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实践中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实践中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内涵科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内涵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内涵与马克思的实践观具有内在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的重要发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大力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不断加强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实践中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内涵

科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内涵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内涵与马克思的实践观具有内在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的重要发展。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当代工人阶级历史使命和实践形式,是当前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大力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不断加强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领导。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一致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理论体系,其实践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重温马克思实践观的内涵对于正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内涵是很有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实现了哲学的根本变革,使历史唯物主义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在实践上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

(1)马克思的实践观,首先的内涵是对理论自觉和真诚的追求,理论在实践面前真正地显现出真理的力量,显示出对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科学计划性和对历史发展方向的科学预测性。人们不再简单地把理论当作知识和工具,而是把理论作为个人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理论不再敌视人、分裂人、压迫人。正是在这层意义上,马克思坚决反对和批判法国那种敌视人的“唯物主义”[13],并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归结为“现实的个人”,恩格斯直接将历史唯物主义视为“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4]。因此,马克思的实践观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理论与实践在“现实的人”这样一个出发点和归宿点上统一起来。理论的属人性反作用于人本身,便是人们对理论的自觉、胸怀坦荡、永无止境、永不满足的追求。马克思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具备这样的品格。诚然,资产阶级也需要理论,但这个阶级对理论的追求只服务于自身狭隘的阶级利益。这个阶级崇尚的是直观的、经验的、个体、自私的实践,这种实践和理论的品格根本对立,因而,严格说来,这个阶级是害怕理论的,从本能上排斥理论的。理论掌握在这个阶级手中,理论就失去其应有品格而变成抽象的理性或理念。

(2)现实的普遍的利益亦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践的出发点,这是马克思实践观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以前的实践观都是着眼于市民社会个人的狭隘的、自私的利益,不承认存在着现实的普遍利益,即使承认也视之为抽象的人类利益,因而是虚假的。马克思通过研究发现了现实的普遍利益的客观实在性。①历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史表明,任何一个试图领导革命的阶级,其阶级利益必然这样那样地和人类的普遍利益相一致;②无产阶级本身就是人类普遍利益的代表,这个阶级是“非市民社会的市民社会阶级” [15],它没有自己自私的、狭隘的阶级利益,它的利益本身代表着现实的普遍利益及其发展方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实的最高利益。马克思的这一发现彻底超越了抽象的实践观和感性直观的实践观;结束了旧的利益观,第一次科学地表明真正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无产阶级及其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目标和动力,彻底结束了劳苦群众没有自己“历史”的历史和谎言,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主体地位,预示着现实的历史必然走向灭亡,一个无产阶级及其人民群众的历史时代已经来临。这就是马克思实践观的革命性、批判性之所在。

(3)马克思实践观内涵着对社会历史发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自觉维护和身体力行,将个人有限的生命融入伟大的人类解放事业中去的自觉的、积极的、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导向。马克思的实践的根本性质是无产阶级作为阶级的崭新的历史实践,这个实践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伟大的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实践的形式也不像资产阶级狭隘利益和眼光所局限的榨取剩余价值的实践,它包括伟大的阶级斗争实践、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个人的发展和个人的利益只有在社会发展和现实的普遍的利益得到实现和保障时才是现实可能的,因而个人的生命和价值体现在推动历史前进、实现现实的普遍的利益的“洪流”之中。由此,马克思的实践观打破了个人在历史上无所作为和个人崇拜英雄史观,使得个人的生命和价值与现实的普遍利益统一起来,并得以历史地实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内涵与马克思的实践观的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又有新的时代内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的重要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的历史要求和历史使命。(www.xing528.com)

应该承认,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的时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马克思提出的人类解放的时代主题从总体上讲并没有发生变化。当代仍然处于人类解放的历史时代中。当然,对应于马克思时代的无产阶级实践,当代工人阶级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已发生了改变。马克思时代无产阶级实践的首要内容是争得政治解放的阶级斗争,这也是无产阶级及其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当代工人阶级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又处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之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较量归根结底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因而工人阶级实践的首要内容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高效合理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这也是当代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实践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因而是十分复杂和难以把握的。在马克思时代,无产阶级的团结是十分自觉的,共产党成为阶级战斗的堡垒。单个工人什么也不是,只有在阶级队伍里他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力量。作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单个工人也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他的个人利益和所属的阶级的利益完全一致。这种利益的单一性同一性使得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十分突出,单个工人的阶级归属感也十分强烈而鲜明,因而对阶级利益的认识和维护是十分自觉的。在当代,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多元化趋势十分明显。虽然工人阶级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但工人阶级内部层次多元化了,最明显的是知识分子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益主体、层次、结构等都多元化和复杂化了。所以,对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认识和认同绝不是简单的感性层面所能解决的,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需要理论的抽象。什么是当代人民群众的现实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就是当前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

特别指出的是,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是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自我意识、有文化的阶级,在革命年代,文化权和教育权主要是资产阶级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被迫赋予无产阶级的,当代工人阶级在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普及中已经是一个有文化的自主阶级;因此,文化的属性是工人阶级阶级属性的当然内容,也是工人阶级精神力量的体现,先进的文化就是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果说,先进文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显创新的话,代表先进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际上也不是简单的重申,同样是基于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时代和历史方位的重大理论创新。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一致性,突出地表现为马克思实践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要发展。由此看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内涵绝不能望文生义,做简单化、工具化的解释。如果把它理解为简单的重申,除了在理论上讲不通造成思想混乱外,更会导致实践上的失误。因此,科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内涵要十分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历史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发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的实践内涵。

3.认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需要注意的几点

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实际,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大力宣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防止个人主义泛滥成灾。和马克思的实践观一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的精神力量也来自于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是应有之义。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必然产生对感性、直观、个体实践的崇拜,导致狭隘自私的个人主义和商品拜物教,对集体和社会的漠不关心,是不可能自发形成集体主义精神的。大力宣扬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人心,激发人们的社会主义精神和道德观念,是保持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思想保障。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引导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和发展上。

(2)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自觉实现理论创新,防止只要实践、弱化理论甚至不要理论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和理论的创新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内涵着对理论的渴求。与时俱进首要的内容就是理论创新。如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把握当代实践的历史大趋势和方向,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盲目的、个体的、自私的、感性直观的实践,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自觉性,实现理论的不断创新,是当前摆在执政党面前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和历史时代的相结合孕育着理论创新的必然规律。当前,社会主义正处于伟大实践的历史时代,理论上的不断创新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反复强调了理论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理论的滞后及不要理论是十分有害甚至是十分危险的,它将直接导致我们的实践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失去自觉性变成自发盲目的实践,使得共同富裕的目标落空,使社会主义走上邪路。

(3)共产党要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切实领导。共产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的领导是这一实践特性的应有之义。大家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在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本着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则,将可以由市场完成和运作的领域都交给了市场。尊重科学和市场经济规律,党集中精力加强自身建设,这无疑都是好的。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并不能解决人们所期待的所有问题,何况现代市场经济的结构、要素和功能越来越复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和借鉴。从理论上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绝不是与市场经济的实践完全统一的。实践的方向、进程、目标和发展中矛盾的解决没有党的领导是难以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避免西方资本主义早期市场经济的社会灾难,保持改革、稳定和发展的良好势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客观上都需要党坚强有力和科学的领导。当然,必须指出,不断加强党的领导,绝不是主张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