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现代中国历史:洋务运动的兴衰

近现代中国历史:洋务运动的兴衰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14章洋务运动寰海(选一)魏源千舶东南提举使,九边茶马驭戎韬。洋务运动兴起之初,以购买洋枪洋炮和创办新式军事工业为主要任务。与工业企业和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在洋务运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和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证明了洋务运动富强国家的目的未能达到,从而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近现代中国历史: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14章 洋务运动

    寰 海(选一)

魏源

千舶东南提举使,

九边茶马驭戎韬。

但须重典惩群饮,

那必奇淫杜旅獒。

周礼刑书周诰法,

大宛苜蓿大秦艘。

欲师夷技收夷用,

上策惟当选节旄。

魏源(1794~1857)晚清思想家,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行者之一。原名远达,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汉士,湖南邵阳隆回人。今人编有《魏源全集》。

【注释】

提举使:官名,负责外国船舶的征税。

茶马:指中央政府在边境设立专门机构,用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等物。

戎: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重典:严厉的法律。(www.xing528.com)

惩群饮:指严惩贩卖、吸食鸦片的人。

奇淫:指西方的先进技术。

旅獒:据《尚书》记载,西方一个名为旅的小国献给周王一只獒,召公认为英明的君主不以异物为贵,加以拒绝。这里是说清朝政府排斥西方的先进技术。

苜蓿:西汉时期从大宛引进的优良饲料品种。

节旄:古代使者的凭证,符节上装饰有旄牛尾。这里指外交官员。

魏源这首诗历数了中国自从汉唐以来对外开放的历史,抨击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对外交流,希望实现“以夷制夷”的目的。魏源的主张是有深刻背景的。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也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领导了禁烟运动的林则徐被称为“睁眼看世界之第一人”,而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就是魏源。

魏源与《海国图志

鸦片战争爆发后,魏源一度应钦差大臣裕谦聘请,入浙江参赞军务。鸦片战争失败后,他感愤时事,撰成《圣武记》14卷。他深以鸦片战争败北为国耻,试图用清初以来的武功之盛激励民气,重振国威,抵御“英夷”,并提出了一些强国的具体建议。他针对积弊,于兵饷主张开源节流,整顿财政,“采金更币”;于河工主张修复黄河故道,导河于大清河入海。又遵友人林则徐嘱,据林所主持译编的《四洲志》,参以历代史志及两人记录,辑为《海国图志》50卷,后续增至100卷。《海国图志》率先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状况,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主要内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在这方面,以对外国侵略者退让妥协的策略,争取其军事上的支援,加强镇压太平军捻军的军事力量。当时主张办“洋务”的一批贵族和官僚,被称为“洋务派”。其主要人物,在中央有奕.、桂良、文祥,在地方官僚中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了适应形势需要,1861年清政府成立了以奕.为首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办理外交事务为主,同时办理以“自强”“求富”为内容的洋务活动。

洋务运动兴起之初,以购买洋枪洋炮和创办新式军事工业为主要任务。1861年,曾国藩在安徽创办安庆军械所,制造弹药、炸炮等军火,是清末最早官办的近代军事工厂。此外,清政府创办的近代军用企业早期规模最大的有4家: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主要制造军火和轮船金陵机器制造总局主要为“剿捻”制造枪支弹药;福州船政局专造兵、商各轮船;天津机器制造局主要制造华北地区用来“剿捻”的军事装备。设立这4个企业的目的,除了用于生产军事装备这一主要任务外,也带有制造机器轮船、发展民用工商业的意图。

洋务运动的发展与失败

19世纪70年代初,形势发生了变化。为了维护自身的封建统治,适应当时的内外形势,清政府在军事上大力建设海军、增强海防,编练区别于湘淮军的新式陆军的练军;在经济上,除继续在各省设立兵工厂和扩大原有的军用工业之外,主要着重于民用工业企业的创办和经营,以期与洋商竞争。1873年创设的轮船招商局,是由军用工业为主向民用工业企业为主转变的标志。

与工业企业和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在洋务运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为培养翻译人员,清政府于同治元年(1862)在北京设立了同文馆,随后又设立了上海、广州广方言馆。以后,洋务派又在实践中认识到,中国必须有通晓洋务的人才。为培养这样的新式人才,一是派遣人员出国留学,二是开办学堂。派遣学生出国始于1872年的幼童留美,许多人后来成为学有专长的人才,如詹天佑等。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在国内创办了许多专门性的学堂,如电报学堂、商务学堂、医务学堂、矿务学堂、军事学堂等。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洋务运动兴旺发达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产生,新式海军、防御工事的建设初见成效,新式人才的培养也提到议事日程。所有这些,都使中国在艰难曲折中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然而,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用科学技术为手段,达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洋务派官僚不愿也不敢提出把专制制度改革为民主政治制度的要求。正是由于洋务运动本身既不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可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浸蚀,因此也就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和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证明了洋务运动富强国家的目的未能达到,从而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