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颁布

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颁布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第一套体育教学大纲的颁布,教育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各级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督促,检查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改进体育各方面的工作。高等教育部亦于1956年制订了第一个全国统一使用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颁布

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颁布

在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同时,还注意了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为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1953年教育部组织翻译了《苏联十年制体育教学大纲》,向全国教师进行介绍。1956年7月和11月教育部分别颁布了《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草案),1956年高等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1954年5月4日由政务院批准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并于1956年2月29日由国家体委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卫国”体育制度条例》(修改草案)。这些文件对规范学校体育工作均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如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姜亦强等人在学习了《苏联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后说:“苏联体育教材是以培养儿童全面发展为原则的,不仅要使儿童们身体各器官正常发育、体格受到锻炼,并且要使儿童们的品质也得到良好的发展。”认为大纲规定的教材和措施,使儿童“不仅在体育上,而且在智育、德育、美育上都要有良好的收获”。大纲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12]。又如北京市一些中学的体育教师,也曾在《新体育》杂志社于1954年3月7日举办的“学习苏联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座谈会”上说提到:“苏联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是先进的,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巴甫洛夫学说为自然科学基础的。因此,它具有崇高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科学性。”[13]学习苏联体育教学大纲,更重要的是能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正是在这一认识指导下,全国有不少省、市结合学习苏联体育教学大纲,纷纷编订了适合本地区情况的体育教学大纲、教材或参考书。如北京市编订了《小学体育教学参考资料》、天津市编制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东北地区编辑出版了五年一贯制《小学体育教材》和《体育试用教材》。

1956年7月,教育部在总结各地自编体育资料、教材经验的基础上,以苏联十年制体育的教学大纲为蓝本,分别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中国第一套《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大纲规定,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保卫祖国做好准备。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锻炼性格,增进健康;教给学生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培养卫生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大纲还提出了选编教材的原则是:全面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健康性,以及教材应与《劳卫制》相结合。

对于第一套体育教学大纲的颁布,教育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56年7月,教育部专门组织了“全国中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学习会”。在这个学习会上,韦悫副部长就实行教学大纲的几个原则问题发表了意见。他提出:“大纲的实行必须根据各地方和各学校的具体情况来逐步贯彻。这就是说要采取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逐步贯彻的方针。”又说:“这个大纲的实行,必须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既反对忽视体育、将体育看作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东西,也反对把体育突出,以致妨碍了青少年其他方面的发展。韦悫还说:“实行体育教学大纲、推行劳卫制和其他运动比赛等体育活动,必须根据青少年的年龄、身体状况、营养卫生等各方面来考虑”,不能造成伤害事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各级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督促,检查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改进体育各方面的工作。总之,韦悫指出:“这个大纲是根据我国中等学校培育年轻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积极建设者和保卫者的任务而制定的。”大纲中各年级教材是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按照全面地发展他们的身体各部分和各种运动能力,以保证循序渐进地达到劳卫制标准的原则来规定的。因此,“我们必须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贯彻实行国家的体育教学大纲。”[14]1957年,教育部在《关于1957年学校体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又进一步提出要“保证体育教学大纲(草案)的贯彻执行”,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要督促和领导体育教师钻研教学大纲和改进教学法”,要利用暑假的一部分时间,“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习。学习的内容,建议以体育教学大纲的教材及教法作业为主。”凡“1956年还没有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习体育教学大纲的,仍应组织学习”[15]。目的是使一般学校都能按照教学大纲有计划地进行教学。除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以外,1956年教育部还制定了《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草案)。高等教育部亦于1956年制订了第一个全国统一使用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这些体育教学大纲的颁布,虽然使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有了统一的规范要求,并初步建立起了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课堂常规,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顾各地主客观条件不同的“一刀切”的弊病。(www.xing528.com)

为了统一认识,使各项教学要求得到切实贯彻,有关部门还组织了关于体育教学工作的讨论。1953年,《新体育》杂志连续在9月号、10月号和11月号上开辟《体育教学经验》的专栏,引导和发动广大体育教师开展对体育教学工作问题的研究和讨论。1954年,《新体育》杂志又继续在1月号、2月号和3月号上开辟了《体育教学经验》的专栏,讨论的内容涉及体育课的备课工作、体育课基本部分的分组方法、基本部分组织形式的运用、直观教学法的运用、教学中学生小组长的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的启发和调动以及室内体育教学问题等诸多方面,对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此外,《新体育》杂志还在1954年开辟了《体育教师》专栏,在1957年开辟了《体育教学》专栏,特别是在1958年和1959年,在20多期上开辟了《小学体育》栏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小学体育的研究和讨论。这些讨论,对消化、落实体育教学大纲产生了积极影响。

加强体育教师的业务进修是落实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国家教育部曾多次强调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水平。为此,1953年2月,《新体育》杂志专门发表了《建立体育教师的业务学习》的社论,社论认为:“体育教师们加强业务学习,已经成为保证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胜利完成的决定性的环节。”因此,“根据各校当前的情况和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6]1956年3月30日国家体委又会同高教部和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1956年体育教师业余进修的办法和要求的联合通知》。通知进一步强调了各级体委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做好体育教师的业务学习的领导和组织工作,以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水平。对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和小学体育教师的进修内容分别作了不同的明确规定。在进修要求上则提出应注意结合工作,联系实际,批判资产阶级的教学观点,以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水平,改进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工作,从而提高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