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创立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创立科学共产主义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马克思卡尔·马克思,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为此迁居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1848年2月,新纲领在伦敦用德文正式发表,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返回巴黎。

马克思:创立科学共产主义

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年—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特里尔城。父亲是一个持自由主义观点的律师,后当司法参事。马克思在本城受中等教育,1835年,进入波恩大学学习,次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他学的是法学,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在大学阶段,他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坚决反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1841年4月,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这时,他还站在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上。

181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即《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他迁居科伦,担任该报主编。11月间,与恩格斯首次会见。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痛斥普鲁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捍卫农民和劳苦大众的利益。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但马克思断然拒绝,并于3月17日声明退出编辑部。

由于普鲁士政府的迫害,马克思于1813年10月移居法国巴黎。他住在工人区,广泛接触工人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斗争情况,同法国的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工人秘密组织的领袖以及德国流亡者的秘密团体——“正义同盟”的领导人建立了密切联系,还时常出席法、德两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的集会并发表演说。与此同时,他研究了法国阶级斗争的历史、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和黑格尔“左派”分子卢格合办了《德法年鉴》杂志。1844年2月,马克思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论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文章主张对一切剥削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力量,公开声明自己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他鲜明地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的,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这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为共产主义者的重要标志。

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第二次会见。从此,两人为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并肩战斗。他们合作写成的第一部著作,是1845年2月出版的《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简称《神圣家族》),这部著作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845年1月,法国政府根据普鲁士政府的要求,将马克思驱逐出境。马克思为此迁居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同年春天,恩格斯也到了那里,他们在那里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广泛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初步提纲,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

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6年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接着又在巴黎、汉堡莱比锡等地建立了同样的组织。他们亲自开展了对蒲鲁东主义、魏特林的“平均共产主义”以及克利益等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流派错误倾向的批判,使“正义者同盟”领导人受到教育,他们表示要同各种冒牌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接受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1847年春,他们签署了正式委托书,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加入“正义者同盟”。同年6月,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www.xing528.com)

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马克思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委托,与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1848年2月,新纲领在伦敦用德文正式发表,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极其重要的思想,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伟大学说,成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1848年2月,巴黎爆发了二月革命,布鲁塞尔群众也行动起来。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返回巴黎。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普鲁士爆发了三月革命,为了直接领导革命斗争,马克思从法国秘密回到普鲁士。6月1日,由马克思任主编的《新莱茵报》在科伦发行。《新莱茵报》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反对各国反动派,团结国内一切革命的和进步的力量,打击以普鲁士政府为代表的反动封建势力。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于1849年5月被逐出普鲁士,在英国伦敦定居。为了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他先后写了《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重要著作。在这些著作中得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结论,提出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的著名论点,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不断革命以及工农联盟的思想。

工人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在伦敦举行集会,决定成立“国际工人组织”并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为“总委员会”)。马克思作为德国工人代表被选入中央委员会,担任德国通讯书记。10月11日,这个组织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当时简称“国际”,“第二国际”成立后称它为“第一国际”)。马克思在短短几天内,写成了著名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在“第一国际”存在期间,他和恩格斯一起,同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原则性的斗争,坚决反对他们的改良主义、投降主义、无政府主义、分裂主义以及其他破坏“第一国际”的阴谋活动。普法战争爆发后,马克思为总委员会起草了两篇宣言,分析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并为法、德工人阶级制定了应采取的策略方针。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接受总委员会的委托,起草了《法兰西内战》宣言,全面总结了公社的经验,强调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摧毁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很早就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859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为详尽论证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1867年,他的不朽名著《资本论》第1卷在汉堡出版(第2、3、4卷在他逝世后出版)。他在这部巨著中阐明了自己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石——剩余价值理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从而把共产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

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马克思以主要精力继续写作《资本论》第2、3卷,同时关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贫穷、疾病和长期过度的劳累,严重地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寓所与世长辞。

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