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编目工作-少儿图书馆建设与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图书编目工作-少儿图书馆建设与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时间:2024-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目录是对全部馆藏的展示。《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包括著录法和标目法两大部分。因此,《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是一部完整的编目法,是我国文献编目工作标准化的重要依据。由于图书馆类型和规模不同,所以著录项目设置为主要项目和选择项目,以下打了“*”者为主要著录项目,其余为选择著录项目。

图书编目工作-少儿图书馆建设与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一、图书馆目录的种类与作用

1.图书馆目录的种类

图书馆根据读者对所需文献信息的不同角度的检索和不同的检索习惯,以及馆内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编制多种目录。各种目录具有不同的功能,各种目录之间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图书馆目录体系。

(1)按揭示图书特征划分

①分类目录,即根据分类法的分类号组织的目录,它反映学科的类别,揭示学科之间的关系,便于读者从某一知识门类检索文献,达到“以类求书”的目的。

②主题目录,即按照文献所反映主要内容的主题词的字顺组织的目录。它可将不同类别的图书按主题集中在一起,便于读者从主题范围检索文献。从理论上讲,这种目录最符合读者的检索心理和习惯,但由于主题词是经过《主题词表》严格规范的,无论是工作人员使用还是读者检索都存在主题词难以确定的问题。因此,它的使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③题名目录,即按书名的字顺组织起来的目录,便于读者从书名角度检索文献,达到“以名求书”的目的。它可以告诉读者本馆是否有某一种特定书名的书,并且集中相同书名的不同文献。

④著者目录,即按文献著者姓名的字顺组织起来的目录,便于读者从著者(个人、团体)方面检索文献,特别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及其他著名人物,都能将他们的著作按作者姓名组织在一起,使读者系统全面地了解某个作者的作品。

(2)按目录使用对象划分

①公务目录,又称工作目录,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对文献进行补充查重、分类编目、参考咨询、典藏保管时使用的目录。它是图书馆全部馆藏文献的总目录,详尽无遗地反映了全部馆藏,记载了文献的登录号、索书号、在库室中的位置等信息,是图书馆开展业务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读者目录,是供读者使用的目录,也称公共目录或公用目录。它反映的是读者使用的馆藏,一般放在外借处、阅览区。读者能够通过目录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的揭示,了解文献的内容和用途,从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献。

2.图书馆目录的作用

图书馆目录是揭示文献、识别文献、检索馆藏文献的工具,向读者提供鉴别、选择、确认文献从而借阅文献的依据。

(1)揭示藏书

每一条款目是每一种藏书内容和形式的反映。图书馆目录是对全部馆藏的展示。读者通过目录不仅能了解某一种藏书,而且能了解相关藏书及全部藏书的动态,从而选择和取得自己所需的文献,解决了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与读者特定要求之间的矛盾,成为沟通读者和馆藏之间的桥梁

(2)宣传藏书

图书馆目录在揭示藏书的基础上,进一步起到宣传藏书、推荐藏书、指导阅读的作用。如果说揭示藏书相对而言较为客观被动的话,那么,通过多种形式的目录向读者推荐优秀图书,则是辅导读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藏书,主动积极宣传图书、指导阅读方向。

(3)检索藏书

读者到图书馆借阅图书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在架上索书,二是通过目录索书。目前,图书馆藏书的开架比例较大,能满足读者部分的索书要求。但是随着读者的借阅层次的提高,有明确借阅目的的读者越来越多,他们通过卡片目录或机读目录寻找特定图书和相关图书,了解最新的图书动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目录给读者提供了方便、全面的检索途径。

(4)是图书馆进行各项业务工作的必备工具

在采访工作中,通过目录查重,防止重购和漏购;分类标引工作中,通过目录防止同书异号、异书同号;同时,目录也是编制推荐目录等二、三次文献必不可少的依据;是指导阅读、解答咨询的工具,是藏书典藏和清点的依据。

二、图书著录内容

我国各类型图书的著录,主要是依据《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进行著录。《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包括著录法和标目法两大部分。著录法部分共15章,介绍文献著录的总则,按文献类型和著录方法编排规则。各章内容基本相同的规则条文,尽量避免“参见”方式,而采取直接列载,以利编目人员操作使用;各章均首列概括性内容的“通则”;著录部分各章的著录项目条文还有“目次”,其中“序则”列居条文之首,除重复反映标识符号外,还揭示该著录项目的主要结构形式、规定信息源等。标目法部分共4章,是在文献著录基础上,为编制书目款目选择标目及其规范形式,并提供标目的参照关系进行书目的规范控制。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不但较全面系统地涵盖了各类型文献,如包括普通图书、古籍、连续出版物、标准文献、科技报告、学位论文金石拓片等14种文献,而且对著录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各种著录方法,具备基本著录、多层次著录、分析著录,以及各类型文献标目的选取方法,即包括了制作一条供图书馆文献检索用或供文献编辑、出版机构书目报道的完整款目的全过程。因此,《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是一部完整的编目法,是我国文献编目工作标准化的重要依据。

1.著录项目

普通图书著录的依据是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这些特征作为著录的内容和项目有8个,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在著录时,依据著录法的著录顺序。由于图书馆类型和规模不同,所以著录项目设置为主要项目和选择项目,以下打了“*”者为主要著录项目,其余为选择著录项目。

(1)题名与责任说明项

题名与责任说明项包括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其他题名信息(副题名及说明题名文字)、并列题名、责任说明(责任者以及责任方式)等。

(2)版本项

版本项包括版本说明、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并列版本说明、附加版本说明、附加版本的责任说明。

(3)文献特殊细节项

本项图书不著录,是用于著录连续性资源的卷期(年月)标识和测绘制图资料、乐谱电子资源等特定文献类型的特殊记载事项。

(4)出版、发行项

出版发行项包括出版发行地、印刷地;出版发行者、印刷者;出版发行年、印刷年。

(5)载体形态项

载体形态项包括页数、卷(册)数、图、尺寸、附件

(6)丛编项

丛编项包括正丛编名、并列丛编名、丛编其他题名信息(副丛编名及丛编说明文字)、丛编责任说明、丛编国标标准连续出版物号、附属丛编名、附属丛编号。

(7)附注项

附注项是补充著录项目,著录的是正文中没有被反映的材料。

(8)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

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包括标准书号(ISBN)、装订、获得方式、价格

2.著录级次

图书的著录项目分主要项目和选择项目的著录。

主要项目包括: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的正题名、第一责任者;版本项的版本说明;文献特殊细节;出版、发行项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载体形态项的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尺寸、附件;丛编项的丛编正题名、丛编编号、分丛编号;文献标准编号。

选择项目包括:并列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说明;印刷地、印刷者、印制日期;丛编并列题名、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丛编责任说明、丛编ISBN;附注项;装帧、获得方式、附加说明。

仅著录主要项目的称为简要级次;除著录主要项目外,还著录部分选择项目的称为基本级次;凡著录主要项目和全部选择项目的称为详细级次。

3.著录用标识符

著录用标识符是著录中各著录项目之间或之内使用的标记符号,它主要是便于使用者在各项情况下一目了然地通过标识符识别著录项目。著录项目标识符是用在各著录项目和著录单元之前,所以这种符号被称为前置符号。

(1)“.—”项标识符

用于每个项目之前(题名与责任说明项除外)。

(2)“=”等号

用于并列题名、并列责任说明、并列版本说明、丛编并列题名之前。

(3)“:”冒号

用于其他题名信息(原称副题名与题名说明文字)、出版发行者、图、丛编其他题名信息(副丛书名与书名说明文字)、获得方式之前。

(4)“/”斜线

用于第一责任说明、本版第一责任说明、丛编第一责任说明之前。

(5)“;”分号

用于其他责任说明(不同责任方式的责任者)、其他出版发行地、尺寸、丛编或分丛编编号、属于同一责任者的第二或第三个无总题名文献的题名(同一责任者的第二合订题名)之前。

(6)“,”逗号

用于相同责任方式的分担责任者(原称其他责任者)、具有从属标识(分卷号)的从属题名(分卷题名)、附加版本说明、出版发行年、印刷年、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交替题名、分段页码的第二段和第三段之前。

(7)“+”加号

用于载体形态项的附件之前。

(8)“()”圆括号

用于外国责任者的国别及姓名原文、中国古代责任者的时代、责任者所属机构、丛编项、印刷事项、载体形态项的补充说明、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的附加说明,以及连续出版物的卷、期、年、月等,加在这些项目和单元的外部。

(9)“[]”方括号

用于一般文献标识和自拟内容标识,如[等]。

(10)“…”省略号

用于省略著录内容。

(11)“?”问号

用于附注项不能推测的地点或年代,一般与“[]”结合使用,如[北京?][1836?]。

(12)“·”圆点

用于项目末尾、正题名与卷次之间(原用空格表示)、无总题名文献(合订题名)的第二或第三题名前,属于不同责任者的第二或第三个无总题名文献(原称合订题名)的题名、分丛编题名之前。

(13)“”连字符

用于年代或卷期的起讫连接。

(14)“×”乘号

用于载体形态项的文献高度和宽度之前。

(15)“//”双斜线

用于分析著录中析出文献与原文献之间。

4.著录格式

著录格式是各个著录项目在载体上的排列顺序和表述方式,也就是目录款目或记录的表现方式。著录格式有多种,通过段落和标识符号来体现。

(1)按目录载体划分,分为书本著录格式、卡片式著录格式、机读目录格式、DC新型元数据著录格式。

(2)按款目上的标目划分,分为通用款目格式、排检款目格式。

款目是依据一定的方法对文献内容、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后所做的记录。一张款目在传统著录法中表现为一张卡片,在机读目录中表现为存储在一定介质上的一条记录。

卡片式通用款目的格式

通用款目是在编目程序上首先编制起来的,著录项目最全、最详细,且还设置标目(检索入口)的款目,它是制作其他款目的基础。通用款目有卡片式和书本式。通用款目在格式上分为两部分,著录正文规定的8个项目为一部分,排检项为第二部分。卡片式通用款目的著录项目共有6个段落,依次按顺序排列。各个著录项目都冠以相应的著录项目标识符。

排检款目是在通用款目的基础上,将规范化的语言或词、代码(也就是标目),加载在款目上方,使其具有检索功能的款目。排检款目是组成各种检索目录的单元和基础。按款目所提供排检依据的不同,分为题名款目、责任者款目、主题款目、分类款目。(www.xing528.com)

①题名款目 题名款目是将规范的题名加载在制作好的通用款目开头第一行,供工作人员以题名排列款目、读者以题名作为检索入口检索图书的款目。如果一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名,就要选择读者熟悉的题名作标目。如:《孤女飘零记》这本书还有另外一个译名《简·爱》,这个译名是大多数读者熟悉的,就将“简·爱”写在款目的第一行,作为标目,读者从《简·爱》这个书名也可以找到这本书。

②责任者款目 责任者款目是将规范的责任者名称加载在制作好的款目开头第一行,供工作人员按责任者姓名排检款目、读者以责任者姓名作为检索入口检索文献的款目。

③分类款目 分类款目是将图书馆所采用的分类法中的分类号加载在编制好的款目左上方或左边中间。

(3)按著录对象的编辑特点分,分为单独著录格式、综合著录格式、分析著录格式。

三、图书著录方法

根据《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著录基本项目为8大项,分别是: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版本项、文献特殊细节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

1.题名与责任者项

(1)题名著录

题名有正题名、并列题名和副题名等三种形式。正题名是文献的主要题名,包括单纯题名、交替题名、共同题名或从属题名。题名著录的方法如下:

著录正题名时,要按文献提供的题名形式如实著录,题名中具有语法作用的标点符号、数字和其他文种的文字也照录。

交替题名是正题名的一部分,著录于正题名的第一部分之后,用“,”标识,题名中“原名”、“又名”、“或”等字样应照录。

合订题名的著录可分为:同一责任者的合订题名,一般依次著录两个,并用“;”隔开,其余可著录于附注项。不同责任者的合订题名,依次著录题名和责任者,不同题名与责任者之间用“.”标识;不同责任者的合订题名在三个或三个以上时,只著录第一题名与责任者,其他均著到附注项中。

正题名由共同题名与从属题名构成的,应先著录共同题名,再著录从属题名,中间用“.”隔开。

并列题名是指文献题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种的题名,未被著录为正题名的其他文种题名应作为并列题名著录于正题名之后,用“=”标识。

(2)责任者项著录

责任者项著录图书的责任者名称和责任方式,图书的责任者包括个人和团体。责任者著录的方式为:

第一责任说明前用“/”标识。著录同一责任方式的多个责任者,一般不超过三个,除第一个外,其余均用“,”标识;超过三个责任者时中文编目只著录第一个,后用“…[等]”表示。

2.版本项的著录

文献版本项的著录单元有:版本说明、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附加版本说明、并列版本说明、附加版本说明后的责任说明。版本说明分两种表示方法:数字表示法、文字表示法。

(1)数字表示法

数字表示法是使用数字形式来表示版本的方法,除初版(第一版)外的各个版次均如实著录,省略“第”字,著为“×版”。著录形式为:.—2版;.—3版;.—2012版。

(2)文字表示法

文字表示法是使用文字形式来表示版本的方法,如修订本、增订本、增订版、改编版等,应作为附加版本说明著录于版次之后。编目格式为:.—修订版;.—增订版;.—改编版;.—预印版。

在版本说明中有时还会出现数字表示法和文字表示法并用的现象,即对版本的附加说明,如:.—2版,修订本;.—3版,增订本。

3.出版发行项的著录

出版发行项包括出版发行地、出版发行者和出版发行年等内容。出版发行地以出版发行机构所在地为准著录地名全称,有出版地不著录发行地;推测著录的出版发行地应在其后加注问号,无法推测著录至具体城市的出版发行地,可著录所在省名或国名;出版发行地完全无法推测著录的,可标识“出版地不详”,以上著录内容均用方括号括起。

4.载体形态项的著录

载体形态项用来著录文献的物质形态,即在编文献的页数、图表材料、书型尺寸以及附件等内容。

页数以“页”为单位,包括正文、文前栏目和文后栏目。若正文页数与正文前后其他页数单独编码,则正文前后的页数可省略;若正文前的内容特别重要且页数较多,则可采取分段著录的办法,并用“,”分开。

5.丛书项的著录

丛书项是指丛书分散著录时使用的著录项目,包括正丛书名、并列丛书名、副丛书名及说明丛书名的文字、丛书责任说明、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丛书编号、附属丛书名、附属丛书ISBN号等著录单元。

丛书名包括正丛书名、并列丛书名、副丛书名及说明丛书名文字,其著录规定与图书基本相同。

6.附注项的著录

附注是对书名与责任者说明项、版本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书项、标准书号与获得方式项以及图书的性质、用途等予以补充说明。常用附注项著录内容应包括:封面、书脊等处所题书名与书名页书名不同时,将封面书名、书脊书名放在附注项加以标识,著录为“封面书名:××××”、“书脊书名:××××”。

7.国际标准书号(ISBN)与获得方式项的著录

国际标准书号(ISBN)与获得方式项著录的结构形式为:

四、计算机编目

计算机编目是将书目信息输入计算机,在程序自动控制下处理数据,并生成机读目录(Machine-Roadable ataloging,MARC)的过程。它可以通过图书馆公共查询系统(OPAC)直接向读者提供更多的检索途径和更快捷的服务。

1.机读目录概述

机读目录也叫机器能读的目录或机器可读的目录,即MARC,是目录载体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目录。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录载体也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在不断发展着,目录由书本型、卡片型、穿孔卡片型、缩微型发展到今天的机读型,不同的目录载体要求不同的阅读工具,必须借助于某一种工具才能识别这种目录。

机读目录就是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一种目录,它将书目文字信息转换成“0”、“1”这种数字代码,并记录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上。所有机读目录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目录信息完全以计算机能识别的代码出现;二是目录信息完全以计算机能识别的方式组织;三是目录信息完全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里。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就不称其为机读目录。根据这一内容,我们可以给机读目录下一个定义:经代码形式和特定结构记录在计算机存储器里的,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和编辑出的书目形式叫机读目录。机读目录是计算机经编目后输出的产品。

2.机读目录的应用

(1)选书

以MARC记录为依据,选出适合自己馆藏的图书资料,编制成“馆藏文档”供选书使用。

(2)建立图书订购文档

发行MARC的图书馆一般都享有“在版编目”优先权,所以MARC一般比图书发行早,因而可根据MARC建立本馆自己的采购文档。

(3)编目

①直接利用MARC记录作为自己的目录文档,不必重新编目。

②建立联机协作编目系统。联机编目系统使一般的图书馆通过终端检索网络直接查找出国家图书馆MARC数据库中本馆所需的记录,加入本馆的编目库中。若发现国家图书馆MARC库中无该记录,可通过联机终端将该记录加进MARC库中。

③可将MARC格式转换为适合本馆计算机使用的格式,成为自己的编目成果。

(4)定题书目

利用MARC数据库可开展定题书目情报服务。

3.机读目录的格式

MARC书目记录总体格式根据GB/T 2901(ISO 2709)的一个特定形式,规定每一个用于交换的书目记录必须遵循的标准记录结构,其标准构成为记录头标区、地址目次区、数据字段区、记录结束符等四部分,将字段、子字段组织起来。

(1)记录头标区

记录头标区根据GB/T 2901(ISO 2709)的规定,在每个记录开头要有一个24位字符的记录头标(0~23),由固定长数据元素组成,含有记录类型、书目级别、在层次登记中的位置、记录完整程度以及采用ISBD规则的完整程度等几项数据元素,工作人员要添加5、6、7、8字符位,其他位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并通过字符位置标识。记录头标区中的数据元素主要用来满足记录处理的需要。

(2)地址目次区

地址目次区位于记录头标区之后,目次区的每个目次项描述一个字段,由三部分组成:3位数字表示的字段号、4位数字表示的该字段长度和5位数字表示的该字段起始字符位置。记录中每个数据字段都对应地址目次区中一个12位字符的目次项,全部目次项构成地址目次区,即通过地址目次区可以查找MARC记录中某一特定字段的起始位置。

(3)数据字段区

数据字段区,又称变长数据字段区,记录文献编目的各种信息,在MARC格式中,00_字段为数据(控制)字段,而010~999字段为变长(数据)字段。数据字段区的数据分五个层次,最小的数据单元为数据元素,在一个可变长字段内,数据元素构成子字段,若干个子字段构成字段,若干个字段又构成功能块,在头标区、目次区和定长子字段内,由代码构成的数据元素由其字符所在位置标识。

(4)记录结束符

记录结束符标记在每条记录的末尾,用以分隔记录,由计算机自动生成。

4.机读目录简介

《中国机读目录格式手册》为数据字段区设置了若干个功能块,在编目时使用。

0——标识块:记录或出现在编目实体上的号码(如记录标识块、ISBN、ISSN等),包括001、005、010等字段。如:001字段,这是唯一标识记录的控制号,长度固定为10个字符,一般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如010字段记录国际标准书号和获得方式。

1——编目信息块:记录文献各个方面的定长元素数据,如语种、出版、形态特征、内容类别等。中文普通图书常用的数据字段有100、101、102、105、106等。如:100字段记录生成时间,用8位数字按照国际标准形式表示为YYYYMMDD,YYYY为年,MM为月,DD为日。例:20130521,表示该记录生成时间为2013年5 月21日。

2——著录信息块:记录各著录项目,每个字段相当于一个著录大项,包括题名与责任者项、版本项、文献特殊细节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每个子字段相当于一个著录单元。中文普通图书常用的字段有200、205、210、215、225。如:200为题名与责任说明项,包括正题名、并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责任说明等;205为版本项,包括版次、版本形式、附加版本说明、与版本有关的责任者等;225字段著录丛编项,用于著录200字段中的题名所属的丛编内容,这些需要人工输入。

机读目录与手工目录的对应关系:

3——附注块:著录规则中的附注项的内容记录,对著录项目或检索点作进一步陈述。常用的数据字段有300、320、324、330等。如:300一般性附注,包括文献及其内容的物理组成部分。

4——款目连接块:连接本记录与其他记录,如丛书连接其子目记录,不同题名文献之间的连接,翻译著作和原著作之间的连接等。揭示记录之间的层次关系、平行关系和时间关系。如:文献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从属关系以及同一作品的不同语种、形式和载体之间的关系等。普通图书常用的字段有410、411、421、423等。如:410字段用于著录被连接的丛编整套文献的数据,并提供丛编的检索点形式,实现文献对其丛编的向上连接。

5——相关题名块:记录正题名以外的其他题名检索点。如:统一题名、并列题名、封面题名、书脊题名等。常用的字段有500、510、512、516等。如:500字段记录统一题名,当一本文献有多个不同题名时,编目人员从中选择一个最通用的题名或为读者所熟悉、所习惯用于检索的题名作为检索点著录。

6——主题分析块:记录各种分类检索点和主题检索点,既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符号。著录根据分类法和主题表选取的揭示文献主题内容的数据。

7——知识责任块:记录各种责任制检索点,有个人也有团体或家族。常用字段有701、702、711、712等。如:701、702字段分别以检索点的形式,著录对文献负有等同知识责任和次要知识责任的个人(对文献的知识或艺术创作负有主要责任的所有责任者)名称;711、712字段分别以检索点的形式,著录对文献负有等同知识责任和次要知识责任的团体名称。

8——国际使用块:记录国际上一致约定但又不适宜在0~7字段处理的数据,如输入日期、ISDS中心代码等。

9——国内使用块:本块使用905字段记录文献的馆藏信息,如登录号、索书号等。

5.计算机编目步骤

进行计算机编目,首先要制定《计算机编目规则》,并严格按照规则进行编目,保证文献编目工作的连贯性、一致性,尤其是实行联合编目,有利于达到MARC数据的统一与规范,保证机读目录的质量,有利于一定范围内书目资源共享和读者检索与利用文献资源。

(1)查重。利用机读目录以题名、责任者、分类号、ISBN号等检索点作为入口进行查找,查找是否已有待编文献的记录,如找不到该书已有记录,则作为新书待编目;如查到为本馆已有图书,则作为复本处理,调出该书添加本馆馆藏信息,如登录号、索书号、馆藏地点等。

(2)套用与修改。查重后确定不是本馆已有文献,就作为新文献编目,可以首先查阅权威书目数据库,套录其有关记录;通过联机注册套录MARC数据;下载网上免费书目数据。对套录数据逐字逐段进行分析,根据本馆制定的《计算机编目细则》决定取舍,或修改、或直接录用。并详细核对各个著录项目内容是否著录完整,如有缺漏,必须补充完整。发现错误或与本馆编目细则不相符之处及时加以修改,结合本馆实际添加本馆的馆藏信息,再删除不需要的信息,然后存入本馆数据库。

(3)原始编目。如果在编目库中没有查到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则进行原始编目。首先,要阅读文献,分析特征,在本馆所采用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的编目界面中逐项记录图书的外形特征。其次,进行检索点的规范标目,建立规范文档。最后,在“主题分析块”中著录分类号或主题词。

(4)分析图书情况,是否为丛书或多卷书等,如果是,就要进行总书名与子目项的连接著录。

(5)在记录头标区、编码信息块、国际使用块、国内使用块中著录计算机操作有关数据记录,如输入日期、登录号、索书号、馆藏地点等。

(6)校对编辑数据。校对已输入的数据,如有错误,应及时修改;如没有错误,则进入下一编目程序。

(7)保存录入数据。将正确记录存入目录数据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