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信息增殖作用

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信息增殖作用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元化知识结构在功能上出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现象,是由于信息碰撞的几率在统一的多元化知识结构中要高于分立状态下的各个一元化知识结构之和,因而产生了较大的信息增殖作用。即知识结构的包容量的大小。从输入到输出,如果知识结构始终让信息保持线性关系;那么,这种知识结构的信息增殖作用就很一般了!多元化的高知识结构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信息增殖作用

第二节 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信息增殖作用

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在功能上总是优于相同情况下的各个一元化的知识结构之和。如果一个人能够从事不同性质的好几种工作,并且在效果上可以分别等同于各种工作岗位上的一元化知识结构;那么,前者的功能肯定会大于后者之和。这个奇异的效果表现在质的创新上尤为显著:有许多超出各种专业范围的综合性功能,像开拓性功能和创造性功能,前者能够达到,而后者的共同努力也往往达不到。这就是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信息增殖作用,即等量的知识在一个统一的知识结构中的运用程度,或者叫信息增殖作用,总是高于分立状态的知识结构所产生的合成效果。正像三个电子枪在同一个显像管中可以形成彩色电视的效果,而三个电子枪分立于三个显象管中只能是两色的三台黑白电视。虽然它们在价值上可以相等,但在使用价值上不可能相等。

多元化知识结构在功能上出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现象,是由于信息碰撞的几率在统一的多元化知识结构中要高于分立状态下的各个一元化知识结构之和,因而产生了较大的信息增殖作用。相同的知识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如果分属于三个主体,那就会与属于同一个主体,在知识结构的容量上产生很大的差异。这很类似于一个排列组合数学问题:2的排列组合是4,三个主体都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其排列组合的代数和便是12;如果三个主体各自不同的两种知识都集注于一个主体的同一个知识结构中,便是6的排列组合,其结果是36,增大3倍。

信息碰撞概率的大小,取决于思维空间的大小。即知识结构的包容量的大小。思维空间越是广阔,信息碰撞的概率越大,因而产生新信息的概率也越大。甚至可以说:各种不同的知识系统,当它们分别成为一元化的知识结构时,在获取信息、存储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功能方面,只能取代数和;当这些不同的知识系统完全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形成了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则上述功能就不再是简单相加了,而是相乘。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产生了不同的运行机制,在有序程度上的差异之大,很类似于一个电学问题:把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分开以后,既使还让它们通过原来的额定电流,也不会产生旋转功能。(www.xing528.com)

各种类型的知识结构都会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增殖作用。这个作用的大小,既决定于知识结构的完整程度,又决定于知识结构的有序程度;在实用上,人们都是自觉不自觉地依据知识结构的信息增殖程度来衡量它的合理程度和发展程度。信息增殖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创造和信息的输出。从输入到输出,如果知识结构始终让信息保持线性关系;那么,这种知识结构的信息增殖作用就很一般了!如果出现非线性关系,就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输入信息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如获至宝似的加以放大。例如,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改进贝尔发明的电话时,为了测量话筒膜片振动强度,就在膜片上设置一根触针,不料一位同事讲话引起触针的强烈振动,竟刺痛了爱迪生的手指,使他联想到声音可以有足够的力量在物体上留下印记,进而发明了留声机。这是比较典型的信息增殖作用,其放大程度之高,好像已经发生了畸变失真,形成了爆炸性的信息连锁反应。假如被触针刺痛手指的人不具备足够的知识覆盖面,这个信息完全可能被当成一种缺乏快感的生理现象,失去了被加工放大的机会。这就属于另一种可能性了,即输入信息遭到了否定。否定了输入信息也会同输出之间形成非线性关系,信息在输出端急剧衰减,以至消失。这是两种相反的非线性关系。

科学技术史和文学艺术史表明一个规律性的发展趋势:要获得某一个方面的发明创造成果,越来越需要广泛而雄厚的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作基础;不仅当代的科学技术有综合性的发展趋势,文学艺术的发展也在趋向综合。马克思写《资本论》阅读了经济政治历史、生物、数学、哲学和文学等诸多学科的名著,摘录1500多本书,经济学的摘录和批语有870多页,笔记和手稿有100多本。中国作家姚雪垠写《李自成》,用蝇头小字抄录的资料有15箱,共两万余张,包括历史、地理军事、文学艺术和生物医学等许多学科知识。如果把这些资料叫作外脑的话,那么,也可以从外脑来推测他们建筑在大脑内部的知识结构,必然也是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人在智力上的差异就其实质而言是知识结构上的差异所致。生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的统计资料表明:同龄人在体力上的个体差异一般不超过一个数量级,即10倍左右;而在智力上的个体差异却可以达到好几个数量级,即10的几次方。个体知识结构在发展程度上的差异也必然存在着类似的情形:一个伟人或巨匠所能创造的信息和知识,是千百个普通人相加起来也达不到的事情并不罕见。量变的连续积累并不一定都能必然引起质变,越是复杂的系统完成飞跃所需的制约条件越多。恩格斯在出版《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篇论文时,做了这样的注解:“近来人们不止一次指出我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制定,因此,我在这里不得不说几句话……凡我所提供的,除了也许两三个专门的领域外,马克思就没有我参加也能容易完成。至于马克思所作了的,我却永远也不能作到。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的高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个天才,我们至多是些能者。假如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有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恩格斯原注)(见《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多元化的高知识结构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肯定。目前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许多大企业所聘用的高级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的选择标准都是多元化的高知识结构;要求他在生产工艺方面,能够像工程师一样的精通,同时,又要求他在经营管理方面,能够像经济师一样具有盈利的本领,这种企业家才能够适应竞争的需要。因为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市场信息,经营方向,管理体制,生产工艺,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它们之间形成复杂的网络制约;如果不具备多元化的高知识结构,就无法驾驭这个开放系统,无论是经营决策还是生产决策都难免失误。本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这一改革潮流的总趋势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同经营权分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物色多元化的高知识结构人才,去担任厂矿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以适应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目前我国对中小型工矿企业广泛实行承包制和租赁制,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民间企业家;其中,有的属于工程技术人员,在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拓宽了知识面,去钻研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有的属于职工和干部,从他们提出的企业规划来看,基本上也都是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