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的分析

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的分析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来自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包括三个部分: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根据这一实验,斯金纳归纳出了许多用于行为治疗的方法,如强化原理、强化的时间与方式等。应该说许多行为治疗技术是广泛应用的、富有成效的咨询与治疗方法。

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的分析

第二节 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一、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行为治疗与精神分析不同,前者从一开始就植根于实验发现之中。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来自行为主义学习原理,包括三个部分: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

(一)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

提到经典的条件反射,首先必然会想到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给狗喂食物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是先天的反射,称为无条件反射。给狗节拍器声音刺激,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如果每次给狗喂食物的同时出现节拍器声音,这样反复多次之后,狗一听到节拍器声音就会出现唾液分泌。节拍器声音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称为无关刺激),由于多次与食物结合同时出现,就具有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节拍器声音变成了进食的“信号”。这时,节拍器声音已转化为信号刺激(即条件刺激),这种反射就是条件反射,也称应答性条件反射。可见,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称为强化。若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这个条件反射也可以消退。

华生很早就利用应答性条件反射的知识进行实验,他曾使一个11个月大、本来喜欢动物的男孩对白鼠产生恐惧的反应。其做法是每当这个男孩伸手要去玩弄白鼠时,实验者就在他背后猛击铁棒,制造出巨大的响声。经过这样几次之后,每当白鼠出现,这个男孩就会哭闹,出现恐惧的表现。此后,进一步发现男孩的恐惧反应又泛化到其他白色的动物身上去,那些他本来并不害怕的兔子、狗、有毛的玩具等,现在看到后也产生了恐惧或消极的反应。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

操作条件反射原理是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斯金纳做过许多实验研究。他研制出一种现在被称之为“斯金纳箱”的实验仪器。他曾经进行过一项实验研究,将一只饥饿的白鼠关入箱内,任其自由活动,箱内有一杠杆,白鼠偶然按压杠杆时即有食丸滚进食盘内,于是按压杠杆的动作随即得到强化,增加了白鼠按压杠杆的频率。多次强化后,白鼠入箱即会按压杠杆,这就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根据这一实验,斯金纳归纳出了许多用于行为治疗的方法,如强化原理、强化的时间与方式等。他认为,包括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因此,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就是要以改变对来访者起作用的强化物的方式来改变其行为。

(三)模仿学习原理

模仿学习原理又称社会学习原理,是班杜拉在对幼儿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提出的。他认为个体仅仅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反应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观察学习是个体社会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班杜拉指出,观察学习的机制不能简单地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进行解释,它由注意、保持、动作复制和动机建立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各阶段分别受一系列变量的影响。这四个阶段被认为是模仿学习必备的阶段。除此之外,人们还注意到被模仿人的特征、观察者的特征和观察者的参与程度也是影响模仿学习的因素。

模仿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而习得的,人的不良行为也常常是通过这一方式形成。如儿童经常看到成人或电视中的攻击行为,就容易变得富有攻击性;疑病症的儿童多来自特别关注疾病的家庭。模仿能够有助于人们学会很多重要的技能,但也可能会在习得变态行为方面起作用。

二、行为治疗中的常用技术

行为治疗技术是建立在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之上的,其不仅仅为行为治疗学派的治疗师所偏爱,属于其他治疗学派的治疗师也常常选用个别的行为治疗技术。应该说许多行为治疗技术是广泛应用的、富有成效的咨询与治疗方法。

(一)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对于应付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的情绪与情景非常有用,可以帮助人们振作精神、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和稳定情绪。这与我国的气功太极拳、站桩功、坐禅等很相似,有助于全身肌肉放松,形成自我抑制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平稳呼吸,能增强个体应付紧张事件的能力。放松训练在方法上比气功等更为简便易行,不需要很多时间来学习和掌握。

1.一般放松训练

(1)准备工作。

让来访者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这个姿势能使其感到轻松、毫无紧张之感,可以是靠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等。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放松训练,光线不要太亮,尽量减少无关的刺激,以保证放松练习的顺利进行。

(2)放松的顺序。

在放松训练中,让来访者逐步进行身体的放松,放松顺序应该是:手部——头部——躯干部——腿部。

如手部放松的具体操作:伸出右手,握紧拳,紧张右前臂;伸出左手,握紧拳,紧张左前臂;双臂伸直,两手同时握紧拳,紧张手和臂部。

头部放松的具体操作:皱起前额部肌肉,似老人额部一样皱起;皱起眉头;皱起鼻子和脸颊(可咬紧牙关,使嘴角尽量向两边咧,鼓起两腮,似在极痛苦状态下使劲一样)。

躯干部位放松的具体操作:耸起双肩,紧张肩部肌肉;挺起胸部,紧张胸部肌肉;拱起背部,紧张背部肌肉;屏住呼吸,紧张腹部肌肉。

腿部放松的具体操作:伸出右腿,右脚向前用力像在蹬一堵墙,紧张右腿;伸出左腿,左脚向前用力像在蹬一堵墙,紧张左腿。

(3)放松的方法。

每一部分肌肉放松的训练过程为五个步骤:集中注意;紧张肌肉;保持紧张;解除紧张;松弛肌肉。咨询师可按下述方法给来访者放松指示。

手部放松,咨询师可以这样发出指示:伸出你的右手,握紧拳,使劲儿握,就好像要握碎什么东西一样,注意手臂紧张的感觉(集中注意力,保持肌肉紧张)……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保持紧张)……好,放松……现在感到手臂很放松了……(解除紧张和肌肉松弛)。

躯干部位的放松,指示语可如下所述:耸起你的双肩,使肩部肌肉紧张,非常紧张,注意这种紧张的感觉……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好,放松……非常放松……

当各部分肌肉放松都做完之后,治疗者还可继续给出指示语:现在你感到很安静、很放松……非常非常安静、非常非常放松……全身都放松了……(然后等来访者从1数到50——这是事先教好来访者,或者由咨询师掌握时间)……请睁开眼睛。

咨询师在给出放松的指示语时,特别要注意利用自己的声调语气来创造出一个有利于来访者放松的气氛。从开始到最后,语速是逐渐变慢的,但也不能太慢,注意发出的指令要与来访者的呼吸协调一致。每部分肌肉由紧张到放松的过程都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对方更好地体验紧张和放松留有适当的余地。

另外,放松训练后来访者可根据在咨询中学习的放松方法回去自行练习(一般每日1~2次),也可由咨询师提供录好的有指示语的磁带,据此进行练习。

2.其他放松训练

(1)想象性放松。

想象性放松比一般放松训练更为容易,但效果常常因人而异。做想象性放松之前亦要求来访者放松地坐好、闭眼,然后开始先由咨询师给予言语性指导,进而由来访者自行想象。

言语指导的内容是咨询师需要事先了解的部分,看看来访者在什么情景中最感舒适、惬意、轻松,常用的想象情景是在大海边。

咨询师可以这样给出指示语:想象你静静地俯卧在海滩上,周围没有其他的人,你感受到了阳光温暖的照射,触到了身下海滩上的沙子,你全身感到无比的舒适,微风带来一丝丝海腥味,海涛在有节奏地唱着自己的歌,你静静地、静静地聆听着这永恒的波涛声……

咨询师在给出上述指示语时,同样要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节奏要逐渐变慢,配合对方的呼吸。另外,在给出这类指示语时,咨询师也要具有想象力,注意以语言提示配合五官的感觉。

(2)深呼吸放松。

咨询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其在面临某些特殊的场合时容易突然感到紧张,此时已无时间和场地来慢慢练习上述放松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教其最简便的深呼吸放松法,这和日常生活中人们自我镇定的方法相似。

具体做法是让对方站定,双肩下垂,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做深呼吸。咨询师可配合对方的呼吸节奏给予如下指示语:一呼……一吸……一呼……一吸,或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却常常起到一定作用,且来访者若遇到紧急场合常常容易记不起或根本不知该怎么办,咨询师此时教授这一方法,决不多余。此法亦可由咨询师先教会来访者再让其自行练习,以备必要时使用。

(二)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它主要利用交互抑制或反条件作用的原理,来矫正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程度的焦虑或恐惧状态。

在系统脱敏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的是人的肌肉放松状态去抵抗由焦虑或恐惧引起的个体的心率、呼吸、皮电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反应。放松状态多次与引起当事人焦虑或恐惧的条件刺激物结合,即可消除原来因该刺激物引发的焦虑或恐惧条件反应。由于人的肌肉放松状态每次只能抵抗一个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惧反应,因此治疗时要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惧的刺激物开始。一旦某一刺激不会再引起当事人焦虑或恐惧的反应时,治疗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当事人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惧状态在当事人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那么,经多次反复的呈现,当事人便不会再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惧了。

系统脱敏法由三个部分组成:放松训练;建立恐惧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要求当事人在放松的情况下按等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或实地脱敏。

【扩展阅读】

系统脱敏疗法的变式:现场脱敏、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法

1.现场脱敏

在现场脱敏疗法当中,求助者接受的刺激等级项目由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构成。他所面对的是一系列逐渐升级的真实情境,而不是想象。这种变式方法的使用条件是:求助者对想象的控制存在困难,或者想象的情境不能使他产生焦虑,或者真实情境刺激对他更为有效。如果求助者可以置身于所害怕的情境,那么应选择真实的情境刺激,而不是想象情景刺激,因为真实情境见效更快,也更易于泛化。咨询师有时要陪同求助者应对所害怕的情境。现场脱敏疗法在治疗儿童的声音恐怖和蜘蛛恐怖中都有成功经验。现场脱敏疗法还能成功地治疗成年男性有他人在旁边时不能小便、成人的突然恐慌(包括幽闭恐怖症的症状)以及气球恐怖的毛病。最近,现场脱敏疗法还被用来治疗成年女性的浅层阴道痉挛。现场脱敏治疗中主要的困难,在于对去条件反射反应进行控制。有时,求助者刚刚参与某一活动就达到很深的放松状态是很难的。

2.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法

最近10年来,一种称为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法的治疗方法在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被广泛地使用。这项技术常常被用来帮助求助者治疗创伤性记忆。再加工法适用于那些经历过单纯性创伤事件或多重创伤的求助者,也可用来治疗经历过车祸的人、烧伤的人和吸毒者,也可以治疗具有焦虑、抑郁、悲痛、恐怖等症状的人,以及犯过罪的人和受到性侵犯的受害者。

加速信息加工模式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法是Francine称为加速信息加工模式中的一种特定操作方法。加速信息加工模式是假设有一个信息加工的神经平衡装置,当人具有这种装置时,便会用适当的联想加工信息,并将经验整合成积极的情感和认知图式。如一个少年可能由于父母在场而在同伴面前感到不安,他开始可能被这种体验所困扰,但后来他克服了不安,并能在将来用这种信息指导自己的行为。这里,这个少年将由一件小事得到的信息整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使其成为一种积极的图式,最后形成了一种神经平衡的状态。

眼球运动再加工法治疗中,治疗师伸出食指和中指,用拇指压在无名指和小指上,手掌朝着求助者,并停留在距离其面部12~14in的地方。然后,治疗师将手指从求助者视野的最左侧,平移到最右侧,要求求助者的视线跟随手指运动。求助者和治疗师用距离、速度和手的高度几个指标,评价求助者眼球运动的平衡程度。眼球运动除了左右方向横向移动之外,治疗师还可以引入垂直、环形、对角方向的眼球运动。每次在加工完成之后,治疗者都要问求助者“发生了什么”或“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求助者表现出了较高的适应性,眼球运动就继续以相同的方向、速度和距离进行下一套运动,如果一套运动之后,求助者没有什么进步,那么就需要改变手指运动的方向或距离来提高求助者的适应程度。

在眼动再加工开始的时候,治疗者引导求助者回忆创伤事件各方面的信息,并在眼动的同时,把它们保持在意识当中。这一过程可能会引发记忆系统中的其他联系。当每个新的经验从求助者的记忆中被引导出来时,治疗者都会指导他进行一套眼动练习。新经验包括新的记忆、念头、想象、情感、任务和感觉,彼此连接的渠道构成了求助者的记忆网络,并与创伤事件的结果相互存储、联系起来。

帮助求助者识别联想渠道中的特定目标,就会帮助他们接近那些不能正常工作的、受阻塞的记忆网络。训练有素的再加工法治疗者报告说,治疗的结果使求助者消极的想象、情感、认知和感觉逐渐化解,并被积极的想象、情感、认知所取代。求助者眼动练习的结果加速了信息加工,转化了不能正常工作的信息,当失衡的信息加工系统中的阻塞物被去除后,信息就可以被调整、整合成为一个能发挥作用的、积极的情感和认知图式。

(三)模仿学习

模仿学习也是行为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来自社会学习理论。它利用人类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倾向,帮助某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以适当的行为反应取代不适当的行为反应,或帮助某些缺乏某种行为的人学习这种行为。一般而言,模仿学习的行为治疗方法有两种方式:一是想象模仿,二是参与模仿。

1.想象模仿

想象模仿是指借想象来仿效示范者的行为方式,即让当事人想象其他人(相当于楷模)在从事有关活动的情境,借此来改变当事人的行为。通常这些楷模的行为也正是当事人所要养成的目标行为。如想治疗一位在社交场合极端退缩的患者,须帮助他去想象一位楷模正在从事各种社交活动的情境。起初也只能想到楷模正在问候别人,随着治疗的进展,当事人就要想象楷模在从事更复杂的社交活动,诸如楷模与许多人讲话,楷模在大会场所与许多宾客寒暄,或是楷模在大会上发表演说等。这些想象情境的安排必须事先与当事人商量,并考虑是否可以帮助当事人发展适当的社交行为。在想象模仿中,楷模的特征(如年龄、性别、身份等)要尽可能与当事人相一致。

2.参与想象

参与想象是让当事人一面观察示范者的所作所为,一面在治疗师的引导下,逐步地参与同演练有关的活动。参与模仿训练包含示范者表现适当行为,当事人模仿,再由治疗者逐步改正当事人的模仿行为。

如班杜拉等人曾用参与模仿的方法治疗一些有恐蛇症的人。做法是请一位示范者玩弄一条蛇,让当事人在一旁观看,同时还要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步接触自己所恐惧的对象(蛇)。先是戴着手套去抚摸蛇,进一步再用手直接触摸蛇。如果当事人不敢摸蛇,就要让他先把手放在治疗师手上,然后一起去摸蛇身,再摸头部及尾部。若当事人进行这些动作不再那么紧张之后,就让蛇在房中随意爬行。此种渐进的治疗速度,需视当事人的紧张状态而定。

参与模仿的效果比想象模仿或系统脱敏要好,因为当事人毕竟进行实际的行为操作。不过,在进行参与模仿治疗时,必须有治疗者在场给予鼓励,而且进行的速度一定要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绪状态来调整。(www.xing528.com)

(四)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扮演与来访者问题有关的特定人物,将其可能出现的行为表现出来。角色扮演可以说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重复,也是一种预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来访者可学习改变自己旧有的行为或学习新的行为,并进而改变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如一位女中学生来咨询,她希望以比较成人化的方式与其母亲交流,这时使用角色扮演技术是最恰当不过的。首先,咨询员可以鼓励来访者尝试几种不同的交谈方式,同时咨询员根据来访者的情况介绍,扮演她的母亲。这样,可以帮助这位女学生在一种比较安全的、较少焦虑的情境中试验不同的做法。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训练,来访者就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期她母亲的各种反应,进而恰当地选择目前与其交流的方式。

在角色扮演中,咨询员应鼓励来访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他(她)所扮演的角色中去,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姿态、言语,以及身体位置和实际场所等因素。同时也要考虑来访者希望尝试的其他内容。角色扮演越真实,提供给来访者的学习机会就越大,改变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五)果敢训练

果敢训练又称肯定性训练、自信训练、敢于自我表达训练等。此方法适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情境,用于帮助来访者正确地、适当地与他人交往,尤其适用于那些不能表达自己愤怒或者苦闷的人、很难对他人说“不”字的人和那些很难表达自己积极情感的人。通过果敢训练,可以帮助他们能够或敢于表达自己的正当要求、意见或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

果敢训练一般有这样几个步骤:确认需要进行果敢训练的问题;提高来访者进行果敢训练的动机;定义适当的行为;果敢行为的训练阶段。

果敢训练也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使当事人有一个预演的过程,有助于他不断总结经验,进而更好地在实践中进行训练。

【案例】

果敢训练举例

一位自我表达能力极低的当事人这样讲到:他父母对他很好,爱护得无微不至。但每逢父母发觉他有异议时,父母就会重复地说:“唉,一生为你做牛做马,含辛茹苦地养大了你,想不到现在却要被你教训……”当事人回顾到,每当想到父母的养育恩情,听着他们作出如此无奈的申述,心里就产生极大的内疚感与自责,于是要说的话又全部吞回肚子里了。面对父母,在“孝道”的压力下,当事人无可奈何地在表面上与父母维持和谐,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内心的挣扎就越大。尤其是工作以后,由于缺少自我表达的习惯,往往受到许多挫折,遭遇到许多不公平的待遇,当事人都不能直言表达自己的意见,于是更加畏缩和忧郁。

对这位当事人的治疗,首先应设法协助他避免被引发的罪恶感和自责感等负性情感所控制,同时要帮助他学习用“我觉得……”作为语句的开头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你们的话令我感到很难过,也产生很大的自责”;“虽然我知道你们很爱我,但我觉得同时你们似乎总要控制我”;“你们一直要我听你们的,但却从来没有留心听我所说的,我觉得实在有点不公平”等。

(六)强化的方法

强化的方法是建立在操作条件作用的原理上的。例如:某一行为若得到奖赏,那么以后这个行为重复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反之,得不到奖赏的行为出现的次数就可能会减少。在行为治疗中,常用的强化方法有以下几种。

1.增强法

增强法有两种方式:一是积极增强,二是消极增强。所谓积极增强是指给予正性增强物(即人所喜欢的事物),而消极增强是指拿掉负性增强物(即人不喜欢的事物,或称作厌恶刺激),两种方式都是用来鼓励当事人受欢迎的行为,抑制不受欢迎的行为。比如要鼓励孩子上课专心听讲,可给予奖励物,这就是积极增强;如果孩子因为上课玩耍而正在受罚站,一旦老师发现孩子已经改正在专心听讲了,就可以通过撤销罚站的惩罚来鼓励孩子变好,这就是消极增强。

2.惩罚法

惩罚的方法也有两种形式:一是给予个体不喜欢的物体或厌恶刺激,二是撤销个体正在享用的正性增强物。两种形式都是用来抑制或阻断不受欢迎的行为。

具体而言,常用的惩罚方法有:一般性惩罚,如给予批评、罚站、记过、勒令退学等;特殊性惩罚,如束缚身体、隔离、厌恶疗法等。其中心理治疗中厌恶疗法包括给予电击、催吐剂等,此法是一种很有争议性的技术,持批评观点的人认为这一技术很不人道,通常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但比较柔和的厌恶技术,即饱和策略。其做法是治疗者主动提供大量的当事人所追求的目的物,让当事人享受到极限之后,产生生理上的不适,进而解除当事人的不适当要求,或削弱不良反应。比如,要矫正儿童乱撕衣物的不良习惯,治疗者可以向儿童提供大量的破旧衣服,并督促他一再反复地去撕扯。即使是儿童感到很累了,也要让他继续撕,直到他感到厌恶并吵着要把衣服拿走为止。

3.消退法

消退法是指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强化,使之渐趋削弱直至消失。例如,小孩因为某种原因而无理取闹,借哭闹的方式来引起大人的注意,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时,父母的劝说或打骂都可能成为孩子继续哭闹的强化因素。因此,父母不予注意、不予理睬,孩子的无理取闹行为就会慢慢减弱,最后消失。

4.代币管制法

代币管制法是一种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现的方法。代币指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换物品的证券,其形式有小红旗、小铁牌、小票券等。当事人可以用这些证券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我国许多精神病院已采用此法管理病人,使精神病人的不良行为减少,生活秩序好转。此法也可用于培养儿童的适应性行为。

【经典案例】

行为治疗的方法举例

行为治疗方法的应用通常有这样几个步骤:分析当事人的问题、确立行为改变的终点目标、列出需要改变的具体目标行为、制定行为矫正的方法程序和对结果的讨论。这里举一个应用代币法和隔离法消除儿童攻击行为的个案来说明。

一、个案问题

当事人是一个7岁的男孩,长得很壮,攻击性强。由于是长孙,爷爷奶奶对其宠爱有加,自幼养成唯我独尊的小霸王作风。与妹妹住在一起以后,经常打妹妹,或用其他方式攻击妹妹。妹妹又很爱哭,因此家里几乎每天都吵闹不安,令父母很头疼。父母采用打骂的方法试图控制他,但效果不明显。

二、确立具体目标行为和矫正目标

(一)当事人的攻击行为

(1)用手或其他东西推、打或敲妹妹;

(2)用手抓妹妹头发;

(3)用橡皮筋射击妹妹;

(4)用各种东西投掷妹妹;

(5)用嘴咬妹妹;

(6)用水喷或泼妹妹;

(7)用彩色笔涂妹妹的衣物;

(8)抢夺、撕坏妹妹的东西;

(9)把妹妹的东西扔在地上;

(10)装神扮鬼,使妹妹受惊而哭。

(二)终点目标

以每天下午5点至第二天早上7点之间(其余时间当事人在学校里),当事人攻击妹妹的行为完全消除为终点目标。

三、行为矫正的方法与程序

(一)行为矫正方法

采用代币法和隔离法矫正他的行为,即每当当事人攻击妹妹时,就将他隔离在浴室站5min。代币用贴纸,事先与当事人商定,每天给予10张,一周共给60张,每犯一次(即出现上述攻击行为的一项)则扣除一张。贴纸可以按数量兑换不同的实物,具体兑换规则可以参考下文所述的兑换规则。

5张贴纸可兑换冰棒1根、冰淇淋1个或汽水1瓶;

10张贴纸可兑换恐龙玩具1个;

30张贴纸可兑换四驱车1个;

40张贴纸可兑换遥控飞机1个;

50张贴纸可兑换到游乐场玩1次;

当事人在周末结算时,还有贴纸40张以上,就可以得到附加奖励,比如到爷爷奶奶家过周末。

(二)实施程序

第一步:向孩子说明攻击行为是不对的,父母不喜欢,并向他保证,如果改正了行为就可以得到奖励,激起孩子的合作动机。

第二步:让孩子具体讲明哪些是不受欢迎的行为,并同孩子一起制订行为改变的目标和奖励惩罚办法。

第三步:父母和孩子一起设计行为改变的表格,并挂在孩子的房里,由父母根据孩子每天的表现进行填写。

第四步:具体实施代币管理和隔离的行为矫正措施。

在给予奖励或惩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明应给予奖励或惩罚的具体行为表现。例如:不能笼统地说这个星期表现不错,是个乖孩子;或者说表现不好,该惩罚。要具体指出孩子表现好坏的行为。

(2)给予奖励或惩罚要及时、守信。及时给予奖励或惩罚,对孩子的效力最大。千万不要拖延对孩子行为的奖励或惩罚,更不能说话不算数,否则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影响行为矫正的效果。

(3)奖励和惩罚相互配合应用,有助于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良好行为。当孩子的适应性行为比较稳定时,即可逐步减少奖励的次数,或在其又有进步时才给予。

四、对结果的讨论

根据行为矫正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包括总结好的经验或分析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方法。这部分还可包括对下一步咨询工作的安排与布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