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足迹》:活用教材,实践课堂案例分析

《足迹》:活用教材,实践课堂案例分析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活用教材实践课堂——《纪昌学射》案例分析坎墩街道坎东小学叶建英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司空见惯的就是以讲读为主,很少见到在正儿八经的课堂上有练习实践的。下面以《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为例进行阐述。《纪昌学射》中,有位执教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师:请你读飞卫提要求部分。最后,教师总结到:《纪昌学射》是一个寓言故事。

《足迹》:活用教材,实践课堂案例分析

活用教材 实践课堂——《纪昌学射》案例分析

坎墩街道坎东小学 叶建英

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司空见惯的就是以讲读为主,很少见到在正儿八经的课堂上有练习实践的。这是语文教师的普遍意识,也是为什么不敢在课堂上大胆实践的最根本原因。其实,只要你肯去钻研教材,大胆运用教材,甚至是活用教材,在课堂上可以实践到底。《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无疑道出了语文课堂上实践的重要性,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近日,我参与的新教师成长汇报课的多次观摩课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语文课上也可以进行实践,较之普通的讲解,更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下面以《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为例进行阐述。

一、理思路,学框架的实践

每个文本,都有自己独到的写作思路。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便于学生快速读懂文本,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纪昌学射》中的第二、第三自然段,细细一读就会发现,这两段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写作的思路都是完全一致的。教师发现了这一点,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活用教材,将第一段作为范本,那第二段就可以展开实践了。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师:作者是如何将第二段写清楚的?你能用上“先……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

生:先写师傅飞卫向纪昌提出要求,然后写纪昌回家苦练眼力,最后写纪昌把眼力练到了家。

师:练到家也可以说是出了成果。

(随机板书:提要求 练眼力 出成果)

教师明确的指引,恰时到位的板书,为学生的第三段的语文实践起了很好的铺垫。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这段与第二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就能立马实践,理清文章思路,就能快速自学该段。这样,实践过程代替了烦琐的一问一答,简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读文本,懂表达的实践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明白,一篇课文仅仅讲到明白怎样写清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读明白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也就是明白作者是怎样把文章写具体的。《纪昌学射》中,有位执教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请你读飞卫提要求部分。(板书:读)

生:读。

师:你读得比较缓慢,快一点不行吗?(板书:理解)

生:我觉得不好,飞卫是师傅,应该年纪比较大,说话不会很快的。

师(笑):真是个会想的孩子。你刚才还重读了“牢牢”“眨一眨”又是为什么呢?(板书:感悟)

生:这是师傅在嘱咐徒弟,这样纪昌就知道怎么练了。

师:果真是名师出高徒啊!怪不得纪昌也成了一个射箭能手。谁再来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板书:再读)

……

飞卫提的部分教学到这里,已向学生传达了一个信息:读——理解——感悟——再读,就是学习文本的一个方法。教师又说:练眼力、出成果部分我们也可以这样,同桌合作学习。这就又是一次语文实践,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交流中闪现火花:

生1:纪昌很聪明,想到了看梭子来回穿梭来练眼力。

生2;写得很好,用了很多动词,“躺”“睁”“注视”我仿佛看到了纪昌练眼力的画面。(www.xing528.com)

生3:作者还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用针刺”也不会眨眼睛,说明他的眼力已经很好了。

……

在不断的语文实践中,学生自我发现,脸上个个都有欣喜之色。这是学生在自我的实践中尝到了学习的喜悦。教师又在这个过程中随机板书:动作、夸张,并作了适时的小结:要想把文章写具体,就可以用上动作、夸张等方法。他们可以帮助你把想说的话表达清楚。

三、学段落,仿写的实践

我们知道,读得再多,讲得再多,无非是为了学生会写,能写得明白、生动。《课标》明确指出:具备“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写作能力”。《纪昌学射》中的第二、三段的结构的剖析,写作手法的渗透,为第四段中开弓,放箭的仿写,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在对仿写开弓练臂力这一教学环节中,精彩层出不穷。

师:要想开弓,就要练好臂力,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练呢?

生:可以练习举牛。

师:好办法,那怎么把它写具体呢?

生:可以用上动作。纪昌回到家,又开始练起来。纪昌跨开步子,双腿成半蹲状,紧紧握住牛角,一把将牛举过头顶。

师:真有创意!还有其他练臂力的方法吗?

生:抱大石头

生:举石锁

生:拎水桶

……

师:纪昌练臂力出的成果,你们肯定也能用夸张的手法来说一说的,谁来试一试?

生:几年之后,纪昌已经练得十分到家了,只要纪昌把一只手掌放在大水牛的肚子底下,轻轻一甩,就能将牛抛向天空。

……

最后,教师要求把整段话仿写下来。学生们个个都拿起纸笔,不假思索地写起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不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激发,而且在实践的道路上又走了一大步。

四、悟方法,知课型的实践

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会用。课堂中的教学,无非就是一个例子。《纪昌学射》在仿写后,教师说: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纪昌能够成为一位射箭能手的关键是什么?

最后,教师总结到:《纪昌学射》是一个寓言故事。凡是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就一定有深刻的道理。寓言故事的写作手法或夸张、或比喻、或拟人,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道理讲明白、说深刻。我们可以用这节课的方法学《扁鹊治病》,看看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是这堂课的结束。如果继续以“实践课堂”的理念来设计《扁鹊治病》,教学环节可以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作者要讲清楚一个什么道理?为了讲清这个道理,作者又是怎样写的?通过再一次课堂的实践,学生熟知了课型,悟得了方法,就能举一反三,自读自悟到更多寓言故事要讲述的“真理”。

以上阐述的在课堂中所做的、所实践的,就是《课标》中说的: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活用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范本,即成为学生知道结构,懂得表达,会仿写的范本。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会感到语文课就是老师的讲解课,而是与我有关的课。这样,教师就将学习的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活用教材,实践课堂,相信学生能在“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最终“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