰是最适宜癌细胞死灰复燃的。癌症本身就是种“内乱”,天天神叨叨地疑转移、疑复发,则是乱中添乱,不“大乱”才怪。

这方面的案例太多太多了,可以说不胜枚举。临床上,很多非常早期、非常单纯的癌症患者(往往多见于女性,有财务、会计背景)整天心神不宁、茶饭不想,天天紧张得不得了,一有风吹草动就以为出了问题。她们往往治疗最积极,检查也一次不落下,但到最后,还真是出了问题。

其实,国内外都有不少科学研究报告证实了这一结论。这方面有代表性的国外实验研究当属英国的M. W atson,她对确诊为癌症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进行了情绪反应状况的调查,将情绪反应状况从积极乐观到悲观绝望分成4组。经长期追踪观察发现,当年测试为最积极乐观的一组,75%的患者活过了5年;最悲观绝望的一组人却只有25%活过了5年。天天神叨叨、疑神疑鬼、担忧转移复发的患者,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占主导,因此,自然容易转移复发。可见,患者的情绪反应状况对癌症的预后及能否长期康复影响极大。

五、疾病会因大怒而死灰复燃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这本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中明确提出:许多疾病治愈或稳定后多日,常可因于大怒(发怒)而死灰复燃,再次复发。中医学把这种复发称作“怒复”,历代医者对此都十分重视。对于癌症患者,防范“怒复”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临床上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有一个案例,虽已过去十多年,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难忘。黄老伯是胃癌患者,一度是我的近邻。手术后,因体质很虚未做化疗,一直用中药方法调理,恢复得不错。黄老伯原有许多不良生活习惯也都改了,人也白白胖胖,体重增加。一晃术后8年了,大家都认为平安无事了,查体也无任何异常,便停止了中医药调理。

哪知某日傍晚,因琐碎之事,他儿子与楼下邻居发生剧烈口角,吵得不可开交。老人被惹火了,冲出门外,与邻居叫嚷对骂了片刻,不久即感胃脘剧痛。家人给予止痛剂未见缓解,急送医院治疗后,稍有改善。自那以后,虽重新恢复中医药治疗,但隐痛始终存在,人也日见消瘦。

当时,怀疑他术后粘连,因暴怒而扯裂、受损,故作痛。但3~4个月后,他进食日见梗阻,中脘部已能触及小硬块。很显然,是局部复发。最终,在大怒后200日去世。我不敢断定就是大怒导致了复发致死,但勃然大怒是重要诱因,却是再明白不过了。

类似的案例太多了:如一肺癌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已十分稳定地度过了三年余,一次剧烈争吵后,下午即发现左锁骨上原已缩小的淋巴结变成了鸡蛋大小;一女性胶质瘤患者,自我感受和各种检查都已正常,唯颅内有残留瘢痕与少量积液,安全生活了两年多,因情感生活问题与先生大吵一通后,又连续争吵数日,即头痛发作,用脱水剂没能改善症状,3个月后复查,又见复发;一患食管癌的老人,用过放疗,自我感觉尚可,眠安纳佳,两年多后与人发生争吵,当即胸闷痛,且疼痛彻背,止痛剂无效,影响进食,施以中医药也未见有明显改善;一肝癌患者,康复有年,避雨时被人推倒,说了几句,反遭羞辱,一气之下,刚想发作,尚未发作,只感到恶心,旋即胃痛,呕出大口鲜血,及时送医院,发现胃底出血,住了两周医院,总算出院,哪知半年后发现肝癌复发……

总之,大怒、情绪骤然剧烈波动,对处于癌症治疗期和康复期的患者来说,都是十分危险之事,极有可能诱发难以收拾的败局。因此,须慎之又慎。

一句话:怒,绝对不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而节怒又不是简单的问题,须在认识上加强,对周遭环境做些调整,自我也要学会调控,再加上适当的中药调理。随着个性的优化,将有助于癌症的更好康复。

六、“我爱你”比什么药都强

夫妻和睦,大病变小

我指导的研究生李某曾在通州市做过一个癌症康复的社会学调查,发现家庭关系和谐、夫妻和睦的患者康复就要好得多。临床的确如此。

我们早就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每次妻子陪丈夫、丈夫陪妻子、子女陪父母来求诊的癌症患者,以及家属倾注了全部爱心的癌症患者,其治疗效果往往要较初次陪来以后就只有患者独自一人自行求诊的要好得多。

我们追踪了40多位生存期超过3年的胰腺癌患者,90%以上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在我们看来,家庭关爱在癌症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特别是初期的癌症患者度过手术、化放疗等医疗难关中,起着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重要呵护与支持作用。

因此,适度的家庭关爱是帮助患者走出癌症阴影,追求长期稳定康复的重要一环。故要对家属强调康复期给予患者合理的家庭关爱的重要性。

多说几句“我爱你”

这里有个动人故事:2001年春节前,我应邀与上海市癌症俱乐部的同志一起赴山东教育电视台做“肿瘤康复”专题电视节目。当我们走进直播室时,一对中年男女突然走到我们面前,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是您啊!谢谢您!谢谢您!”妻子激动地握住我的手说:“几年前就是您的一句话,激起了我们共同抗击癌魔的信心。这几年,我天天不断地对我丈夫说‘我爱你,你一定能坚持下去的’!”丈夫也激动地说:“这几年,我老伴每日鼓励我,我们的关系从来没像这些年这样好!老伴让我增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一定要活下去!”原来,他们就是几年前让我看病的那对山东夫妇。

1995年身为副主任军医的丈夫张某是内科医师(妻子则是医院护士长),被确诊患了原发性肝癌,手术后进行了介入等规范治疗。1997年6日再次被确诊为肝内复发,伴可疑的转移。当地医院认为已没有“控制”的可能,夫妻俩失望之极,前来上海求治。补做了一次介入后,主治医生告诉他们,西医治疗就此结束,只能一切听天由命了。

无奈中,他们找到了上海市癌症俱乐部,俱乐部同志建议他来找我,由我给予他中医药诊治。而第二天,也就是7月19日,我正好在上海市科协会堂做“肿瘤康复”的公益讲座。他们夫妇俩也来听了。我在讲到亲情、关爱对癌症患者战胜癌魔的作用时,强调说:“当丈夫生了癌以后,妻子不妨多说几句‘我爱你’,反之亦然。夫妻间恩爱,可以帮助患者走出困境。”

此言一出,激起了全场400多名癌症患者的会心大笑和一片掌声,没想到这竟给他们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他们完全照此践行了,而且大获成功!这对山东夫妻相濡以沫战胜疾病的事迹,让在场所有做节目的人无不感动。电视编导当即表示改编原节目脚本,把这段感人的真情故事加了进去。节目播出后,据说在全城引起了很大反响。

这个故事之外,还有一个小插曲。2006年间《健康报》展开了“怎么做一个好医生”的讨论笔会,邀我写第一篇文章。我当时就讲了这个故事,强调人性化治疗的重要性,引起了轩然大波。

支持我的人认为我说得很对,很有道理,包括很多医学专家和医院院长。但是,也有很多人对我的观点持否定态度,也包括一些医生与院长。有人甚至嘲讽我说:何氏认为只要用宗教方法,就能解决医学问题。其实,他们恰恰就是忘了医学一个很根本的基准点:医学,不仅仅是门科学,不仅仅是种技术,更是一门人文关爱的学问,更需要精神呵护!谁都知道:人是靠精神而活着的,这一点怎么说都不过分。因此,我最欣赏的医学格言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对癌症患者来说,给予精神的支持、给予心灵的关爱,尤其重要。有的时候,这些关爱胜过一打药物。这点永远不会错!

早就有研究表明:亲人的关爱,对帮助癌症患者战胜癌魔举足轻重。在我主编的规划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中,列有专门的篇章《家庭:特殊的“医疗护理机构”》来讨论这一命题。癌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治疗较为困难,而且癌症的治疗康复要坚持很长时间。癌症的特殊性决定着患者需要有长期治疗和坚韧的思想信念。康复是个漫长的过程,除依赖患者本人的精神外,还需要亲人的关爱与不断激励。夫妻恩爱、亲属支持,对癌症患者能否康复至关重要。

好朋友也是“灵丹妙药”

早在1999年,L.S.M anne就应用结构方程模型(一种先进的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癌症患者配偶的支持、心理应对及心情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发现配偶的态度、行为明显影响癌症患者对待治疗的态度。配偶的支持会使患者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对待治疗。

此外,社会支持因素与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也密切相关。Karen和W eighs通过9年的随访发现:Ⅱ期和Ⅲ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继续得到有效社会支持的,其死亡率远较没获得有效社会支持的患者低很多。我们在通州地区对癌症患者所做的调查中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所谓社会支持,这是心身医学从社会学中引进的理论。此理论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之中,人与人交往的数量与质量影响着他的心身健康及社会适应的良好与否。

就个人而言,是否有关系密切,有可以随意倾诉郁闷、交流感情、表达真实思想和苦恼,并获取情感支持、得到理解帮助的亲友,以及这类亲友数量的多与寡(6个以上为多,3~4个为中等,2个以下为寡),常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心身状态与健康水准。

如一个人有较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亲戚、朋友关系,能得到较多人的理解、支持,那他在挫折、失败、失落或生了癌以后,可以随时找亲朋好友倾诉,获得理解与情感的帮助,寻求必要的支持。如此一来,自我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就大,自我调适能力就强。反之,很容易罹患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心身疾病。而康复期的患者,若能有相应而足够的社会支持,会对他的长期康复产生积极的支撑作用。这也是我们积极倡导患者一旦身体许可,就应该及时、适度地投身有益的社会活动,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的缘由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