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城市2011年度社会管理优秀成果集

晋城市2011年度社会管理优秀成果集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领导组,从组织上推动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全面实施。

晋城市2011年度社会管理优秀成果集

第一章 关于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实践

和谐稳定是党和国家的大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人民之所以能安居乐业,最根本的是因为有了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改革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只有稳定,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切实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原国政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社会管理就是抓发展,抓社会管理就是抓稳定的理念,坚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不断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路,大力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水平,维护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实现了社会管理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提高,有力促进了全市转型跨越发展。

一、近年来晋城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

近年来,我市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位置,进行了积极探索尝试。

一是切实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领导。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社会管理创新工作。7月11日,市委、市政府再次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八大体系”,27个具体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把工作责任逐个明确到了牵头单位和40余家责任单位。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领导组,从组织上推动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全面实施。

二是创新提升“六级六步”大调解机制。自2007年我市出台《关于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六级六步”大调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推行以“六级六步”大调解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人民调解工作改革以来,我市通过实践探索,不断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完善大调解组织网络,延伸了调解工作触角,扩大了调解组织覆盖面。目前,全市共有12885个大调解组织机构,其中乡镇(街道)大调解办84个,村调委会2326个,民调小组(含企事业)10475个;全市共有85478名大调解人员,其中调解员17621名,信息员67857名。同时,狠抓了“两个延伸”。一是人民调解组织向大调解组织延伸。按照大调解实施意见的要求,大调解工作延伸到了法院、检察院、公安、土地、民政、劳动等部门和单位。二是人民调解向行业延伸。延伸到了企业、学校、社区等行业。着重在劳动争议、医疗纠纷、食品安全、城建拆迁、交通事故、企业改革六大领域建立行业性调解组织,在重点单位成立调委会。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专业性、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130多个。近三年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3.6万多起,平均每年1万多起,避免民转刑案件85件351人,避免非正常死亡23件43人,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

三是创新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我市进一步加大涉法涉诉信访积案的化解工作,坚持把解决问题、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作为案件终结工作目标,化解了一批涉法涉诉信访疑难积案。2010年年底,中央、省委政法委集中交办我市案件98起,全部息诉,息诉罢访率和案件化解率均达到100%。在解决这些案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的做法:一方面,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创新“3456”工作模式。另一方面,采取人性化措施,促进息诉罢访。通过上下联动促罢访、公开听证促罢访、律师介入促罢访、经济救助促罢访、思想教育促罢访、无理闹访处理等六种方法,使上访案件有效得到解决,妥善解决了刘玉林等一批上访案件。

四是创新源头治理管理机制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重大社会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办法》,明确维护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内容、责任主体和评估程序,以及责任追究办法,分红、橙、绿三个等级进行了维护稳定的风险评估。今年以来,晋城市先后对可能影响稳定的12个重大建设项目进行了社会风险评估,由于预防当先、工作在前,我市富士康工业园A区、六大特色工业园区和北石店新区、金村新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部做到了有情征地、和谐拆迁,有力地助推了转型跨越发展。

五是创新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机制。我市先后完成了市区GPS卫星定位系统和17个智能卡口建设,市区50辆巡逻车新安装了车载终端,新建视频监控点2057个,九类近600家行业场所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全市市县主要街道、重点单位、要害部位视频监控率达100%。在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方面,创新开展了“分色预警”平安创建工作,推行区分“绿、橙、红”颜色,分色分等级预警公示全市小区平安创建成果的办法,进一步提高了人防、物防、技防水平。目前,全市绿色平安覆盖率达到60%,农村“平安大喇叭”工程在1328个村庄投入使用。

六是创新提升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机制。综治、公安、计生多家部门联手,大力推广一户一档、一户一卡、人卡对照的流动人口“抽屉式”管理办法,全面推行“统一组织管理、统一信息采集、统一提供服务、统一考核评估”的“四统一”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模式,“一站式”服务平台初显成效。市综治委下发《关于创新乡镇(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今年,市综治委3次召开协调会,4次到基层检查,19家成员单位逐一明确工作职责,共同推动了工作的开展。今年仅市区登记流动人口78413人,登记出租房屋17239条,列管重点人口392人,监管对象152人,排查肇祸肇事精神病人150人,实现了重点人口服务管理的新突破。

七是创新提升学校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年初市委派出专门督查组驻各县(市、区)督导工作;5月,市委政法委组织专门力量,再次开展了专项督查。不断强化保卫力量,学校师生数量在500人以下的全都配备2名保卫人员,每递增500人增加1名保卫人员;幼儿园设立专职保卫机构,配备不少于3名的保卫人员。多家部门联手,建立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排查稳控危险人员,健全完善了责任机制、防范机制、综合治理机制、检查督导机制和惩处机制等长效工作机制,确保了全市未发生任何有影响的涉校案件,为教书育人创造了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八是创新提升矿山安全稳定工作机制。我市现有地方煤矿129座,矿山安全稳定始终是我们抓的一项重点。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矿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在强化政府监管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综合治理优势,在规模以上矿山及非煤矿山推广了综治组织进矿山、责任体系进矿山、综治机制进矿山、部门联动进矿山、奖惩考核进矿山的“五进矿山”工作模式,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今年以来,成功排查各项矿山隐患12处,化解较大的企地矛盾23起,促进了全市煤炭资源整合、矿山生产的平稳运行。(www.xing528.com)

二、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是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理念观念的转变,也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当前,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格局,在如何有效的组织、推动和实施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保证工作的强力推进。

二是公共服务不够协调的问题。教育资源、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社会公共资源配置还不够平衡,部门与部门间、部门上下级之间分工协作还不够到位,收入分配体制机制还不完备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从创新社会管理中去破解。

三是行政、司法效率不够高效的问题。一些行政部门存在“管人者自居”的观念,行政效率不高的情况还存在;一些行政、执法机关人员在执法理念、执法方式、执法水平、执法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管理观念陈旧,服务能力不强,甚至存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改进,妥善处置,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更大程度上将影响我市转型跨越的步伐。

四是社会矛盾化解难的问题。我市因企地纠纷、拆迁改造、资源整合、重点特殊利益群体引发的纠纷,一些涉及人员多、问题相互交织的问题化解难度较大,煤炭资源整合后的遗留问题仍需高度关注。当前我市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保社保低保政策没有或部分未落实问题,占16.8%;二是土地征收征用补偿款不到位问题,占15.6%;三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占12.2%;四是企业改制问题,占10%;五是煤矿开采导致房屋裂缝及土地塌陷问题,占7.5%;六是村务管理纠纷问题,占6.3%;七是城市拆迁改造、供暖问题,占5.2%;八是涉法涉诉问题,主要是个体访居多。同时,在信访问题处理上,个别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直接影响了信访问题的有效彻底解决。

五是应急机制相对滞后的问题。单一、局部应急工作得到加强,但应对较大风险,预防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思路对策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及政府组成部门、政法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和“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强化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大力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提出的8大体系、27个具体项目,努力把我市社会管理工作提升到新水平。

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强化市、县、乡三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性、紧迫性、艰巨性、科学性的认识,努力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上再下功夫。切实发挥党委“主导”作用,在市、县建立必要的协调会商等制度,政法委(综治办)积极协调,党委大力决策,落实具体的工作机构,强力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切实发挥政府“主体”作用,明确市、县政府及组成部门对市委《实施意见》规定项目的主体责任,协调政府职能部门优质、高效运作,保障和推进所承担项目的扎实推进。切实发挥政法“主角”作用,在市、县政法部门先行先试,通过创新管理,变管理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把矛盾调解、公正司法、社会治安、特殊人群、基层基础等份内工作进一步抓好,抓出实效,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是进一步整合全市社会管理资源。首先,在整合应急处突队伍上有新进展。要立足新形势的需要,大力推动建立市、县统一领导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形成集多功能于一身的高素质、高效率运行队伍和工作机制,大力提高全市的应急处突能力。针对群体性事件突发性强等特点,科学判断、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参与群体等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可操作、有针对性的工作预案,明确管辖级别、人员调配、处置方式。其次,要在整合调解力量上有新进展。建立市、县调解人员专家库,建立行业“调解人才库”,在发挥部门、行业调解上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要强化责任追究,按照市委关于《晋城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规定,加大对各级各类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违反信访工作纪律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特别强调了在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中,对重视不够、部署不力、进展迟缓、“挂空转账”甚至推诿扯皮、弄虚作假的地区和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对因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造成信访积案得不到有效解决、上访人长期滞留在京甚至激化矛盾的责任人,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第三,要在整合网络舆情管理上有新进展。针对网络信息时代可能对维护稳定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探索虚拟社会管理服务新办法,建立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依托政府建立社情民意网,整合收集反馈信息,有效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要在市、县两级建设“网军”队伍,在直属部门建立专业网评员队伍,统一发布信息资源,积极应对网络舆情。要整合建立市政法系统对外宣传网站和内部联网办公系统,在基层乡镇、村(社区),整合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政法、农廉等网络系统,建立多位一体的网络信息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第四,要在整合部门职能向下延伸方面有新进展。打破条块分治的社会化管理体制,按照中央、省关于试行网格化管理的要求,把街道作为一级网格,社区作为二级网格,将相关基层工作一并纳入网格化服务平台,实现多部门网格社会服务管理力量配置的优化整合,在合理调配市、县地方和部门的管理服务权限上有所突破。

三要进一步攻克服务管理的难点热点。要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推进等原则,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项目着手,从具备条件的事项入手,先行创新服务管理项目。要切实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要深入抓好晋城城区作为全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五个试点县之一的各项工作。在现有的“抽屉式”服务管理和初步信息化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流动人口“一卡通”信息采集制度,有效整合信息平台和数据资源,加快开发我市集人口治安、计生、劳动就业、房屋租赁备案、税收征管、消防、人员分类管理等于一体的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服务管理软件系统,建立既共享基础信息、又各有侧重的综合信息平台。出台“新晋城人”政策,吸引高技术人才来我市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落实配套政策措施,实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服务、同管理,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切实创新治安管理方式和手段。大力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创新人口管理服务办法,实行人性化服务管理,实现社会治安服务管理的新提升。要大力推进事关民生的具体项目的实施。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体系,完善各项社会保险“无缝隙”转移接续政策。进一步扩大以农民工、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困难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重点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通过大力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要进一步强力推行对项目的责任考核。要严格实行项目管理。本着解决当前社会服务管理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的目标,把社会服务管理落实到解决具体问题和建设项目上。各县(市、区)、各部门都将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近期拿出符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的创新项目,明确目标任务,列出分阶段落实的时间表,一级一级抓项目的具体落实。要严格落实分工责任。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确定的8大体系27个项目要求,进一步逐项出台针对性的工作方案,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实行跟踪管理,限期完成所担负的任务。要严格进行督查考核。全市已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及其成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中,作为全市综合考评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县领导组办公室要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和跟踪检查等办法,通过半年一巡查、一年一考核等活动,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作者为晋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