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元璋:洪武之治,赢得江山与人心

朱元璋:洪武之治,赢得江山与人心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元璋卖乖笼人心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于是小明王多次派士卒向朱元璋征兵解围。于是,朱元璋亲自带兵率军北上,杀退了吕珍,同时保住了安丰。朱元璋乘胜回师,和陈友谅在鄱阳湖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交战,陈友谅兵败身亡。就这样,朱元璋既赢得了江山又赢得人心。朱元璋能把事业干大,关键在于他把人脉关系放在了第一位。

朱元璋:洪武之治,赢得江山与人心

朱元璋卖乖笼人心

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元朝末期农民起义中,群雄割据,其中以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三支势力最为强大。他们都想称王称霸,彼此都想吃掉对方,于是互相攻打。

1366年5月,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一起对在应天的朱元璋进行两面夹攻。在双方正进行一场浴血奋战的险恶形势下,江北形势突然有变。

小明王韩林儿和刘福通派出的三支北伐军队,遭到元军的强烈反击从而惨遭挫败。于是小明王退兵安丰,然而张士诚却派大将吕珍围攻安丰,情势十分危急。于是小明王多次派士卒向朱元璋征兵解围。

有一天,朱元璋正在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派兵解围的问题,会上大家议论纷纷,众将大都反对派兵给小明王解围,就连军师刘基也坚决不同意派兵。然而朱元璋这次却力排众议,阴险地对大家说:“我自有安排!”他决定毅然派兵去救安丰小明王。

朱元璋为什么愿意冒此风险?因为奸诈狡猾的朱元璋自有他的如意算盘。朱元璋认为安丰是应天的天然屏障,安丰一旦失守,自己的应天也就暴露在陈友谅等的攻击下,所以他解救安丰就是保住应天;至于小明王,他在红巾军和劳苦群众心中的影响力最大,有很强的号召力,可以说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颗棋子。

朱元璋表面上之所以尊小明王为主,打他的龙凤旗号,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小明王的影响,争取人心;另一个目的是,敌方打击的矛头首先是小明王,这样就可以实现朱元璋自己今后的更大图谋。

于是,朱元璋亲自带兵率军北上,杀退了吕珍,同时保住了安丰。小明王从此对朱元璋感激涕零。朱元璋乘胜回师,和陈友谅在鄱阳湖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交战,陈友谅兵败身亡。朱元璋获取胜利以后,巧妙地打着小明王的旗帜,被封为吴国公。

也就在安丰战争的胜利后,朱元璋计划把小明王控制在自己手中。他先处处卖乖,把小明王迎到滁州,在滁州先后给小明王建造了巍峨的宫殿,安排了威武的銮驾仪仗、丰厚的食物、华丽的服饰,背地里朱元璋迅速安排亲信,对小明王实行封锁和隔离,甚至把侍奉小明王的宫中人员全部换上自己的部下。从此,小明王的一切,统统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

后来,朱元璋又以借刀杀人之计杀了对自己无利用价值的小明王,直到面临死亡时,小明王还念念不忘朱元璋的大恩大德。就这样,朱元璋既赢得了江山又赢得人心。(www.xing528.com)

朱元璋能把事业干大,关键在于他把人脉关系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靠人脉打天下,远比苦干死干要强得多。

故事中,朱元璋不让自己帮助别人即得的利益明示于人,而是将其掩饰成给他人带来实惠和利益,从而使他在受惠时看起来好像在帮别人的忙。

当用常规的方法很难奏效的时候,“欲擒故纵”和“欲纵故擒”都是为人处世的高超手段。笼络人心靠的不是金钱,而是智慧。某公司成立以来,事业可谓蒸蒸日上。但因受国际上恐怖活动的影响,当年的利润却大幅滑落。董事长知道,这不能怪员工,因为大家为公司拼命的情况,丝毫不比往年差,甚至可以说,由于人人意识到经济的不景气,干得比以前更卖力。这也就愈发加重了董事长心头的负担,因为马上要过年,照往年,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三个月的工资,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今年可惨了,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的工资做奖金。“这要是让多年来已被惯坏了的员工知道,士气真不知要怎样滑落!”董事长忧心地对总经理说,“许多员工都以为最少加两个月,恐怕飞机票、新家具都定好了,只等拿奖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账单呢!”总经理也愁眉苦脸地说:“好像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两颗,小孩一定会吵。”“对了!”董事长突然触动灵机,“你倒使我想起小时候到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颗一颗往回扣。那个比较可爱的店员,则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一颗往上加。说实在话,最后拿到的糖没什么差异,但我就是喜欢后者。”突然,董事长有了主意,没过两天,公司突然传来小道消息——“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上层正在确定具体实施方案。”顿时人心惶惶了。每个人都在猜,会不会是自己。最基层的员工想:“一定由下面杀起。”上面的主管则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从我开刀!”但是,不久之后,总经理就宣布:“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同一条船,再怎么危险,也不愿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是年终奖金,决不可能发了。”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那不致卷铺盖的窃喜,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眼看新年将至,人人都做了过个穷年的打算,取消了奢华的交往和昂贵的旅游计划。突然,董事长召集由各单位主管参加的紧急会议。看主管们匆匆上楼,员工们面面相觑,心里都有点儿七上八下:“难道又变了卦?”是变了卦!没几分钟,主管们纷纷冲进自己的单位,兴奋地高喊着:“有了!有了!还是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马上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整个公司大楼,爆发出一片欢呼,连坐在顶楼的董事长,都感觉到了地板的震动,关心和激励下属并不一定对下属有求必应,不断提高下属的待遇。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满足了一个需求又会产生另一个需求。下属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和组织的目标一致,有的却与组织的目标背道而驰。而且,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也不一定稳定,因此,作为领导者,你只能在公司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下属那些与组织目标一致的需求,对不合理的需求和难于满足的需求,就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让下属自愿主动放弃。

把他人利益放在明处,将自己的实惠落在暗处,不但会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可以获得对方的人情。卖乖的确是最为精明的人情术。

现实生活中,英雄难过熟人关。有了熟人,才有人情,有了人情,才好说话,才有人脉关系,才能把别人难办的事顺利办成。

无巧不成书。有些精明人送人情、收买人心从不用投入多少,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他们是怎样做到操纵自如的呢?那么日常的社交办事时,如何培养自己简单的卖乖或买心术呢?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有人脉才能办好事,有了人脉关系才好说话。不善于建立人脉关系的人,不会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的人,就不可能把每件事都顺顺当当办成,更不必说是难办的事情了。

卖乖术是办事关系学中较为精妙的一招。这要求我们做人乖巧精明,伶俐机智;要求我们做事要多长心眼,只有这样才会讨大家的喜欢。然而只有这一点却不够,还要善于学会在人情上投机取巧,甚至需要我们能够制造错觉的能力,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

日常,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一个“成本”的问题。善于利用卖乖术搞人情关系,不但能够降低自己办事的成本,而且还可以不用投入也一样可以获得人心。这里的卖乖收买人心主要有:扮可怜博得别人的同情;用廉价的称赞赚取高贵的回报;赏个虚头衔鼓励干劲;以及对名人或是强者明贬实褒加深印象等,都是极妙的卖乖之法。

在商业活动中,卖乖术的巧妙运用,也常会出奇制胜,以小换大,取得良好的办事效果。比如捐助、义卖、让利等等看似公益的活动,这些表面上资助非赢利甚至“倒贴”的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无私地”奉献爱心的事件,实际上所起的广告效应,会远远超出同等成本的“硬性”广告。并且这样的“软”广告却在出名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好感与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