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吴耀宗卷:解读出路问题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吴耀宗卷:解读出路问题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路”的又一解东北失了,热河陷了,华北危了;国难严重的发展,几乎变成家常便饭。在最近的两三年中,关于出路问题的讨论,可谓闹热极了。“出路”这一个名词,本来可以有两种意义的。在我们所举的第一个例,“出路”就在眼前,不必我们去劳心费力。历史上不是没有用革命的方式,不崇朝而更新了一个腐旧的局面的事,但是这一个革命的阶段,只可以说是那些“不彻底”和“不理想”的“小”事一个登峰造极的终点。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吴耀宗卷:解读出路问题

“出路”的又一解(10)

东北失了,热河陷了,华北危了;国难严重的发展,几乎变成家常便饭。大家经过一度刺激,便感觉一阵心酸;碰到了一点天外飞来的奇遇——如淞沪血战、十九委会报告之类——便欢欣地奔走相告,以为又有一线光明,哪晓得一刹那间,重重云雾,还是笼罩着漆黑一团,从幻梦中觉醒的大众,只感到啼笑皆非、百无聊赖。

西北是数百万气息仅存的饥民;长江一带是疮痍未复的灾区;我们更不必提到破产的农村、无业的群众、有形无形的内战,和其他与此相类的一大套。究竟哪一种是我们真正的国难,其间有何因果的关系,我们实在无法清算。在这样一个七零八落、百病交煎的中国,一般的青年,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这是一个当然的现象。

在最近的两三年中,关于出路问题的讨论,可谓闹热极了。如果我们把所有这类的言论搜集起来,也许可以出一册很厚的专集。我们不必把别人已经说过的话重说一遍。我们只愿意把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所容易忽略的一点指出来,藉供参考。我们相信:如果大家能够注意到这一点,也许我们以后对于出路问题便可以有一个新的看法,甚至大家可以不必再喊着没有出路。

“出路”这一个名词,本来可以有两种意义的。我们姑且拿吃饭这一件事来作个比喻。假如我们的肚子饿了,便有人给我们送上现成的饭,使我们可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是一种出路。但如果我们是现在大多数家徒壁立、面有菜色的一批人,这一个肚子饿了的问题便要生出许多零星琐碎、麻烦讨厌、可恨可鄙、可歌可泣的事实来。在我们所举的第一个例,“出路”就在眼前,不必我们去劳心费力。在这第二个例,情形就完全两样了:侥幸的,经过了一大串“不理想”、“不彻底”的事实以后,这吃饭的问题,总算一时解决了;不幸的,一切完全落了一个空;老弱的“转而之沟壑”,少壮的“铤而走险”,只有几个有些创造力的,还是要在没有出路的当儿,去替大家开辟一条新路。第一种出路可以说是自己碰到我们面前来的;第二种出路,却是等着我们去发现。这一点极普通的常识,似乎在知识阶级的青年里面,决不会发生什么问题的了;然而事实所告诉我们的,却又大谬不然。大家所喊着要找的,只要第一种出路;第二种出路,即使大家想到了,也不拿它当出路,于是乎大家喊着:“没有出路!”

这一种奇怪的现象,决不是没有来历的。第一,我们当前的问题实在是太过复杂了。社会全体的问题与青年自身的问题;中国局部的问题与国际关系的问题;社会病态的问题与制度改造的问题:这一切都搅在一团,有牵一发便动全身的关系。中国要从一个四千余年的古国变成一个现代“文明”的国家,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想到在它本身堕力之上,又加上外面一种如狼似虎的势力的压迫,而同时那个所谓现代的东西的本身又在那里急剧地变化。处在这种时候,就是经验丰富的人也要搔首踟蹰,感觉难于应付,何况没有经验的青年呢!第二,我国领袖的人才,本来就极感缺乏;青年得不到领导,越发感觉独自奋斗的困难。不但中国的情形如此,就是在世界各国,我们也看见有同样的趋势。“极左”的共产党与极右的法西斯蒂运动,所以能风靡一时的,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一般青年觉悟到领导别人、创造环境,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他们便毫不迟疑地听着别人领导。第三,青年的性情,本来是偏于急进的。急进并不是一个毛病,但是急进也有急进的步骤;没有经过相当的步骤,便希望马上达到目的,说得好一点是“欲速不达”,说得坏一点是“只问收获,不问耕耘”。恐怕今日许多因为环境恶劣而悲观失望的青年,未必不是受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的影响。

假如这个分析是不错的,我们便知道应当怎样应付了。遇见复杂的问题,没有人领导着去奋斗,自己又感觉得万事皆非,打不起精神去“尝试”,结果便是“空想”,便是“烦闷”,而救济的方法,便是抱着“知其可为而为之”的积极精神,向现实挑战,在面前的“荒漠”里,开辟自己的道路。我们无妨抱着高超的理想,但却应当愿意做平凡的事;我们无妨有远大的目的,但却要晓得怎样从近处着手。我们要把一切的困难,和不如意的事,当作家常便饭,跌倒了,再起来;失败了,更努力。这一点勇进的精神便可以打破空想与烦闷的连环,成了我们发现出路的工具。认识了这一点以后,也可以说处处都是我们的出路。

国难的严重,使我们知道有一个内政的问题;内政的不清明,使我们觉悟到应当养成民众的力量,去拥护有为的政府,去监督、制裁腐恶的政府。这个民众的力量,又要我们在极艰难的环境中,用无数个人与集团的力量,一点一点的组织、训练、养成、集中和应用起来。在这一个意义之下,便启示了我们可以做的无限的事。这些也许都是“不理想”、“不彻底”的“小”事,然而有价值的“大”事,都是从这些似乎不值得的东西来的。这只是随手举出来的一个例。我们所怕的不是没有人去作“大”的事,我们只怕作“小”的事的人,没有目标,没有认识,没有团结,没有持久的精神,没有百折不回的勇气。自然我们不必说:这些“小”事,也许就是我们现在个人所有的职业。历史上不是没有用革命的方式,不崇朝而更新了一个腐旧的局面的事,但是这一个革命的阶段,只可以说是那些“不彻底”和“不理想”的“小”事一个登峰造极的终点。空想着那“不崇朝”的事的来到,而不肯付那当中无数节目与段落的代价,这便是悲观与烦闷的根源,长久这样做下去,大家就只有在咨嗟叹息中,束手待毙。

中国十几万的大军,在天险的热河,不战而退,使128个日本兵,在战事爆发后不到两星期的工夫,以摧枯拉朽之势,进了承德。这样相形见绌的比较,就知道其中必定有个道理。有一位在日本久住过的朋友,对于日本的国民性,有过以下的一段话:

龟兔竞走的美谈,普遍地传诵于东邻日本的儿童界,这决不是偶然的现象。日本人的天姿比较任何民族都不能算聪敏;他自然和龟很表同情了。龟在我国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是个奇丑的蠢货,然日本人以龟为姓者甚多,这自然有取乎龟之长寿,但亦因它的刚毅坚忍,是为人生榜样。日本人因抱乌龟式的人生态度,所以他们的生活是严肃、呆板、沉静、刚健、忍耐。

他们的死法不像我们这里常见的服安眠药、吞鸦片、吊颈、投河;乃是“切腹”,是轹死,是跃身于万丈的深渊!日本是地震之国,几天一小震,几年一大震,几十年一大大震。但你尽震你的,我尽复兴我的!这种埋头崛进,坚耐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确是日本建国的基础。

我们读了这一段话,感愧又当如何!(www.xing528.com)

现在我国的情形,是足够我们应付的了,但是我们不要以为这是我们最黑暗最艰难的日子。普遍的经济恐慌,表现着现在社会深刻的矛盾;剑拔弩张的国际现状,表现着未来纷乱的危机。这些问题要是无法解决,中国便要成为这斗争中的牺牲品,假如我们还不能奋发,以后国难就只有日益严重。

也许一个历史上的前例,可以做我们的借鉴:

1806年,拿破仑开始进攻普鲁士。那时普鲁士是德国联邦中仅存的独立的分子。10月9日双方宣战,同月14日,普人在耶拿一败涂地,完全失却抵抗的能力。10月20日拿破仑入柏林,普鲁士的要塞,在敌人的面前,望风披靡。后来普鲁士不得不作城下之盟,共结果便是普鲁士丧失大部分的国土,让法人在国内要塞驻兵,给法国巨额的赔款,本国军队裁减至四万二千人。

普鲁士遭遇这种大变,全国人民莫不忍气吞声,垂首丧志。当时普鲁士那位有名的哲学家费息推(J.G.Fichte)看见这样情形,兴了无限感慨。他绝对不肯相信偌大一个德意志便要这样的了结。1807年8月,当法兵还是占据着柏林的时候,他作了一个《告德国民众》的系统演讲,去鼓舞德国人民的精神。以下是从他的演讲里摘录出来的一些话:

凡是处在现在的景况、还是无所动于中的,那便是没有血性的人。

你们今日在没有立下一个坚定的决心以前,千万不要离开这里。不要说:我们还可以等待一下;我们还可以睡一下觉,做一些梦,时局是自己会变好的。我告诉你们,这个日子永远不会来到。凡是让昨日过去,今日又不肯努力的,等到明日,他愈不能做事。

你们不要说:我一个人不做不要紧,反正有别人做,如果大家都是这样说,我们全国就只剩了一堆废人,事情决不会有一分进步的。

你们也许也觉得自己没有多少能力,但是现在却是你们可以深沉反省的时候。我不希望你们做许多的事情,我只希望你们在一个很短的时候,振发你们的精神,看看你们面前的道路。我在这些演讲里三翻四覆地对你们说的,就是叫你们总不要依赖别人;你们不去自救,没有什么能帮助你们的。

这些话好像都是对着我们说的。当时德国的情形比我们现在的情形还要严重,然而德国经过那一次的国难,又经过欧洲大战的惨败,现在还是完全没有被外来的势力征服。我们读了费息推的话,又当作何感想!

我们的出路,是否能找到,完全看我们所取的态度,和我们所下的工夫。这一点认识,不但是我们个人在奋斗历程中的一线光明,也是我们民族前途唯一的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