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艺中兴:蔡元培对中国文明发展的影响

中国文艺中兴:蔡元培对中国文明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略)鄙人今日的讲题,为《中国的文艺中兴》。欧洲历史上邻近的国家,大都已经有很高的文明,欧洲常可以吸收他们的文化,故“文艺的中兴”,在欧洲久已成为过去事实。数千年来,中国文明只在他固有的范围内、固有的特色上进化,故“文艺的中兴”,在中国今日才开始发展。十八世纪起,有许多学者专门研究言语学、历史学、考古学,他们所用的方法,与欧洲科学家一样,这是中国文艺中兴的开端。

中国文艺中兴:蔡元培对中国文明发展的影响

(上略)鄙人今日的讲题,为《中国的文艺中兴》。中国虽离欧洲很远,而且中国的语言文字,欧洲人很不易懂,因此中国人的思想,很难传过欧洲来。在西方所得到的中国消息,多是由游客的记述、多少著作家对于中国的著作和日常报纸所录的短小新闻等等得来。但游历的人往往仅在中国居住几个月,就以为游完中国,他们所见的,自然多是皮毛的事。描写中国的著作家,大多数也是没有很精深的观察的。至于日常报纸的新闻,真实的地方更少。所以中国的真面目,往往被他们说错。

考欧洲的群众,多以为中国是一个很秘密的、不可知的地方。其实照懂得欧洲也懂得中国的人看来,中国和欧洲,只表面上有不同的地方,而文明的根本是差不多的。倘再加留意,并可以察出两方文明进步的程序,也是互相仿佛的。至于这方面的进步较速,那方较迟,是因为环境不同等等的缘故。欧洲历史上邻近的国家,大都已经有很高的文明,欧洲常可以吸收他们的文化,故“文艺的中兴”,在欧洲久已成为过去事实。至于中国,则所有相近的民族,除印度以外,大都绝无文明可言。数千年来,中国文明只在他固有的范围内、固有的特色上进化,故“文艺的中兴”,在中国今日才开始发展。

鄙人今试将中国文明在时间上进化的程序说来,并将他和欧洲文明进化的程序略为比较。欧洲文化最远,推源埃及,其次是希腊、罗马。后来容纳希伯来文化,演成中世纪的经院哲学(Scolastique)。后来又容纳阿拉伯文化,并回顾希腊、罗马文化,演成文艺中兴的学术(Renaissance)。仅此科学美术,积渐发展,有今日的文明。

中国的文化,自西历纪元前二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有农、林、工、商等业,有封建与公举元首的制度,有法律,有教育制度,有天文学、医学,有音乐雕刻、图画,正与埃及相类。

从纪元前十二世纪到三世纪,所定的制定,见《周礼》一书的,从饮食、衣服、居室,到疗病、葬死,都有很详明的规画;农业上已经有地质学化学的预备;工业上开矿、冶金、陶器等,都已有专门的研究;教育上自小学以至大学,粗具规模,且提倡胎教方法;美术上音律的调节,色彩与花纹的分配,材料与形式的选择,都很有合于美术公例的。那时候,说水、火、木、金、土五行的箕子,很像说天气水土四元的Empedocles;专以人生哲学为教育,而以问答为教授的孔子,很像Socrates;由玄学演出处世治事方法的老子庄子,很像Plato;以数学、物理学、论理学、政治学、道德学教人的墨子,很像Aristotle;其余哲学家、法学家,与希腊、罗马时代学者相像的,还有许多,时代也相去不远。所以这个时期的文明,可以与欧洲的希腊、罗马时代相比较。

从西历纪元一世纪起,印度佛教传人,与老子、庄子的玄学相接近,而暴进一步,所以大受信仰;这一时期内翻译的、著作的都很多,而且建设几种学派,为印度所没有的,比较欧洲的新柏拉图(Neo-Platonisme)还要热闹。

十一世纪以后到十七世纪,讲孔子学的学者,采用印度哲学,发展中国固有的学说,他们严正的行为,与Stoicisme相像;他们深沉的思想,与Scolastiques相像。这一时期可与欧洲中古时代的文明相比。

十八世纪起,有许多学者专门研究言语学、历史学、考古学,他们所用的方法,与欧洲科学家一样,这是中国文艺中兴的开端。因为欧洲自然科学的情形,还没有介绍到中国,所以研究的范围小一点儿。直到最近三十年,在国内受高等教育与曾经在欧美留学的学者,才把欧洲的真正文化输入中国,中国才大受影响,与从前接触印度文化相像,也与欧洲人从前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相像,这是中国文艺中兴发展的初期。现在中国曾受高等教育而在各界服务的人,大多数都尽力于介绍欧洲文化,或以近代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固有的学术,俾适用于现代。国内学校和学生人数,均日有增加。女子教育向来忽略,今亦发展,国内各大学及多少专门学校,均有女子足迹。除此新式学校外,还有多少旧式学校,继续在乡下传布初级教育。其余每年派往欧美留学的少年男女,以千数百计,这些智识分子,将来都是尽力于文艺中兴事业的。现时所有的进步,本已不少,不过与中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起来,还觉得他很稀微。但正是因为面积大,人口多,故只能慢慢儿进步。譬如一小杯水,投糖少许,不久而甜味已透;若水量加多,要得同样的甜味,不但要加糖,还要加溶解的时间。

中国现时大局,觉有些不安,但这也不过是一千九百十年革命应有的结果。这革命以完全改变中国为目的,有改变,当然有些扰乱,暂时这样,不久秩序当然恢复。而且虽有这些政治的扰乱,进步的程序,并没有中辍。近数年来,各种新工厂、银行等增加之数,和对外贸易之数,很可以给我们几个良好的证据。照我个人推想,再加四十年的功夫,则欧洲自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所得的进步,当可实现于中国。那时候中国文化,必可以与欧洲文化齐等,同样的有贡献于世界

说到中国将来的乐观,一定有人想起德皇威廉第二的“黄祸论”,以为中国兴盛起来,必将侵略欧洲,为白种人的大害。这也是一种误会。我意欲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根本思想说一说,就可以见得中国文化发展后,一定能与欧洲文化融合,而中国人与欧洲人,必更能为最亲切的朋友。试举几条最重要的中国人根本思想如下:(www.xing528.com)

(一)平民主义 照西历纪元前四世纪的学者孟子所说的,中国当纪元前二十四世纪时,君主的后继人,由君王推荐后,必要经国民的承认。以纪元前十二世纪的学者箕子所说的:“国王若有大疑,于谋及卿士外,还要谋及庶人。”纪元前十二世纪,已经有大事询众庶的制度,那时候的国王曾经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纪元前四世纪学者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又说君主的用人、杀人,要以“国人皆曰可用,皆曰可杀”作标准。后来凡有评论君主或官吏的贤否的,没有不以得民心与否作标准的。至于贵族、平民的阶级,纪元前六世纪的学者,如孔子、墨子等已经反对,纪元前四世纪已渐渐革除,纪元前三世纪以后,已一概废绝。凡有政治舞台上人物,不是从同乡选举的,就是由政府考取的。所以前十二年一次革命,就能变君主专制为共和立宪。

(二)世界主义 西元前二十四世纪的君主,已经被历史家称为协和万邦。前六世纪的哲学者孔子,分政治进化为三级:第一级是视本国人为自家人,而视野蛮国为外人;第二级视各种文明国都为自家人,而视野蛮国为外人;第三是野蛮国都被感化为文明国,大小远近合一,人人有士君子的人格,就叫做太平的世界。他的学生曾参作《大学》,就于治国以外,再说平天下。所以中国历代的学者,从没有提倡偏隘的爱国主义的。

(三)和平主义 因为中国从没有持偏隘爱国主义的学说,所以各学者没有不反对侵略政策而赞成德化政策的。西元前二十三世纪的历史家,曾纪一段古事说:虞朝的时候,有苗国不来修好,派兵来打,他仍不服,这边就罢兵兴文治,隔了七十日,有苗就来修好了。前六世纪的孔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同世纪的墨子主张练兵自卫,对于侵略的国家,比为盗贼。前七世纪已经有人发起弭兵会。前四世纪有一派学者专以运动“非攻”为标帜。孟子说:“善战者服上刑。”又有人曰:“我善为战大罪也。”后来的文学家,没有不描写战争的苦痛,而讴歌和平时代的。现在因为外国帝国主义的可怕,我们当然提倡体育,想做到人人有可以当兵的资格,然而纯为自卫起见,决不是主张侵略的。

(四)平均主义 现今世界最大的问题,是劳工与资本的交涉。在俄国已经执行最激烈的办法,为各国所恐怖。也是疑中国的鲍尔希维克化的,但中国决用不着这种过虑。中国古代已经有过一个比较他舒服很多的无产制度了。照孟子所说,与纪元二世纪的历史家所记的,中国自西元前二十三世纪到前四世纪,都是行平均地权的制度,就是划九百亩为一方,分作井式,中百亩为公田,外八百亩由家分受,每家自耕百亩外,又合力以耕公田。人民二十岁受田,六十岁归田。二十岁以下、六十岁以上,皆为国家所养。这种制度,到西元前二十三世纪,才渐渐改变。然而纪元一、五及十一世纪,均有试验恢复,虽没有成功,然可见这种制度,没有极端的死去。而且自纪元前四世纪至纪元后十九世纪,多数政治学者,还是要主张恢复他的。在理论上,相传五千年以前,创立农业的君主,有两句格言:“一夫不耕,天下或受其饥;一妇不织,天下或受其寒。”就是人人应作工的意义。后来四世纪的许行,就主张君主要与民并耕,不得自居劳心的阶级,空受人民豢养,那其余的更不待言了。就是孔子也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又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归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总之,均劳逸,均产业,是中国古今的普通思想,说政治的总以“民多甚富,亦无甚贫”为标准,巨富的人常以财产平均分授于儿女,数传以后,便与常人无异。而且富人必须为族人、亲戚、朋友代谋生利,小的为宗族置义田、设义学,大的为地方办公益及慈善事业。若有自私自利的人,积财而不肯散,人人都看不起他。其次,则富人生活,与贫人之单简几相等。所以中国的贫富阶级,相去终不很远,就是新式的大公司组织输入中国,一方面一切优待工人的善法同时输入,中国人尽量采用。一方面公司股票并不集中于少数人,不能产生欧洲式资本家。若将来平均产业的理论,全世界都能实行的时候,中国自可很和平的行起来,决用不着马克思的阶级战争主义,决没有赤化的疑虑。

(五)信仰自由主义 希腊Aristotles曾提出中庸主义,但与欧洲人凡事都趋极端的性质不很相投,所以继承的很少。中国自西元前二十四世纪的贤明的君主,已经提出“中”字作为一切行为的标准。后来前六世纪的孔子极力提倡“中庸”。中庸是没有过、也没有不及,所以两种相反的性质如刚柔和介等类,一到中庸的境界,都没有不可以调和的。故中国从没有宗教战争,如欧洲基督教与回教,或如基督教中新教与旧教的样子。中国有一种固有的祖先教,经儒家修正后,完全变为有意识的纪念,以不神秘为象征,与Auguste Comte所提议的人道教相似。旧有的多神教变为道教,并不曾与儒教有多大的冲突;佛教传入以后,也是这样,有注意佛、儒相同的。总之,中国人是从异中求出相同的点,去调和他们,不似欧洲人专从异处着眼。回教传入以后,也是这样;基督教传入以后,也是这样。很有许多书说基督教与儒教的主张有相同的,各教的主持者虽间或有夸张本教攻击异教的理论,但是普通人很少因信仰而起争执的。所以信仰自由主义,在欧洲没有定入宪法以前,在中国早已实行了。

在欧洲,很有人以为中国人排外,尤排异教,常以义和团那事为证据,这也是一种误会。试一研究义和团暴动的远近原因,就可以明白了。我记得义和团动作的前数年,有德国人因两个德国天主教师被杀而占据胶州的事情,德国那一次的横暴,比最近意大利占领希腊哥甫岛还要利害。今次全球反对意大利这个行动,而在德国横压中国那时候,各国没有一句话说反对。所谓公义者,何其善变?不独不反对,而且各国先后效德人的行为,三数年间,中国港口完全为外人所占据。其次,则外国人在中国种种强横,几不视中国人是人的样子。说到外国传教师,则其中固有真正的传教师,然而行动出了他教师范围以外的,不知多少,他们的宗教,大都教人互相亲爱,而他们常常把人民分作种种派别。复次,则他们借政府的力量,常常阻抗中国行政及司法的动作。譬如,遇有他们教民犯罪,为官吏判罚等等,他们居然直来干涉,阻止行刑,或要求放人。诸如此类,说也不尽,到后来凡遇因犯法被法庭搜捕的,多走去外国教堂躲避,教堂变了犯人的安乐国。这种事情,无论中国人难忍,我想在任何国,也无人能忍受的。以上所说的,就是激起义和团暴动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当时适遇满洲皇室中有几个人物,愤外交和战争的失败,或痛恨外人对于中国不公平的行为,常存报复的心。义和团一起,他们于是有机可乘。照此说来,那一次的事情,外人实应负一部分责任。今完全将责任推归于中国,是绝对不公平的。且除直隶及山西一部分,其余全国都没有人赞成,在扬子江流域及南方,外人均受特别的保护。所以义和团暴乱,并非中国一种国民的运动,尤为显明。

照鄙人所见到的中国人根本思想是如此的。所以敢说:中国文艺中兴完成后,中国复兴以后,不独无害于欧洲,而且可与欧洲互相辅助,和尽力赞助国际事业,为人类谋最大的幸福。

(此文1923年10月10日在比利时沙洛王劳工大学演说词。)

据《东方杂志》第21卷第3号,1924年2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