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农林专业VB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农林专业VB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农林专业的VB课程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选取合适的项目,对学生进行分组,按三个阶段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农林专业VB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农林专业VB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李光泉 胡亚平 稂婵新

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各领域中得到了充足的应用,如作物生产管理自动化、农业科研与服务系统信息化、农业数据库模拟模型、农业专家决策系统等[1]。Visual Basic(简称VB)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它具有易用性通用性和开发效率高等特点,这使得VB简单易学、功能丰富,并能够提供程序设计、编辑、运行和调试等一体化的开发环境,所以是目前在Windows平台上广泛使用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之一[2]。正因如此,在我校农林各专业中,所开设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主要是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教学内容安排太过死板

目前,农林专业VB程序设计课程普遍采用的是通用类教材,比较注重教材章节的完整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大多以线性方式展开,适用于循序渐进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VB课程的教学内容由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两个模块组成,同时面向对象部分又由控件、菜单、窗体、图形与多媒体等多个相对独立的内容组成,各个模块既要有独立性,又要有连续性,所以它不能有效地结合多个部分的内容穿插对比讲解,而是单独地讲授某一个部分的内容[3]。这使得教学内容不能前后相通,教学内容不能一脉相承,知识点显得凌乱不堪,不便于学生理解和迁移知识,更谈不上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结构了。

农林类专业的学生在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类课程时,往往因没有编程基础,在短期内建立不起来编程的思维方式,写程序时感觉无从下手。在VB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按照教材安排的内容循序渐进的讲解各知识点,学生会感觉很枯燥,同时也觉得所学知识与自己专业没有太大关系,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信息的呈现和传递,整个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点的传授。此外,很多教师只重视理论课的教学,而对实践课则采取“放羊”式教学,任由学生自行实践,因此导致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对实践目的和内容不明确,学习准备不充分,不能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消化所学的内容,做题时只能照搬照抄,不能举一反三。学生只能越学越没兴趣,听课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能用VB开发本专业的行业软件。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4]。在农林专业的VB课程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选取合适的项目,对学生进行分组,按三个阶段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

1.模拟编程阶段

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熟悉VB集成开发环境,了解VB中控件的概念和事件驱动编程机制,掌握VB编程的基本过程。教学重点为对象的概念、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编程基础和常用控件的使用。具体教学内容涉及VB集成开发环境、常用对象及其操作、编码基础、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和常用控件。

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系统为例,从基本窗体(例如登陆窗体、查询窗体等)的设计入手,由浅入深地讲解VB的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和VB的常用标准控件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系统开发中的应用。本阶段通过对这些简单窗体的模拟编程,同时培养学生的程序阅读能力。

2.形象思维阶段

该阶段在简单窗体界面设计的基础上深入讲解事件驱动的编程方法,复杂窗体的设计及常用的几种算法,培养算法应用及复杂窗体设计的能力。教学重点是三种基本程序结构、常用算法结构和复杂窗体的设计,要求熟练掌握各种程序结构的作用及常用算法的实现方法,并能在复杂窗体代码设计的过程中将它们灵活应用。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系统中,如要查看某一农作物的具体防治措施时,往往要先输入条件,然后进行查询,此时要用到选择结构,对其进行详细的剖析讲解,让学生清楚在VB中如何实现;当需要查看所有病虫害时,要循环提取数据库中的内容,此时讲解循环结构等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对常用算法及复杂的窗体设计的讲解,最后仍以此系统为例讲解多窗体应用程序的基本开发过程。本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3.综合编程阶段

该阶段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对复杂程序的分阶段综合性编程进行讲解,采用抽象思维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讲解如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较为简单的问题,从而提高开发简单实用系统的初步能力[5]。(www.xing528.com)

该阶段主要讲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系统中各窗体之间的衔接、菜单的设计、数据库的访问等内容。本阶段需要学生对VB知识点的掌握更全面,因为要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将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阐述完整,会涉及很多琐碎知识点。所以我们能通过本阶段对全书知识加以整理、系统、归纳、概括,以达到认识的再提高。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改进尝试

实践表明,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符合了程序设计模块化的思想,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采用项目教学法虽然能够取得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但它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改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各小组项目完成度不够均衡,教学进度难以把握;其次,项目设计的随意性比较大;第三,教学课时有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增设项目组长

为了兼顾到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建议在将学生进行分组之前,要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差异,根据学生现状,好差结合,并在每个小组中由学生推举一名学习、管理能力出众的“项目组长”。在项目组长的引领下,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分析讨论,从而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进而建构出个人对于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这样做使得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得力的推手来开展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明确个体的目标,使得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活而不乱,有条不紊。

2.项目设计紧扣农林专业

教学项目的设计是项目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如何把有关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核心任务。项目应该从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出发,设计学生熟悉,便于理解、感兴趣的项目,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以后从事本专业的研究打下计算机基础。项目的难易程度应当适中,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出发点,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保证各小组的教学进度。此外,项目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学习的内容开放了,对学生也不应该再是统一标准,对于学习有困难、兴趣不是很浓厚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分工中做稍浅层次上的探究、达到教学目的即可,对于学习兴趣浓厚、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安排做更深层次上的探究,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把项目教学延伸到课外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通常都是在课堂上提出项目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和进行项目设计,通过学生分组明确组内分工,合作完成项目。整个过程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但要即时消化并运用一些知识点,还要和组员合作探究,完成项目,整个课堂节奏非常紧张,如果遇到需要学时较长的项目,就不得不面对课堂教学之外的项目推进和管理问题。课堂之外的项目管理可以由项目组长去督促各组员,在课堂之外推动项目进行,并和教师保持沟通,保持学习的延续性。

四、结论

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知识的运用和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结构,教师由传统的将知识带给学生“授人以鱼”的课堂主体角色转变成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授人以渔”的导师角色,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帮助者,学生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和积极的合作者。通过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团队合作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同时,项目的设计紧扣学生所学专业,极大地提高了实用性,这种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教师教学思路清晰,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程序设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程序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光泉等.形成性评价对农林类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2009,(10):87-88

[2]高杰等.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究[J].广西轻工业,2009(9):150-152

[3]李光泉.浅析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农林高校VF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农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8(vol.7):105-107

[4]景运革.VB程序设计的教学探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10):108-110

[5]肖胜阳.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72-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