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叛逆行为背后情绪动因:了解金老师的幸福教子书

青少年叛逆行为背后情绪动因:了解金老师的幸福教子书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少年叛逆行为背后常见的情绪动因所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青少年的一些所谓的叛逆行为背后的情绪动因,也许通过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用比较理性的态度去接纳他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寻求关注”是我们在临床上最常发现的行为动因。青少年和幼儿一样,也有这两个人类基本的情绪动因驱使他们的行为表现。

青少年叛逆行为背后情绪动因:了解金老师的幸福教子书

青少年叛逆行为背后常见的情绪动因

所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青少年的一些所谓的叛逆行为背后的情绪动因,也许通过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用比较理性的态度去接纳他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我每次在教导幼儿的父母如何去应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时,都会说:“任何孩子的‘反社会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求救的原因,我们要先绕过那让我们生气的行为,不让它激怒我们,要先不动气地去检视他的这些行为表现背后的求救动因,把这些动因给满足、弱化或解决掉,这样,不等我们去处理那不好的行为,它自己在动因消失之后,就会慢慢地改善了。”

对儿童来说,这些求救的动因,除了一些确实的身体因素,例如肚子总是胀气难受、早上起来因光线而头疼、莫名其妙的疲倦等等,但又不会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或确实的情绪因素,例如看了电视里的恐怖镜头而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总是被学校里一群顽皮的同学欺负而不敢上学、语文老师太凶、感觉自己不被老师喜欢等等之外,还有两个主要的因素:“寻求关注”和“喜欢掌控”的动机。

“寻求关注”是我们在临床上最常发现的行为动因。例如一个最常见也容易被父母接受的行为:很多小朋友白天跟着奶奶或姥姥一块儿,爸爸妈妈只是在傍晚下班后才到老人家看孩子或接孩子回家。每次孩子看到下班的爸爸妈妈回来后,都会做些很调皮但白天不会表现的行为。这时老人家会说:这孩子白天跟着我乖得很,就是看见你们回来才这么皮!是啊,对小小孩来说,他心里想:嗯!爸爸妈妈总算是下班了,总算是看见我了,哈哈,我得动静大些,这样他们才会看见我、注意到我。

“喜欢掌控”则是与生俱来人性之一。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一个小小孩的行为,就会很清楚地看见这个动因是如何促使他的习惯养成的。例如,小小孩某次不小心把积木打翻,积木哐啷一声全掉到了地上。妈妈看见了,故意做出滑稽而惊讶的表情、口吻和动作说:“哇!”你看着吧!小小孩把积木赶紧堆好后,马上就得意地再哐啷一声推翻,然后得意地看着你,等着你的滑稽惊讶反应。如果你再三给他这个让他兴奋快乐的反应,那么他“制约”我们的情绪反应的行为就宣告建立——他以后就再也不好好堆积木了!

可如果隔几天他再玩积木,也再次把积木哐啷一声推翻后,妈妈却没有任何像上次一样的情绪反应,他会再试一次,再给你一次机会,可如果你还是没有反应,失望之余,他就只好转移焦点,用哭闹或其他更能引起我们注意力的行为来求取控制。更糟糕的是,如果这次妈妈不仅没有让他兴奋快乐的夸张情绪反应,反而还责骂他不好好堆积木,这巨大的期待落差,就会让孩子去寻找更具有破坏性的行为来寻求注意,并掌控我们的情绪反应。

那么,如果孩子不小心打翻积木,我们应该怎么反应?很简单,只要很实事求是地说:“嗯!宝宝把积木打翻了,来,我们再把它堆起来!”就这样,很平铺直叙,很就事论事,不要说:“哎呀!宝宝怎么不小心把积木打翻了呢?”也不要说:“哈哈哈!你看,宝宝不小心把积木打翻了!”

青少年和幼儿一样,也有这两个人类基本的情绪动因驱使他们的行为表现。不过,由于青少年的心智比幼儿复杂和敏感纤细得多,所以他们让父母头疼的行为表现还有以下几种动因:

1. 关注我!哪怕是生气,也请关注我!

许多中学辅导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和“心知肚明”——学生在学校故意犯规或打架滋事,目的只是希望赢得父母的注意,哪怕这注意的结果是一顿痛骂或重重的处罚。

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理由有些牵强和难以理解,但事实上,很多过分忙于事业或本身也有情绪困扰的父母,例如得悉配偶有外遇婚姻濒临破裂,他们很难将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他们以为孩子还是像往常一样每天上学、放学,或像往常一样吃饱穿暖安全健康,所以,他们每天只是“看见”了孩子(甚至几天才见到孩子一次),但却没有真正地“遇见”孩子的内心和他们的情绪需求。

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敏感的,他们期望回到家之后,有人在乎他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在乎他的行为得到认可和奖励,也在乎他在父母心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我曾经辅导过一个非常叛逆、总是穿着奇装异服惹是生非、手臂上有4处刺青,还穿了1个脐环、1个舌环的17岁女孩。每次我和这女孩谈话,她都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仿佛生命完全和自己无关,就连和我见面也都是给父母和我面子。女孩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到南方做生意,把她一个人留在老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每次我问及她在奶奶家的童年生活,她的回答都是“很自由”、“没人管我”、“很快乐”。

当我的辅导进入了第二个更信任的阶段之后,有一次我又回头问及她童年在奶奶家的生活。这次她的回答和往常完全不同,她用很微弱的声音回答我说,她觉得自己从小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放学后,和她一起玩的小朋友到了时间就有人喊她们回家吃饭,可是她却没有。她愿意回家吃饭就回家吃饭,不愿意回家吃饭也没人管她,她很自由,可是自由得空虚,自由得可有可无。

后来,事业已经做得相当成功的父母搬回了北方,把她接回去同住。一家人团圆以后,出于对从小就一直没有在她身旁陪伴的愧疚和补偿心理,父母非常宠她,除了在物质上尽可能地满足她之外,也给了她很大的自由空间。他们不敢大声对她说话,也不敢要求她的学习成绩。有一次爸爸看见她的成绩单之后,还安慰她说:没关系,高中毕业后我们就送你去国外念书。

她恨透了父母这样小心翼翼地对她,也觉得父母嘴上口口声声说的爱都是虚假的。于是她选择用激烈的手段来报复他们,也希望用激烈的行为来引起他们的关注。最早,她只是想试探看看父母能忍受她的行为到什么程度,但做着做着,慢慢就成了无法改变的习惯。再加上她落下的学习进度已经太多,就算是心有余,力也不足。于是,她加入了少年帮派,成天逃学和欺负同学,而父母到学校或派出所领她回家的时候,就是她感到最满足和胜利的时候。

也许我们的孩子还没有用这么深度的放弃来唤醒我们对他的注意,也许我们的忽略还没有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但我确实看见很多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是出于对父母的抗议,而抗议的原因可能很多,可能是父母只在乎学业成绩,而不理会他的压力;可能是父母只忙着吵架,而无视他的感受;可能是父母工作过于忙碌,而忽略了他的存在;还有一个孩子只是因为父母道貌岸然表里不一,所以想用破坏行为来惩罚拆穿他们。(www.xing528.com)

2. 不知道我究竟是谁。

有位妈妈气急败坏地对我抱怨:这孩子完全没有自己的主意,同学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一点儿出息都没有!

我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用了很多篇幅介绍了青少年对同侪团体认同的需求和学校中确实存在的同侪压力,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不过,我想强调的是,青少年常用符合同侪团体的行为表现来减轻自己的压力,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不好的孩子来说,找到一个可以被认同的方式,是对抗自己内心恐慌和无力感的捷径。所以,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的坏行为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就要帮助他从其他方面得到成就,例如体育方面、艺术方面等。

3. 借着欺负最爱、最亲近的人,来消化我的挫折。

其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外面受了气,又不敢和人正面对抗,于是回家对着妈妈一通大吼,或是对着爱我们的老公乱发脾气。人类都具有这种求生和自我疗愈的本能,我们通过“欺负”爱我们、让我们有安全感的人,或比我们弱势、弱小的人,来消化自己压抑的情绪。

我在为一线销售人员培训压力管理的课程时,就常用这个理论来引导他们被“花钱的是大爷”的消费者所欺负的挫折情绪,并学会用对事不对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情绪链模式。

在销售心理学上,这个情绪模式叫做“情绪的生态链”。举个例子来说,有位常在办公室里被脾气很大的领导折磨的中层女白领,每个星期六都会到她家附近的一家小型美容院去做皮肤护理。每次她去做皮肤护理时,都会把她在领导那儿所受的气,发泄在美容院的老板娘头上。这位美容院的老板娘,逆来顺受之余,又不敢把气发回到顾客的身上,于是,每个星期一上门来送货的化妆品公司业务员,就成了她倾倒情绪垃圾的对象。这位业务员平白无故地受了气之后,无处发泄,于是在到商场买一瓶洗发水的时候,就把气发在试图取悦他的售货员身上。而那位处在这个情绪生态链顶端的女领导,可能每天在家都要被她那18岁的女儿气得想跳楼自杀!(或者,更戏剧化一点儿,这个18岁的女孩在超市打工,每次都被像业务员那样的人欺负,于是回家就折磨她老妈!)

上述这个看似玩笑的例子,其实是真实世界中屡屡上演的故事。对于情绪还没有完全成熟和有能力掌控它的青少年来说,把在外面所受到的压力挫折,倾倒在安全的、爱他的、不愿还击的、可以被他欺负的人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所以我们常常看见在学校里温温顺顺的小孩,回家后对妈妈却是另一种姿态,而一个刚刚两三岁的小孩,也早就知道在爱他的这些大人中,谁最容易被他拿住。

4. 因为对现实世界束手无策,所以我把头埋进沙堆里。

这个现象在人际关系能力比较差,或学习成绩比较差的青少年身上常常可见。由于对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不满意,于是在虚幻的世界中寻找可以立足的地方,例如:对某种音乐风格的执著喜爱,加入满世界追逐偶像的粉丝团,深陷网络游戏世界中,把自己关在房里无所事事地做白日梦。这些投入,都不需要人际互动,只要单方面地投入热情,也都不需要和人面对面、真刀真枪地比较高下,所以它们既喂养了青少年对澎湃热情的需求,也避开了他们最害怕的竞争关系。

我所辅导的一个孩子,为了追星,几乎耽误了原本就不好的学业。她加入了一个偶像的粉丝团,只要偶像在国内有任何演出,她一定设法请假或逃课前往捧场。她省吃俭用,自卑内向,和粉丝团其他成员除了偶尔在偶像的官方论坛上聊天之外,绝少见面。她把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宣泄和满足的热情,完全投注到和偶像单方向的沟通上。此外,偶像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也替她实现了少女对美丽的想望。所以,在现实世界中,她不需要再作些什么努力,只要在远处欣赏着偶像,就仿佛自己已经拥有了一切!

还有些父母原本以为孩子在房间里安静地读书,但后来却发现孩子无视明天的考试,大部分时间都对着墙壁发呆,或戴着耳机躺在床上听音乐。气极了的爸妈以为孩子偷懒不求上进,但其实有可能是因为他跟不上班上的学习进度,一看见课本和想到明天的考试就害怕心慌,所以他干脆闭上眼睛,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里,不去面对和处理这种让他束手无策的情境。

5. 让你们尝尝我的感受……

前文中,我一再强调青少年是个“小孩的头,但安在大人的身体上”的怪物,而这些貌似已经成熟的半大不小的怪物,却遗憾地得去面对许多激烈的压力和挑战,其中,躲也躲不掉、一翻两瞪眼的学习成绩,就是个最难处理好的关卡之一。此外,对自己相貌身材的满意度、吸引异性的魅力指数、在学校权力阶层中的地位、父母的管教方式等等,都是他在艰难的学习之外需要应付的压力和挑战。

如果他没有获得适当的引导或渠道去释放这些情绪压力,那么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找个垫背的和我一起受苦。(别忘了青少年的性格特质之一,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

当然,很多时候,青少年暴躁、不耐烦的行为,不过是模仿父母的情绪行为表现,或对父母加在他身上的情绪的反弹。所以他们有可能是一面镜子,反射了我们对他的态度和与他沟通时所使用的言语和情绪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