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研究:科学认知和社会作用

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研究:科学认知和社会作用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升科学认识,必须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潮,特别是人本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消费主义所表达出来的人对历史的态度以及对历史的人的态度,都应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具体的、科学的认识和分析。这种以非理性主义为核心、为指向的人本主义的文艺思潮,产生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广泛流行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然而,人本主义对非人化的历史的批判是有局限的。

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研究:科学认知和社会作用

提升科学认识,必须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潮,特别是人本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消费主义所表达出来的人对历史的态度以及对历史的人的态度,都应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具体的、科学的认识和分析。

从总体上说,人本主义是否定非人化的历史和历史的非人化的。这种以非理性主义为核心、为指向的人本主义的文艺思潮,产生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广泛流行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受到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捉弄和战争机器、工业机器的摧残,人们面对财阀和军阀所主宰的世界感到黑暗和冷酷。由于受到恶魔般的物质力量和军事力量的重压,人们变得孱弱了。艺术家的主体意识向内部萎缩,变得极度个体化、主观化和脆弱化。他们对这段充满苦难的历史的现实感受和文艺体验是“上帝死了,世界疯了”,“生活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5)还多少保留一些社会良知和同情心的人文知识分子站在小人物一边,对践踏他们的非人化的历史进行的声讨、谴责和抨击是正义的、合理的。然而,人本主义对非人化的历史的批判是有局限的。这种批判软弱无力,既不能展示历史发展的前景,也没有揭示造成非人化历史的深刻的阶级根源,更没有看到和肯定改变这种非人历史的正义的、强大的社会力量,从而表现出浓郁的历史悲观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色彩。

人本主义进入当代中国的文坛之后,对文艺怎样才能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中外文化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横向移植的授受双方的思想价值体系的时空错位,造成了正负交织的社会效果。这种情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人的主体性和历史客体性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的新人本主义特别推崇人的主体性,这对促进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被片面夸大和发展了的人的主体性又抑制和消解了人们对历史客体性的体认,不利于“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6)不利于推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www.xing528.com)

其次,关于人的异化问题。随着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异化现象的加剧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经济已经高度发展的大城市开始呈现出令人焦虑的趋势,劳资关系十分紧张,实际上存在着超经济剥削的事实,雇佣劳动者的生活境况堪忧,虐待童工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由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广大农民尚没有完全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他们中一部分人希望当上城市的农民工,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境况。还有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所有这些众多的渴望享受工业文明的人们,还无法领受和品尝“异化”的滋味。由于长期封建主义传统的思想影响,相对而言,当代中国经济领域中的“异化”问题要比政治领域中“官本位”流弊所引发和弥漫着的异化现象显得轻微些,但如果不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随着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加剧,经济中的“异化”问题将会越演越烈。

再次,关于非理性主义问题。人本主义的灵魂是非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对补充和完善人们的思想结构,反拨僵化的教条主义和过时的理性主义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但不应当在否定荒谬的理性的同时,把一切理性,特别是把正确的理性、真理、规律和信仰都一律否决。现实告诉我们,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水平与高度发达的西方后工业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现状和发展趋势看,当代中国为了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需要启蒙理性和科技理性。我们的文艺研究和文艺批评,需要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需要宣扬文艺的解构功能和批判精神,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启发人们从政治视阈观察历史现实,有助于培育人们对不合理的思想和体制的批判精神和变革意识。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对文艺思潮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当前需要做的工作。我们应当防止错误思潮通过对历史的趣味化改写,降低人民群众的文化思想素质,麻痹和消解人们对现实的变革意识和历史首创精神。同时,对一些渗透着精神意识和大众文化精神、对表现自我欲望或表现历史于不顾、对不利于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文艺思潮,应当加以客观评判,具体区分和认定其社会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