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用国学经典实现心理认知重构

利用国学经典实现心理认知重构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生死的书籍,比如南怀瑾先生的《人生的起点和终站》,这本书介绍了佛教生死观。现实生活中,国人都受到了佛教生死观的影响,但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这本书可以对佛教生死关有个了解。为此,布莱恩·魏斯提出了“前世疗法”,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心理咨询师在学习和应用此一疗法。

利用国学经典实现心理认知重构

笔者多年来在针对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以及各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试图推荐能够覆盖人生和职场主要问题、通俗易懂但有足够深度、有实战指导价值的书籍,让学生阅读这些书籍并写读书报告,运用书中的观点帮助他们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或者解决问题,或者在问题暂未得到解决时调整情绪,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启发。推荐书目包括如下几类:

(1)有关健康的书籍,比如南怀瑾先生的《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徐文兵、梁冬的《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徐文兵的《饮食滋味》;等等。这些书通俗易懂,和生活实际结合紧密,能够提供切实的指导。

(2)有关家庭的系列,推荐的是美国人维吉尼亚·萨提亚的《新家庭如何塑造人》和约翰·格雷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3)有关职场的书籍,比如曾仕强先生的《人性管理》,赵玉平的《梁山政治》,这两本书介绍了职场中可能遭遇的典型两难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4)顶级心理咨询大师的传记、著作,比如排名第一、第二的卡尔·罗杰斯的《个人形成论》和阿尔伯特·埃利斯的《控制愤怒》《控制焦虑》等等。因为思路特别清晰,所以对于受过科学训练的人来说会很喜欢。

(5)有关儒释道的书籍,比如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老子他说》《金刚经说什么》,以及因为卡巴金的推广而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的与“正念”(mindfulness)相关的书籍,比如卡巴金的《多舛的生命》、马克·威廉姆斯和丹尼·彭曼的《正念禅修》、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等等。

(6)有关生死的书籍,比如南怀瑾先生的《人生的起点和终站》,这本书介绍了佛教生死观。现实生活中,国人都受到了佛教生死观的影响,但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这本书可以对佛教生死关有个了解。再如柏拉图的《斐多》,介绍了苏格拉底的生死观,观点跟佛教观点高度接近,令人惊讶;再如布莱恩·魏斯的《轮回:前世今生来生缘》,作者是耶鲁大学毕业的博士,在多年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有些患者在被催眠时“回忆到了前世”,认为这一生的很多痛苦、烦恼有着更为久远的前世的原因,结果身心疾病、人际关系很快好转。为此,布莱恩·魏斯提出了“前世疗法”(past life therapy),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心理咨询师学习和应用此一疗法。

因上述书目包含有儒释道、古希腊哲学以及非主流心理学的内容,或许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作为个人阅读这些书当然没问题,在民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也没问题,在国企合适么?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考虑: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读者未必认可书中的每一个观点,但所谓相反相成、相辅相成,不同思维的碰撞或许可以启发我们进一步发现主流价值观的合理性,同时启发新的思维。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们身边的同事、用户各自拥有不尽相同的兴趣、信仰和知识,阅读上述书籍或许有助于换位思考,从而更好地跟他们打交道。

【注释】
(www.xing528.com)

[1]本文写于2021年3月。

[2]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能源行研团队成员。

[3]赖斯.压力与健康[M].石林,古丽娜,梁竹苑,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Cooper C L,Marshall J.Occupational sources of stres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ing to coronary disease and mental health[M]//Greenberg J S.Comprehensive stress management.New York:McGraw Hill,2011.

[5]Wagner B M,Compas B E,Howell D C.Daily and major life events:a test of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psychosocial stress[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8,16(2):189-205.

[6]库恩.心理学导论[M].9版.郑钢,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7]Seaward B L.Managing stress[M].7th ed.Mississauga:Jones & Bartlett Publishers,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