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倡导合理的学习观念,推进探究性学习

倡导合理的学习观念,推进探究性学习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杜威在1909年就提倡学校科学教育中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学习,它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科学方法、拓展和积累知识,在探究中学习探究,而不是接受教师已经做好的事情。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有新的要求。

倡导合理的学习观念,推进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1]

为了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适应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大学要积极倡导和探索更为合理的学习观和教学方式,从而在繁复的教学活动中把握培养目标先进性。

一、倡导合理的学习观念

较之于吸收能力、模仿能力、执行能力而言,创新能力是一种高标准的能力。它既是兴趣、思辨和知识高度融合的研究能力,又是协调个人求知欲和现实工作关系的生活能力。显然,持久而强烈的求知欲是能力之本,无论技术创新、理论创新还是制度创新,其动力或追求目标,或追问现状,都源于内心对事理本身的兴趣,进而有思辨与知识激发和运用,而不是以追求个人功利为目的。

创新就是不断探索,它总有不可预见的结果和风险,所以,创新活动在实现中往往会受到误解和批评,创新者并不总是获得名利的褒奖。创新者应该富有理想和想象,不拘泥于功利的导向。所以,培养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于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它们树立一种纯洁的学习观念和环境,自觉地排斥功利的影响。这是大学教育的任务,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种倾向,学生的学习动机正在被眼前的、局部的、外在的需求逼迫得越来越功利。在就业利益和压力的驱动下,那些急于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而转变家庭状况的学生,和那些急于获得生源的高校,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最熟练掌握职业界招聘需要的技巧,作为学习的任务。而应试教育、考试升学制度和独生子女家庭背景等因素,客观上加剧了学习的竞争色彩,学习就是考试,成绩就是成败。为考试获得好名次而记忆最有针对性的知识,为就业而选专业、选课程、考证书,学习的过程正在变得机械而单一。

大学应该积极引导一种基于学生长远的、全面的和内在的利益考虑的学习观。我们要使学生知道,他们是学习的能动者,只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观,他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要使学生知道,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如果学习的过程不能使自己更加热爱学习和善于学习,甚至在大学里就失去了学习热情的话,那不是真正的学习;我们要使学生知道,学习是使人聪明的过程,如果学习不能使自己更加热爱生活,更懂得人生价值的话,那不是真正的学习;我们要使学生知道,学习是使人能干的过程,如果学习不能使自己更有思辨能力,甚至有了专业知识还不懂专业方法的话,那不是真正的学习。

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当然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为目标,因为创新能力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的。我们看重研究型大学教师的科研成果,或是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但对于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的研究性特征思考很少,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总不能融洽。研究型大学富有科研活力和创新成果的教师,可以比较好地用探究的方式传播科学,进而激励、引导和培养学生探索热情和能力。相应地,大批具有强烈求知欲的优秀学生,可以比较好地用探究的方式领会科学,并给教师以新的启发和收获。所以,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活动尤其是本科教学活动,应被视为重要的学术性活动,因为研究能力是在学术探讨中培养的,仅仅为了吸收知识和接受答案的教学,不足以培养研究能力。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合适的教学方式,使他们尽快步入学术殿堂,体验探究的甘苦,在对专门问题的探讨中,产生兴趣、拓展知识、努力思考、寻求答案,从而得到综合的训练。

二、推进探究性学习(www.xing528.com)

培养创新能力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在我们传统的学习观念中,探究与学习常常是分离的,学生以学为主,而学主要是指知识由浅入深的接受和积累,探究则是指知识积累到一定深度以后的可以做的事情。杜威在1909年就提倡学校科学教育中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学习,它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科学方法、拓展和积累知识,在探究中学习探究,而不是接受教师已经做好的事情。提倡为接受而学习和为探究而学习,对学校来说是不同的培养目标。在探究中学习,我们强调自学,学生要有机会自己阅读与观察、思考与实验、交流与合作、写作与表达,从而激发兴趣、促进思辨、拓展知识。我们的学生有很强的接受能力,但这种能力以很强的传授者为前提。作为创新能力的培养,首要的是独立学习能力,而独立学习的能力来自浓厚的求知欲,持久的求知欲来自思辨和知识的拓展。我们注意到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乃至专业兴趣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削减。一些学生的阅读面很狭隘,阅读量很小。这种情况可以追溯到基础教育。大学不仅要主动转变教学方式,而且需要花更多精力来纠正一些问题。

在探究中学习,我们强调师生交流与学生合作,教师要在传授中启发、在启发中传授,学生要在思考中接受,在接受中思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频繁的交流中发现问题、寻求思路;我们注意到大学里师生交流的缺乏,许多学生在校期间甚至难得有机会与教师个别交流几次,更别说就专业性问题进行有深度的交流。我们的学生不适应公共交流的方式,他们更愿意接受任务而不愿意或害怕公开提出问题。他们宁可自我安慰,放弃问题,而不乐衷于合作。我们有些教师过于繁忙,他们在自己科学研究的课题上或者社会活动上已经精力不济,他们的许多新见解来不及对学生沟通。

在探究中学习,我们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注重探究的深度与广度,而不追求达到某种事先设定的标准答案。要鼓励学习方式、思路甚至内容的多样化,承认探究的挫折与失败。学习质量的评价应以过程的表现为主,要综合学生在讨论与写作等各环节的表现情况,包括知识与方法的掌握程度、分析与批判的思辨能力、独到眼界、合作交流的能力、写作水平等因素。除了主讲教师和助教的评价以外,还可以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评价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我们注意到许多学生只以获取考试成绩作为学习的目的,考试已成为完成教学任务和竞争的主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我们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是相对单一和刚性的,它引导着学生去按照一样的方式获得一样的结论,那些不同的、独到的想法和探索不能得到有效的鼓励,但我们愿意相信,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不是在于追求学习中的结论。

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有新的要求。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教师是职业的探究者,他们负责将公认的知识和技能分层分批地传授给学生。而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习引导者,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不仅要主讲授课,还要指导助教教学,主持学生研讨活动等;教师授课不能只讲知识,还要适时介绍科学方法或各种观点,引导学生阅读和研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照个体差异,充分地倾听学生意见,注意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独特见解,并给予引导;教师不仅要掌握基于知识体系的教学计划,还要安排研究方法、学术观点、研讨主题等。

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有新的要求。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学生是学习事务的接受者,是课堂的“听众”。而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方式是多元的,他们至少要完成文献阅读、研讨交流、论文写作等三项工作,以实现探究的深度与广度;学生不仅要听课,还要主动与教师、同学交流,主动阅读,主动记录学习心得,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学生不仅要精读经典,还要泛读参考文献;学生既要善于独立探究,也要善于合作交流,学习相互倾听并修正自己的看法,培养学者素养。

推进探究性学习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任务,我们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发挥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大力推广新的教学方式。我们要完善探究性学习的资源管理办法。我们也知道,建设研究型大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推进探究性课程。在诸如招生选拔、学生课外研究活动训练、学生校外交流、学位与学年论文、导师制度、教师水平提高等方面,我们还有许多要做的工作。

【注释】

[1]根据在上海理工大学100周年纪念活动“校长论坛”上的发言稿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