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文艺思潮探析

当代中国文艺思潮探析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以否定和超越近现代西方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成为当代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总体表征,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全面的影响。这都有助于我们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后现代主义创作风格与艺术倾向的认识与理解。这一看法比较符合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特点。

当代中国文艺思潮探析

现代主义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经过80年代的蔓延而成为泛文化思潮。它广泛存在并渗透于文学艺术哲学美学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与伦理学等意识形态和文化的诸多领域。它以否定和超越近现代西方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成为当代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总体表征,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全面的影响。

按照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说法:“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或后现代社会里的文化倾向、文化情绪或文化运动。”(1)还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由人类针对新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所设计的一套成规性阐释的体系。”(2)总之,后现代主义与其说是对一个有共同本质的理论思潮的概括,不如说是对处于特定时空中的充满实验和冒险的各种思想的描述。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它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和科技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利奥塔、福柯、罗蒂、詹姆逊和哈贝马斯等。从形式上看,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化的整体性、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看,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3)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西方崛起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一方面是适应后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高科技的发展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也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否定,针对现代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新的理论,也影响着文艺思潮。

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一方面具体表现为某些后现代主义理论与批评观念的影响传播;另一方面则主要存在于文艺创作实践中,具体表现为某些后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与艺术倾向。如写作态度上对社会化写作的解构与反叛,对现实的怀疑与自我中心主义;叙述方式上解构宏大叙事,走向平面化、零散化和游戏化的叙事;在价值取向上,对“中心化”意识形态价值与“精英化”审美价值的消解,导向世俗化、平民化和庸俗化;在语言风格上,用调侃、反讽、嘲弄性和鄙俗化,等等。如肖鹰对后现代文学特性的描述说:“我所认为的后现代文学:一种以精神意义虚无为前提的文学。它以技术主义的无限生产为原则,以消费主义的欲望扩张为动力。在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形式的整合过程中,后现代文学以诉诸形象化感官的叙事为基本内容。它是一种在非历史的、碎片化的、孤立的现在时间中的写作,它只面对阅读的一个又一个孤立的时间片断,是一种按照电视剧图像逻辑进行画面无机拼贴的叙事。面对商业时代对个性、情感与精神的全面吞食,作为以满足消费市场需要为目的的后现代文学,在根本上是无价值判断、非批判性的文学。它按照一切相同的原则使用(消费)生活经验和文化资源,是对生命和心灵的双重抽象。后现代文学的统治就是把一种无意义的生活认同推广为普遍的文化经验,通过非历史的形象化叙事,促进大众传媒对生活与文化的全面整合。”(4)这都有助于我们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后现代主义创作风格与艺术倾向的认识与理解。

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www.xing528.com)

第一,20世纪8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文艺观念的萌发阶段。在当时思想解放与哲学文化反思的背景下,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开始被中国学者介绍阐发,后现代的文艺审美观念开始萌动,并与来自现实革命的心理动因相互作用,形成以先锋文学所代表的怀疑论、否定性的思想观念与审美倾向。

第二,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时代条件下,传统的精英化与经典化的文艺审美观念受到质疑和不同程度的解构,大众化的文艺开始流行,由此形成以新写实文学、“痞子”文学等为代表的消解性、平庸化的思想观念与审美倾向。

第三,20世纪90年代末至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进一步扩张,电信技术和网络媒介飞速发展,带来整个文艺的图像化和网络化,文艺研究与文艺批评也随之转向,形成对以往文艺审美观念的进一步解构,以及文艺向市场化、产业化、娱乐化和消费性的发展趋向。从这一变革发展的进程来看,文艺整体上的后现代主义特性越来越突出。

理论家伊格尔顿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中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和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5)这一看法比较符合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特点。当然作为一种文艺思潮自有其复杂性,在文艺理论观念、文艺创作的审美价值取向、文艺批评的价值评判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