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常见病护理手册:心理健康与保健

儿童常见病护理手册:心理健康与保健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时期是培养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时期,心理卫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儿童常见病护理手册:心理健康与保健

第四节 儿童心理健康保健

1.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健康”新概念: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4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儿童时期是培养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时期,心理卫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儿童的心理健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发育正常,智力商数在70以上(包括130以上的超常儿童)都属于此列。

(2)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热爱学习,对生活充满信心。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乐于帮助别人。

(4)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不仅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有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5)有健全的性格,开朗、待人坦诚、勇于负责、正视困难。

(6)能够正确对待现实,适应环境迅速,接受新事物、新概念快,思想和行动能与时代同步。

2.儿童心理保健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和训练,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能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灵活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

经幼儿群体调查研究资料表明,幼儿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占5%~15%。其中约5%左右的幼儿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心理治疗。6岁以前是发现心理问题与矫正的最佳时机。3~6岁的儿童一旦出现行为偏异(如与大多数同龄的小朋友相比活动过多、恐惧、过分害羞、抽动症、口吃、注意力不集中、爱啃咬指甲、吸吮手指、梦游、抱怨、行为冲动等),应找出原因,尽早矫正。下面介绍几种3~6岁幼儿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矫正方法:

(1)抗拒入园:刚上幼儿园的儿童因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陌生,加上有些家长平时的溺爱或娇纵,外界交往过少,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群体生活等,都会使幼儿对入园感到陌生和不适应,甚至有些幼儿会对新环境感到恐惧。这些问题只要家长、幼儿园之间相互配合,采取相应的措施,便不难解决。(www.xing528.com)

(2)孤独: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幼儿有可能因为自小缺少玩伴而养成喜欢独处的习惯。防止的方法是采取教育训练,越早越好。自幼培养儿童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通过与周围小伙伴广泛交往来纠正孤独的性格。幼儿园是辅助治疗幼儿孤独症、培养群体生活的最好场所。

(3)咬指甲:经常咬指甲可使被啃咬的指甲短小变形,个别指甲有可能发生出血或感染。这可能是幼儿发泄内心紧张的一种方式,大多是因为父母或老师要求过高,对幼儿批评过多、态度粗暴所致,致使幼儿只好用咬指甲来减轻内心的压抑。对这种现象可以采用行为治疗,让幼儿意识到咬指甲的害处,培养和强化良性行为,增加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4)任性: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难于克制自己。纠正方法以心理治疗为主,改进教育方法,坚持正面教育,对孩子既要关怀体贴,又要严格要求。

(5)进食问题:主要表现为偏食、挑食、厌食以及进食行为异常。进食行为不良可以直接影响幼儿对营养的吸收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纠正方法是改变幼儿错误的饮食习惯,培养幼儿正确的进食技巧,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

(6)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爱动,难于安静地做好一件比较简单的事。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培养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等方法来培养幼儿注意力。如果幼儿多动症状过分明显,有可能是体内微量元素失调,必要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接受相应的治疗。

(7)独生子女的心理护理与教育问题:

①充分利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有利的教育条件,发挥其优势。一般来说,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要好,其学习条件等也相对优于非独生子女,因而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

②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方式,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要松弛有度。对独生子女不要保护过度,过分溺爱;同时也不能过分严格管理,过分约束孩子自由的天性。要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然的成长环境,避免过高期望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往往会适得其反,成为孩子沉重的精神包袱。因此,父母应充分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要切合实际,符合他们能力发展水平。

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鼓励适度的人际交往。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应当鼓励其多动脑,合理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度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孩子在模仿中相互学习、共同促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