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汉用词习惯对比的分析介绍

英汉用词习惯对比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英语国家的人对时间准确性特别强调,而中国在约定时间时往往会考虑给人留有余地,故而产生了中英在时间表达上用词顺序的差异。在问及具体时间时,中国学生习惯说about 6 o’clock等,这并不太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考虑事情时,大多数中国人习惯于从大处着眼,看似概括性较强;相反,西方人更注重体现细节。这正是中国人与西方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下思维方式的不同所导致的用词习惯的差别。

英汉用词习惯对比的分析介绍

汉语是象形文字,是意合语言句子之间往往依附内部的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组成段落及文章,即所谓的“形散而神聚”。由26个基本文字表达符号——字母组成的英文是拼音文字,是形合语言,句与句之间主要依靠各种语言形式紧密结合,故总伴随着人称、数、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英文中词形、词义和词类上丰富多彩的变化往往通过词缀法、合词法等来实现。例如通过加前缀来改变词的意思,advantage—disadvantage,sure—unsure(dis和un都是表达反义的前缀),加后缀可改变词性,如detect—detective(加ive后动词变为形容词),sufficient—sufficiency(加y后形容词变为名词),前缀也可以改变词的类别,如cage—encage,train—entrain(en是名词变动词的前缀)等。英语句子也大多通过大量反映形式关系的动词不定式、分词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词或短语把句子的其他成分层层搭架,从语言形式上合成语篇。例如:

汉式表达:The teacher speaks slowly,his voice is loud,everyone in the classroom can hear clearly.

英式表达:The teacher speaks slowly and his voice is so loud that everyone can hear it clearly in the classroom.

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故而英语写作中的逻辑主语的一致、单复数的一致、介词连词以及人称和数的变化常常被中国学生忽略。正是由于中国学生固有思维里重意合轻逻辑的定式导致了这种语言现象。如果不刻意强化形合与意合的差别,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很容易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www.xing528.com)

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英汉用词习惯不同的方面不止于此。由于英语国家的人对时间准确性特别强调,而中国在约定时间时往往会考虑给人留有余地,故而产生了中英在时间表达上用词顺序的差异。例如,April 6,2001英语习惯先给出具体的几月几日,而中文的习惯是2001年4月6日,由大往小说。在问及具体时间时,中国学生习惯说about 6 o’clock等,这并不太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在实际交际中,英语国家的人不喜欢给出模糊的时间,他们认为这样显得不正式也不够严肃。

另外,一些特殊文体,如报道、社论等,大多有着明确的立场和强烈的政治性,文章语言的战斗性较强。必须、应该负责、要求禁止、坚决反对、是可忍孰不可忍等此类词语频现。文章伊始就明确了其教育目的,显然是宣传教育群众的。由于英语国家的读者多注重自身的个性,最不喜欢别人来告诉甚至要求他们怎样去做。所以西方的新闻、报纸所做的宣传与我国直接的宣教不同,作者的表达倾向于摆事实,留有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判断。传达信息是文章的主要作用,往往不会强加于读者应该甚至必须和其保持一致的观点。读者获取信息后,通过思考来得出自己的判断与结论。这种现象背后透露的本质仍然是文化差异,东方人不主张凸显某个人的个性,注重群体依存,强调社会对个人的约束性。而西方人注重个性、个人,对待群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时更愿意突出自己、表现个人,强调自己的观点、立场与成绩。

就大家耳熟能详的书信地址表达方式而言,英语表达习惯于首先要说明信是给谁写的,其次写明地址,地址是从小到大:街道、城市,最后写国家。而中国人的习惯是从大至小,比如,中国北京市××区××街道××号××收,收信人往往位于后面。考虑事情时,大多数中国人习惯于从大处着眼,看似概括性较强;相反,西方人更注重体现细节。这正是中国人与西方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下思维方式的不同所导致的用词习惯的差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