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视艺术美育功能研究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中国电视艺术美育功能研究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类娱乐节目放弃了以往综艺娱乐节目中宣传、教育等功能,扩大娱乐元素,围绕对受众造成感官刺激的目的而展开,疏远和放弃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文化引导。这种现象使得审美娱乐停留在感官的刺激而没有上升到精神的层面,造就人享乐主义的人生观。电视艺术的研究和美学的研究一直都把美育作为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目的和归属,但是单独把美育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还很少。

中国电视艺术美育功能研究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育的最终意义和特殊功能,就在于完美人格的塑造,促进身心的和谐与发展,使人的精神世界飞跃到更高、更美的境界。其价值不仅是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还要更进一步提高创造美的能力。通过美育的指导和弘扬,有利于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以美导真,以美引善”。

电视艺术是当代中国文学艺术样式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创造美、传播美、深化美的重任。时代赋予了电视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传统艺术形式相比,电视艺术在商业化、娱乐化的同时,也需要具备极富有深度的美育功能。电视艺术日益展现出在美育方面的巨大作用。

眼下,电视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成为大众传媒最广泛、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不管是国际形势、时政方略,还是处世规则、家长里短,打开电视就可以充分领略欣赏;不管是哲理思辨、学术研讨,还是生活经验、个人感悟,电视尽可服务到家。她仿佛是严师,教人生活哲理、社会准则;她仿佛是良友,对人毫无保留、倾盖相语;她又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让受众调整心态、疏放情绪、增益身心;她更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大千世界的缩影。人生的百态、世态的炎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相互的对应和各色的阐释,好的节目可以让人激情冲动、昂扬奋发,低俗的节目也可能使人感到生活无味,从此萎靡不振甚至走入迷途。(www.xing528.com)

电视作为大众媒介具有娱乐功能、社会功能、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等,然而在当今的电视节目中,特别是娱乐节目中,电视的社会功能、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和扭曲。电视节目在功能上的缺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下降,商业化、低俗化、媚俗化倾向日益突出。电视发展到今天,它在不断扩大其娱乐功能的同时,审美的功能也在人们的日常审美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转化。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加重,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人们越来越希望得到身体与心理上的放松,开始注重消遣层面上的游戏和欢愉,由此带来综艺娱乐节目的审美从多元价值观的输出到纯粹娱乐的转变。早些年,《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综艺类节目曾风靡一时,可谓是内地“娱乐”化节目的先河。此类节目的文化氛围浓厚,无论是《正大综艺》游历世界的趣味问答还是《综艺大观》传统的相声小品,都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得到他们的认同。近年来,随着《快乐大本营》等一批新娱乐节目的兴起,传统的综艺类节目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新娱乐节目时尚的内容与轻松搞笑语言氛围一时间为大家所广泛接受,于是,类似的节目风起云涌渐渐充斥了大半个电视屏幕,在目不暇接的选秀娱乐类节目中,我们已经看不到当年《快乐大本营》那样自然愉快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无底线的游戏。这类娱乐节目放弃了以往综艺娱乐节目中宣传、教育等功能,扩大娱乐元素,围绕对受众造成感官刺激的目的而展开,疏远和放弃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文化引导。这种现象使得审美娱乐停留在感官的刺激而没有上升到精神的层面,造就人享乐主义人生观。部分电视节目围绕对受众造成感官刺激的目的而展开,疏远和放弃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自律意识,无视或忽略了娱乐的真正目的,不仅不能使人在精神层面或文化层面上获得积极、健康、多元的感性愉悦和审美享受,反而最终走向了反面。这不仅仅是电视教育功能的缺失,更重要的是电视审美功能的缺失。无视电视的审美功能,任由其发展,我们的人生价值将会迷失,精神家园可能坍塌,最终影响人的生存境遇。

电视艺术的研究和美学的研究一直都把美育作为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目的和归属,但是单独把美育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还很少。我国长期以来把美育研究的重点放在学校美育的范畴,或对传统艺术的美育研究,还没有专门研究电视艺术美育的著作。作为电视艺术,它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承担着巨大的美育责任。我们要利用电视做好美育工作,丰富美育的内容,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在各种电视艺术形式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自己的品格和修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