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侯外庐先生的教育思想

学习侯外庐先生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侯外庐先生的教育思想张岂之[1]侯外庐先生是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他不仅在学术领域里著述宏富,成就卓绝,而且在长期办学育人的教育实践中,提出过许多很少为人注意的理论观点。首先,作为教育家的侯外庐先生十分重视校风和学风的建设,他认为这一点是建设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学习侯外庐先生的教育思想

学习侯外庐先生的教育思想

张岂之[1]

侯外庐先生是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他不仅在学术领域里著述宏富,成就卓绝,而且在长期办学育人的教育实践中,提出过许多很少为人注意的理论观点。建国以后,他被任命为西北大学校长,在他主持西北大学校政的几年时间中,他系统地阐述并部分地实践了他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

首先,作为教育家的侯外庐先生十分重视校风和学风的建设,他认为这一点是建设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和核心。1950年他到西北大学不久,就提出建设新校风和新学风的意见。关于校风,侯先生写了四个字:“求实创新”,意思是说,根据新中国的实际情况建设新的高等教育体系。39年过去了,侯老提出的这四个字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在学风方面,他认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要建设一种有别于封建主义注经方法的新学风,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学风。据此,他要求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应体现基本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精神,他反对只注重宏观理论而忽略微观具体的教学方法,要求将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不止一次地阐述过中国现代的高等教育应当将理论和实际、理论和技术、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密切结合。根据这样的观点,他并不赞成新中国高等教育全盘苏化,而主张建立中国自己的现代教育体系。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们跳出教条主义的牢笼反观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时,我们愈益感到侯老的上述见解是非常深刻而又切中时弊。不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侯老上述的教育理论观点未能完全实现,有待于我们今天继续努力。

其次,侯老认为,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场所,教师应当是学校的主体,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枢。因此,要办好大学,必须致力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新中国建立初期,侯老通过各种渠道,为西北大学聘请了一批学有专长,对教育后代有责任感的教授到校任教,这为后来西北大学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用人方面,侯老重真才实学,不拘一格,这后来在“左”风盛行时期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然而,实践证明,这种不拘一格用人的观点才是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侯老早年留学法国,深知法国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社会经济之发展,主要依靠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依据这样的历史事实,侯老认为中国的振兴要靠教育;教师职业应成为最光荣的职业,领取社会的最高报酬。可惜,侯老的这些远见至今在现实生活中尚未完全实现。侯老还认为,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用大力气培养青年教师,这是教育工作的百年大计。据此,他除了从西大选留优秀毕业生(或提前毕业)外,还通过教育部和教授们的介绍,从外省市吸引大学毕业生到西大任教,我就是其中之一。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侯老主张通过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途径,他并不赞成脱离教学关门读书。他还亲自听课,具体帮助我们提高教育质量。这些教师中许多人已成为学有专长的专家、教授,他们都深深地怀念老校长、老教育家侯外庐先生。

第三,侯外庐先生曾多次阐述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应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相结合。换言之,它应当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优点的集合和发扬。正是这一基本观点,经常被人们所忽视。作为当代的思想家,侯老对中国传统文化既不是完全否定,也不是盲目崇拜,而是采取了分析的态度。这正如他在一本书的绪论中所说的:“悠久的,从未中断的中国历史及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最自豪的硕果。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代,以及各个阶段,都出现过杰出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以首创的精神对人类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这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中国哲学简史》)根据这一基本观点,在西北大学他系统讲述了从孔子孙中山的教育思想,认为其中有不少精华今天仍然可资我们借鉴。侯老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不是已经完成,而是正在继续,而且只要人类存在,这一过程是无穷尽的,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批判继承都已做到头了。中国现代的教育理论,既不能排斥国外现代的教育思想,也不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相脱离。后来,侯老离开西北大学到北京工作,在高级党校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作学术报告,都谈到了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问题。例如,他认为,对于外来的思想文化和本国的传统文化善于采取鉴别吸收的态度,这正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特点。这个传统也应当为中国现代的教育理论所吸收。今天,我们在教育体制改革中,侯老的这些富于哲理性的话经常引起我们的深思,给我们以启发。(www.xing528.com)

第四,侯老认为,要办好一所大学,需要有两个结合:一个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再一个是教学和学习相结合。关于前者,他主张用科研来丰富教学内容,用教学来推动科研的发展。他曾经对我说过:每一年你在历史研究所做半年的科研工作,把科研的心得体会带回到学校去讲一学期的课程,从同学们的提问中进一步酝酿你的科研题目,如此反复循环,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就会提高。在侯老主持西大校政期间,他派出不少青年教师到北京进修或作科学研究。事实证明,这种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关于第二个结合,他强调《学记》中“教学相长”思想。在西北大学,他曾不止一次地引用《学记》中这样的话:“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边教边学,用新的知识和新科学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才能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优秀园丁。

侯老具有深刻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其内容并不限于我上面讲的四点,在此问题上需要继续挖掘和整理。侯老在历史研究所创建中国思想史研究室,通过研究实践培养青年学术工作者,形成了梯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是侯老教育思想实践的重要方面,我的发言也没有涉及,这要请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的同志去总结。总之,侯老一生的革命学者活动和教育活动证明,他不愧为一位有远见卓识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今天我们仍然要学习他的现代化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在教育体制改革中把培养人才的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注释】

[1]张岂之(1927~),江苏南通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北大学校长,现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该文是作者1988年11月29日在纪念侯外庐先生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原载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编写,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纪念侯外庐文集》第14~1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