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笠原数夫中将的死因介绍

小笠原数夫中将的死因介绍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被称1938年2月13日在曲阜南小雪村“被击毙”的田岛荣次郎少将,1938年9月4日在湖北省孝感地区上空“被击毙”的陆军航空本部的责任者小笠原数夫中将(现役)等。 图2 小笠原数夫中将 此类流传,也有声有据,内容精确,都可以确定到具体的死亡时间,地点和歼敌者(功労者),歼敌部队。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小笠原数夫中将的死亡,是为现役中将,死亡时间又比阿部规秀早一年多。

小笠原数夫中将的死因介绍

   在国内,除了人所周知的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国家级战犯之外,还流传有不少在日本无人所知而在大陆却鼎鼎有名的日军指挥官姓名。其价值并不在官职,人品和作战能力,而在其死亡地点在中国大陆,时间在抗战期间。似乎不管是被抗战武装力量“击毙”,或是病死,事故死,只要是抗战期间死亡的高级将领,都有“作文章”的余地。特别是战后,历史事实已演变为故事情节的今天。历史事实可越查越精,而革命回忆,抗战故事却越传越玄。笔者发现,很多离奇的故事都是如此,发生于战后,而不是战前。   

   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出版过一本名为《毙命中国的百名日军将领》的书籍,以甲午战争中在台湾黄热病死亡的北白川能久亲王为首,仅元帅,大将级就记载了12名,还不包括附录中被处刑的战犯。当然不会都是战死,而是一本高级军人在战争期间(近代)的死亡记录,包罗了病死,事故死,也不一定都死亡在中国。简单地过了一目,发现死因至少一半和事实有出入。   

   图1 田路朝一少将的死亡报导   

   此外,也流传有一些比较客观的日军将领战死情报。就抗日战争为主题,其中的首位名人可称1939年11月7日死亡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是被公认在大陆战死的第一位陆军中将,升任后仅一个月就在涞源县黄土岭战斗中受炮击丧生。因为是死在共产党八路军之手,所以其在大陆知名度更胜一筹。第二位名人应是1939年6月17日,因飞机坠落死亡的 第15歩兵団長(统帅三个步兵联队)田路朝一少将。朝日新闻报导,该座机“低空飞行中,午前十时三十分顷于安徽省黄梅县西北方20公里处老祖山上空与地面之敌交战,机体中弹后突入敌阵地…”。因日军方面正式承认了“交战”,所以,称其为“第一位战死的陆军将官”(『东京朝日』1938.7.18)。   

   田路的座机残骸和遗体,在失事后第23天的7月9日才被发现、收容。经验尸后于7月17日,即其死亡一个月后正式公开发表。可见日军对这第一位战死的将军处置的十分谨慎。发表后翌日(7月19日),随搜索队同行的东京朝日新闻记者还公布了调查报告,称在机体附近发现了搭乘者全体12名的尸体。检证结果,田路等5名坠落时在机仓内当场毙命。藤井陆军中佐等其他5名重伤后在机体附近毙命。渡边机长等两名被弹出座舱负重伤,在“烧毁重要文件后用手枪自尽”。是否真烧毁了重要文件后自决,内容非常可疑。若怀疑日军资料的可信性,并不是死亡的数据,而是这种死亡者“英雄事迹”的宣传。坠机后不久,抗日游击队随火光来到事故现场,除缴获带走了军刀,手枪外,并没有触动死者尸体(『东朝』1938.7.19)。   

   在田路死亡之前,也曾有过几位死后追封的将官(少将)。但死时都是联队长级的“大佐”官衔。如淞沪战役中死亡的步兵第六联队长倉永辰治大佐(1937年8月29日死亡),步兵第101联队长加纳治雄大佐(1937年10月11日死亡)等。还有一名在国内不太被人所知的,1937年9月11日在山西晋北的大同附近聚乐堡战斗中死亡的野炮兵第四联队长大生坛城大佐。其中,淞沪会战中死亡的倉永辰治大佐,可称为卢沟桥事变后战斗死亡的第一位日军高级将领。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很多广为流传的“亚流”战果报告。即在日本国内核实不了,而在中国国内被公认的日军将领死亡报告。特征是死亡或负伤大多为事实,而死因,地点与日本国内的记录不同。如被称1938年2月13日在曲阜南小雪村“被击毙”的田岛荣次郎少将(现役,实际为负轻伤),1938年9月4日在湖北省孝感地区上空“被击毙”的陆军航空本部的责任者小笠原数夫中将(现役)等。

   图2 小笠原数夫中将   

   此类流传,也有声有据,内容精确,都可以确定到具体的死亡时间,地点和歼敌者(功労者),歼敌部队。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小笠原数夫中将的死亡,是为现役中将,死亡时间又比阿部规秀早一年多。若是事实为何不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是笔者作此调查前持有的最初疑问。先看一下国内的公式记录。   

   《百度百科》词条称:   

   “小笠原数夫于一九三八年六月十六日任航空兵技术本部部附,负责保障作战飞机的技术性能达到战争要求。九月四日, 小笠原率六人组成的检查团到中国华中派遣军检查航空兵技术保障工作,座机飞抵湖北省孝感地区上空,被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第十七中队分队长胡佐龙,飞行员、归国华侨谭笑严发现,分别驾驶霍克Ⅲ型驱逐机迎击。小笠原的座机不及躲闪,当即被击中,起火坠落,机上人员全部毙命。 生前,曾获金鵄四级勋章一枚。”   

   张子申,薛春德著《毙命中国的百名日军将领》(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73页)称:   

   “小笠原数夫,日本福冈县人,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航空兵科,1916年被选送入日本陆军大学校航空兵科第28期深造学习。1928年3月晋升陆军航空兵大佐,任飞行第五联队联队长。九?一八事变后,任国联调查团随员,到我国东北现场调查,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经狡辩。1932年12月晋升陆军航空兵少将,任参谋本部航空兵部部附。1935年12月任飞行集团长,指挥80架飞机配合关东军在我国东北的侵略作战。1936年8月晋升陆军航空兵中将,1937年8月任参谋本部航空兵部总务部部长。 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小笠原数夫于1938年6月16日出任日军陆军航空兵技术本部部附,负责作战飞机的技术保障工作。1938年9月4日,小笠原数夫率6人组成的检查团乘飞机到华中派遣军检查航空兵技术保障工作。在湖北孝感上空遭遇我空军第5大队第17中队分队长胡佐龙、飞行员、归国华侨谭笑严迎击。躲避不及,其座机被击落。小笠原数夫及随员全部死于非命”。   

   此信息具体记录到歼敌者的姓名,飞行部队的编队,机种,看起来似乎是经调查的事实,其实不然。文章第一段是日本国内人事情报的翻译,内容比较确切,而第二段则是执笔者创作的故事,内容并不是真实。小笠原数夫是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等陆军士官学校的同级生(第16期),又是陆军大学校毕业的“天保钱组”(天保钱是毕业徽章的谑称),7.7事变前已晋升任为中将。又是独立于陆军省(外局)的陆军航空本部的头面人物(本部长代理),掌管着日本陆军航空部队全体的训练,作战。若真是战死,其宣传的价值远比那位被称作“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大得多。但小笠原在国内却并不像阿部规秀那样有名。其理由,想必是对此事实可信性面的怀疑。因为除故事情节外,创作者并没有出示过任何一条确凿可信的历史证据。事实究竟如何?   

   在日本,各种记录中都明确地记载小笠原数夫为病死,也不是死亡在中国大陆。以下出示的是笔者搜集的,小笠原中将死亡前后的各种记录。   

   小笠原数夫1938年死亡之前曾任陆军航空本部长代理,也就是陆军航空部队实际上的最高责任者。陆军航空本部独立于陆军省,是隶属于陸軍大臣的直属机关。前身为1919年4月成立的陸軍航空部,之后随着航空部队的重要性增大,权限不断强化,1925年5月后升为陸軍航空本部, 1936年8月成为独立于陸軍省的外局。场所设在埼玉县所泽,与所泽陸軍飛行学校同在一处。7.7事变后任本部长的人物是皇族军人東久邇宮稔彦中将(1937年8月至1938年4月),此人战后曾出任过第一任日本首相。東久邇宮离任后有两个月间的职位空白,此间航空本部总务部长小笠原数夫中将担任本部长代理。小笠原在航空本部资格最老,也是次期本部长的最有力候补。只是力不从心,小笠原代理本部长不到两个月,就因病辞去此职。之后的航空本部长,由陆军省次官东条英机直接兼任(6月18日至1940年7月之间)。下面看看小笠原在死亡前后的一些记录。   

   下边这个报道中,可见小笠原于1938年5月27日,在东京参观了朝日新闻社主办的战争美术展。其中间戴军帽的人物即是小笠原。      

   图3 5月27日曾在东京公开露面   

   以下《航三发第796号》文件,提出于1938年6月13日,应是是小笠原中将代理航空本部长时期经手的最后一个文件。内容是向板垣征四郎陆军大臣申请批准装备关东军的飞行兵器经费。小笠原五天之后,因病辞去了本职转为航空技术本部附,东条英机接其后兼任了航空本部长。   

   图4 作为航空本部长代理经手的最后文件   

   小笠原离职的理由是病重疗养。在沉默了两个多月后,9月8日报刊登出了小笠原中将的死亡讣告。称陆军航空技术本部附小笠原数夫中将由于带病执务,积劳成疾,由感冒引起肺炎,4日午后二时于中野区沼袋75番地自宅去世,享年55岁。遗体告别式于8日午后2时至3时在青山斋场举行。      (www.xing528.com)

   图5 小笠原中将的死亡报导      

   图6 天皇差遣使者的报道   

   在遗体告别式前一天的9月7日11时,入江宫内侍従作为天皇敕使前往中野区沼袋的小笠原宅,下赐了币帛,祭资等物品(『东朝夕』1938年9月8日)。9月5日陆军大臣坂垣征四郎中将,也向内阁总理大臣近卫文麿为小笠原申请了“病笃者功劳者”奖赏,(实际上的退休金)从国库支付了7900元(A04018476200)。      

   图7 板垣征四郎陆军大臣为小笠原申请“病重笃者赏与”   

   从以上几种资料中可以看到,小笠原数夫因积劳成疾于九月四日死亡,死亡地点是东京中野区沼袋的自宅,死因是肺炎。因为有复数文字资料可证实其死因,死地,所以9月4日,其“率六人组成的检查团到中国华中派遣军检查航空兵技术保障工作,座机飞抵湖北省孝感地区上空”时被国军“第五大队第十七中队分队长胡佐龙、飞行员、归国华侨谭笑严”击落的故事,也就化为一笔笑谈。试问国内的哪位主张者,能否出示此信息情报的根据来源?   

   小笠原死亡后半年多的1939年5月25日,朝日新闻中又出现了一个追悼报道,称将要出版日本陆军航空部队的创始人之一小笠原中将的追悼录,已网罗了陆军士官学校同期(第16期生)的坂垣(征四郎),中山(蕃),冈村(宁次),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等人的稿件。      

   图8 纪念册出版计划报导   

   笔者费了不少劲从国会图书馆找到了这本罕见的追悼录,其中当然也记载了小笠原数夫死亡前在东京自宅的斗病经过。内容大致如下:      

   图9 陆军航空本部1939年出版的纪念册   

   小笠原中将1938年正月之后多感冒发烧,2月被诊断为慢性扁桃腺炎症。3月就诊于神田小此木耳鼻喉科时,院长劝其全休。但小笠原并没有听从。5月再赴某医院就诊时,又被劝告虽不会致命,必须静养。几番犹豫后,小笠原鉴于身体现状,终于下决心处理好现任工作后离休。向陆军大臣提出编入预备役的申请书。可是坂垣陆军大臣非常体谅这位前途有望的同辈,并没有接受中将的退役申请,而是为其准备了一个闲职,于6月18日下令转职为“技术本部附”。虽为降级处理,但可以挂职离休,保留现役职位。因为若真是转入预备役,是不会有工资待遇的。6月20日,小笠原完成了工作交接手续。之后一直在东京中野区沼袋自宅二层的卧室专心养病,直至9月4日去世。      

   图10 中野区沼袋的宅邸,小笠原在此处死亡  

   不就,进入8月伏天,小笠原的病状,心情皆不佳,遂从二层搬到一层8叠居室疗养。不料9月4日朝病情危笃。此时儿子四郎,和寺师(義信)军医中将,佐藤主治医师都赶到病床边,但诊断结果是危险并不是危笃。所以众人也没太在意,亦有安心离去者。但三十分后,中将突然停止了呼吸。(『小笠原中将想ひ出の記』陸軍航空本部,1939年,55页)。   

   小笠原死后于9月8日出葬,坂垣陆相,荒木文相,井上,川岛,杉山、阿部、林、松井、小磯各大将等1000余名参加了葬礼。以纪念这位陆军航空部队的草创者。以下是其履历的最后部分。      

   图11 履历的最后一页   

   以上都可证明,小笠原数夫并不是1938年9月4日于湖北孝感上空座机被击落死亡。若真是战死,肯定会追认为大将。也会和田路朝一一样,有现场检证和事迹报导,这些都不存在。那么“被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第十七中队分队长胡佐龙,飞行员、归国华侨谭笑严击落”的故事又是谁人创造?有何证据?   

   说史传史只追求情节,不出示证据,也没有人论证检验是国内各种抗战宣传,记录的最大弊害,用此方法来记述抗战,不仅愚民,更有害于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