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80后”辅导员如何应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带来的挑战

“80后”辅导员如何应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带来的挑战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如此,“80后”辅导员仍需面对诸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挑战。造成“80后”辅导员政治理论基础薄弱,不足以应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80后”辅导员而言,不仅是工作内容的丰富与增加,更对教育手段、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80后”辅导员如何应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带来的挑战

“80后”辅导员如何应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带来的挑战

刘 莹(1)

摘 要: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使年轻的“80后”辅导员面对更大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既需要“80后”辅导员主动提高个人素质、修炼内功,更需要社会学校层面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80后”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高要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需要开放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接触到的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思潮大量涌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高等学校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力量,尤其是将代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制观念、民族意识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不仅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前提,更要成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正确导向和重要保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服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人才要充分参与国际竞争首先需要一定的国际化意识,具体而言有:对当代中国、当代世界问题的阐述、理解、思考上具有宽广的视野、宏观的意识,即具备宏观意识;需要能够以开放的心态理解、认同、尊重其他国家、民族的文明与制度,即具备平等意识;需要通晓国际基本准则,并能够良好地遵守,即具备规范意识;需要既能兢兢业业,又不因循守旧,能够不断保持好奇心和进取精神,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新事物的激情,即具备创新意识。这些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机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广阔舞台。

(三)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国际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了一个日益开放的教育环境之中,其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也变得逐渐活跃。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国际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全球化的背景中积极地进行改革,逐步吸收、接纳具有全球性的教育理念,加大与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沟通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积极思考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方面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在更广阔的领域实现与国际接轨,以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实现思想增值教育自身的国际化。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对“80后”辅导员提出挑战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目前,越来越多的“80后”加入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行列,并逐渐成为富有朝气的骨干力量。

“80后”辅导员具有年轻、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新的背景特征,他们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创新方式方法,竞争意识强、国际视野相对开阔,这些群体特征有利于“80后”辅导员充分参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尽管如此,“80后”辅导员仍需面对诸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挑战。

(一)国家社会层面

开放的社会环境、复杂的国际形势要求“80后”辅导员既要守住自身思想意识,更要守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阵地。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每一个角落,伴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综合国力的崛起腾飞,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暗潮汹涌,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的意识形态斗争空前严峻。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形势,也对从事此项工作的辅导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应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之外,高校辅导员更应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保证自身不被外部环境冲击、动摇。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各种伪装下的“渗透”、“分化”,要求涉世未深的年轻“80后”辅导员时刻“擦亮眼睛”,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高校教育层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的国际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平等意识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为数不少的“80后”辅导员并非“思政”相关专业出身,其学科结构及知识结构与所从事思政教育的相关知识有一定差距。造成“80后”辅导员政治理论基础薄弱,不足以应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80后”辅导员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积极思考“放得开”与“守得住”的关系问题,正确认识加强国际合作与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关系,正确认识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正确认识“一元”与“多元”的关系。近年来高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辅导员要处理的涉外事物也逐渐增多,需要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年级管理、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增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辅导员首先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要求辅导员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同样需要“80后”辅导员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自身素质。

(三)学生成长层面

从2008年开始,我国高校迎来第一批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相对而言,“90后”大学生个性更加独立自信,更加追求平等和民主。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了比“80后”更完善的教育,综合素质也更为突出。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90后”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甚至很多人在中学阶段就有了出国或者跨文化交流的经历,对西方新鲜事物的了解或见识不少于“80后”辅导员。

同时,“90后”的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耐挫能力也更弱,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他们需要辅导员在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规划指导、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方面提供更大帮助。对于“80后”辅导员而言,不仅是工作内容的丰富与增加,更对教育手段、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全面提高“80后”辅导员综合素质应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带来的挑战

(一)个人层面:主动修炼提升“内功”

1.处理好“放得开”与“守得住”的关系

“放得开”与“守得住”是“80后”辅导员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需要处理的问题。对于辅导员而言,“放得开”是指要实现自身素质、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全方位的与国际接轨,以开放的心态寻求突破。“守得住”是指要坚决占领好意识形态的阵地,在面向世界的比较借鉴中,不迷失方向、不迷失自我,保证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80后”辅导员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容易出现“放得开”、“守不住”。为此,“80后”辅导员应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政治坚定,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热情,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有政治敏感性,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维护稳定的政治局面,确保学校安定稳定。(www.xing528.com)

2.注重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0后”一代自我意识明显,关心自身利益居多,对社会、国家、民族的关注明显不够。“80后”辅导员要通过了解国内外大事、时事,不断提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培养“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3.紧跟时代脚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

“80后”辅导员基本具备较好的外语水平和较新的专业知识结构,但受日常工作繁忙所限,很多“80后”辅导员对外语及本专业知识逐渐生疏。“80后”辅导员应该坚决杜绝“吃老本”的惰性心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才能保证不在知识更新换代的浪潮中被淘汰。

4.了解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吸收借鉴、为我所用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社会主义的中国独有,在西方国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内容确实存在,无论在内容、手段、方法、途径、目标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80后”辅导员可以发挥自身善于思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优势,在吸收借鉴方面多做一些探索和研究,一方面取长补短,弥补自身政治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社会、人生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会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二)社会、学校层面: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1.全社会形成关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增强“80后”辅导员对工作本职工作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打造一支稳定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80后”辅导员多是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工作抱着较高的目标和期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将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与他人进行比较,尤其对自己的经济地位甚为关注。他们希望获得与同龄人(同学、朋友)相当的工资报酬、职业发展、个人成就、价值实现。“80后”辅导员正处于成家立业经济困难时期,社会间的贫富分化,教师间的贫富分化,无疑对“80后”辅导员带来更大挑战。因此,社会、学校要给予“80后”辅导员更多的肯定与鼓励,让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育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加强巩固其为高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

2.提高“80后”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通过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80后”辅导员相对前辈而言在文化素质、学历层次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但道德素质、政治品质并没有明显的改变。“80后”辅导员多为独生子女,改革开放后出生,自我意识明显,缺少合作意识,更谈不上奉献精神。所以,社会、学校更应致力于“80后”辅导员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示范、榜样作用,以使其参与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具备更加过硬的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

3.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学生工作组织结构,充分发挥“80后”辅导员的优势特点

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手段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不论是教学模式的改革,还是学生成才需求的增加,都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职能化、专业化。建立扁平化的工作体系,培养一批专家化的德育教育师、职业发展教育指导师、心理辅导师、社团指导师、科技创新教育指导师、社会实践指导师等,不仅可以更好地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服务,更能使“80后”辅导员在职责不清、界限不明的繁杂工作中解脱出来,根据其自身特长优势,培养专业化技能,有利于其个人业务素质的提升,职业发展路径也会更加明晰,可以更好地调动起“80后”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4.加强对“80后”辅导员的引导、培训,为其拓宽视野创造机会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领域,初入职场的“80后”辅导员更是缺少相关经验。为此应给予科学、充分、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避免出现“80后”辅导员“摸着石头过河”,工作预期与工作实效相差甚远的情况。针对“80后”辅导员缺乏人生阅历、政治敏锐度不高的情况,可以通过管理制度的制定,促进其学习提高;鼓励辅导员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尝试推行“辅导员导师制”,制定经验丰富的年长辅导员对“80后”辅导员进行持续的指导与帮助。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参与者,自身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非常重要,否则只能是井底之蛙、闭门造车。“80后”辅导员作为职场新人,出国交流、访问、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建议投入更多资源,为年轻辅导员走出国门去增长见识创造条件。

5.大力推行导师制、班主任制度,使其成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补充

随着高校教师素质的迅速提高,拥有博士学历、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不在少数,在本科生中推行班主任制度,在研究生中推行导师负责制,不仅是对一名辅导员对百余名学生照顾不周的横向补充,更是发挥专业教师在国际化背景、深厚专业功底、丰富社会阅历方面优势的有效途径,促进全员育人格局形成,对“80后”辅导员阅历缺失的纵向补充。

参考文献

[1]张金华,罗标.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2]徐放鸣.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9).

[3]滕云,刘莹,陈玉平.高校“80后”辅导员发展需求的分析与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

【注释】

(1)刘莹,女,助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辅导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