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媒营销调研及其重要性

传媒营销调研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果性调研,力图寻求某一传媒市场营销因果关系的调研,通过对变量之间的调研,以测验决策的准确性、产品的接受度和市场的营销程度,等等。如欧阳友权、柏定国主持的“年度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其主要内容是对国内一些著名传媒品牌的调研分析。产品价格调研,是针对某一传媒产品价格的调研,以确定初次定价或者进行价格调整。人口调研,主要针对某一传媒消费者的调研,包括年龄、民族、性别和家庭的调研。

传媒营销调研及其重要性

第一节 传媒营销调研

一、什么是传媒营销调研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营销调研的定义是:营销调研是一种通过信息将消费者、顾客、公众与营销者联系起来的职能。这些信息用于识别和确定市场营销机会与问题,产生、提炼和评估营销活动,监督营销绩效,改进人们对营销过程的理解。

在此,可以将传媒营销调研定义为:通过系统科学地收集、分析、研判传媒市场机会、问题与特定营销信息,服务于传媒营销的活动。

那么,衡量传媒营销调研成效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真实、有用,是否能为营销决策起到参考作用。在传媒营销调研实践上,有大量的“伪调研”存在,往往误导了传媒营销的真正方向和坐标,让人们对整个营销调研产生质疑。其实,这需要人们对调研本身作认真地反省:看调研信息是不是真实有效,看调研方法是不是科学有度,看调研分析是不是定性准确,等等。

二、传媒营销调研目标

传媒营销调研的目标在于,真正地、深入地了解传媒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变化,掌握传媒市场动态及其走向,生产、营销那些可以为传媒消费者产生价值的传媒产品。

一般情况下,传媒营销调研的程序是,在确定调研主题后,进行调研方案设计,选择调研工具和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最后形成调研报告,提交传媒组织作决策参考。

三、传媒营销调研的作用

孙子兵法》里有一句话,“谋定而后动”,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要遵循的市场律条之一。在纷繁多变的市场中,任何营销决策都需要体现科学化、民主化和理性化,而不是盲目化、独裁化和情绪化,更不是一个人的“拍脑袋”决策。在新传媒纷纷涌现的今天,任何“天才”人物的营销判断都可能出现失误,有时一个失误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科学决策的基础,就是营销调研。

传媒营销调研成果中,可以捕捉到传媒生产的导向性信号。在传媒市场饱和、产品过剩的时代,传媒的生产必须是对接消费者市场需求的生产,而不是“无的放矢”、抓不住市场需求的生产,更不是离开市场需求之外的“生产”。传媒营销调研中所捕捉到的消费者需求信号,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传媒生产的向导,引导传媒可以生产什么、不能生产什么、可以营销什么、不能营销什么。可以说,一个理性的传媒生产和营销组织,总会将自己的决策自觉地置于科学的营销调研成果的支持之下。

传媒营销调研成果中,可以释放出未来传媒发展的多路径信号。今天的传媒营销调研,其范围在日益扩大,甚至包括了多种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指标以及传媒自身的发展状况。营销调研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进行传媒营销的比较研究,从中探求新传媒发展路径。这对于指导传媒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传媒营销调研分类

传媒营销调研,主要可分为以下3类:

预测性调研,主要着眼于未来市场潜力的调研。一般根据某阶段的传媒发展、变化走势,进行相关的预测结论,这里存在3个困难。一是现状的真实性程度和走势的确切性问题,会影响结论的准确性。二是市场竞争对手的难以预期,其中既有现有对手,又有潜在对手,还要考虑对手的创新举措。三是高预期的出现,人们总是倾向于消费者消费量的逐年增加,其实营销在一个临界点上会迅速下降。

因果性调研,力图寻求某一传媒市场营销因果关系的调研,通过对变量之间的调研,以测验决策的准确性、产品的接受度和市场的营销程度,等等。因果性调研要防止以个别变量替代整体总变量、以其他变量替代独立变量等现象,防止夸大实际效果,造成调研报告的失真。

描述性调研,主要是对某一营销活动的动态描述,一般很少作非此即彼的结论,而重在状态的客观写实报告。比如对某一传媒的市场功能、特征与表现等的调研,可以分为横向调研,即一次性地从特定样本总体中收集信息;纵向调研,即随着时间的延续对同一调研对象作多次考察。

五、传媒营销调研内容

传媒营销调研内容是非常宽泛的,下面只介绍几个主要的方面。

1.消费需求及市场调研

传媒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构成传媒市场的要件。

传媒市场调研,包括一个区域内传媒产品的总需求量、总购买力以及其他市场份额等变量的调研。如喻国明主持的《解析北京报业零售市场—来自北京市报摊(亭)零售状况抽样调查的报告》和《读者的需求特征与报纸的市场目标—来自中国经营报2001年读者调查的研究分析报告》就属于这一类调研。

2.营销组合调研

营销组合调研,是对传媒产品的调研,包括品牌、产品营销、服务等的调研。

产品品牌调研,今天,已经上升到十分重要位置,原因在于品牌成为影响市场的核心力量。如欧阳友权、柏定国主持的“年度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其主要内容是对国内一些著名传媒品牌的调研分析。

产品服务调研,对某一传媒产品服务路径、质量和满意度的调研。1980年以后,营销专家相继提出了满意决策的因果认知模型、顾客满意模型和顾客满意度指数概念,1995年国内启动了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并引入了传媒营销调研。

产品营销渠道调研,通常多见于传统传媒,如图书、报刊类的营销渠道调研。(www.xing528.com)

产品生命周期调研,是对某一个传媒产品生命周期的调研,包括其生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调研。产品价格调研,是针对某一传媒产品价格的调研,以确定初次定价或者进行价格调整。

3.营销环境调研

营销环境调研,是对传媒生态环境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多方面的调研。比如2008年由喻国明主持的“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课题组,在国内首次系统地将传媒发展指数与国民经济发展指标、社会环境指标进行统合、评估,形成了传媒发展业态的测评体系。

人口调研,主要针对某一传媒消费者的调研,包括年龄、民族、性别和家庭的调研。1987年,个人收视记录仪的出现,可以为调查公司提供相对的个人收看电视节目的偏好、时段等内容。

经济环境调研,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调研,包括人均收入、GDP等。

政治法律环境调研,是一个区域政治、法律状况的调研。这两方面的调研可以借助有关专业机构调研成果。

文化环境调研,是包括一个区域文化程度、文明水平等的调研。目前在国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组织的年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可以从中了解国内文化环境情况。

4.营销趋势调研

营销趋势调研,是对传媒营销发展趋势的调研,包括近几年来的新动向、新情况,新生媒体的状态以及某一传媒的发展态势。近年来由清华大学崔保国主编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年度报告》,主要对传媒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调研和分析。

六、传媒营销调研组织与设计

传媒营销调研,主要由传媒组织自行组织调研,或者委托专业组织调研。

从调研方法讲,主要的调研设计有两类。

一是调研样本设计。通常情况下,要对调查总体即所有的调查对象进行普查显然是不可能的,主要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每一个被抽中的样本单位进行研究。这里,要防止调查误差和抽样误差,注重随机抽样科学性

二是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作为人们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工具,仍然在发挥着普遍作用。调查问卷主要有自填式问卷和访问式问卷。相对于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更便于集中调查主题。封闭式问卷有5种方法:是否法,被调查者只回答“是”与“否”、“有”与“无”;多项选择法,被调查者可以选择其中的多项答案;顺位法,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对一个问题的认识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双向列联法,以表格形式展开,分横向、纵向不同问题,由被调查者选择答案;矩阵法,将同类问题及几组答案集中列表为矩阵形式,由被调查者回答。[1]

七、传媒营销信息系统

1.传媒营销数据库

传媒营销数据库,是传媒营销的信息系统,是传媒营销的基础性信息平台,是传媒资料的汇集地和集合地。这一信息系统涵盖了传媒营销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自然也包括了专题营销调研成果资料。

营销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情报网络建立的进程。它不仅要建立传媒自身的信息,还要搜集竞争者的信息,搜集传媒全球市场信息、国内市场信息、区域市场信息,搜集传媒生态环境信息以及传媒行业信息、产业信息,等等。

营销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科学管理的进程。今天“数字化系统可以准确地评估和监测每次信息交易,同时也可以改进把观众、听众、读者、电影迷、电话和电脑用户卖给广告主的过程”。[2]这就需求有新的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工具,力求达到数据库的科学管理。

营销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细分市场的过程。在传媒消费者的信息栏下,有报刊到达率、阅读率、收视率点击率等信息。在市场营销信息下,有报刊销售量、网络流量、电视覆盖率、广告收入等信息。

这里应当注意三点:一是信息的更新率,入库信息应当是及时更新的信息;二是信息的准确度,应当是准确无误的信息,真实的信息;三是信息的全面性,信息应当是全面的,不是某一点或某一个时段的,而是涵盖所有可能的营销区域与时间的信息。比如贝塔斯曼旗下的欧维特集团,具有独一无二的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快速的国际性传媒服务,在主要专业领域进行客户关系管理(CRM),利用各种渠道系统管理客户关系;供应链管理(SCM),优化和便捷物流和采购过程;电子解决方案,创新技术的增值服务。

2.数据库(智囊)小组和营销决策支持系统(DSS)

数据库的管理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对数据库的开发、利用。这就是建立内部的数据库(智囊)小组,对数据库进行研究、开发。

数据库的更重要作用不是搜集成功的证据,而是依据它,可以分析未来的信息、潜在市场的信息。(智囊)小组应当将此作为主要职责。

而营销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传媒之外的智囊小组。科特勒认为,建立营销决策支持系统(或称营销专家系统),可以有效帮助营销者决策。一个成熟的传媒营销组织,应当更多地利用“外脑”来帮助自身进行科学的决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