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和护理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和护理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儿心力衰竭常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心脏回心血量充足的前提下,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供应生理需要,而出现静脉回流受阻,体内水、钠潴留,脏器淤血等。因此,运用护理程序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实施整体护理,提高危重病护理能力,是小儿科护士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和护理

【疾病介绍】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是指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简称心衰。小儿心力衰竭常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心脏回心血量充足的前提下,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供应生理需要,而出现静脉回流受阻,体内水、钠潴留,脏器淤血等。

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①心源性,以先天性心脏病引起者最多见。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风湿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心糖原累积病等亦为重要原因。②肺源性,婴幼儿时期常见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儿童时期常见于哮喘持续状态。③肾源性,急性肾炎所致的严重循环充血。④其他。川崎病、重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B1缺乏、输液过多过快、电解质紊乱和缺氧等均可引起心力衰竭。

各年龄均可发病,以1岁内小儿发病率最高,是儿童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因此,运用护理程序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实施整体护理,提高危重病护理能力,是小儿科护士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病人基本情况介绍】

患儿,男,3个月,因咳嗽4天,喘息1天入院。

其母亲诉:患儿于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较频繁,每次3~4声,有痰咳不出,在我院门诊静脉输入头孢曲松(罗氏芬)0.25g,1/d,已服3天,效果不明显,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喘息,口周发绀,呼吸急促,偶有呛奶。

入院诊断:①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②肺炎。

【入院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的评估

患儿,男,3个月,汉族,四川省××县人。

医疗费负担形式:自费。

文化程度:新生儿。

家庭住址:(略);邮政编码:(略);电话:(略)。

联系人:××;与患儿关系:母子;联系人单位(住址):(略);电话:(略)。

患儿于××××年××月××日入院,××××年××月× ×日采集病史 ,由患儿母亲陈述病史,可靠。

入院医疗诊断:①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②肺炎。

主治医师:××  责任护士:××

2.个人史

(1)出生史:系第二胎、第一产,孕约38周剖宫产出生(具体原因不详),出生体重3000g,Apgar评分10分,否认有发绀、窒息、抽搐史。母妊娠期体健,无感染发热史,无药物过敏及外伤等病史。

(2)喂养史:母乳少,以牛奶喂养为主,偶有溢奶,无呕吐。目前未添加辅食。平时食欲好。

(3)生长发展史:生长发育正常,同同龄婴儿

(4)既往健康史:患儿平素体健,出生于北京,无疫区居住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及手术史,否认输血史,无患病史及住院史,预防接种按计划免疫进行。

过敏史:无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

近期用药史:静脉输入头孢曲松3天,0.25g/d。

(5)日常活动

活动环境:在家由母亲照顾。

卫生习惯:洗澡、换衣、洗漱等不能自理。

睡眠与休息:患儿白天睡眠2/d,每次1~2小时,每晚睡眠8~10小时。

户外活动:每日2~3小时。

排泄习惯:患儿平日穿纸尿裤,大便1~2/d,小便8~10/d,色、量均正常,目前大、小便正常。

特殊行为问题:无。

3.身体评估

(1)一般情况评估:体温36.5℃,脉搏158/min,呼吸78/min,身高61cm,体重4kg。

患儿发育尚可,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烦躁不安,急性重病容,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皮肤无水肿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颜面和双眼睑水肿,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溢脓,轻度鼻翼扇动,口唇发绀,中度吸气三凹征,呼吸急促。颈软,甲状腺不肿大,腹软,肝右肋下1.5cm,边钝,下肢中度水肿。腹部无包块及压痛反应,肠鸣音存在。肛门及外阴无畸形,外阴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脊柱及四肢无畸形,活动正常,四肢腱反射存在,布氏征及克氏征阴性。

(2)专科情况评估:头颅大小尚可,矢状缝未闭,宽0.5cm,毛发黑、有光泽,无枕秃,前囟0.5cm×0.5cm,平坦。哭闹时可见轻微鼻翼扇动,口周发绀,中度吸气三凹征。颈软,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度喘鸣音及较多中小水泡音。心音有力,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7~22.3)×109/L,中性粒细胞0.83,淋巴细胞0.17,血小板414×109/L,血红蛋白140g/L,HCT0.484。尿常规、便常规正常。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段轻度改变。

超声心动图示:未见异常。

X线胸片示:两肺野纹理粗乱,心影略向左扩大。

【医疗诊断及主要诊治过程】

诊断:①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②肺炎。

诊疗过程: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吸氧、镇静、营养心肌、强心、利尿、抗感染,静脉滴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后综合治疗1个月。

出院时情况:患儿精神好,吮奶正常,面色、口唇红润。呼吸平稳,无喘息,肺部听诊正常,心电图正常。

【护理诊断与护理目标】

根据该患儿的入院护理评估,制定出如下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

1.护理诊断

(1)心排血量减少:与心肌收缩力下降有关。

(2)体液过多:与心排血量下降,静脉回流受阻,体循环淤血有关。

(3)气体交换受损:与肺循环淤血、肺水肿有关。

(4)潜在并发症:地黄中毒。

(5)生活自理缺陷:与婴儿缺乏自理能力有关。

(6)焦虑:与家长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及疾病危重程度有关。

2.护理目标

(1)1周内患儿显示心力衰竭症状缓解,安静状态下心率恢复正常。

(2)应用利尿药后患儿显示出颜面、双眼睑和下肢水肿减轻。

(3)住院期间患儿呼吸困难减轻,发绀消失。

(4)患儿治疗期间不发生洋地黄药物中毒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时,护士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抢救。

(5)患儿住院期间得到良好照顾,生理需要及时得到满足。

(6)住院期间减轻家长焦虑,取得家长配合。

【护理计划与实施过程】

1.心排血量减少

(1)取15°~30°斜坡卧位,并注意变换体位。

(2)进行心电监护和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婴儿宜少量多次哺喂。液体输入速度宜慢,以每小时<5ml/kg为宜。

(4)遵医嘱给予血管扩张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应用时应注意监测血压,避免血压过度降低。

(5)尽量避免各种刺激,避免患儿烦躁、哭闹,必要时可适当应用镇静药。

(6)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时用力。

(7)准备好抢救用物,病情有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协助救治。

2.体液过多

(1)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尿布采取称重方式估计尿量。

(2)每天早喂奶前测量体重1次。

(3)利尿药尽量在早晨及上午给予,避免夜间尿量过多而影响休息。

(4)注意观察利尿药物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观察水肿的变化。长期应用者注意心音、心律及电解质的变化。

3.气体交换受损

(1)遵医嘱给予吸氧,2~3L/min。

(2)协助患儿取侧卧位,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对痰液黏稠、咳痰不畅的患儿应多喂温开水。

(4)按医嘱每日2次超声雾化吸入,吸入15分钟后行翻身、拍背引流,以利痰液排出,并观察护理效果。

4.潜在的并发症 洋地黄中毒。

(1)严格按时按量给药,准确抽取及核对药物剂量。

(2)用药过程中如脉搏减慢,婴儿<100/min,应暂时停药并报告医生。

(3)观察药物疗效及毒性反应。洋地黄治疗有效的反应为心率减慢,心音增强,呼吸平稳,尿量增多,水肿减轻,缺氧改善,肝脏回缩。中毒最常见的表现是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其次是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头晕、色视等则较少见。

5.生活自理缺陷

(1)允许患儿母亲陪伴。

(2)协助其母亲制定合理的喂养方案,3~4小时喂奶1次,2次喂奶期间给予少量温开水。

(3)及时查看大、小便情况,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干燥。

6.减轻家长焦虑

(1)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介绍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防治方法及一般护理等。

(2)在为患儿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时间及饮食方案的过程中,让家长参与其中。

(3)在为患儿做治疗,护理过程中,向家长做好介绍、解释工作,及时通报病情进展。

(4)稳定家长情绪,加强沟通交流,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持。

【护理效果评价】

患儿经过以上治疗护理措施,已解决的护理问题:①心排血量减少;②体液过多;③气体交换受损;④潜在并发症;⑤生活自理缺陷;⑥住院后期,患儿家长焦虑减轻,能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目标实现的有:患儿心脏功能恢复,呼吸困难减轻,水肿减轻,未出现洋地黄中毒并发症,在住院期间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

【查房重点】

1.易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疾病 小儿时期的心力衰竭以1岁以内发病率最高,由先天性心脏病引起者最多见,心肌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也为重要原因。支气管肺炎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尤以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引起的心力衰竭最为常见。儿童时期则以风湿热性心脏病和急性肾炎所致心力衰竭较多见。另外,克山病、重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B1缺乏症、电解质紊乱及缺氧等,也可引起小儿心力衰竭。

2.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早期观察要点 婴幼儿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常见症状为呼吸快速、表浅、频率可达50~100/min,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烦躁多汗,哭声低弱,肺部可闻及干啰音或哮鸣音。水肿首先见于颜面、眼睑等部位,严重时鼻唇三角区呈现发绀。

婴幼儿心力衰竭有一定特点,早期观察要点如下。

(1)呼吸增快、表浅,频率可达50~100/min。

(2)喂养困难,烦躁,体重增长缓慢。

(3)哭声低弱。

(4)严重时唇周发绀。

(5)颜面、眼睑部出现水肿。

(6)肺部可闻及干啰音或哮鸣音。

3.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功能,减少水、钠潴留,降低氧耗和纠正代谢紊乱。

应重视病因治疗:如心力衰竭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度贫血或维生素B1缺乏、病毒性或中毒性心肌炎等引起者须及时治疗原发性疾病;如为先天性心脏病所致,则内科治疗往往是术前的准备,而且手术后亦需继续治疗一段时期。心力衰竭的内科治疗有下列几方面:(www.xing528.com)

(1)一般治疗

①休息: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可取平卧或取半卧位。应尽力避免患儿烦躁、哭闹,必要时可适当应用苯巴比妥等镇静药,吗啡(0.05mg/kg)皮下或肌内注射常能取得满意效果,但须警惕抑制呼吸。

②饮食:给予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每次进食量应少些。婴儿喂奶宜少量多次,年长儿钠盐进入量每日控制在0.5~1.0g以下,对水肿和呼吸困难者尤为重要。

③限制入液量:重症和进液量不足的婴儿,可给予静脉补液,每日总量宜控制在75ml/kg,以10%葡萄糖溶液为主。电解质则根据生理需要和血液中电解质浓度而定,于24小时内均匀补充。心力衰竭常伴有酸中毒,应给予碱性药物纠正,一般应用常规计算量的一半即可。

④吸氧:对呼吸困难和发绀的患儿应及时给予吸氧。

(2)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减慢心率,从而增加心搏出量,改善体、肺循环。其疗效随病因和病理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心室负荷加重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如先天性心脏病和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等疗效较好,而对贫血、心肌炎引起者疗效较差。小儿时期最常用的洋地黄制剂为地高辛,它既可口服,又能静脉注射,作用时间较快,排泄亦较迅速,因此剂量容易调节,药物中毒时处理也比较容易。地高辛肌内注射可致局部疼痛,且吸收速度不稳定,故少用。如需迅速洋地黄化,除地高辛静脉注射外,尚可应用毛花苷C等药物。

①剂量和用法:基本原则是首先达到洋地黄化量,即心肌收缩达到最大效果必需的剂量,然后根据病情需要继续用维持量来补充每天从体内消失的量以维持疗效。一般认为婴幼儿心肌细胞Na-K-ATP酶的活力较成人高,故按体重计算,年龄越小所需剂量越大。实际上婴幼儿虽然能耐受较大量的洋地黄,但其心肌收缩作用在较小剂量时即可获得,不需增大剂量。相同体重的患儿根据其具体情况及个体差异,用量可适当调整。

洋地黄化法:如病情较重或不能口服者,可选用毛花苷或地高辛静脉注射,首次给洋地黄化总量的1/2,余量分2次,每隔4~6小时给予,多数患儿可于8~12小时内达到洋地黄化;能口服的患者开始给予口服地高辛,首次给洋地黄化总量的1/3或1/2,余量分2次,每隔6~8小时给予。

维持量:洋地黄化后12小时可开始给予维持量。维持量的疗程视病情而定:急性肾炎合并心力衰竭者往往不需用维持量或仅需短期应用;短期难以去除病因者如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或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则应注意随患儿体重增长及时调整剂量,以维持小儿血清地高辛的有效浓度1~3ng/ml为宜。

使用洋地黄注意事项:

a.用药前了解患儿用药情况,尤其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情况,以防药物过量。钙剂对洋地黄有协同作用,必要时至少间隔4~6小时应用;低血钾可促使洋地黄中毒,应提高警惕。

b.用药前了解心、肾功能

c.按时用药,用量准确。

d.用药前后测量心率、心律。心率在新生儿<120/min,婴儿<100/min,幼儿<80/min,学龄儿<60/min应停药,并报告医生。

e.观察用药疗效及毒性反应。

f.做好记录,如用药时间、剂量、患儿反应等。

洋地黄毒性反应:洋地黄的治疗量约为中毒量的60%;心力衰竭越重、心功能越差者,其治疗量和中毒量越接近,故易发生中毒。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低钾、高钙、心肌炎和大量利尿之后的患儿均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小儿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表现为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其次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头晕、色视等较少见。

洋地黄中毒时应立即停用洋地黄和利尿药,同时补充钾盐。小剂量钾盐能控制洋地黄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心动过速。轻者每日用氯化钾0.075~0.1g/kg,分次口服;严重者每小时0.03~0.04g/kg静脉滴注,总量不超过0.15g/kg,滴注时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释成0.3%浓度。肾功能不全和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时忌用静脉给钾。

地高辛

剂型:片剂,0.25mg;注射剂,0.5mg。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a.过量时可有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心律失常等,停药后1~2天可消失。

b.近期用过其他洋地黄类强心药者慎用。

c.体差异较大,且不同厂家、不同批号间也存在很大差异,故用量需因人而异,且同一病人尽量使用同一批号药物。

d.肾功能不全者及老年人由于药物排泄能力降低而易引起中毒。

e.用药期间禁用钙剂。

f.拟肾上腺素药(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可加重洋地黄的毒性反应,故禁与本品合用。

g.奎尼丁可抑制肾脏对地高辛的排泄,故不宜合用。

h.新霉素、对氨基水杨酸会减少地高辛的吸收,应避免与本品合用。

i.红霉素、维拉帕米、胺碘酮可使本品血浓度升高,不宜合用。

去乙酰毛花苷丙

剂型:注射剂,0.2mg;0.4mg。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a.可有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b.其他参见地高辛。

(3)利尿药

钠、水潴留为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病理生理改变,故合理应用利尿药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项重要措施。当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而心力衰竭仍未完全控制,或伴有显著水肿者,宜加用利尿药。对急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者可选用快速强效利尿药如呋塞米或利尿酸,其作用快而强,可排出较多的Na,而K的损失相对较少。慢性心力衰竭一般联合使用噻嗪类与保钾利尿药,并采用间歇疗法维持疗效,防止电解质紊乱。常用药物与剂型如下。

呋塞米

剂型:片剂,20mg;注射剂,20mg。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a.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出现低盐综合征、低氯血症、低钾血症性碱血症,应注意监测血中电解质浓度并及时补钾。

b.可见恶心、腹泻、药疹、瘙痒、视物模糊等反应,偶见眩晕、乏力、疲倦、肌肉痉挛、口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直立性低血压、多形性红斑等;长期服用可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c.糖尿病患者服用本品可使血糖升高;由于本品减少尿酸排出,故长期大剂量服用可产生急性痛风;肝炎病人服用,因K的过度丢失易产生肝昏迷;以及大剂量应用产生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d.应用本品定期检查血中电解质、CO2和血中尿素氮水平。当治疗过程中肾脏疾病有血清尿素氮值升高或少尿现象发生时,立即停药。

e.本品能降低动脉对升压药的敏感性。并能增加筒箭毒碱的肌肉松弛及麻痹作用,故手术前1周应停药。

f.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肝昏迷患者禁用;严重肝硬化者慎用。

g.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可增强对耳、肾的毒性;与头孢噻唑、头孢噻吩合用,增加后者的肾脏毒性;与吲哚美辛合用,可影响后者在肠道的吸收,降低其疗效。

h.与碳酸锂合用,可诱发后者产生中毒症状;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期间,如合用氯贝丁酯,除增强本品利尿作用外可出现肌痛、下腰部背痛、肌僵硬和全身不适。

i.本品与苯妥英钠合用,可降低疗效。

氢氯噻嗪

剂型:片剂,10mg;25mg。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a.低血钾,是本品常见不良反应,大量利尿时应补钾盐。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及恶性高血压常有醛固酮分泌亢进,故应与安体舒通合用,达到利尿保钾的作用。

b.长期应用可见乏力、疲倦、食欲缺乏、恶心、腹泻与低血压。

c.服用本品干扰尿酸排泄,而诱发高尿酸血症,可引起痛风病发作。同服丙磺舒,可预防此种不良反应。

d.长期服用可见过敏性、日光性皮炎,偶见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应予注意。

e.糖尿病患者慎用。

f.严重肾功能不全、严重肝脏疾病患者禁用。

内酯

剂型:片剂,20mg。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a.利尿作用,单用本品效果较差,临床上与氢氯噻嗪合用,以增加疗效。

b.可见头痛、精神紊乱、嗜睡、运动失调、皮疹等,偶见乳腺分泌过多、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等。

c.应用本品有保钾作用,故在治疗时,不要盲目补钾,以免引起钾中毒。

d.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患者禁用。

氨苯蝶啶

剂型:片剂,50mg。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a.本品与噻嗪类利尿药和螺内酯合用,能增强利尿作用和减少不良反应。合用时二药均应减量。

b.长期联合用药,可出现血钾过高现象,应随时注意血象变化、肝功能或其他特异反应,适当随时调整剂量。

c.服后偶见恶心、呕吐、腹泻、口干、嗜睡和皮疹等反应。

d.服用期间多数患者出现淡蓝色荧光尿。

e.孕妇慎用。严重肝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患者禁用。

(4)其他药物治疗:心力衰竭伴有血压下降时可应用多巴胺,每分钟5~10μg/kg静脉滴注,必要时剂量可适当增加,一般不超过每分钟30μg/kg。如血压显著下降,宜给予肾上腺素每分钟0.1~1.0μg/kg持续静脉滴注,这有助于增加心搏出量、提高血压而心率不一定明显增快。

近年来应用血管扩张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取得一定疗效。小动脉的扩张使心脏后负荷降低,从而可能增加心搏出量,同时静脉的扩张使前负荷降低,心室充盈压下降,肺充血的症状亦可能得到缓解,对左心室舒张压增高的患儿更为适用。常用药物有:

卡托普利:剂量为每日0.4~0.5mg/kg,分2~4次口服,首剂0.5mg/kg,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加量。

依那普利:剂量为每日0.05~0.1mg/kg,一次口服。

硝普钠:剂量为每分钟0.2μg/kg,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以后每隔5分钟,可每分钟增加0.1~0.2μg/kg,直到获得疗效或血压有所降低。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分钟4~5μg/kg,如血压过低则立即停药,并给新福林0.1mg/kg静脉注射。

酚妥拉明:剂量为每分钟0.07~0.1mg/kg,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查房讨论】

1.药物剂量计算

(1)按体重计算 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多数药物已给出每千克体重每日或每次的需要量,按体重计算总量方便易行,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计算公式为:

每日(次)所需剂量=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患儿体重(kg)

患儿体重应以实际测得值为准。若较大儿童按体重计算所得剂量超过成人剂量时,应以成人剂量为限。

(2)按年龄计算 有些药物剂量幅度大,不需精确计算,如止咳药、营养类药物可按年龄计算。公式为:

小儿剂量≈(年龄+2)×5%×成人剂量

(3)按体表面积计算 此法较复杂,但最为准确,计算公式为:

每日(次)剂量=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药量×患儿体表面积(m2

根据下列公式可计算出体表面积(也可按“小儿体表面积土或表”求得)。

<30kg小儿体表面积(m2)=0.035(m2/kg)×体重(kg)+0.1

>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4)以成人剂量折算:此法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都偏小,不做常规使用。计算公式为: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采用上述任何方法计算的剂量,还必须与患儿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得出比较确切的药物用量。对于肾功能不成熟的新生儿,一般药物剂量应偏小;但对新生儿耐受较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则可适当增大用量;重症患儿用药剂量宜比轻症患儿大;需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磺胺类药或青霉素类药物剂量应相应增大。用药目的不同,剂量也不同,如阿托品用于抢救中毒性休克时的剂量要比常规剂量大几倍到几十倍。此外,同样的药物口服剂量要大于静脉注射剂量。

2.关于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测量呼吸、血压、脉搏,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评估判断心功能情况;化验血清钾、钠、氯及检测血气分析;准备好抢救用物,病情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救治;防止继发感染;处理并发症。

3.关于出院指导

(1)根据患儿和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理解力,选择适当的方式介绍心力衰竭的有关知识、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

(2)示范日常生活护理操作,特别强调不能让患儿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根据不同病情规定适当的休息、饮食及生活制度。

(3)进行心理指导及减少焦虑及恐惧。

(4)教会年长患儿自我监测脉搏的方法。

(5)使家长了解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方法及常见不良反应。

(6)心力衰竭缓解后指导家长做好预防,强调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也要注意避免诱因,以防止心力衰竭的再次发生,并为家长提供急救中心及医院急诊室电话。

【查房评价】

通过对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查房,我们对该种危急重症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情观察、用药和护理重点,并且以往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如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准确给药以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该患儿的护理诊断中都得以体现。我们应该明确:针对一名患儿所制定的护理诊断不仅关注生活护理,更是需要关注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不仅关注现存的健康问题,更是要关注潜在的健康问题。

如何把护理计划付诸实际行动,以帮助患儿解决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在执行计划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护士首先要熟悉护理病史和护理评估的资料,然后才能正确地落实护理措施。患儿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爱好等各不相同,护士在采取护理措施时,要注意患儿的个性特点,使护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病情允许时可同意患儿或家长在护士指导下参加部分护理工作,以减少患儿的恐惧、焦虑心理,增加信心,自觉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活动。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继续观察患儿的情况,了解患儿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患儿的反应如何,并进一步判断原有的护理诊断是否正确,目标能否达到等。

由于小儿病情变化快,因此,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绝不能机械地完成任务,要根据情况灵活处理,并将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患儿的反应做好记录,以随时根据病情变化做出判断,制定新的护理措施予以解决。

(张俊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