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回忆录:壶关干部南下闽的征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回忆录:壶关干部南下闽的征程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江支队三大队五中队南下入闽记壶关县政协1949年,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壶关和长治县的干部组成一套班子,内有县委委员5人。太行三地委抽调的南下干部编为第三大队,壶关干部编在三大队五中队。4月19日,支队召开小队长以上干部会议,宣布南下进军的训令。5月15日,为了安全,南京军管会将长江支队移往原蒋军的空军司令部住宿。5月23日,大队部传达了继续南进的命令,当日下午6时乘火车前往苏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回忆录:壶关干部南下闽的征程

长江支队三大队五中队(主要由壶关县干部组成)南下入闽记

壶关县政协

1949年,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壶关县委根据党中央选调干部、随军南下的指示,采用“党政为主、配套出征”的办法,抽调了大批干部,与长治县抽调的干部一道,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第三大队第五中队。

壶关出发

1949年元旦,壶关县委书记李森同志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作动员,阐明出师南下的伟大意义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光荣任务。全县干部争先恐后报名。经上级党委审查批准,将县委、县政府班子一分为二,一套留任壶关坚持工作,另一套以李森、杜继周(县长)等五人组成县委领导班子,另配从县政府科长直至区长的全套班子,共选调干部71人待命南下。

1949年2月15日,县委召开了“壶关县欢送南征干部大会”。2月16日,选调干部在新组成的南下县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遵照上级的指示,从壶关起程,坚定地迈出了南征路上的第一步。

长治集中

太行区地委所辖6个县市,共抽调南下干部340人,他们首先统一到太行区地委所在地长治集中。在长治停留期间,做了两件事:

一是将全区抽调的干部进行编组。把6个县市抽调的干部组成3套县委和政府架子。壶关和长治县的干部组成一套班子,内有县委委员5人。县委书记李森、县长杜继周、组织部长鲍志学、宣传部长苏里、公安局长李晋湘,还有县武委会主任吕文龙、县农会主席王九松。壶关、长治两县共抽调干部98人,加上勤杂人员共104人。

二是组织干部学习文件,明确任务。地委书记任雷远、宣传部长贾俊分别向干部做了形势报告,阐明了南下的主要意义和任务,以及南下的有利条件和困难。经过6天的学习讨论,大家明确了任务,坚定了信心。2月20日地委召开欢送大会,苏里同志代表南下干部在会上表了态。2月24日,全体同志离开长治,经过三天行军,2月27日早上顺利到达太行区委指定的集中地点——河北省武安县。

武安整训

武安是太行六地委所在地,到武安集中的有太行、太岳两个区党委抽调的南下干部4000余人,统编为6个大队(即6个地委的架子)和30个中队(县架子)。太行三地委抽调的南下干部编为第三大队,壶关干部编在三大队五中队。对外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支队党委书记冷楚,支队长刘裕民,第三大队党委书记贾久民,大队长侯国英,组织部长陈玉山,宣传部长刘健夫,公安处长赵仲田。

在武安50天集训学习期间,听了三次冷楚同志的报告。此外,还听了第三大队贾久民书记所作的《关于城市政策》的报告;侯国英专员所作的《关于财政经济工作》的报告;刘健夫同志所作的《关于知识分子、文化教育政策》的报告;赵仲田所作的《对蒋伪人员中国民党三青团政策》的报告等,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了进入新区工作的方针政策。集中学习期间,完全是军事生活,每人发一套二野的粗布军装和单人小蚊帐,并佩有解放军胸章。集训期间,实行军事化管理,学军事、上早操,上街要遵守军人风纪。卫生队处长还讲解了行军中需要注意的卫生常识及注意事项。

3月15日,地委领导亲自检查了五中队的生活纪律,并批示:“看了你们五中队的生活纪律,感到你们的思想工作和军事生活管理,都搞得较好,今后要进一步抓好,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变化,实行分工负责。地委要了解区主干的思想,县委要系统地了解全队干部的思想。要加把劲,把干部思想工作和军事生活管理做得更好,保证完成南征任务。”

4月19日,支队召开小队长以上干部会议,宣布南下进军的训令。训令规定:“各级领导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每个人的思想工作,建立严格的军事化制度,即外出必须请假,不准无故外出,要严整军风军纪,要衣冠整洁、行动整齐;进入城市,按小队住房,不准随地大小便;上下车必须遵守时间,按时到达;所有同志自带的黄金和银币,不准乱用,使用时要到支队供给部兑换。并强调,进入新区必须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爱护公共财物。”

紧急行军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从此,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向江南和西北广大地区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4月23日南京解放。

4月25日,长江支队奉命南下,从武安出发,开始在华北大平原上急行军。4月28日至5月2日,队伍经汤阴、淇县、汲县,绕过安阳、新乡两个敌军据点。于5月3日晚,到达距新乡城20里的东原凤村宿营。5月4日,急行120里,于当天下午5时左右赶到黄河北岸的老田庵车站,是夜10点钟,部队乘车南下。5月5日早晨,到达郑州车站。在列车上,领导传达了上级命令:“随军的目的地是京、沪、杭。”5月6日,队伍到达安徽的蚌埠市,因淮河铁桥被敌军炸毁,只能到达河西岸,后步行进入市区。5月8日,便乘运煤列车到了明光镇。5月9日,部队从明光镇出发,经滁县、乌义镇等地。经过4天步行,12日下午到达浦口乘轮船过长江,进入南京。

南京休整

5月12日晚,队伍到达南京,宿营在下关车站的一个仓库里。5月13日,敌机在南京狂轰滥炸,目标集中在车站、仓库和军舰。5月15日,为了安全,南京军管会将长江支队移往原蒋军的空军司令部住宿。

南京休整10天,一方面检查行军中党纪、军纪、群纪,一方面学习市军管会的四条命令:不准到戏院看戏,不准到娱乐场所,不准进妓女院,不准自由外出。部队以小队为单位过了三次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南京期间,宋任穷、彭涛同志分别前来看望他们,大家深为感动。

休整中三中队根据大队部的通知,全队同志重新学习了党的城市政策、新区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特别鼓舞人心的是传达了郭沫若参加世界和平大会消息。休整过程中同志们还参观了中山陵总统府雨花台等名胜,很受教育。5月23日,大队部传达了继续南进的命令,当日下午6时乘火车前往苏州。

苏州待命

5月24日,队伍到达苏州后,住在原国民党陆军监狱。由于南下路途远、时间长,赶不上敌人败逃的速度,原分配的苏南地区,已经由其他地区的干部接管。24日下午,为庆祝渡江南下行军胜利,在苏州以中队为单位召开了欢庆会,由队员们自拉、自唱、自演。25日,上海解放。当天下午县委书记李森同志传达支队通知:“继续南进,进军福建,待命出发。”大家纷纷找地图、查情况。据说,福建山高路窄,天无三日晴,路无三日平。还有“三多”,即老虎多、老蛇多、蚊虫多。再加上土匪、大刀会等等。不少同志对进入福建顾虑重重,怕天气炎热,怕环境恶劣,怕生活艰苦,怕离家太远。总之,对继续南下有抵触情绪。这是部队南下以来引起的一次思想大波动。29日,全队集中。大队政委(地委书记)贾久民同志作了再次南下的动员报告。要求大家要服从革命需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6月3日,在队干部大会上,李森同志作了学习小结。12日,张鼎丞主席向支队干部作了《关于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7月1日,以大队为单位召开了党诞生28周年纪念会。大队政委贾久民作了报告,指出:坚决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进军福建,解放福建,决不辜负党的希望,以进军福建的实际行动,纪念党的生日。

进军福建

7月13日,南下十兵团从苏州出发,向福建进军。7月15日,队伍沿着太湖穿过稻田,步行到了浙江嘉兴,又乘载运货的火车,经杭州、金华,于第二天下午到达靠近福建的贺村车站。

当火车快到江山的时候,突遭敌机袭击,江山车站被炸毁。部队乘坐的列车也遭到射击,由于停车快,又停在山边,同志们便迅速下车,分散隐蔽。之后,又急行军约10里到塘板村宿营,并在那里休整了六七天,待命入闽。

为准备武装进军福建,大队部给中队发了50支步枪,分给每个小队,平均每两人有一支枪,为做到彻底轻装,每人行李不超过15斤,只带两套换洗的衣服、一双鞋子、一床被单和蚊帐,余下的东西给体弱多病的同志携带转移到江西上饶,由崇安老区进入福建。

7月28日,队伍从塘板村出发,五中队作为大队的前锋,一直保持战斗状态。在大山沟里行军4天,途经浙江峡口镇、二十八都,第五天越过仙霞岭,8月1日进入福建境内的第一个县城——浦城

在浦城休整了三天,中队组织申增甫、李增福等几位同志进行社会调查。浦城县于5月13日由二野的先头部队解放。虽已解放两个月,但因土匪造谣惑众,致使人心惶惶,再加上言语不通,我们开展工作就更加困难。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位讲普通话的老乡,在交谈中了解到城里解放了,乡下还是国民党的残兵和土匪势力在活动。他们不让群众把粮草送给解放军,群众顾虑今天的解放还和过去的红军一样,待不了几天就要走。通过调查,感到进入新区,首先要开展宣传工作,清剿土匪,才能稳定人心,才能做好征粮支前等项工作。

8月5日,部队乘运货的汽车从浦城到达建瓯。建瓯是5月13日解放的,敌机仍不断来轰炸,同志们住在磨盘街,每天到城东天王庙去防空。8月10日,在建瓯大戏院召开了南下干部和坚持地下斗争干部的会师大会。省委省政府领导张鼎丞、叶飞、韦国清、方毅、陈辛仁、梁国斌到会并作报告。主要内容是:搞好接管工作,发动群众支援前线,剿匪反霸、打击坏人,稳定人心,保证支前胜利。接着曾镜冰、刘培善等领导讲话,会师大会充满了团结友爱的热烈气氛。12日,大队被分配在南平地区。南平地区共9个县,有5个县在5月中旬由二野五十一师解放,有4个县仍为地霸土匪所盘踞。全大队五个中队分别分配在南平县、沙县、尤溪县、古田县、顺昌县。13日五中队离开建瓯,步行两天,14日到达南平,住在原剑津中学。(www.xing528.com)

顺昌接任

1949年8月17日,同志们乘汽船抵达洋口镇。当天福州解放。当时南平至洋口一路土匪很多,经常在沙溪口、峡阳一带森林里袭击过往的解放军。地委领导要求武装行军,随时警惕土匪袭击。由于全副武装,土匪以为是大部队行动,所以不敢轻举妄动。8月18日,全体同志徒步行军,胜利到达顺昌县城,住在旧县城政府几间大房子里,集体睡在地板上,等待会师和分配工作。

顺昌县是1949年6月23日正式解放的,坚持地下斗争的同志已接管了国民党县政府。由于乡下土匪、特务和大刀会活动猖獗,人民政府只坚守在城关、洋口两地工作。

8月26日,召开了会师大会。会师以后,经省、地委批准,又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

县委书记李森(五中队政委,陵川籍);

县委副书记暨文海(原地下工作同志);

县委宣传部长苏里(长治籍);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吕文龙(壶关籍);

县长杜继周(壶关籍);

县大队副大队长陈维新(原地下工作同志);

公安局长李晋湘(榆社籍);

公安局副局长李光耀(原地下工作同志);

县委秘书申增甫(壶关籍);

县政府秘书王志献(黎城籍);

县农会主席王九松(壶关籍);

县财粮科长马鸣珂(潞城籍);

税务处主任张崇阁(山东掖县籍);

银行办事处主任刘兴旺(平顺籍);

县民政科长路元存(壶关籍);

建设科长侯仁礼(壶关籍)。

另外组成五个区架子即:

一区(城关)书记董森木(长治籍),区长杨春生(壶关籍);

二区(洋口)书记赵布礼(壶关籍),区长梁财富(壶关籍);

三区(大干)书记李增福(河南林州籍),区长徐松根(壶关籍);

四区(元坑)书记段守城(壶关籍),区长李万珍(原地下工作同志);

五区(仁寿)书记张双喜(壶关籍),区长秦来胜(壶关籍)。

根据省地部署,迅速投入大宣传,发动群众,剿匪征粮和支前工作。领导群众巩固抗日成果,巩固新政权。

总之,五中队和大队同志一道,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随军南征,下太行,过黄河,从江北到江南,经苏杭,进福建,行军7个月,行程5000华里,经受了种种严峻考验,终于胜利完成了南征任务,光荣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献身顺昌

五中队全体同志,经过风雨同舟,并肩战斗,进入顺昌后,积极开展工作。他们为摧毁旧政权、建设新顺昌,付出了极大代价和牺牲。李双喜同志,为人民剿匪而英勇牺牲;王根书同志,为抢救国家财产在与洪水搏斗中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国务院授予其“烈士”称号;李森同志为运筹顺昌人民土改翻身,抗美援朝在日夜操劳中不慎触电身亡;申增甫、李增福、王九松、杨春生、赵沧海……他们为顺昌、南平市等地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终因积劳成疾,先后去世。赵布礼、申增甫等同志,直到生命垂危之际,还关心着顺昌的建设。他们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勇献身精神,永远是人民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