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适

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适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时期,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时期。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链接2-2“三无”学生在日本的大学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三无”学生——无理想、无精神、无积极性。在这些“三无”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小学、中学阶段是尖子生,很有能力。他们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学习状况,出现了逃避现实的行为。在身边的同学或在自己身上有没有“三无”的现象?这些因素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适

大学时期,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时期。当代大学生社会、家庭和自身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繁重的学业又无形中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心理压力,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习,同时也会对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及时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科学地进行调适,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学有所成的关键。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动力缺乏

理学认为,学习动力系统由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构成。学习动力缺乏,是指学习没有内在的驱动力量,缺乏明确的学习方向,学习兴趣低下,厌倦学习,逃避学习。

1.学习动力缺乏的主要表现

(1)无明确的学习目标 大学生进了大学校门,从心理上摆脱了高中时的沉重压力。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一旦目标实现,思想上逐渐松懈,新的目标还没有形成。这类学生在学习上既无长期目标,也无近期目标,对自己在大学期间以及每学年、每学期学习上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心中无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2)学习无计划 每天的时间怎么安排,学习什么,读些什么书,学习多少内容,如何在多门课程中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等,对这些问题,不作打算,过一天是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无成就感 有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没有求知的愿望和激情,总认为自己就是学不好,认为自己天生就不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不好也不觉得丢面子,成绩不及格也不在乎。在学习上不求进取,从不与别人比学习,也不羡慕学习好的同学。没有远大抱负和期望,认为人生苦短,要及时享受生活,何必苦苦学习。

(4)逃避学习 逃避学习表现为:不愿上课,千方百计逃课;上课无精打采,下课生龙活虎;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尽力打折扣,或干脆让别的同学代做;遇到学习困难,能躲则躲,尽量绕道走;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下棋、踢球、上网和谈恋爱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

链接2-2

“三无”学生

日本的大学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三无”学生——无理想、无精神、无积极性。在这些“三无”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小学、中学阶段是尖子生,很有能力。但进大学后,突然莫名其妙地失去了目标,变成了无精打采的人。他们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学习状况,出现了逃避现实的行为。他们也都能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如“该……不该……”。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往往做不到,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和想做什么,他们无法控制地热衷于上网聊天、打游戏或玩电子游戏、看电视、打牌等,从中得到乐趣而逃避学习。

在身边的同学或在自己身上有没有“三无”的现象?如何变“三无”为“三有”呢?

2.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社会原因 全社会范围内尚没有真正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劳动用人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大学生择业机制尚不健全,就业中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等。大学生们看到这些现象心里不安,学习没有劲头,对前途也感到担忧;看到有人营私舞弊,投机取巧,自己也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并盲目效仿,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念书再多也无用,不能踏踏实实地去学习。这些因素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2)学校原因 目前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过细、口径过窄,一定程度上脱离社会需要,导致大学生择业困难,学用脱节,用非所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有些教材的内容老化,知识陈旧,学生感到学不到真东西,没意思;有些教师教学方法枯燥呆板,缺乏吸引力,上课过程中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教学管理不严,教学条件跟不上等,这些因素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直接原因。

(3)家庭原因 家长的不恰当期望,过高或过低的要求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间接原因。部分学生的高考专业志愿是由家长决定的,并非学生个人的自愿选择。固然家长的意向是综合了各方面因素后的结果,但毕竟家长对所选专业的了解有限,再加上有的家长独断专行,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所做出的选择未必科学合理,结果学生入学后,影响学习的“种子”已经埋下,部分学生在专业目标上存在不明确性和摇摆性。

(4)个人原因 从学生自身来看也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各高校纷纷扩招,在招收的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学生在中学的学习并不扎实,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了大学以后,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不能很好地调整和面对,致使这些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对待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遭受挫折或失败便精神不振,不能重新树立起信心,盲目“混”日子,得过且过,尤其是一些已经出现不及格的学生,虽然在思想上认识到不努力学习的后果非常严重,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往往难以痛改前非,结果可能是“破罐子破摔”,不及格科目越来越多,导致留级、中途退学或不能正常毕业。有些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也是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

3.学习动力缺乏的调适

(1)提高对学习意义的认识 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有科学有效地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对知识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知识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得到充分体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源将逐步取代物质资源,而无形的知识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以充分共享。因此,知识既是资源,也是财富。谁掌握了知识,谁就赢得了财富。然而,任何知识都是需要人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并掌握的。未来的社会必将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将成为人生存的第一需要。

(2)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 很多情况下,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研究表明,不知道学习的具体目的和意义的学生,是很难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而当明确了学习的具体目的和意义之后,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推动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目标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目标以后,就会不断地去追赶目标,也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确定明确的目标。既要有长期目标,如整个大学期间的目标;又要有中期目标,如学年、学期目标;还要有短期目标和具体目标,如某门课程学习的目标等。大学生学习目标的设置一定要适当,要符合自身实际,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达不到,容易丧失信心,过低不费力就能实现,起不到自我激励作用。此外,还要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来适当调整目标。

(3)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 只有学习目标还不行,还必须善于根据目标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否则,目标就容易落空。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制订较为周详的学习计划,争取做到计划到月、计划到周,就是每天的学习也要有个大体的计划,以便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和分配精力。事实证明,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能使学习活动井井有条,忙而不乱,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链接2-3

学习行动分析计划表

1.制作如下表格。

img9

2.把一周内在学习上不得不做的事或想要做的事填写在表格中。每行只写一件事,如听音乐半小时、背单词20个等。

3.给每件事的必要性、可能性打分。满分是100分,比如,如果十分必要就打100分,可做可不做打50分,做的可能性越大,打分就越接近100分。然后求平均值:平均值=(必要性+可能性)/2。

4.按照学科将事件进行归类。根据平均值由大到小将每类事情排序。

5.制定学习行动分析计划表,如下表。

img10

续表

img11

把你所学的学科按照重要程度由高到低分别填写在“学科1”“学科2”里。比如对你来说,外语、计算机、专业课、非专业性的学习由左到右重要程度降低,那么就在“学科1”里填入“外语”,“学科2”里填“计算机”,以此类推。

然后把按学科分好类的事情按照平均值由大到小上下排列在该学科下的“要做的事情”栏里。在“完成日期”里填入完成该事情的日期。

6.每周评价一次完成表中事件的情况,用彩笔涂掉已经完成的事;把已经开始做但没有做完的事,按完成程度涂上一部分。

7.制定新的行动计划表,将上周遗留的事件(包括未完成的事)填写在新的学习行动分析计划表上。

学习行动计划表让我们查看、分析自己的学习活动,洞察出在每天平凡的生活中,应当做些什么,应当什么日期完成。对自己已经完成的事件用彩笔涂去,使自己产生喜悦的心情,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强化我们的学习,增强自信心。对于按时完成的事,给予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的事,给予鼓励。对于怎样才能达到目标,我们应当寻求同学、老师和朋友们的帮助和指导。

(4)培养学习兴趣 大学的学习资源很丰富,学习机会也很多,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和机会,在多读、多听、多看、多动手、多参与中培养兴趣。多读,就是多读书,不仅要读专业书籍,而且要读非专业书籍。只要是内容健康的书籍,读了之后总会有所收获。多读书不仅能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多听,就是要多听学术报告,了解学术动态和本学科当前最新研究成果,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消化,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求知欲和探索欲。多看,就是要多参观一些学术成就展览,多看一些科技资料片,这样往往能产生很大的鼓舞和启示作用。多动手,就是要多参加实践活动,并要坚持亲自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增长技能,使理论能联系实践。多参与,就是要积极参与学校各种科技文化活动,包括各种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有条件的要积极参加学校的科技项目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这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能很好地激发探索的激情。

(5)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不当会使学习效果不佳,长期学习效果不佳,会使学习减弱以至消退。要始终维持学习动机在较高的水平,大学生就必须掌握一套良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链接2-4

学习方法的自我评价与改进

学习方法是一个系统,应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你可以对照下表中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做出改进的初步打算。

img12

二、学习动机过强

学习动机固然对学习活动起着发动、维护和推进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学习动机的强度越大,学习效果就越好。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动机过强,不论是内部的抱负和期望过高,还是外部的奖惩诱因过强,都会使学生专注于自己的抱负和外部的奖惩,而不专注于学习,因而实际上阻碍了学习。

1.学习动机过强的主要表现

(1)期望值过高 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对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全面认识和外界客观条件的认识,为自己所确立的抱负与期望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水平,目标过高,成就欲望过于强烈,形成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可是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又达不到目标的要求,从而造成失败,失败的体验又挫伤了自尊心、自信心,严重的还会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2)好胜心太强 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常把分数和名次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有的学生争强好胜,在每次考试或竞赛中总想取得好的名次,害怕失败。看到别人超过自己就不高兴,嫉妒心强。有的学生很想得到老师、长辈或亲朋好友的肯定与表扬,唯恐失败而被人看不起。

(3)学习强度过大 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往往把学习看成是至高无上的,把时间全部用在学习上,从不或很少将时间花在娱乐或文体活动中,认为时间不用在学习上就是一种浪费。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不怕苦、不怕累,对待学习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过长,不善于休息。长久下去,将会影响身心健康,不利于个人发展。

(4)精神紧张 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学习,压力巨大而导致心理脆弱,情绪上难以松弛,常伴随着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现象。精神紧张易引起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等问题,从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还容易产生头痛、头昏、耳鸣、心悸、胃肠不好、失眠多梦等身心疾病。可见,对于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来说,学习同样是一件苦差事,而不是一种乐趣。学习动机过强并不一定就能学好。

(5)要求过严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有的学生容不下自己的失败与挫折,一旦没有达到自己设置的目标,就会责备自己,并给自己施加更大的压力,期望下次获得成功。有的学生通常不满意自己的现状,总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即使成功也并不能带来多少喜悦。

链接2-5

学习动力自我诊断量表

这个量表主要帮助你了解自己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上是否存在困扰。共20个题目,请你实事求是地在与自己情况相符的题目后打“√”,不相符的题目后打“×”。

1.如果别人不督促的话,极少主动学习。(  )

2.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只想睡觉。(  )

3.看书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进入状态。(  )

4.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不想再多看书。(  )

5.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

6.心里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

7.迫切希望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

8.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

10.为了学好功课,放弃了许多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看电影与郊游等。(  )

11.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

12.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

13.平时只在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工夫,对不喜欢的科目则放任自流。(  )

14.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

15.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

16.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

17.几乎毫不费力就实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

18.总是同时为实现好几个学习目标而忙得焦头烂额。(  )

19.为了应付每天的学习任务,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  )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

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你的总分是:_________。

如果你的总分在14分以上,说明你的学习动机上有严重的问题和困扰,需调整。如果总分在6~10分之间,说明你的学习动机存在一些问题,必要时可调整。

上述20道题可分成4组,分别测查学习的4个方面的困扰程度:1~5题测查你的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弱;6~10题测查你的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强;11~15题测查你的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16~20题测查你在学习目标上是否存在困扰。

如果你对某组(每组5题)中3道以上的题的回答是“是”,则说明你学习方面的认识不够正确,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

2.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

(1)学习目标设置过高 学习目标是激发学习动机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不可否认一个没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很难有高涨的学习热情。然而,如果学习目标定得太高,超越了自身的能力和现实状况,使得目标实现的概率很小,就可能造成学习动机过强,导致对自己过于严格、过于苛刻。

(2)不恰当的认知模式 努力学习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的大学生把努力学习看成是取得成功的唯一条件,错误地认为“只要我努力,我就能获得成功”。这种认知模式就是大学生产生动机过强的基础,容易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不顾自身及现实的客观条件,为了一个不太可能实现的目标盲目努力,却始终尝不到成功的喜悦,对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任何成功都与自身能力和环境因素有关,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3)他人不适当的强化 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都强调苦读终能成大器,大多数人会更支持那些动机过强者,称赞他们学习劲头足、刻苦、有志向,并期望他们做得更好。这样就让学习动机过强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肯定和支持,对学生进行了不适当的强化,使学生看不到动机过强的危害,反而使学生对自己要求更严,过于苛刻,等到造成身心障碍时,已陷得过深,难以自拔。

(4)性格原因 学习动机过强与性格关系密切,如具有做事过于认真、追求完美、好强固执等性格特征的大学生就容易形成过强的学习动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于交际的大学生也容易学习动机过强。个人性格的形成一方面与个体的遗传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个体的成长经历、成长环境有关。在儿童性格形成的初期,如果家庭教养过于严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往往易使子女形成争强好胜的性格特征,导致日后学习动机过强。

3.学习动机过强的调适

(1)加强自我认识 学习动机过强,往往来自对自己的过高估计,并由此造成在学习行动中对自己过分苛求,带来身心的伤害。因此要解决动机过强的问题,首先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制定理想、抱负时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量力而行,既不要好高骛远,又不要盲目攀比、操之过急。

(2)科学地制定目标 制定目标时要与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及实际环境结合起来,目标要分阶段、分步骤,体现循序渐进,不能只有远期的大目标而没有近期的阶段目标。做任何事情都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学习也不例外。还需注意的是,制定的目标要清晰、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切勿把目标定得过高、过于模糊,难以操作,否则易造成学习动机过强,影响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3)关注学习本身 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往往过分注重长辈、老师及周围的同学对自己的看法,使得学习中压力过大,患得患失。因此,这样的同学要注意把关注点聚焦在如何学会学习以及学会了多少知识,不要总在设想成败的后果,要淡化名利得失,克服虚荣心理,增强自身的抗挫折能力。

(4)争取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习动机过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有一个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的影响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学习动机过强的同学要争取家庭和亲朋的支持,建立合理的期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三、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注意的集中性是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注意在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注意力集中是大学生搞好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注意力不集中则影响大学生学习的正常进行,注意力差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良的现象。

1.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

(1)容易分心 注意力不集中的大学生,常在学习时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思想开小差,想一些与学习毫无关系的事情,思维远离当前的学习活动,且不易收回。

(2)易受环境的干扰 注意力不集中的大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被外界无关刺激所吸引,有时甚至是很微弱的刺激,也能引起注意力分散,偏离当前的学习活动。

(3)无关动作增多 注意力不集中的大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伴随着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动作,如说话、东张西望、玩弄手指、摆弄笔杆、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动作机械等,不能把注意力维持在学习上。

(4)效率低下 注意力不集中会导致大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通常给人的印象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却见不到成效。如有的同学一个晚上都在看书,可是一页书都没有看完。

2.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学习目的和任务不明确 当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时,很难长久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内容上,从而出现分心现象。但是如果只有目的,而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那么,学生在每一次具体学习时,可能会因缺乏必要的紧张而容易走神。

(2)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兴趣是引起注意的重要原因。有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感兴趣,学习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形成过得去就行的心态,自然注意力就难以集中。

(3)学习方法不当 由于大学教育方法的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与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明显的不同。一些不适应大学教育方法的同学下课之后不知如何组织复习,并在没有督促、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管不住自己,光想玩,自然注意力就难以集中。

(4)学习环境不良 不良的学习环境对注意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学习时周围噪声过大,学习环境杂乱、污浊,环境过于空旷冷清等,都易使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效率。

(5)其他因素的影响 长时间地用脑,不注意劳逸结合,会引起大脑过度疲劳,使大脑产生抑制,造成注意力分散。紧张、焦虑、烦躁、兴奋等情绪妨碍注意力的集中。某些外因的干扰,如家庭发生意外、人际冲突与矛盾、社交或娱乐活动过多等都易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自制力差、缺乏恒心、好冲动等人格因素也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3.注意力不集中的调适

(1)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大学生在学习前应根据自己的条件,为自己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并依据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每次学习时都应有具体的学习任务,要带着任务和问题进行学习。这样学习才有动力,才不易分心。

(2)培养学习兴趣 大学新生入学后,应在教师和高年级同学的协助下充分了解专业的前景、发展方向、课程设置等,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促进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3)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 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往往会出现对大学的教育方法不适应。大学生应积极寻求教师和高年级同学的帮助,弄清大学教学与中学教学的区别,尽快总结出一套适应大学教学并与个人自身条件相适应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课后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4)选择合适的环境 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特征不同,个人所喜好的学习环境也不同。如有的人必须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集中注意力,而有的人在轻柔的乐曲声中更能集中注意力。因此,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不同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大学生大多过着集体生活,有时在无法选择环境、干扰无法排除时,就需要有与干扰作斗争的自制力。

(5)注意劳逸结合 要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适当地休息或进行体育活动,防止过度疲劳。

(6)保持良好的心境 要尽量消除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避免过分紧张和激动,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

(7)运用思维阻断法 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在学习时常会胡思乱想,及时阻止这种纷乱的思绪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大有益处。当纷乱思想出现时,可以听一些柔和的音乐,使大脑放松下来;也可以把眼睛闭上,反复握拳、松开,使肌肉收缩,并同时对自己说“停”,如此反复数次,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四、记忆力减退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大学生的学习要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品质的优劣将影响到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良好的记忆力应具有四个品质,即识记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精确性和信息提取的及时性。记忆力差是因为这四个品质中的一个或几个表现差,带来了记忆的问题,影响到学习。记忆力减退是许多大学生感到头痛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绪。

1.记忆力减退的主要表现

(1)识记速度慢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识记速度慢是大学生记忆力差的表现之一,在现实中表现为学习时经过多次重复后仍感到难以记住学习内容。

(2)保持时间短 保持是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它的对立面是遗忘。实际上保持的问题就是防止遗忘的问题,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大学生记忆保持时间短,表现为“记性好,忘性大”,识记的东西保持不久,容易遗忘。

(3)记忆不精确 记忆不精确是大学生记忆力差的又一表现,表现为凡事只记住一个大概,只有模糊的印象,经常似是而非,出现错漏。看到书时好像都记住了,等到考试时或要用时,才发现很多记忆都不完全,或是记错了。

(4)信息提取有障碍 记忆信息的提取,是指大学生根据当前任务的需要,把需要运用的知识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它是使知识运用于实际的重要品质。大学生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如果不能顺利地从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不能使已保持的信息运用于实际,就会表现出记忆力差。

2.记忆力减退的原因

1)病理性原因

第一,脑退化或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感染或中毒、脑部受到重创等都会导致记忆障碍,由这类原因引起的记忆力差是很难好转的。

第二,神经衰弱。表现为精神容易兴奋和精神容易疲劳两者相结合的症状,如联想和回忆增多,难以自控,注意力分散,感觉过于敏感,怕吵闹,畏强光等。记忆力差也是神经衰弱的重要症状。

2)非病理性原因

第一,学习动机过弱或过强。大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纯、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使大脑皮层不活跃,甚至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导致记忆力差。学习动机过强,严重的学习焦虑、紧张、烦恼等也会影响记忆力。

第二,记忆方法不当。不了解记忆规律,不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而是满足于死记硬背、被动复习,没有一套适合于自己而又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第三,过度疲劳,情绪紧张。长时间单调地学习使大脑相应功能区域处于疲劳状态和抑制失衡,产生保护性抑制,从而降低记忆效率。情绪过分紧张、焦虑导致大脑皮层机能失调,降低记忆能力。有的大学生临考回忆困难,甚至头脑中一片空白,越急越想不出来,而出了考场又都记起来了,这主要是情绪紧张所引起的记忆提取困难。

第四,注意力不集中。精力过于分散,也不利于记忆效率的提高。

3.记忆力减退的自我矫正

对于病理性原因造成的记忆力差,则需要去医院诊断,在这里不作讨论。对于非病理性原因造成的记忆力差,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调适时,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明白记忆的意义,增强记忆动机。其次,要增强记忆的信心,坚信只要努力了,就能记得住,相信自己是有能力记住这些知识的。最后,在此基础上,要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如下几个。

(1)记忆材料要系统化 在识记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将记忆材料系统化。要发现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内容相似的材料采取比较记忆,对于内容间有联系的材料采取整体记忆,而不要把这些材料分开记忆,因为支离破碎的材料在记忆中不易储存。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有研究表明,基于对识记材料理解基础上的意义记忆比基于简单重复而不理解材料意义基础上的机械记忆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记忆时,对于有意义的材料,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避免死记硬背,否则,即便记住了,运用时也很难从记忆中提取。而对于识记内容本身没有什么意义联系时,如出生年月、人名地名等,则仍要机械识记,但这时可以人为地赋予这些无意义材料以一定的意义,使枯燥无味的材料变为生动有趣的材料。

(3)排除记忆内容的相互干扰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记忆内容间容易产生相互干扰现象,即产生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学习与记忆的干扰,如刚看完电影,紧接着做作业,结果脑子里尽是电影画面,影响了做作业的效率。倒摄抑制指的是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记忆的干扰。如刚记住了一个新电话号码,马上又去记另外一个新电话号码,可能会出现后一个号码记住了,而前一个号码却模糊了的现象。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要作适当休息,使大脑神经得到放松,减少前摄抑制的干扰;另一方面,应尽量将相类似学科的学习时间隔开,将难度大的学科与较容易的学科交替安排,以减少倒摄抑制的干扰。还可考虑将较难记忆的内容放在清晨记忆,这时产生的干扰主要是倒摄抑制,记忆效果较好;或者将较难记忆的内容放在临睡前记忆,这时产生的干扰主要是前摄抑制,记忆效果也较好。

(4)运用有效的回忆策略 如果只注意了学习识记过程,却忽视了回忆的过程,则识记的知识可能无法提取或提取困难,造成记忆力差。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回忆策略很重要。促进知识的回忆,可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主动复述。有些同学复习只满足于一遍遍地看书、看笔记、看做过的习题,认为这样就能达到记忆的目的,其实这种方法是被动的。因为采用这种方法复习,不能激活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使其再现出来,易产生“打开书本什么都懂,合上书本什么也想不起来”的现象。正确的复习方法应采取主动复述策略,在某些线索的提示下,尽力回忆所学知识,这样不仅能激活大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并加深印象,还能从总体上对知识的保持贮存状态做出检验,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因此,要使所学的知识长久保持并能在需要时清晰再现,必须经常复述,反复“过电影”。

第二,合作学习。许多同学可能已经发现,当自己与同学讨论所读到的和所听到的材料时,获益匪浅。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地彼此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同学主讲时,另一个同学听着,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两个同学彼此变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关于这种学习方法的一系列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如果学习者能脱离书本将所识记、保持的东西用自己的话清晰地加以阐明,表明理解、巩固了所学材料;如果不能阐明,或阐明有误,或遗漏要点,这表明学习者没有能够理解巩固,需要再花精力加以复习。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仅要将知识全部地理解,还要善于把理解记住的知识以口述、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别人交流,相互学习,这是理解和巩固知识的有效策略。

第三,灵活运用。大学生识记了新知识后常常满足于做一些书本上的习题或教师布置的习题,这对再现回忆有关知识是有帮助的,在一定程度上能激活脑中的有关知识。但如果仅满足于应付现有的题目,则学习仍有较大的被动性。要使脑中储存的各知识点时常得到激活,并使知识网络的联系得到加强,一种有效的方法便是运用知识点间的网络关系,从多种角度主动地编制各种类型的试题并予以解答。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各种知识的激活巩固,而且有利于对各种题型解法的总结概括,以便掌握规律性的东西,促进知识的迁移。而通过一题多解的方法,可以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激活与某一问题相关的各种知识,即以一个习题回忆一系列知识。这样大学生可以充分理解知识之间的各种联系,融会贯通。

(5)科学调度 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律,称为生物钟现象。人的大脑活动也不例外,也是具有一定节律的,它有一个强弱波动变化的周期。大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大脑的兴奋期,并在这段时间内安排较复杂的学习内容,因为这时的记忆效果较好。而在大脑活动的低谷期,可从事一些简单有趣的学习,或是干脆做一些日常事务,使大脑得到休息。通常认为人脑一天有4个记忆高潮时期,分别是:清晨起床后,上午8—10点,下午18—20点,临睡前1小时。然而具体到每个人,又不完全相同,因为每个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与其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人早晨学习效果最好,有的人深夜精力最充沛。为了提高记忆效果,大学生应注意观察自身特点,了解自己最佳的用脑时间,然后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分解,把重要的内容放到最佳时间去学习。

(6)灵活运用各种记忆术 记忆术的灵活运用,可以很好地帮助记忆。记忆术发展到今天,其内容已相当丰富。关于记忆术方面的书籍很多,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术,以加强记忆的品质。这里介绍常用的几种。

①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和综合识记法 整体识记法是将识记材料整篇阅读,直到成诵;部分识记法是将识记材料一段一段地阅读,到分段背诵完毕再合成整篇背诵;综合识记法是将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即先进行整体识记,再进行部分识记,最后进行整体识记,成诵。实验研究表明,最合理的是综合识记法,最不合理的是部分识记法。当然,这三种方法的优劣并不是对所有的材料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如材料较短且具有密切的意义联系,可用整体识记法;如果材料本身没有多少意义联系,可用部分识记法;如果材料有意义联系但既长又难,则采用综合识记法效果比较好。

②形象记忆法 就是对要记忆的材料进行形象处理,使其变得易记、难忘。如为了记住圆周率π的近似值3.14159,有人运用谐音将其编成“山巅一寺一壶酒”,既形象又易记。

③联想记忆法 就是通过事物之间在时间、空间、性质、因果等方面的联系来帮助记忆。如利用事物之间的接近性、类似性、对立性、因果性等关系从一种事物记忆另一种事物。

④SQ4R法 即按照概览、提问、细读、反思、复述、复习等6个步骤去阅读和记忆(参见链接2-6)。

链接2-6

SQ4R阅读法

1.概览(survey)

指首先概览大小标题、框题、注意深色字体,或大字、粗体字,或加着重号的内容、图片,以及首尾两段,以粗略了解文章是关于哪一方面内容的,从而对文章形成总体的印象,这样就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阅读的任务目标。

2.提问(question)

自己对文章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把大、小标题转换成问题,这样可激发求知欲与阅读兴趣,但提问应围绕阅读目的和任务来进行。

3.细读(read)

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带到阅读过程中,并试图在阅读过程中逐一解答这些问题。

4.反思(reflection)

对所读文章进行思考,它与自己的已有知识有何联系?标题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能用新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吗?我是否达到了阅读目的?等等。

5.复述(repeat)

在细读之后,用自己的话对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复述文中的重要观点、主要事实和原理,必要的时候可重读不了解或没记住之处,直到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回忆为止。

6.复习(review)

要能回忆出尽可能多的信息,特别要根据自己的提问复习学习材料,确信自己已牢固地记住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五、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是人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或不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而使自信心受到挫伤,或者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与恐惧的情绪状态。人的焦虑情绪有高、中、低程度的不同,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只有适中的焦虑程度,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部分大学生难以适应这一变化,造成学习焦虑的问题比较常见,尤其是那些个性较敏感、性情急躁的大学生更容易陷入这种焦虑状态。如果长期处于较高的焦虑水平,对于学习效率和效果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还将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注意克服过重的学习焦虑。

1.严重学习焦虑的表现

处于严重学习焦虑状态下的大学生,由于精神过于紧张,顾虑的问题较多,在学习上常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烦躁、易怒等,严重的还常伴有头晕、头痛、忧虑等现象,影响了身心健康。处于严重焦虑状态下的大学生在多次努力学习无果的情况下,往往采用回避和退缩的方式消极对待学习,过早地放弃努力,但这样做反而不能取得应有的成绩,学习每况愈下,自责感、自卑感不断增加,心理压力增大,进一步增加焦虑,形成恶性循环,引起行为上的进一步混乱、盲动,以致产生心理疾病。

学习焦虑的突出表现是考试焦虑,即在临考前或临考时产生紧张与恐惧的情绪状态。考试焦虑表现在临考前神情紧张、忧虑,在临考时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手足发凉、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僵化、记忆力下降,原本熟悉的材料这时也因过度紧张而回忆不起来,严重时还会出现“晕考”的现象。有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中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人数达20%之多。

链接2-7

考试焦虑程度自我检查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是否有考试焦虑,以及这种焦虑的程度如何,是否严重到了影响自己考试成绩和神经功能的地步,请你做下面的这个测验。测验最好能安排在一次较重要的考试刚结束之后进行。

说明:下面有33道题,每道题都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一个答案。

A——很符合自己的情况;

B——较符合自己的情况;

C——较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D——很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1.在重要的考试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了。

2.临近考试时,我就泻肚子了。

3.一想到考试即将来临,身体就会发僵。

4.在考试前,我总感到苦恼。

5.在考试前,我感到烦躁,脾气变坏。

6.在紧张的温习功课期间,常会想到:“这次考试要是得到个坏分数怎么办?”

7.越临近考试,我的注意力越难集中。

8.一想到马上就要考试了,参加任何文娱活动都感到没劲。

9.在考试前,我总预感到这次考试将要考砸。

10.在考试前,我常做关于考试的梦。

11.到了考试那天,我就不安起来。

12.当听到开始考试的铃响了,我的心马上紧张地急跳起来。

13.遇到重要的考试,我的脑子就变得比平时迟钝。

14.看到考试题目越多、越难,我越感到不安。

15.在考试中,我的手会变得冰凉。

16.在考试时,我感到十分紧张。

17.一遇到很难的考试,我就担心自己会不及格。

18.在紧张的考试中,我却会想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19.在考试时,我会紧张得连平时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一点也回忆不起来。

20.在考试中,我会沉浸在空想之中,一时忘了自己是在考试。

21.在考试中,我想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多些。

22.考试时,即使不热,我也会浑身出汗。

23.在考试时,我紧张得手发僵,写字不流畅。

24.考试时,我经常会看错题目。

25.在进行重要的考试时,我的头就会痛起来。

26.发现剩下的时间来不及做完全部考题,我就急得手足无措,浑身大汗。

27.如果我考了个坏分数,家长或教师会严厉地指责我。

28.在考试后,发现自己会做的题没有答对时,就十分生自己的气。

29.有几次在重要的考试之后,我腹泻了。

30.我对考试十分厌烦。

31.只要考试不记成绩,我就会喜欢进行考试。

32.考试不应当像现在这样的紧张状态下进行。

33.不进行考试,我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计分与评价:统计你所选各个字母的次数,每选一个A得3分,B得2分,C得1分,D得0分。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出你的总得分:

总得分=3×选A的次数+2×选B的次数+选C的次数

根据你的总分查下面评价表,就可知你的考试焦虑水平。

img13

通过此量表测查,凡属“镇定”和“轻度焦虑”水平的同学,是没有问题的。许多实验表明,轻度焦虑还有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只要把焦虑感控制在这个水平和很短的时间之内,是不会影响心理健康的。若焦虑水平处于中度或重度焦虑,这就要引起重视。

2.产生严重学习焦虑的主要原因

形成学习焦虑的原因可以从个体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分析。来自外部的各种压力要求大学生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来自内部的因素,即大学生已具备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可能还不足以使大学生实现外界在学习上的要求。内外因素的矛盾,加之部分大学生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就容易形成学习焦虑。

1)外部因素

(1)学业压力 大学的学习科目较多,学习的难度加大,进度较快,学习方式方法也有所改变。这要求大学生及时跟上大学的学习生活变化,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科学安排学习时间,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否则,由于没有及时消化所学的知识,学习压力会逐渐增大。

(2)考试压力 考试压力主要来自部分大学生对考试的意义估价过高,认为考试成绩不好,影响个人在班级的威信,脸上无光;有的甚至认为考试成绩不好会影响教师对自己的看法与信任,影响毕业时择业的条件等。另外,对考试结果期望值过高,提心吊胆,害怕失败,也是造成考试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3)周围环境的压力 处在特殊环境中学习的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其他各种环境的压力,这些压力包括同学间的竞争压力;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压力;教师的压力,如教师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对没达到要求的学生批评严厉,使学生产生一种对任课教师的恐惧感;学校的压力,如学校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要求其在毕业前拿到某些等级证书,对拿不到证书的同学采取不发毕业证书等相应的处罚,使学生对相应考试产生恐惧;社会的压力,如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要取得好成绩,以增强日后的择业竞争实力。

2)内部因素

(1)知识和能力 有些同学知识经验储备不足,记忆提取困难,难以应付考试。有些同学能力较差,总认为自己的智力、能力、基础不如别人,对考出好成绩没有信心,加上爱面子,考前紧张不安甚至有恐惧感。应试中会因遇到困难,如有不会做的题而十分紧张,焦虑水平逐渐增高。(www.xing528.com)

(2)成就动机 有些大学生迫切希望取得好成绩并且超过他人,成就动机过强。

(3)失败经历 有些同学对以前考试失败和挫折的体验太深刻,以至于遇到考试就产生害怕、恐惧心理。

(4)应试技能 一个缺乏应试技能的人,在考场上极易产生慌乱现象,不能有效地分配时间,抓不住重点,从而增加考试焦虑。

(5)身体状况 身患疾病、体质虚弱、疲劳过度、经常失眠的人,容易激起较强的情绪波动,产生过度学习焦虑。

链接2-8

考试焦虑原因和表现自我检查表

指导语:为了帮助你正确了解自己在考试焦虑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准备了这份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请你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目,看是否反映出你在应试时的经验。如果是的话,就在该题目左边的题号前做一标记(打“√”);如果不是的话,则无须做任何标记。一定要如实地作答,不要花太长时间思考,尽可能依据你看完题目后的第一印象回答。假如有些题目实在难以确定,请你在该题目左边的题号前做个备查的记号(如“?”),因为它可能表明某种潜在的问题。

1.我希望不用参加考试便能取得成功。

2.在某一考试中取得的好分数,似乎不能增加我在其他考试中的自信心。

3.人们都期待我在考试中取得成功。

4.考试期间,有时我会产生许多对答题毫无帮助的、莫名其妙的想法。

5.重大考试前后,我不想吃东西。

6.对喜欢向学生搞突然袭击考试的教师,我总感到害怕。

7.在我看来,考试过程似乎不应搞得太正规,因为那样容易使人紧张。

8.一般来说,考试成绩好的人将来必定在社会上取得更好的地位。

9.重大考试之前或考试期间,我常常会想到其他人比自己强得多。

10.如果我考砸了,即使自己不会老是记挂着它,也会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11.对考试结果的担忧,在考前妨碍我的准备,在考试中干扰我答题。

12.面临一场必须参加的重大考试,我会紧张得睡不好觉。

13.考试时,如果监考人来回走动注视着我,我便无法答卷。

14.如果考试被废除,我想我的功课实际上会学得更好。

15.当了解到考试结果的好坏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的前途时,我会心烦意乱。

16.我知道,如果自己能集中精力,考试时我便能超过大多数人。

17.如果我考得不好,人们将对我的能力产生怀疑。

18.我似乎从来没有对考试进行过充分的准备。

19.考试前,我身体不能放松。

20.面对重大考试,我的大脑好似凝固了一样。

21.考场中的噪声(如日光灯的响声、其他学生发出的声音等)使我烦恼。

22.考试前,我有一种空虚、不安的感觉。

23.考试使我对能否达到自己的目标产生了怀疑。

24.考试实际上并不能反映出一个人对知识掌握得究竟如何。

25.如果考试得了低分数,我不愿把自己的确切分数告诉任何人。

26.考试前,我常常感到还需要再充实一些知识。

27.重大考试之前,我的胃不舒服。

28.有时,在参加一次重要考试的时候,一想起某些消极的东西,我似乎都要垮了。

29.在即将得知考试结果时,我会感到十分焦虑和不安。

30.但愿我能找到一个不需要考试便能被录用的工作。

31.假如在这次考试中我考不好,我想这意味着自己并不像原来所想象的那样聪明。

32.如果我的考试分数低,我的父母将会感到非常失望。

33.对考试的焦虑简直使我不想认真准备了,这种想法又使我更加焦虑。

34.应试时我常常发现,自己的手指在哆嗦,或双腿在颤抖。

35.考试过后,我常常感到本来自己应考得更好些。

36.考试时,我情绪紧张,妨碍了注意力的集中。

37.在某些考试题上我费劲越多,脑子也就越乱。

38.如果我考砸了,且不说别人会对我有看法,就是我自己也会失去信心。

39.应试时,我的身体某些部位的肌肉很紧张。

40.考试之前,我感到缺乏信心,精神紧张。

41.如果我的考试分数低,我的朋友们会对我感到失望。

42.在考前,我所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不能确知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

43.当我必须参加一次确实很重要的考试时,我常常感到全身恐慌。

44.我希望主考人能够察觉,参加考试的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为紧张,我还希望主考人在评价考试结果的时候,能对此加以考虑。

45.我宁愿写篇论文,而不愿参加考试。

46.公布我的考分之前,我很想知道别人考得怎样。

47.如果我得了低分数,我认识的某些人会感到快活,这使我心烦意乱。

48.我想,如果我能单独进行考试,或者没有时间限制的话,那么我的成绩会好得多。

49.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我的前途和命运。

50.考试期间,有时我非常紧张,以至于忘记自己本来知道的东西。

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的使用程序为:首先,仔细阅读指导语,依次完成50个问题;其次,参考下面的考试焦虑自我分析表的内容归类与题目序号,看看在每类测查内容的规定题号内,个人有哪几道题打了“√”;最后,针对个人打“√”的题目,结合其所属的类别,进行自我分析概括。通过分析概括,就能找出导致个人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并能抓住自己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

考试焦虑自我分析表

img14

3.严重学习焦虑的调适

1)找出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起因,大学生应学会冷静分析造成焦虑的主观和客观原因,针对原因找出缓解焦虑的方法,决不能采取回避现实的态度,放任焦虑的发展。对于自己无法找出原因的同学可到心理咨询机构去寻求专业的帮助。

2)确立恰当的目标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确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不要把学习名次看得过重。要知道,能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地进步,也是一种成功。

3)正视失败

对学习失败的担忧和恐惧,往往是学习焦虑产生的直接原因。要缓解学习焦虑就要勇敢地面对失败,承认失败,从积极的角度去认识失败的价值。因为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回避失败于事无补,不承认失败有失明智。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失败也不是坏事,如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发现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那不是变坏事为好事了吗?所以,不要为一点儿挫折和失败而垂头丧气,失败了,总结经验,重新再来,这总比成天为失败而忧虑要好得多。同时,也要增强自信和毅力,不怕困难和失败,保持情绪的稳定。

4)调整学习方式

进入大学以后,要尽快摸索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注意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以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链接2-9

了解你的学习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没有好坏之分。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使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就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确认自己的学习风格,既可以通过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观察,也可以从同学、父母、老师的反馈中逐渐了解。请在下列题项中勾画出你最偏好的或喜欢的方式。

1.别人向你问路,你大多会画一张地图给他。

2.学习时,更喜欢自己看书和记笔记。

3.阅读杂志更喜欢看图片或图表而不是文字。

4.喜欢戴耳机边听音乐边学习。

5.对看小说不感兴趣,而愿意听人说评书、讲故事。

6.学习外语,喜欢多听多说而不是具体单词的写法或句型结构。

7.喜欢动手操作,如做模型、修电器、做手工艺品等。

8.喜欢边玩边学,或通过活动来学习。

9.凡是亲手做过的实验,对该部分的内容掌握得就牢固。

以上各题能够使你了解自己的优势“感觉通道”。1、2、3为视觉型,4、5、6为听觉型,7、8、9为动觉型。将你在每一类上的得分加起来,在哪一类上得分高则说明你的优势感觉通道为哪一类型。

5)培养广泛的兴趣

正确处理学习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培养广泛的兴趣,适当转移注意力,降低焦虑水平。

针对较为突出的考试焦虑问题,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适。

第一,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要明确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个人形象。考试的目的只是检查教与学的成效,通过考试可以检验自己近段时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调整对自我的认识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以利于今后的学习进步。总之,考试是一种检验和激励的手段,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应将考试看成检验自己的大好机会,而不要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考试过度焦虑的根源不在于考试本身而在于对考试的性质及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同样的考试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之所以有不同的反应,就是因为对考试有不同认知。当个体对考试进行比较、评价,并感到有一种无法适应的威胁时,就会激起担忧的反应倾向。倘若个体把某次考试与自己的前途、命运相连,其焦虑程度必然就高。但只要自己用理智和意志来进行控制和调节,就可以克服这种焦虑情绪。

第二,制定合理的考试目标。考试前应对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已具备的能力有个正确的评价,在正确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个人实际的考试目标,有了这样的目标才会避免考试焦虑的出现。否则,如果目标太高,超过了自己的真正水平和能力,在考试之前会因对实现目标没有把握而失去信心,影响复习的质量和效果,最后导致考试过度焦虑。

第三,考前认真准备。平时认真学习,考前全面复习,注意掌握一些应试技巧,以平常心应试,可以有效地减缓考试焦虑。经验表明,学生往往因准备不充分而在考场上无法答题,情绪紧张,手足无措。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概念原理理解不深,对知识和技能不能举一反三,对考试能否成功没有信心,出现较高水平的考试焦虑是难免的。个体知识准备不足,临场发挥不利,考试成绩差,会影响考试的情绪,产生担心、紧张,若再遇考试就手忙脚乱,紧张不安,如此陷入恶性循环,加重考试焦虑。在考试时也常由于出现难题,不能应付而产生考试焦虑。因此,在平时就要加倍努力,注意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运用,掌握学习中的重点,克服学习中的难点,做到有备无患,信心十足,这样才能以平常心应试,稳操胜券,克服考试焦虑。同时,在平时还应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掌握一些应试技能,例如,如何在拿到试卷后迅速浏览一遍,分出轻重缓急,掌握解答各题的时间分配,找出答题重点;如何抓住问题的实质,切中要害;遇到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如何在已知条件中寻找蛛丝马迹等。

第四,改变对考试焦虑的态度。对考试焦虑的正确态度是既不轻视它,也不夸大它的危害。其实焦虑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紧张焦虑必然妨碍学习,因而急于排除紧张,结果越怕自己紧张反而越紧张。实践证明,真正难处理的是“对考试焦虑的焦虑”,即不是担心考试本身,而是害怕出现焦虑反应。因此,面对自己的焦虑状态,较好的做法是接受它,不再对它产生恐惧。

第五,有意识地克服“怯场”现象。考试时产生的“怯场”现象,可能是由于对考试准备不足而临场慌乱;可能是缺乏应试的经验与技能,临时碰到问题无力应付;也可能是由于学生个人的气质与性格特点不能适应紧张的场面。因此,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平时就进行相应的调适,以预防考试怯场的发生。进入考场前后,可以闭上双眼进行深呼吸,放松,有目的地进行自我暗示。有条件的话,可适当舒展身体,待情绪趋于镇定后,再进行答题。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仍不能有效地克服考试焦虑,可以到心理咨询机构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链接2-10

考试焦虑时使用的正向自我语言

1.面对这些问题不需要紧张。

2.我知道我能应付这个考试。

3.记住!放松!慢慢地、小心地做题。

4.我觉得我有能力去解答这些问题。

5.做错了没有关系,可以从头再来。

6.不要紧,按时交卷就可以了。

7.今天的精神真好,我一定可以考好。

8.题目要看清楚,一定没有问题。

9.我已经尽力了,成绩好坏并不重要。

10.把握每一段时间,做完后再检查一遍。

11.考试是在检验我学会了多少,重要的是“学会它”而不是“得几分”。

12.这题不会没关系,先做会的。

13.想一想这个问题要我做什么?

14.还有时间,不要慌。

15.考试是检验我自己的学习情形,不必管其他同学的成绩如何。

16.虽然题目难了一点,但我准备很充足,难不倒我。

17.(监考老师)他看他的,我又没有作弊,不必害怕。

18.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最重要的。

19.我已经准备很充分,一定可以好好表现一番。

20.只管现在考试,不必担心其他事务。

21.太棒了,我又做完一题了!

22.我的能力还不错嘛!

23.做错了,没关系,幸好及时发现。

24.还有时间,再检查一遍。

25.上次考不好,并不代表这次也考不好。

26.错了,没关系,只要真正学会就好了。

27.现在,我必须从哪一部分下手?

28.这次考试,绝对没有问题,我有信心。

29.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运用。

30.要把握题目上的每个线索。

31.上课时,我很用心,考试一定没有问题。

32.学习是自己的事,不必在意别人怎么想。

33.我终于用心地考完了。

34.这次考坏没关系,下次再认真一点。

35.一步一步来,我一定可以做完它。

36.不要紧!先别紧张!该来的总是会来。

37.这个问题的重点在哪里?

38.紧张是正常的,没关系,做个深呼吸,放松!

39.很好!到目前为止还不错,继续做下去。

40.我就知道,我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41.头脑要冷静,面对这项挑战。

42.我要打起精神,面对这项挑战。

43.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

44.我要很小心地核对。

45.做错了,并不表示我很笨。

46.考试让我了解哪些部分我还没学会。

47.请放松!紧张是没有帮助的。

48.不要神经兮兮,假如其他人会做,我也会做。

49.考试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50.我从来没有不及格记录。

51.假如能掌握重点,我一定能过关。

52.我要相信自己,不要受其他人所影响。

53.那只不过是一次考试而已,不要紧张兮兮。

54.为什么我要紧张兮兮,考试之后仍然不会有什么改变。

55.考试只不过是一项挑战。

56.不要担心考试的结果,只要尽自己的最大能力。

57.没关系,无论考试结果如何,那将不会是最后一次。

58.假如我不知道如何做,其他人也不会知道,不用担心。

59.不要有任何愚昧的想法,胡思乱想只会浪费时间。

60.不要有愚蠢想法,尝试表现你最好的一面。

61.假如这次失败了,你仍然有下一次的机会。

62.让过去的成为过去,最重要的是做好这一次。

63.不要想得太多,专心地读书。

六、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是学习者由于学习强度过大、学习时间过长或学习方法不当而产生的学习效率逐渐降低,并渴望终止学习活动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学习疲劳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主要是由肌体受力过久或肌肉重复伸缩而造成的一些身体上的疲劳症状;心理疲劳一般是由于长时间从事心智活动,大脑得不到休息,大脑皮质的兴奋区域代谢旺盛或兴奋持续时间过长,消耗过程超过恢复过程,脑细胞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所引起的心理反应。

学习疲劳是一种保护性抑制,一般来说经过适当的休息即可得到恢复,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强行让大脑的有关部位保持兴奋,就会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失调,严重的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并可能引发身体器官的病变,严重影响学习。

1.学习疲劳的表现

1)生理疲劳的表现

在学习时间、强度等方面的过度造成的生理疲劳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麻木,眼球发酸,头脑发胀,腰酸背疼,动作不准确、僵硬,打瞌睡等机体反应。

2)心理疲劳的表现

学习用脑过度造成的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情绪易躁动、忧郁、易怒,学习效率下降,学习错误增多,对学习易产生厌烦情绪。

2.学习疲劳的原因

1)生理疲劳的原因

生理疲劳主要是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时间过长,不注意劳逸结合,睡眠时间不足,不注意用脑卫生和用眼卫生等造成的。长时间的生理疲劳对大学生的学习易造成不良影响,最终有可能出现学习上的心理疲劳,影响其身心健康。

2)心理疲劳的原因

除了因长期的生理疲劳引起的心理疲劳外,大学生心理疲劳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学习内容太单调,学习难度过大,学习过于紧张,学习兴趣减退,或是受到家庭经济问题、思想问题等的干扰。

3.学习疲劳的调适

1)科学用脑

大脑是人体一切活动的中心,自然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学习活动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大脑活动的正常运转,引起疲劳。因此科学用脑,保证大脑的清醒状态,是缓解学习疲劳的有效方法之一。科学用脑,首先,从生理上要做到饮食合理,给大脑以充分的营养,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人在学习用脑时,需消耗一定的能量,如果缺乏足够的蛋白质、糖、维生素、脂肪等营养物质供应也会造成大脑疲劳的加速。其次,在学习时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合理安排用脑时间。大脑有左右两半球,左半球主要与抽象的思维活动有关,右半球主要与形象思维活动有关,而大脑的各个半球又可以分成若干区域,不同的区域分别司管着不同的人体功能。人在学习时,部分脑细胞在工作,其余的细胞处于休息状态。由此可见,在学习时要注意不同学习内容的穿插安排,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脑力与体力活动交替进行。这样既可防止脑细胞的过度疲劳,又可调动整个大脑的积极性,提高其运转效率。最后,要注意不能用脑过度,不要等到“脑袋麻木”了才停止学习,否则极易引起大脑损伤,进而诱发各种身心疾病。

2)劳逸结合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休息好是为了学习得更好,因此大学生要学会劳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学习疲劳的发生。要做到劳逸结合,首先,要做到晚上按时睡觉,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是保证学习精力旺盛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大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保证在8小时左右,但个体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有的同学学习至深夜已经头晕目眩,还继续攻读,甚至用冷水洗脸、冲头等办法勉强维持大脑的兴奋性,这样不仅学习效果不好,还容易引起失眠和神经衰弱。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安排好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做到学习时专心致志,提高效率;休息时大脑放松,安心休养。学习与休息时间的安排应顺应人体生物钟的节律变化,而这一变化规律又会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因此大学生应研究自己生理活动的规律,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最后,在平时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交替进行,这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大脑和机体的疲劳。

3)改善学习环境

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使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身心舒畅,提高学习效率;而在嘈杂、脏乱的学习环境中,可能引起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时应尽可能地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身心疲劳的发生。

4)培养学习兴趣

对学习感兴趣,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时心情愉快,长时间学习而不知疲倦。反之,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感到学习的内容枯燥、学不进去,很快就会进入疲劳状态。可见,大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有利于避免学习疲劳的产生。

链接2-11

李开复谈兴趣

在年轻人给我发来的电子邮件里,有许多人面临的苦恼都和兴趣相关,而这些苦恼在本质上又是对兴趣的误解造成的。

苦恼1:讨厌自己的专业

根据一份调查,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八家高校中的2340名学生中,有64%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开复学生网”上,几乎每天都有人发这样的帖子:“专业是我苦恼的根源。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是父母一手决定的,我根本没有发言权,况且那时我对大学的专业也不熟悉。可上了大学之后,我才渐渐发现这个专业极不适合我,是高考时的草率造成了我当前的困惑。”

对于这些同学,建议你不但要下定决心找到兴趣,也要试着爱你所选,不能够自暴自弃。

苦恼2:急迫地想要转系

有同学说:“我的专业是英语,但我觉得,我的兴趣是法律。”

我的回答是:“如果你还不知道法律界有哪些不同种类的工作,不知道你自己最想做其中的哪一种工作,或者不知道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每天都会如何度过,那么,你还没有想清楚自己的兴趣到底是什么。你说你的兴趣是法律,那也许是一种‘别人的草总要更绿些’的天真想法。人们对没做过的事总会有一种好奇和憧憬,但那不一定就是兴趣。如果你已经考虑清楚了,你也许该想一想,换专业是否现实,换了专业后你是否能适应新的学习状态。此外,兴趣也会随着自己的成长而变化。你应当对所有这些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苦恼3:有兴趣的科目不热门

许多学生选择专业时只知道追逐热门专业,我反对这样的选择方式。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一些院校的热门专业的确吸引了分数最高的一批学生,但分数高的学生未必就是好学生。用名次、分数来衡量一个人是不公平的。因为我在找到自己的兴趣之前,也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但绝对不是一个完美的学生。当我找到自己的兴趣时,即便我不是第一名,我也能够从学习中体会最大的快乐。所以,要为了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而你一旦真的确定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就不要在专业是否热门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误解1:过分简化兴趣的定义

有位同学说:“我学的是技术类的专业,而我的兴趣在管理。您能告诉我,该如何追寻这个兴趣呢?”

其实,对一个工科的学生来说,“技术”和“管理”都是涵盖范围很广的词,不能说是一个人的兴趣,甚至也不能说是一项职业。我的答复是:

“如果简单地把工作分为‘管理’‘技术’两个行当,你就无法明确定位自己的兴趣所在了。因为管理还可以细分为像金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娱乐管理、媒体管理等很多种,其中的技术管理又包括不同行业的技术管理,即便在软件行业内部,技术管理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研究管理、产品管理、市场管理、营销部门管理等。每一种工作都需要不同的特长和素质。

“与之相同,技术范畴也包括许多种不同的工作类型:研究人员要好奇、有创意、不怕失败、有耐心;程序员要喜欢动手,喜欢从结果中获得满足;架构师要有远见、有眼光、有技术背景;测试人员既要懂编程,也要会挑毛病;技术支持人员要喜欢为他人服务……

“所以,如果真想找到并追寻自己的职业兴趣,就要花时间去理解每一个行业里的各种工作机会,理解每个职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以职业兴趣为主,把学习目标放到未来的兴趣上。因此,你必须首先读完你的本科课程,即便这需要先学习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

误解2:试图把责任推卸给“兴趣设计师”

有些同学在描述了自己的喜好和成绩后,希望“开复老师帮我找到我的兴趣”。

一个人的兴趣是不可能由另一个“兴趣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兴趣与本人的性格和成长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既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学习、实践、尝试而发现的。所以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发掘或培养兴趣。

关于兴趣的五点建议

希望下面的五点建议有助于年轻人消除上面提到的苦恼和误解,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并由此获得成功所必需的激情和动力。

(1)选你所爱。

(2)爱你所选。

(3)把握每一个选择兴趣的机会。

(4)忠于自己的兴趣。

(5)找到最佳结合点。

来自开复论坛的例子

在“开复学生网”的论坛中,有一位叫HoH的浙江大学学生是一位乐于助人,具有很高情商的学生。当一位学生提出“我不爱我的专业时”,HoH讲出了她自己如何“爱她所选”的过程:

“我大一大二的时候就把本专业研究涉及的各个方向的入门书籍都浏览了一遍——虽然一开始我既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不觉得它好(至少从找工作方面来说,形势至今不容乐观)。我还去看了一些我觉得自己可能会感兴趣的专业的培养计划,以及比较有兴趣的课程的高级教材,包括原版教材,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我已经着手申请出国深造了。”

“大二结束的时候,我一个中学朋友跟我说他还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想换专业,并征询我的意见。我反问他:‘你对自己想转到的专业了解多少?知道这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什么吗?看过相关教材的哪怕是前言部分吗?’他一个劲儿地摇头。”

“所以,说自己对大学里所有的专业都不感兴趣,这个论断下得未免太早。你根本就不了解它,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对它感兴趣呢?既然有改变的愿望,那就行动起来吧!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有激情的人做朋友。慢慢你就会被她(他)的活力感染,根本不舍得浪费时间自怨自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