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时间:2023-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链接毕业生小秦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条件都不错,在就业的初期满怀信心。自卑心理导致了小秦的失败,在择业遭受挫折后一蹶不振,对自己评价过低,丧失了应有的自信心。急躁心理跟过度焦虑相比,情况较轻,但也是常见的心理偏差。大学生面对如今紧张的就业形势,若只顾专业对口、就业待遇,急于找到工作以安定生活,则会因缺乏对就业现状的了解而受挫。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1.就业的焦虑与恐惧

焦虑是由于个体的心理冲突或者挫折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以及某些心理、生理反应。就业在即,由于担心求职受挫,大学毕业生有轻微的焦虑属正常现象。一定程度的焦虑可以对人产生激励作用,促进个人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反之,过度的焦虑影响人的正常作息和健康心态,甚至导致失眠和心理疾病。

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就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韬光养晦,每位毕业生都抱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希望能够如愿以偿,找到兴趣相投、专业对口的理想工作。但在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和现实下,理想职业并非触手可及,家人的期盼和催促、受挫的打击和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状,使高校毕业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进而导致他们产生就业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例如,担心自己从小树立的志向不能实现,不愿将就、不愿尝试不适合自己专业、兴趣的陌生领域,担心自己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一些同学可能因屡屡受挫而产生“就业恐惧症”,对前途感到迷茫,对未来失去信心;还有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同学甚至会产生生理性的疾病,如失眠、神经衰弱等。

2.就业的自卑心理

自卑感是一种不能自助的复杂情感,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其表现为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办事时无胆量、畏首畏尾,求职时谨小慎微、怯懦紧张,甚至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错误就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这些人往往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善交际,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面对眼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认知和定位,缺乏信心,就会导致自卑心理。

有的毕业生难以发现自己的潜力和长处,而过分放大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如身材不佳、性格内向、表达能力差,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长和优势。还有一些毕业生未能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大学期间对所学专业有偏见,从而对社会和未来期望值不高,最后导致在职业定位时有失偏颇,缺乏自信,获得满意工作的概率降低,从而不敢尝试那些自己本可以胜任的工作。

案例链接

毕业生小秦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条件都不错,在就业的初期满怀信心。但由于专业冷门等原因,找过几家单位都碰了壁,结果产生了自卑感,在后来的择业过程中表现越来越差,陷入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到了新的用人单位那里,只能被动地问人家“学某某专业的要不要”,其他什么话都不敢讲,最终未能落实就业单位。

自卑心理导致了小秦的失败,在择业遭受挫折后一蹶不振,对自己评价过低,丧失了应有的自信心。择业时缺乏主动争取和利用机遇的心理准备,不敢主动、大胆地与用人单位交谈,也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越是躲躲闪闪、胆小、畏缩,就越不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

另外,重男轻女根深蒂固所导致的“女性自卑”现象也不容忽视。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习惯性地认为男性比女性强,这种现象使很多女性应聘者倍感压力和焦虑。

由于自卑者在求职过程中畏首畏尾,屡次受挫,导致他们不断降低自己的职业期望值。求职不顺利不仅阻碍了个人的发展,更严重的是给求职者的自信心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甚至因一蹶不振、诸事不顺而抑郁。

3.就业的急躁心理

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总是希望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待遇较好的单位,迟迟求而不得则会出现急躁心理。急躁心理跟过度焦虑相比,情况较轻,但也是常见的心理偏差。产生急躁心理的主要原因如下。

(1)缺乏对就业现状的了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学生面对如今紧张的就业形势,若只顾专业对口、就业待遇,急于找到工作以安定生活,则会因缺乏对就业现状的了解而受挫。自主就业作为一种就业政策虽然早已为毕业生所熟知,但当今社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何,就业难到底难在哪里,很多同学都不甚了解。在现状不明的情况下,内心毫无方向而盲目焦虑急躁。

(2)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

一些毕业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从而确定了不切实际的就业目标。个别毕业生盲目提出非一线发达大城市不去,待遇不好的单位不考虑,朴素职业不考虑。一旦理想与现实背道而驰,又不能做到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则盲目急躁。

4.就业的盲目冲动心理(www.xing528.com)

有些大学生在就业时容易受到社会、人文等多重因素的干扰,有的人面对社会和现实的残酷,求职时缺乏应有的沉着冷静,焦躁冲动,无计划性;有的学生面试时不善管理自己的行为,签约时不做详细考虑,签约后又反悔,陷入无味的纠结中。制订明晰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就业的前提,职业规划能帮助自己充分定位,了解职业愿景,了解企业需求。若不清楚个人的职业愿景,或对企业的用人情况缺乏了解,将很难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也就难以真正适应企业的需要。即使已经就业,也会形成很高的流动率,成为一种“隐性失业”。

5.就业的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有从众心理的学生容易接受他人暗示,主要表现为无主见、不能独立思考、虚荣心强,甚至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实际的行为。毕业生处在复杂的就业洪流中,对就业的期望易在其他就业者期望水平的影响下波动。事业有成、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服务社会、完善自身、实现个人价值是大学毕业生的憧憬。但是有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自己没有正确定位,没有以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能力和社会为基础,而人云亦云与同学盲目攀比,将他人的就业方式施加于自己身上,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极其不利。

虚荣攀比之心,人皆有之。择业时顺应时代发展无可厚非,但违背自己的意愿和志向选择了不适合的职业,就有失偏颇和理性了。

6.就业的依赖心理

在父母和老师羽翼的呵护下,有的学生十几年来习惯于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安排,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独立自主的规划。即使毕业分配制度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但仍有少数同学盼望国家继续分配,或者由父母托人安排。他们一方面希望找到称心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四处奔波,于是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和家长身上,寄托于找关系托朋友上。

7.眼高手低

现在的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往往选择大、中城市为主要求职方向,而不愿选择到偏远贫穷的地方工作。这种攀高的心理驱使他们把“工作条件好”放在第一位,“经济收入高、待遇好”放在第二位,于是就业时万里挑一,导致选择面狭窄。

8.怯场

据有关资料显示,95%的毕业生平时与人交流往往能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可是一到了面试的现场,就神情紧张、手足无措,把辛辛苦苦准备好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越紧张就越容易出错。这种谨小慎微、缩头缩脚的状态,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在面试中怯场是我们自己最大的敌人。怯场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缺乏经验

很多毕业生由于平日很少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展示自己,锻炼少,参加活动少,面对这样正式的面试场合,心虚胆怯,心理素质差。

(2)心理负担重

很多学生太过于看重面试,认为找一份工作不容易。面试中“第一印象”如何、能否录用等因素萦绕心头,造成心理压力过大。

(3)应变能力差

一些毕业生对面试准备不够充分,面对用人单位的问题,知之不多,心中无数,加上应变能力差,就更难做出满意的回答。

(4)自我控制能力差

面对考官在面试中提出的问题稍有失误的回答,一些毕业生就表现出情绪波动,心态不静,慌乱惊恐。其实,出现一些失误是难免的,积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和情绪,是不会影响整个大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