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尔雅音义》:国学经典导读

《尔雅音义》:国学经典导读

时间:2024-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尔雅音义》是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一种,分上下两卷。《宋史·艺文志》称其为《尔雅音义》,《文献通考·经籍考》称其为《尔雅释文》,同书异名。这里,陆德明指出了《尔雅》何以序次于《五经》、《老子》、《庄子》之后的原因。这里,陆德明分析了《尔雅》一书的意义和价值,考证了《尔雅》书名的含义和《尔雅》的作者,评述了《郭注》的地位,并说明了他作《尔雅音义》所据的本子。《尔雅音义》于注音释义的同时,

《尔雅音义》:国学经典导读

尔雅音义》是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一种,分上下两卷。《宋史·艺文志》称其为《尔雅音义》,《文献通考·经籍考》称其为《尔雅释文》,同书异名。由于唐代以前完整地保留下来的《尔雅》注本仅有郭璞一家,所以《尔雅音义》的价值就很高了。不仅如此,《经典释文序录》中对《尔雅》的特点、次第、注解传述人等进行了论述和考证,成为现在研究《尔雅》的主要史料之一。

1.《经典释文序录》

《经典释文序录》“条例”云:“《尔雅》之作,本释《五经》,既解者不同,故亦略存其异。”又云:“《尔雅》本释坟典,字读须逐《五经》,而近代学徒好生异见,改音易字,皆采杂书,唯止信其所闻,不复考其本末。且六文八体,各有其义,形声会意,宁拘一揆,岂必飞禽即须安鸟,水族便应著鱼,虫属要作虫旁,草类皆从两alt,如此之类,实不可依,今并校量,不从流俗。”这里,陆德明指出了《尔雅》一书的性质,即“《尔雅》之作,本释《五经》”,而《尔雅音义》的任务,就在于校正俗学“改音易字”的流弊。

《经典释文序录》“次弟”云:“《尔雅》周公,复为后人所益,既释于经,又非□□□次,故殿末焉。众家皆以《尔雅》居经典之后,在诸子之前,今微为异。”这里,陆德明指出了《尔雅》何以序次于《五经》、《老子》、《庄子》之后的原因。

《经典释文序录》“注解传述人”云:“《尔雅》者,所以训释《五经》,辨章同异,实九流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释诂》一篇,盖周公所作,《释言》以后,或言仲尼所增,子夏所足,叔孙通所益,梁文所补。张揖论之详矣。前汉终军始受‘豹鼠’之赐,自兹迄今,斯文盛矣。先儒多为亿必之说,乖盖阙之义,唯郭景纯洽闻强识,详悉古今,作《尔雅注》,为世所重。今依郭本为正。”这里,陆德明分析了《尔雅》一书的意义和价值,考证了《尔雅》书名的含义和《尔雅》的作者,评述了《郭注》的地位,并说明了他作《尔雅音义》所据的本子。

接下来,陆德明列举了唐以前的《尔雅》注本:

犍为文学《注》三卷(一云犍为郡文学卒史臣舍人,汉武帝对待诏。阙中卷)。

刘歆《注》三卷(与李巡《注》正同,疑非歆注)。

樊光《注》六卷(京兆人,后汉中散大夫,沈旋疑非光注)。

李巡《注》三卷(汝南人,后汉中黄门)。

孙炎《注》三卷(《音》一卷)。

郭璞《注》三卷(字景纯,河东人,东晋弘农太守、著作郎;《音》一卷,《图赞》两卷)。

右《尔雅》,梁有沈旋(约之子),集众家之注。陈博士施亁、国子祭酒谢峤、舍人顾野王并撰《音》。既是名家,今并采之,附于先儒之末。

以上实际上是唐以前《尔雅》的目录。根据这一目录,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唐以前《尔雅》研究的概况。同时,还可以将此目录同《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等书的记载互相比勘。

2.《尔雅音义》释例

根据《尔雅音义》的内容,我们析其释例为十,从这些释例中,我们可以大致地了解并掌握此书的内容及其价值。

(1)辨字体。陆德明考辨字体,有云字又作某者,如《尔雅序》:“尔,字又作迩。”有云亦作某者,如《尔雅序》“雅,字亦作疋。”有云古某字者(或云古字,或云古字作某),如《释诂》:“遏,古逖字。”又,“裒,古字作襃。”有云籀文作某者,如《释诂》:“壞,籀文作alt。”有云或作某者,如《释诂》:“夸,或作誇。”有云国名本作某者,如《释诂》:“alt,国名本作黎。”有云俗作某者(或云俗字),如《释言》:“alt,俗作饭同。”又,《释畜》:“父,本或作alt,俗字。”有云经典作某者(或云某书作某),如《释天》:“壃……经典作疆。”又,“阉,《汉书》作掩。”有辨字体偏旁者,如《释诂》:“搂,从手,本作搂,非。”又,《释草》:“猋,字从三犬,俗从三火,非也。”

(2)注字音。《尔雅音义》注字音,有云音某者,如《尔雅序》:“夫,音符。”有云又音某者,如《尔雅序》:“诂,音古,又音故。”有云如字者,如《尔雅序》:“近,如字。”有云某某反者,如《释草》:“萇,且良反。”有云某音某者,如《释草》:“雚,郭音灌,谢音官,沈、施音丸。”有云音同某者,如《尔雅序》:“了,音同照。”有云读某者,如《释诂》:“遹,读聿。”

《尔雅音义》还以注音方式来校勘文字,如《释草》:“莁,亡符反,读音或常制反,又户耕反。”字读作“常制反”应该是“筮”字,而非“莁”字,而莁筮形近,且俗字草旁同竹旁多互相混淆,所以读者把“亡符反”的莁,念成了“常制反”的筮。字读作“户耕反”应该是“茎”字,茎与莁也是形近而误。这些细微之处,需要认真阅读《尔雅音义》才能知晓。

(3)存旧注。唐以前各家《尔雅》旧注,除郭璞外,大都亡佚,赖《尔雅音义》引用保存,才能使我们据以了解一点这方面的情况。如《释草》:“藨,谢蒲苗反或力骄反,孙蒲矫反,顾平表、白交、普苗三反。”这里保存了谢峤、孙炎、顾野王三家的异音。又,《释训》:“薨薨,顾、舍人本作雄雄。”这里列举了顾野王、舍人《尔雅》注本的异文。又,《释言》:“介也,李、孙、顾、舍人本并云:alt,罗也;介,别也。”这里汲取了各家的别解。

(4)援书证。《尔雅》本是五经之训诂,九流之通路,百氏之指南,所以《尔雅音义》多援引群经诸子与之相互证明,如《尔雅序》“键”之援引《字林》、《广雅》、《小尔雅》、《方言》诸书,《释诂》“妷”之援引《说文》、《释宫》篇题之援引《世本》、《吕氏春秋》、《尚书》,《释天》“雳”之援引《羽猎赋》、《史记》等等,均为此例。(www.xing528.com)

(5)举异文。除以上所提“辨字体”例外,陆德明还将其所见版本异文一一列举。有云本或作某者,如《尔雅序》:“謬,本或作繆。”有云本又作某者,如《释诂》:“勰,本又作协。”有云本亦作某者,如《释畜》:“alt,本亦作昆。”有云古本作某者,如《释诂》:“芜,古本作隶。”有云一本作某者,如《释诂》:“穫禾,一本作獲。”有云诸儒本作某者,如《释训》:“委委,诸儒本并作祎。”有云众本亦作某者,如《释水》:“alt,众《尔雅》本亦作alt。”有云本皆作某者,如《释草》:“alt,本皆作门。”有云众家本作某者,如《释鱼》:“谢,众家本作射。”有云本多作某者,如《释畜》:“alt,本多作狼。”

(6)载史实。《尔雅音义》于注音释义的同时,还偶尔记载了一些史实。如《释诂》:“alt,古罪字。秦始皇以其字似皇字改。”又,《释诂》:“祠,周春祭名。”“烝,冬祭名。”“甞,秋祭名。”“禴,夏祭名。”又,《释亲》:“窋,不窋,后稷之子。”又,《释兽》:“终军,《汉书》云:终军,字子云,济南人。初入关弃alt而去,至长安上书拜为谒者给事中,使南越为吕嘉所杀。时年二十余岁,世号之终童。”

(7)附考证。《尔雅音义》时下己意,语虽简洁,却非常精当。如《尔雅序》:“中古谓周公也。”此考中古所指。又,《释鸟》:“羿,古之善射者。言此鸟捷劲,虽羿之善射,亦懈惰不敢射也,故以名云。”此证羿名由来。又,《释草》:“不荣而实谓之秀。众家并无不字,郭虽不注而《音义》引不荣之物,证之则郭本有不字。”此校郭本“不”字有无。

(8)下案(按)语。《尔雅音义》间出己意,以定是非。如《释宫》:“案,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此谓“宫”字含义古今有别。又,《释草》:“堇草,郭音靳,居觐反,云:即乌头也。案,《本草》蒴藋,一名堇草,一名芨,非乌头也。”此校正《郭注》之非。又,《释鸟》:“隼,本或作alt。案,佳即鸟也,无劳更加。”此考证文字异同。

(9)释篇名。《尔雅》十九篇的篇名,《尔雅音义》以前各家注本均未详解,而这一点恰恰是了解《尔雅》内容、结构和序次的关键。陆德明于十九篇的篇题之下,都进行了注解,这是以前注家所没有做到的。试举数例如下:

《释诂》第一:“《说文》云:‘诂,故言也。’《字林》同。张揖《杂字》云:‘诂者,古今之异语也’。”

《释言》弟二:“此《释言》篇者,释古今之训义。”

《释训》弟三:“张揖《杂字》云:‘训者,谓字有意义也。’案,《释诂》以下三篇,皆释古今之语,方俗之言,意义不同,故立号亦异,至于训释alt典,其实一焉。”

《释水》弟十二:“《说文》云:水,北方之行,象众泉并流,著微阳之气也。《白虎通》云:水,准也。言水之平均而可准法也。”

《释畜》弟十九:“案,《释兽》、《释畜》二篇俱释兽而异其名者,畜是畜养之名,兽是毛虫总号,故《释畜》唯论马牛羊鸡犬,《释兽》通说百兽之名。”

这些解释成为以后《尔雅》注家的重要依据,也为我们今天阅读《尔雅》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10)本今作某。据统计,《尔雅音义》中“本今作某”的注释共有八十三例,如:

《释诂》:“惈,本今作果。”

《释草》:“菭,本今作苔。”

《释木》:“阯,本今作趾。”

《释虫》:“细要,本今作alt。”

《释兽》:“峰,本今作峯。”

这些例子看起来似乎是陆德明校勘版本的文字,但是黄侃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尔雅音义》中有称本今作某者,皆出校《释文》者之辞,近人或意以为陆氏原文,斯为巨谬。但是黄侃没有进一步说明他得出这种结论的根据。“本今作某”例究竟是陆氏原文还是后人校勘《尔雅音义》的文字,有待进一步考证。

总之,《尔雅音义》体例严谨,注释精当,又去古不远,较为可信,是研究《尔雅》的必读之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