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对于我们的大学生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

§3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决定,这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视对历史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反复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并且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用历史来教育人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年。他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所以,对于我们的大学生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直至现在的160多年的历史。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我们应当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具体说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应当达到以下的目的与要求:第一,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二,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第三,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第四,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应着重把握好的两个原则

第一,全面、准确地把握和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本要求。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根据这个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叙述和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首先明确和始终注重贯彻的一个基本思想。

第二,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应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习的要求。我们应当了解,在校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系统地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历史(其初中教材分上、下两册,合计近17万字;高中教材也分上、下两册,合计近45万字),他们对有关的历史事实、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他们对历史发展的脉络,还不能完整地把握;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主要经验,尚不能准确地理解;对与“三个选择”有关的历史情况,也还缺少深入的了解,并存在着若干困惑。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避免与中学课程的简单重复,另一方面更要着力注意弥补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把握方面的不足之处,使他们能在原来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一步。

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的体例

考虑到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将整个近现代史分作互相衔接的三个大阶段,每个阶段的历史采取综合论述和专题论述相结合的写法。具体说来就是:

第一,将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从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2005)。

第二,每编下设综述,分别讲述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状况、阶级关系;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各种社会力量的基本政治主张和建国方案及其历史命运;历史的基本轮廓。通过各编综述,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把握这个时期历史的脉络、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以便真正抓住近现代史的“纲”。同时,为他们学好专题提供宽阔的历史背景,打好必要的知识基础。

第三,每编下除综述外,还设若干专题。专题的设置,主要围绕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即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懂得“三个选择”来确定。由于学时有限,专题不能设置过多,不能面面俱到。但对所设专题,则作比较深入的叙述和论证,以便使学生能在中学已有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有关的重大历史问题、重要的历史经验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近现代史的“要”。(www.xing528.com)

我们认为,将近现代史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时段,采取综述和专题相结合的讲法,既可以避免与中学课程在内容上的简单重复,更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线索、发展规律和主要经验。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的这种体例,努力探索并创新讲授的方法。

四、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突出主题、主线。党的十五大对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进行过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

根据党的十五大的概括,我们认为,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本质和主流来说,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线。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这个主题、主线。

第二,加强针对性。在论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时,我们有必要注意联系社会上流行的有关思潮(如:鼓吹“告别革命”等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如: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如何正确看待革命和建设中的失误?等),说明有关的历史情况,着重从正面讲清有关的道理,起到释疑、解惑、明理的作用。

第三,点、线、面结合,开阔视野,加强比较。为了使教学的内容较为丰满,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我们有必要注意,(1)以世界历史的眼光审视中国近现代史,注意联系时代特征、国际格局和世界大势来论说中国问题。(2)除政治史外,加强对各个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的反映。(3)进一步通过比较研究(包括各种社会力量的政治主张、建国方案的比较,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等),来说明与“三个选择”有关的问题。(4)全面地、实事求是地阐述有关的历史。如在讲述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之前,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爱国官兵抗日的积极表现等作必要的说明;注意阐明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政治主张,全面地分析其积极作用和历史的局限性;等。

第四,恰当处理好两个问题。

(1)综述和专题的关系。综述主要阐明一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揭示这一时期历史的规律性,带有统领这个时期历史全局的性质。由于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已经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大致情况,“基本历史线索”只是划分一下这个时期历史的阶段,并列出有关的大事,并不对这些事件作具体的叙述。专题讲述与“三个选择”关联密切的几个重要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问题的理解,我们在论述某个问题时,有时可以不局限于某一个历史阶段。如:讲授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时,是把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有关情况综合讲述的。讲抗日战争时,也贯通地讲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局部抗战的历史和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考虑到大学生已经学过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对有一些历史可以不作展开的叙述,而是联系有关历史情况,着重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论。

综述涉及的若干情况,在专题中还不能不涉及。由于叙述的详略不同,这种个别性的重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对这个问题可以作适当的处理。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关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体大学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课。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确立并增强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念。因此,本课程应注意结合近现代历史的发展,着力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结这个时期历史的基本经验,也就是说,要注意加强本课程的理论性。

不过,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不同,它不是要去展开地论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而是要用事实去阐明中国近现代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的理论观点,做到“于序事中寓论断”(顾炎武《日知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在内容上有交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这两门课程注意采取各有特点的论述方法,大量的简单重复是可以避免的。

(沙健孙,《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