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金融热点-欧元区问题简析

国际金融热点-欧元区问题简析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三章对欧元区的讨论——就英国是否会采用欧元的数据分析[本章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区域经济也在各个领域展开合作。英国作为欧盟主要的成员国,一直游离于欧元区之外。英镑是否会加入欧元区,一直以来都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这五项测试从不同角度评价了英国加入欧元区可能对其宏观、微观经济的影响,成为英国加入欧元区对本国经济利益影响的判断标准;因此,可以将满足五项测试作为加入欧元区的前提条件。

国际金融热点-欧元区问题简析

第十三章 对欧元区的讨论

——就英国是否会采用欧元的数据分析

[本章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区域经济也在各个领域展开合作。其中,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就十分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欧洲地区在货币合作领域取得的进展。

1999年1月1日,欧元首先以记账货币形态出现;到2002年7月1日,所有欧元区国家(12国[1])都完成了转换,原有各国货币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欧盟还在实行着东扩,2004年已经扩大到25国;采用欧元的国家也在逐步增多。

然而,欧元在其诞生后的这十多年里,可谓是经历了风风雨雨,起起伏伏。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致而来的欧洲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更是严重地威胁了欧元的信心,几乎把欧元推到了生死攸关的境地。欧元是不是能挺住冲击,欧元区是否能顺利渡过此次危机,都还有待各方的努力,需要我们继续跟踪、观察。

不过,这篇文章并不探讨债务危机背景下欧元的前景,而是几年前专门为讨论英国为什么没有加入欧元区而写。之所以仍然选用,一是因为文中依据的五项经济测试法本身有一定的意义,它也许可以作为一种检验一国是否应该加入某一单一货币区的参考标准;二是站在现在的视角回过头来看之前的分析,也可以意识到这些分析的不足,这又可以成为未来研究的补充。

接下来,本章首先提出问题,即英国作为欧盟主要的成员国,是否会加入欧元区。然后,以英国财政大臣布朗提出的关于英镑加入欧元区的五项经济测试为基础,并依据相关的数据,分析英镑不肯加入欧元的经济考虑,最后对英镑加入欧元区的前景做出预测。

[关键词]:英镑,欧元区,五项测试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到2006年中,欧元的运行成为国际金融领域中的重要事件,挑战着一直以来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美元。从汇率来看,欧元对美元汇率在这7年走过了一个相当曲折的过程。1999年1月1日欧元推出的首日,开盘汇率为1.1665[2],之后一路上扬至1∶1.184;随后两年则一路走低。2000年10月26日跌至最低点1∶0.8225,跌幅近30%;之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在低状态中稍有回升,2001年其对美元汇率平均水平为1∶0.8813。随后,欧元则开始回升,2002年的1欧元兑美元的平均汇率为1∶1.0487; 2003年继续上涨,平均汇率达到1∶1.2630,升值了大约20%; 2004年欧元继续保持了强劲的走势,全年平均汇率达到1∶1.3621[3]; 2005年欧元则开始一路走低,到12月平均汇率估计在1.20左右。据有关预测,欧元还会保持这样的趋势,短期内将在1.20左右的水平上波动。

欧元不仅在汇率上表现相当强劲,而且在国际贸易的结算中、在各国储备货币的选择、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都越来越重要,充分显示了其所依托的欧元区逐渐强大的综合经济实力;同时,欧元的使用本身也通过节省交易成本、减少汇率风险、增加价格透明度等渠道促进着该区域经济的发展。

英国作为欧盟主要的成员国,一直游离于欧元区之外。英镑是否会加入欧元区,一直以来都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长期来看,英镑加入欧元区应该说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原因,英国政府和工商界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都十分小心谨慎。所以,英国是否加入欧元区将取决于各个利益集团长期的、动态博弈

关于英镑加入欧元区的问题,英国内部就出现了具有不同倾向的学者,形成了支持派和怀疑派。英国帝国大学商业学院教授大卫·贝格(Davie Begg) 2003年主持的研究就支持英国加入欧元区,认为加入将利大于弊;并认为统一货币是统一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英国不应该错失统一市场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怀疑派如Cardiff大学的Patrick Minford教授,则认为采用欧元在经济利益上的得失并不见得有利于英国,相反会破坏其现存的竞争能力;还担心欧盟会向联邦式一体化转化、威胁主权等。

在英国的民众层面和政党层面,对于这一问题也有着不同的立场。在过去几次关于欧元的民意测验中,超过半数的人都持否定态度;反对党也坚决反对并入单一货币。布莱尔政府则立场坚定地支持加入欧元区,认为英国应该尽早加入欧元区,问题是至今英国还没有处于加入欧元区的最佳时机,但从长远来说,英国会成为欧元区的成员之一。布莱尔认为英国政府明智的选择是继续将加入欧元区定为一个可行的选择,同时政府积极努力地推动经济改革,以最终实现加入欧洲单一货币体系。

在诸多研究、论争中,1997年10月由工党政府财政大臣戈登·布朗提出的“五项经济测试”逐渐成为人们认同的、政府采用的、判断这一问题的标准。1999年,布朗就以五项经济测试不满足为由解释了英国暂不加入欧元区的决策; 2003年,布朗再次宣布了未通过测试的评估结果,推迟了英国加入欧元区的进程。

二、五项经济测试

布朗提出的这五项经济测试[4],是基于早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并通过对英国经济特点的观察和分析进行扩展而得。这五项经济测试包括一致性(convergence test)、灵活性(flexibility test)、投资(investment)、金融服务业(financial service)和就业(employment)。

这五项测试从不同角度评价了英国加入欧元区可能对其宏观微观经济的影响,成为英国加入欧元区对本国经济利益影响的判断标准;因此,可以将满足五项测试作为加入欧元区的前提条件。

(一)一致性

如果加入一个单一货币区,就意味着放弃本国的汇率、利率等政策,而服从于区域的货币政策。在这种条件下能否继续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就需要英国经济与欧元区各国经济之间的稳步趋向融合。也就是说,两者要在经济周期和结构上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在包括通货膨胀程度、利率、债务和财政赤字等指标上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如果不同步,则在欧元区大多数国家经济衰退时,欧洲中央银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就会使英国出现经济过热,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反之,如果多数欧元区国家的经济有通货膨胀趋势,而英国经济衰退时,则欧洲中央银行的紧缩货币政策,又将加剧英国的衰退。这一项测试不但是英国加入欧元区后良好经济表现的基础,而且也影响着欧元区的整体利益。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测试理解为对欧元区成员资格的一个要求。

根据布朗2003年的报告,其未能通过的最主要的测试就是经济周期和结构的一致性。报告指出,虽然英国的通货膨胀程度、债务和财政赤字等都和欧洲相当同步,但是英国的经济结构与欧洲相差甚远,相反,英国的经济景气循环更接近美国而不是欧洲。

具体地,可以从以下方面反映出一致性的缺乏。英国的产品和劳动力市场要比欧元区更灵活和富有弹性,这一特点增强了英国的宏观经济自我调节能力;而一旦加入欧元区,产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在单一货币、统一市场的情况下就向区域特点靠拢,弹性降低,这显然不利于英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房地产市场几乎关系到每个英国人的切身利益,它既来自于生活的需求,也是一种投资手段,因此英国的购房贷款数额普遍高于欧洲;而且,这些房屋贷款基本上采用浮动利率,不同于欧洲国家的长期固定利率。如果加入欧元区,英国不得不采用由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的统一利率水平。在不适合英国的情况下,就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引起房地产市场的起伏动荡。因此,房地产市场的一致性问题成为目前加入欧元的重大阻碍。

因为加入欧元区将是永久性和不可逆的,所以一致性还必须可持续,也就是要具有“可持续的同步”。否则的话,英国就不能长期获取加入欧元区的收益,同时也可能在长期中影响欧元区的综合经济发展。

(二)灵活性

这一测试与一致性有着密切关系。在一致性高的情况下,经济体仍然会受到来自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为了成为一个成功的货币联盟,欧元区国家就需要更具有灵活性以调整各种无法预测的经济变化。因此,在单一货币联盟下是否仍然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就成为是否加入这一单一货币区的前提。具体而言,灵活性测试主要研究劳动、资本和产品市场的调节方式与速度、劳动力市场、资本和产品市场流动对工资和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欧元区各国调节机制、财政政策的稳定器作用如何发挥等。

在2003年报告中这一测试也没有通过。因为在一致性测试中英国的经济周期还没有和欧元区各国完全趋同,一旦欧元出现问题,英国将更有可能面临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所以对灵活性的要求更高。即便是英国经济与欧元区有了较高的一致性,仍然不能确保经济不受冲击,所以需要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以应对未预期到的内、外冲击。另外,英国人一向对欧盟僵化的作风较为反感,加入欧元俱乐部后是否会被欧盟的“官僚机构”所拖累,影响其灵活性,也是英国担忧的问题之一。

(三)投资

资本投资一般都被视为一个经济体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该测试体系非常关注加入欧洲货币联盟是否会为英国的长期投资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以促进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虽然没有加入欧元区,英国就是在欧盟国家中吸引投资最多的国家。那么,能否在加入欧元区之后保持这种优势,并同时保证国内投资的稳定,就成为该项测试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讲,庞大的市场和单一货币都会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商业活动。因此,这一项的测试结果还比较好。相反,在投资上英国更多的担心是,如果长期拒绝欧元,必定会使国际投资商在比较欧洲统一市场和英国的投资条件后做出对英国不利的选择。

(四)金融服务业

英国在金融服务领域有着悠久的传统和重要的世界地位,伦敦纽约、东京一起并列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同时,金融服务业也是英国产业中的强项,其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国经济未来的走势。因此,加入欧元区是否有利于英国、尤其是伦敦金融区的批发市场业务的发展,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在2003年的报告中,这是唯一一项已经通过的测试。报告指出,如果英国加入欧元区,则伦敦不仅可以维持其欧洲的金融龙头的地位,还将继续吸引大量美国和日本金融机构来欧元区寻找商业机会,因此加入欧元确实能巩固英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五)就业

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最实际的问题是获得单一货币的成员资格是否会给英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评估加入欧元区对就业岗位的长期影响,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而且恐怕是普通英国民众最关心的内容,他们最终决定着为欧元进行全民公决的结果。据估计,自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后由于英镑带来的货币风险,使英国逐渐丧失掉很多就业机会,但这不意味着英国加入欧元区就一定会带来就业的改善。加入欧元区从中期而言对英国公司的成长可能会有所帮助;但从短期来看,有些产业会因优胜劣汰以致没落,从而可能带来失业的净增加。而且,从数据上看,近年来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在欧盟国家中一直领先,英国十分担心加入欧元区后会丧失这一优势。在2003年报告中,这一测试没有得到通过,但处于正在“被满足”的状态。

五项经济测试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基础,从价格调整、劳动力和资本流动、金融市场整合、生产结构、财政状况等全方位地评价了加入单一货币区对国家经济利益的影响,因此五项经济测试的结果对民众有很强的说服力,也成为政府判断是否到了加入单一货币的最佳时机提供依据。接下来,具体地对一些经济指标进行观察将有助于更直观地理解五项测试中的标准。

三、基于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意义往往产生在比较中,对于要决定是否加入欧元区的英国,这种比较首先就来自于与欧元区国家的比较,其次就来自于与美国的比较,因为美国和英国在经济上的同步性、经济政治上的联系都相当密切。

(一)与欧元区核心国的比较分析

目前,欧元区的众多国家中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可以算做核心国,所以比较分析就以这三国为对象。

1.GDP增长率比较

从表13-1和图13-1看,位于欧洲大陆的德法意三国在GDP增长趋势上有着相当强的一致性。除了法国在1998年和1999年两年有较高的增长率外,1999年之前这几国经济基本上处于低位增长的状态。在欧元刚刚投入使用不久的2000年,这三国的经济同时出现了一个高潮,其中德国、意大利都达到了自1993年以来的最高值,这一经济高潮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然而,2000年之后伴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疲软,欧元区的经济也走低,2003年德法意三国的GDP增长率更是跌至1%以下的低点。这一经济增长走势甚至让人们质疑,使用统一货币是否真的能改善和有助于成员国的经济增长。

表13-1 1993~2004年GDP增长率比较(%)

资料来源: 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5,P110。

图13-1 1993~2004年GDP增长率比较(%)

和欧洲大陆的三个国家相比,英国经济的一致性稍有减弱,从图中直观地就可以看出在经济增长上英国显得相对较为平缓。[5]与此同时,英国经济基本上处于较高位运行。自1993年英国经济走出低谷以来,情况不断好转,近年来英国经济几乎是西方国家中表现最佳的。从表中所给年份看,英国的GDP增长值平均值达到了2.91%,大大高于德法意以及欧元区相应的数值。

英国经济的总体表现使不少英国政府官员及民众都对英镑信心十足,无形中就加强了对欧元的否定态度。但是,毕竟经济的长期发展才是英国经济的利益所在。长期游离于欧元区之外是否能在长期中不给英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还有待于观察。但是,到目前为止,从GDP增长率走势中所表现出的一致性及其本身都不能说服英国放弃英镑而采用欧元。

2.消费者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率反映着经济的周期变动,是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指标,也是欧元区国家中一个被严格要求控制的指标。

从表13-2和图13-2来看,1993年到2004年所观察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基本上是在比较低的水平上运行,只有意大利在1993~1995年、德国在1993年有超过4%的通货膨胀率。但到了1999年,几个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都达到了3%以下比较理想的水平。相比较而言,德法意三国在消费者价格的步调是比较一致的,尤其是在1999年欧元开始运行之后。因为欧元区对通货膨胀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再加上实行了统一的货币政策,就给成员国施加了一定的货币纪律。正因为此,对通货膨胀的控制也成为欧元区成员国获得的一个“益处”。

表13-2 1993~2004年消费者价格增长率比较(%)

资料来源: 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5,P77。

图13-2 1993~2004年消费者价格增长率比较(%)

与此同时,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以比较小的方差[6]在2.50%的平均水平上下呈锯齿形波动。再对比1999年前后的数据,其平均水平和波动幅度都没有出现显著变化[7]。这说明,一方面,英国经济本身在控制通货膨胀上近十多年来都是相当成功的,这也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其同期较好的经济表现。另一方面,欧元区的货币纪律约束还不能形成对英国的吸引力,英国本身并没有因为游离于欧元区之外而经历高通货膨胀,而是继续保持着之前较好的通货膨胀控制。因此,从通货膨胀数据所反映的信息看,英国不会急于加入欧元区,相反可能会担心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其经济丧失独立性和灵活性。

3.失业率

失业率既反映经济周期的变动,也是衡量一国经济成长状况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欧洲大陆颇受失业问题困扰,这一经济社会现象让在失业率上有较好表现的英国对欧元区有些望而却步。

表13-3 1995~2004年失业率比较(%)

资料来源:(1) 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5,P597;
(2) 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5,P305;
(3) 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5,P294; * 2004年的数据来自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上的估计值。
(4) 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5,P356;
(5) 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5,P284。

图13-3非常直观地显示出,欧元区的失业率远远高于英国。这一方面说明英国和欧元区经济的一致性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则给予英国现阶段拒绝欧元的最好理由:在这样的数据和事实面前,无论是英国政府还是民众,都不敢贸然向欧元“挺进”;即便是进行有关欧元的全民公决,可能也不会出现支持加入的结果。

图13-3 1995~2004年失业率比较(%)(www.xing528.com)

(二)与美国的比较分析

由于历史、传统等诸多原因,英国与美国经济一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而且,美元在20世纪初以来都保持着世界上的强势地位。因此,英国在做出是否加入欧元的决策时一定要考虑美国。

1.GDP增长率

从表13-4和图13-4来看,英、美两国的经济增长在1993年到2004年间无论在平均水平还是波动状态上都表现出了相当的一致性,除了2001年由于“9·11”的恐怖事件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创,使其经济增长率在2001年有个显著下降。

表13-4 1993~2004年英国与美国GDP增长率比较(%)

*资料来源: 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5,P110。

图13-4 1993~2004年英国与美国GDP增长率比较(%)

欧元的推出使欧洲与美国经济相对比的意味更加浓厚,欧元与美元的汇率、地位变化都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因此,放弃本国货币而选择欧元一定程度上有加入欧洲这个阵营的含义。这样的选择对于欧洲本土的国家相对容易,但对于与美国经济有着很强一致性的英国就困难得多,她不得不慎重地衡量得失。所以,在五项测试没有完全通过、再加上上面的数据分析基础上,英国也没有理由在短期内选择采用欧元。

2.消费者价格指数

表13-5 1993~2005年英国与美国消费者价格增长率比较(%)

资料来源: 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5,P77。

图13-5 1993~2005年英国与美国消费者价格增长率比较(%)

英、美两国在消费者价格增长率上也表现出了相当的一致性,在所统计年份中平均水平都在2.5%左右[8],当然,在波动形状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尤其是在1999年之前。这一点加强了在GDP增长率中的论述。

3.失业率

最后,我们也比较一下英、美两国在失业率上的表现。

表13-6 1995~2004年失业率比较(%)

资料来源:(1) 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5,P597;
(2) 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5,P602。

图13-6 1995~2004年失业率比较(%)

显然,在失业率的表现上英国与美国的相一致性也比与欧元区国家的一致性要强,进一步加强了上述论证。

四、英国没有加入欧元区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五项测试的分析和上述的数据比较分析,就可以从经济上理解英国迟迟不加入欧元区的一些原因了,再加上政治的、文化的、传统的等方面,就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问题。

经济上,一致性和灵活性的测试结果使英国对加入欧元区的前景十分不确定。实际上,英国已经基本满足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所有条件,也就是说,英国的加入应该说对欧元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总体上必然有所贡献。然而,英国政府和民众更关心的是自己能够从单一货币区得到什么。再加上英国曾经参与欧洲汇率机制,并于1992年9月16日在国际投机性资金的攻击下被迫退出,这些都使英国政府及各界在对待这一永久性的、不可逆的选择上十分谨慎。而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指标的表现上看,欧元区都不能形成对英国的吸引,相反还很可能引起英国的担忧。

传统上,英镑一直是强势货币,承载了英国国民悠久的强国情怀,并象征着其国家实力和国际威望。尽管在二战以后英国的经济曾一落千丈,但近年来令人羡慕的发展势头又重新让英国人找回了信心。加入单一货币、让英镑退出历史舞台,对于很多民众来讲在感情上几乎是不可接受的。而同时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与成员国经济政策逐渐趋同,也有悖于英国所奉行的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因此,只有加入欧元区的经济收益强大到足以超越这些因素,英国才可能选择加入欧元区。

政治上,一方面,英国一直拥有自己的主权,并曾经号称为“日不落帝国”,因此,它无需像法国或德国一样要靠在某种程度牺牲经济主权来保障政治安全或是提高政治地位。英国人把主权和独立问题看得高于一切,各项活动都必须是捍卫主权而不是在损害主权基础上进行的。英国人担心的正是欧盟会成为一个相当集权的“超级联邦国家”。另一方面,英国国内政党的不同态度也影响着加入单一货币区的进程。轮流执政的保守党和工党对欧盟的态度有所差别。保守党倾向于政府间的合作,而不赞同更大程度的超国家一体化。而工党则相对比较“亲欧”,并力图“在欧盟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即使是在一个党派内部,也可能有不同的态度。另外,英国与美国的政治关系也发挥着重要影响。

五、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展望

其实,五项测试一方面是推迟英国加入欧元区的一个“挡路石”,另一方面又是一个过度的“桥梁”,使英国民众逐渐积累选择欧元的意愿。所以,决不能僵化地理解“五项测试”标准。在条件尚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在欧元区外继续观望是明智的选择,而五项经济测试指标恰恰为英国找到了继续身在“围城”之外的一个十分有利和恰当的理由。

但是,从长远来看,英国毕竟不能长期游离于欧元区之外。至于英国何时加入欧元区,则必然是一个各方利益长期博弈的结果。

一方面,站在英国本身的角度,地理上处于欧洲(虽然不是欧洲大陆)和已经拥有的欧盟成员国身份,使英国很难长期地游离于欧元区之外。随着欧盟的东扩和欧元区成员的增多,再加上统一货币所具有的降低交易成本、减少货币风险等优势在长期中的逐渐显现,都会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使英国内部越来越多的利益群体认同欧元。政治上英国也希望通过加入欧元区发挥其在欧洲经济中的领导作用来达到扩展国际活动空间和提升外交地位的效果,这些愿望在长期中也会积累对欧元区的向心力。

另一方面,欧元区的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地促成英镑加入欧元区的决心。首先,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经济强国深深意识到,欧元区目前在经历着一定的经济困境和经济成长步伐的迟滞。相对而言,英国的经济是比较稳健和具有良好前景的,将英镑拉入欧元区无疑将提高欧元的核心竞争力。其次,遍观欧洲诸国,惟有英国对于石油进口的依赖略差。英国加入欧元区势必将增强欧元对于石油危机的抗风险能力。而且,英国传统的政治地位和与美国良好的盟友关系都是欧元区在发生经济争端时可利用的良好筹码。由此可见,欧元区各国正在张开双臂等待拥抱大不列颠。

世界形势决定了欧洲必须走联合的道路,启用欧元是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成果。尽管现阶段英国还不会急于选择加入欧元区,但随着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政治、经济联系日趋密切,必将推动英国早日加入欧元区。但是,随着2010年开始发生在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使这一进程越来越复杂。

参考文献

1.Balls,E.(2002) “Why the Five Economic Tests?”Speech given at the 2002 Cairncross Lecture,4 December.Available at http://www.hm-treasury.gov.uk.

2.EMU study,“the Five Tests Framework,”from the website www.hm-treasury.gov.uk.

3.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5.

4.Marc Champion,“Euro-Zone Debate Keeps Britain Abuzz,”The Wall Street Journal Europe,May 21,2003.

5.Paper for the Treasury Committee on the Treasury's approach to the preliminary and technical work.

6.Patrick Minford,”BRITAIN,THE EURO,AND THE FIVE TESTS,”Cato Journal,Vol.24,No.1-2(Spring/Summer 2004).

7.陈春,《对欧元汇率走势的剖析》,企业经济,2005年第2期,142-143页。

8.刘秋菊,《英镑兴衰原因分析及未来走势》,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第4期,25-26页。

9.刘晓林、李宇晴,《近期英国政府欧元政策评析》,欧洲研究,2003年第5期,132-143页。

10.张金,《英国对欧元说“不”》,金融经济,2003年第8期,54-55页。

11.邹根宝、黎媛菲、江畅,《从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看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10月,74-81页。

【注释】

[1]当时欧盟15个成员国中的12个,不包括在内的是英国、丹麦和瑞典。

[2]以欧元作为基准货币,即1欧元兑换的美元数,以下都采用这种标价方法。

[3]有关汇率的数据来自于IMF的《国际金融统计年报2005》中,整理而得。

[4]也被称为“财政部测试”或“政府测试”。

[5]这一点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方差得到验证。

[6]在1993~2004年间,英国通货膨胀率的方差为0.51,德法意的方差分别为1.0、0.3和1.3。

[7]1993~1998年的平均水平和方差分别为2.74和0.52,1999~2004年的平均水平和方差分别为2.30 和0.49。

[8]英国、美国在1993~2004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52%和2.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