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阴民俗特产:丧服分为五种,有严格规定

江阴民俗特产:丧服分为五种,有严格规定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披麻戴孝分五服办丧事穿的衣服称为“丧服”,家人或亲属与死者什么关系,穿什么丧服,这是很有讲究的。西乡利港等地孝服分三等,儿女辈,帽上披麻,死者平辈或小辈,白衣白帽,妇女加束白腰带,孙辈戴青蓝帽,曾孙辈则戴红帽,三年孝满,除孝服,称“脱孝”。

江阴民俗特产:丧服分为五种,有严格规定

披麻戴孝分五服

丧事穿的衣服称为“丧服”,家人或亲属与死者什么关系,穿什么丧服,这是很有讲究的。旧时,丧服制度是传统丧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家族社会关系,它反映了礼俗社会的尊亲原则,与古代宗法制度一脉相承

古时候,丧事习俗中的丧服,按照居丧者与死者的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分为五个等级,因而称为“五服”。五服是五种粗糙程度不同的麻布礼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与死者关系越亲近,服制越重,其丧服的形制越粗糙,以表示越悲伤。

“斩衰”是五等丧服中最重的一等。用粗陋的生麻白布制作而成,这种丧服不仅四缘及袖口均不缝边,而且要斩成丝丝缕缕,长长短短。其样式表示居丧者悲痛至极、心力交瘁的状态。适用范围时代前后有所不同,原定孝子为父斩衰三年,明太祖改作子为父母皆斩衰三年。清制同。妻为夫、妾为君亦斩衰三年。

“齐衰”是次于“斩衰”的丧等。原料也为粗麻白布,但缉边缝齐,故称“齐衰”。服丧对象和守丧时间为:为继母、慈母服丧三年;为祖父母、妻子、庶母服丧一年;为高祖父母服丧三个月。

“大功”亦称“布衰”,轻于“齐衰”,重于“小功”,用生麻布加工而成的熟麻布制作,四缘及袖口均缝边,布质较“齐衰”细,较“小功”粗。为堂兄弟、未嫁堂姐妹、已嫁表妹等服之,服期九个月。(www.xing528.com)

“小功”为五服中次轻的一种,以较细的熟麻布制成,四缘及袖口均缉边,布质比“大功”细,比“缌麻”粗。为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外祖父母、母舅等服之,服期五个月。

“缌麻”是丧服中最轻的一种,用精细的熟麻布制成,布缕如丝,做工也细。凡较疏远的亲属、亲戚,如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祖父母、岳父母、中表兄婿、族兄弟外孙等服丧均服缌麻,服丧时间为三个月。

上述五服穿戴样式,为唐宋以前的规矩。后世逐渐简化,丧服用料不再分生麻白布、粗麻白布等,而是统一改用普通白布,另在丧服上加小装饰,以区别亲疏等级。晚清民国年间,邑城设有白货店,专营男女丧服出租,但丧冠需丧家自制。近现代的丧服虽然仍旧沿用旧制,各种对象还是有所区别,但已不像原先那样讲究,而且江阴各地的丧服样式也已不尽相同。

江阴城区居民出殡时,子女麻衣重孝,全身皆白,宾朋着素衣,“断七”或一年、三年,小辈服孝即为满。南闸则子女披麻戴孝,直系亲属头戴白帽,腰束白带,孙辈戴蓝帽,重孙辈戴红帽。东乡长泾、文林一带,丧服按亲疏程度分“麻衣麻帽”、“白衣白帽”、“茄花色帽白束腰带”三等。华士等地子女重孝披麻,子头戴草冠,女头戴白花,腰部系反手搓成的草绳,脚上穿草制蒲鞋,全身皆白;侄辈、孙辈戴青帽子,妇女扎黄花,脚上穿青鞋子,腰部系白束腰;曾孙辈戴红帽子。顾山办丧事期间,入殓、出殡时,嫡系子女身穿麻衣,脚穿草鞋,腰间束草绳,头戴草绳做的“三梁冠”,其他五服以内的亲族,穿白布外衣,丧事办完后,一般亲友把白衣脱卸,子女则卸下麻衣草鞋梁冠,另换一套用白粗布做的孝服孝鞋,直到终七以后,才能脱下白衣,换上普通素服。河塘一带,孝子披麻戴孝,身穿白衣服,足穿白鞋子,头戴白帽子,帽子上套上草制的“三梁冠”,直系亲属则穿白衣,足穿月白鞋子,腰束白束腰,远房亲戚腰里束一条白束腰即可。西乡利港等地孝服分三等,儿女辈,帽上披麻,死者平辈或小辈,白衣白帽,妇女加束白腰带,孙辈戴青蓝帽,曾孙辈则戴红帽,三年孝满,除孝服,称“脱孝”。

解放后,除了子女、亲属着白外,其他亲友一般均着素服,佩黑纱,戴白花,且大多已改为“断七”除灵脱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