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考试作弊诱因分析,考试作弊的界定

大学生考试作弊诱因分析,考试作弊的界定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大学期间曾有过考试作弊行为倾向的学生比例1.性别因素的影响为了发现性别因素对作弊行为的影响,在以下假设之下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是:原假设:男女作弊情况无显著性差别备择假设:男女作弊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别表4以性别为基础的检验结果从上表中可以看到F=53.503,F-sig=0,两样本的方差是非齐次性的,所以取方差非齐次的T-sig=0。

大学生考试作弊诱因分析,考试作弊的界定

大学生考试作弊诱因分析

王国军 李鹏鸣 董 璐

摘 要:大学生考试作弊曾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后经各高校的专项整顿,已有所好转,但其负面影响仍不容忽视。考试作弊违背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任由这种现象蔓延下去,会败坏学校风气,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损害教育的形象。本文利用对某地区五所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大学生作弊的多种因素和内在及外在动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考试作弊 诱因分析

一、考试作弊的界定

考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质量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它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是一种改进教学工作的活动;同时,它也是学校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及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进行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而考试作弊行为却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行为,它影响了人才的鉴别,阻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考试作弊行为有比较清晰的界定,考试作弊是指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的行为。

在高等院校中,一般被认定为考试作弊的具体行为主要包括: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强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等等。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方法是先从某地区五所高校随机选取的学生中进行一次初步筛选,请那些曾有过作弊行为或曾倾向于作弊、并愿意填写问卷的学生自由领取问卷,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

(二)测量工具

自编问卷一份,共包括16个项目。其中绝大多数是选择题,也有开放式问题。

(三)数据处理

原始数据输入电脑,由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数据描述

此次问卷调查从大一至大四共回收了480份问卷,其中大一接受调查的人数为94人,大二到大四分别为135人,151人和100人,大三接受调查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1.5%。另外从性别分配上来看,男生接受调查的有220人,比女生多40人。

表1 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

img43

(二)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问卷中曾有过作弊行为倾向的比例达到了60.8%。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严重程度,而是要分析考试作弊的诱因,因此收集的样本数据经过筛选。因问卷的发放是在经过一次初筛的情况下进行的,即问卷都是曾有过作弊行为或有作弊倾向的学生自由领取的,显然,这一比例并不能说明这五所高校学生整体的考试作弊情况(1),只能说明初筛抽样比较成功。

表3 大学期间曾有过考试作弊行为倾向的学生比例

img44

1.性别因素的影响

为了发现性别因素对作弊行为的影响,在以下假设之下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是:

原假设:男女作弊情况无显著性差别

备择假设:男女作弊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别

表4 以性别为基础的检验结果

img45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F=53.503,F-sig=0,两样本的方差是非齐次性的,所以取方差非齐次的T-sig=0。由于显著性水平为0,小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即男女生的作弊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而调查数据直接显示,男生作弊的比例比女生高近9个百分点(见表5)。

表5 有考试作弊行为的男女生比例

img46

(www.xing528.com)

2.年级因素的影响

按年级比较作弊情况的结果是:

原假设:各个年级的作弊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备择假设:各个年级的作弊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6 以年级为基础的检验结果

img47

从表中可以看到,F-sig=0.528>0.05,所以接受原假设,即各个年级的作弊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3.监考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还进行了作弊和监考情况的相关分析。以下是被调查的学生对目前学校监考情况的看法,分有过作弊行为和无作弊行为两类来统计。

表7 有过作弊行为和无作弊行为的同学对学校目前监考情况的看法

img48

表7显示出,有过作弊行为的学生认为学校监考严格的人数远远少于无作弊行为的同学,他们认为学校监考不够严格。

表8 监考的严格程度与作弊行为的相关分析

img49

可以看出两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80。也就是说监考越严格,作弊人数越少。

(三)动机分析

1.引发作弊的内在动机

调查数据显示,在考试作弊的内在因素中,对成绩很在乎,想取得更好的成绩的占21%;为了能获得奖学金及各种荣誉称号的占6%;对所学课程或专业不感兴趣,为应付考试的30.4%;投入学习的时间不够的占18.0%;虽说学习努力,但仍怕考试不及格的18.4%;周围很多同学作弊都成功了,认为自己不作弊就吃亏的占3.4%;其他占8%。

2.引发作弊的外在动机

调查数据显示,在考试作弊的外在因素中,因周围存在不少的成功的作弊现象而引发自己作弊的占12.21%;受到学习风气不好影响而作弊的占10.19%;因重修制度的压力而作弊的占34.62%;因考试制度落后而作弊的占7.71%;因监考教师要求不严而作弊的占8.17%;因课程陈旧,不感兴趣而作弊的占19.01%;因学生社会活动太多,分散了学习时间而作弊的占2.02%;因辅修课和选修课太多,分散了精力而作弊的占1.65%;其他诱因占4.41%。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的分析显示,减少乃至杜绝考试作弊应从降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各种内在和外在动机入手,有重点、有目标地采取多种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考试作弊行为。

(一)加强思想教育

要彻底杜绝考试作弊行为,首先得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这是有效防止作弊行为发生的根本所在。问卷调查统计,有54.9%的学生认为“学生自觉性的提高”是防止作弊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而大学生自觉性的提高,要依靠思想工作的正确导向。考试作弊是有悖于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大多数学生在这一点上认识是清楚的。但也有小部分学生是非观念模糊,习惯于作弊,对于这一类学生我们应该分清原因,对症下药,加强他们的学习目的性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促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加强道德意志锻炼,培养他们的诚实品德,唤醒自尊心,强化“作弊可耻”的意识。对于另外一部分虽然是非观念比较清楚,但自身道德意志比较薄弱的学生,应着重对他们加强道德意识教育和道德意志锻炼,积极发挥其主体意识的作用,把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使他们自觉放弃作弊行为。

(二)彻底改革“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

“应试教育”的特点是以纯粹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把分数作为升学、评奖等的依据,使得许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过分计较考分的高低,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地阐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提出高校培养学生必须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倡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和宽松的条件,克服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按照这些要求,彻底改革一些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只有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研究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教材、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走出考试作弊长抓“不止”的怪圈创造条件。

(三)加快考试体制改革

加强素质教育还要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推进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本次调查中,有47.1%的学生认为“改革考试形式”是有效防范和减少考试作弊行为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比如说在考试内容上可以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减少难题、怪题的比重。在考试方式上增加开卷考试的科目,或实行灵活多样的半开卷考试模式,增加平时实践、实验环节的得分比重等等。

(四)严格监考制度

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严肃的考场纪律,可以预防和打消学生的作弊企图。实践证明,一个考场的先期预防工作做得好,考试过程中要求严格,则考场秩序稳定,作弊行为也就很难得逞;反之,考场秩序混乱,就会让混水摸鱼者有机可乘。另外,对考试作弊者严格按章处理,也是杜绝考试作弊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一旦出现作弊行为,应一视同仁予以严肃处理,以教育作弊者并警示全体学生。

【注释】

(1)本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分析大学生作弊的严重程度,而仅仅是分析作弊的诱因。在另一次无筛选的小范围的随机抽样中,目前五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比例极低,不到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