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处州文化遗产及地方文献

处州文化遗产及地方文献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村落和传统街区是处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建构文化特征,并保留了一些原生态农家生活和农耕等内容。

处州文化遗产及地方文献

三、文化遗产

处州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文化古迹

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处州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涵盖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廊桥摩崖石刻等门类,登记在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1496处,文物点总数名列浙江省各市之首。丽水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龙泉窑遗址、仙都摩崖题记、时思寺、如龙桥、通济堰、延庆寺塔6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龙泉哥窑大窑遗迹,是我国青瓷历史上的名窑;历史悠久的大型水利工程——通济堰,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全世界最早采用拱坝形式建堰,具有极高的文物、科学价值;景宁县的时思寺,完整地保存了宋元时代古建筑的风貌;缙云仙都的摩崖石刻和莲都区的南明山、青田石门洞的摩崖石刻是古代书法艺术宝库,数量为全省之最;庆元县举水乡的如龙桥,桥廊屋里的楼、桥、亭三者合一,如意斗拱层层叠加,造型巧夺天工。

古村落和传统街区是处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建构文化特征,并保留了一些原生态农家生活和农耕等内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松阳县,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199),是浙西南开发最早、建县最早的县,素有“文物之邦”、“处州粮仓”美誉;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缙云河阳古民居,始建于元代,现存的有十大家族花园式古民居建筑群,十多座古祠堂为明、清两朝所建,百余栋旧第共计1500多间;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庆元大济村,自宋朝至明代陆续涌现出26名进士,被誉为“进士村”,遗存金街、古道、古地道、卢福神庙、吴氏宗祠、木拱廊屋桥、明清民居建筑等诸多古迹文物。

“刘基文化”是处州历史上最具睿智、最有人文价值的历史文化品牌。处州既是刘基学业的起始与完成地,也是他从政生涯的起点,还是他重要著述《郁离子》集结“出炉”地,更是他治国安邦思想和民本观念形成与发展的地方(详见第十章)。

表2-1 丽水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www.xing528.com)

img7

2.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03年开始,丽水市开展区域内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共收集、整理民族民间艺术项目558个,其中,造型艺术191件,歌舞表演艺术317个,民俗类艺术51件。松阳高腔、青田石雕、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四个项目,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个项目入选首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分十大类225项,丽水市入选名录的项目有20项:刘伯温传说、畲族叙事歌、缙云丝竹锣鼓、遂昌昆曲十番、竹溪锣鼓、钢叉舞、茶灯戏(唱灯)、菇民戏、问凳、剪纸、根雕、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黑陶烧制技艺、畲族彩带编织技艺、畲族医药、畲族三月三、畲族婚俗、道惠夫人会、菇神庙会、轩辕氏祭典。48个项目列入第一批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见附录二)。

2009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首个入选的陶瓷类项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主线的活遗产,更注重的是技能、技术、知识的传承,蕴含着民族民间文化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