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恋爱、婚姻和生育相关的心理知识

恋爱、婚姻和生育相关的心理知识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婚恋、家庭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家庭人际沟通障碍和家庭成员精神疾病的治疗两个方面。喜欢只是对另一个人表示好感、善意和亲近的心理。有人甚至把性交行为视为爱情的唯一表现。爱情并不只是一种相互倾慕、容纳和亲近的感情,更是“责任、关心、照顾、理解”的能力,是主动满足对方心理需要的能力。而爱情确实是性与婚姻

恋爱、婚姻和生育相关的心理知识

第一节 恋爱婚姻和生育相关的心理知识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我国家庭关系中最大的变化有两个:一是大多数家庭关系从男尊女卑向男女平等转变;另一个就是在家庭关系中,夫妻轴的分量越来越重,逐渐超过了亲子轴的重要性,核心家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超核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下降了。据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的核心家庭比例已高达66%,其他形式的家庭只占34%。

新家庭建立后所产生的第一对家庭关系是夫妻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亲子关系以及其他家庭人际关系。现代家庭中,妇女已经逐渐摆脱从属地位,夫妻关系的和谐程度成为家庭完整的重要保障。虽然婚姻不是任何两性情感领域中都存在的一种关系,但伴侣们在共处时是否处于最佳状态,都取决于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取决于他们之间关系的性质以及婚姻问题所根植的感情世界的状态。另外,任何外界因素或者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冲击或者破坏原有的平衡关系。也就是说有4种因素在左右着夫妻之间的关系。

(1)夫妻双方各自在婚前就养成的性格和习惯。

(2)夫妻双方相处的角色模式和沟通模式。

(3)夫妻情感的基础和发展情况。

(4)外界因素或者突发事件。

作为咨询师,对来访者这4个方面的了解尤为重要,其中夫妻之间的沟通模式体现出他们处理婚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沟通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于夫妻,沟通则是感情的生命源泉。许多被夫妻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都是家庭不良沟通模式所致,或者是因为缺少健康的沟通能力而导致问题的恶化。咨询师在给来访者做咨询时,促成家庭沟通模式良性发展几乎都是必需的咨询目标之一。

婚恋、家庭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家庭人际沟通障碍家庭成员精神疾病的治疗两个方面。在家庭环境中,各成员的心理具有许多特点,为避免与本书其他章节内容重复,本节以夫妻关系为代表,介绍家庭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其中夫妻情感关系的变化,并从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角度,概括介绍家庭系统的相关心理学知识。

一、恋爱心理

爱情,这种要把对象置于自己眼前和身边,希望自己与对方协同一体的心情,就像一个被分开的两半强烈地要求联合一体的愿望,叫做爱情。“爱情”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着许多层次。“爱情”一词,至今仍是人世间最动人心弦、最令人迷茫惶惑的千古难解之谜。在许多自认为沉浸于爱情的人们中,不少人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也不一定懂得需要什么样的“爱情”才最能有助于在婚姻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幸福、欢愉和美满。

“喜欢”是不是爱情?喜欢只是对另一个人表示好感、善意和亲近的心理。“喜欢”只是爱的先决条件,还不是爱情。同理,同情和怜悯,只是仁慈的善意,也不是爱情。

性欲”是不是爱情?有人说,他们之间发生着性交行为,生了孩子,怎么不是“爱情”?!有人甚至把性交行为视为爱情的唯一表现。其实,“性欲”是爱情的一个重要成分,但不是爱情的全部。性欲是一种生物性的与异性对象亲近并最后达到交媾的本能欲求。性欲的对象是肉体。而爱情则是后天条件下的产物,爱情的对象是人品,以爱情为基础的恋爱是使爱情对象的人品与自己的人品融合为一体,这样,就感到自己是对方,对方是自己,心心相印,互为对方的知己,彼此间没有恐惧和不安,而有一种在人生征途上共度艰辛,共享康乐的愿望。“性欲”并不总是与爱情相交合,甚至可以是互相分离的。

爱情,一对相爱的异性心身渴求联为一体的愿望,不只是一种异性间极为强烈相互倾慕亲近的心理体验和使人愉快的内心迷乱,更是一种强烈持久的人格需要和角色需要的互补,即双方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道德、确定的义务与责任、事业、理想和信念上的结合,互补与和谐相处。虽然男女之爱是靠肉体的结合完成的,但爱的关系还可以有多种完成方式,肉体的结合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心灵与事业上的结合则更丰富,境界也更崇高。爱情不能只停留在性欲上,而要显示出自身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生动活泼与充实完美,并以勇敢牺牲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

爱情应以两性互爱为前提。对相爱的双方而言,应是相互的奉献,同时也是相互都获得。爱情,既有热忱主动无私的给予,也同样应有感受、表达和获取爱的能力。只有能爱人的人才会被爱。也只有在爱的抚育下成长发展起来的人才能慷慨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爱。这种两性的互爱即可称为恋爱。

爱情并不只是一种相互倾慕、容纳和亲近的感情,更是“责任、关心、照顾、理解”的能力,是主动满足对方心理需要的能力。爱情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心心相印”。爱是将对方的需要和成长,看得和自己的需要和成长一样重要的心理需要和能力。这种关怀对方的能力,就需要通过相互最大限度的积极的情感和信息沟通,以及专注地听取和积极地响应,以摆脱人与外界的疏离与孤独,获得彼此的承认、嘉许和同一。正是这种相爱的能力使互爱者建立起甚为密切的“亲密关系”,彼此成为知己。

真正懂得爱情的人,必须是一个人格健全成熟的人,他能够正确地表露和接受爱与温柔和煦的感情,能够激励相爱的双方去充分发挥自身心灵中沉睡着的潜能,爱情之火会激发出高度的智慧和旺盛的创造热情,从而使他们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做出更大贡献,造福人类。

恋爱是伴侣爱也是知己间的爱情,这种好朋友、伴侣式爱情的基本内涵是互相开放、互相支持、互相满足、互相成长,也是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慰、互勉、互谅、互让的一种亲密关系。

伴侣爱的双方,彼此对自己和对方都有适当的了解,彼此向对方开放,坦诚无私,苦乐共享。对于不同意见,双方都能面对现实,坦诚沟通,不是只从自己的角度,也能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甚至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以达到相互适应。他们总是通过改变自己以达到相互更好适应。

他们对彼此的爱情有信心,并在不断了解、适应过程中使自己变得更成熟。他们关心自己的,也关心对方的事业和成就。“比翼齐飞”,互相支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自由,互相都是以对方为自己最重要的而不能为其他任何人所取代的人。

爱情,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有多种层次和境界。在当今社会里,爱情的内涵也与封建时代的爱情的内涵有很多不同和进步。而陷入爱情的人往往是“当局者迷”,对自己和对方的爱情以及对社会文化状态并不完全真正了解。而爱情确实是性与婚姻的基础之一。故在婚恋家庭心理咨询中,对那些存在着问题的家庭关系,咨询者应帮助咨询对象对他们自己的问题进行反思,应该对他们自己的爱情进行反思。这是婚恋家庭心理咨询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从恋爱到婚姻

一般情况下,夫妇双方是由恋爱进入婚姻而组成家庭,生育子女并赡养父母。一个核心家庭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一些特定的任务和挑战,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不断发生变化,他们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心理特征。一般说来,恋爱是婚姻的基础,美好的恋情因走进婚姻而成熟。在男女恋爱的过程中,由于气质、兴趣、社会背景、年龄、文化、价值观念的相互吸引,男女双方通过交往产生微妙的感情,或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相互吸引、心心相印是恋爱的普遍特征。青年人寻找爱的对象时有的已经有了模糊的标准,例如早期经验的积累与概括,或者恋父、恋母情结的延伸以及双方性格的互补等。总之,爱的对象总是特定的,虽然可能不是确定到一定的种类,但是潜在的恋爱对象并不是自己以外的所有人,而总是有一定范围的。

真正的爱是什么?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真正的爱是平等的、相互吸引、相互尊重、相互爱惜、相互信赖的。还有一些看似和睦的恋情其实在心理学角度上讲也是不健康的。例如,一些恋人间的单方面自我牺牲,因为存在情感上的不平等,这种恋情往往会对一方或双方造成心理上的折磨和伤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因经济因素或者外界要求而维系的恋情,人们从双方关系之外的东西中获益,比如,财富、地位和某个特殊的对象所给予的名誉和威望,或者从双方在内在的关系中获得性的满足。良好的恋爱是婚姻美满的基础,婚前的多角恋爱或角色误差、情感不平等以及外界消极干预都会影响未来婚姻的幸福。

人们总是由恋爱到结婚,缔结婚姻是恋爱的升华。由于角色转变,恋人关系转变成夫妻关系,双方关注的重点逐渐由营造浪漫的恋爱氛围、促进感情,转向共同努力建立新的家庭,结婚时布置新房,宴请宾朋,规划未来,更多的具体的家庭活动与义务要求夫妇双方去共同面对并完成,结婚前后的心理调适关系到婚姻的幸福与长久。

夫妇双方在准备生育子女之前的协商,以及生育子女过程中夫妇双方的相互理解,子女抚养过程中夫妇双方的相互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婚姻中做任何事都要求夫妇双方达成一致是不太可能,但是生育子女是与夫妇双方都有关的重要之事,因此双方必须在生育之前有所准备,并达成对这件事的共识。(www.xing528.com)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开始全新地考虑自己的生育问题,生不生,何时生,生男生女,生几个,都是生育计划的考虑范畴。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里,15~59岁的女性中,有近两成的人认同结婚不生小孩的主张,而在中青年女性中,主张结婚不生小孩的则高达24.7%之多。丁克家庭在中国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领夫妇中的比例正呈逐渐增长之势。2001年,苏州广播电视报向社会各阶层发放的抽样调查问卷也反馈了这样一个信息:苏州虽然属于一个观念比较保守的城市,但近年来,苏州市民的生育观同样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选择“不打算要孩子”的比例在10%~20%,以高学历的年轻人为主要群体,而选择“过几年再要”的比例占到60%以上。这代表了大多数育龄青年的追求。

由于生育对妻子身体的影响以及夫妇性生活的影响,夫妇双方都面临更大的挑战,此时,双方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尤为重要。子女出生以后,夫妇双方齐心养育子女,教育子女成长,必须具有子女教育的相关知识及育儿心理知识等等。

另外,婚姻中夫妇双方还要赡养双方父母,并与他们和谐相处,这些次级家庭关系中出现冲突最多的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代人之间,以婆媳冲突尤为典型。同时,夫妇双方还要处理好工作与家庭义务的关系以及家庭与家庭外环境的关系。

三、夫妻情感关系的变化

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的力量。恋人们本性上是被美好和快乐的目标所吸引的,这种吸引力正是恋人之间人际关系的核心。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是因为双方在一起有吸引力并感到快乐。事实上,当大多数人谈到爱时,都是讲的吸引力和快乐的满足这两种强烈的力量。人们通常陷入爱情是因为他们发现被爱者有吸引力,能够满足他们最直接的和最重要的需求。

在浪漫的爱情阶段(这是爱的第一阶段),人们通常是被另一个人的较为显而易见的特征所吸引。然后,人们发现那个吸引自己的人还能满足自己的某些愿望和需求,于是人们就更强烈地被吸引住了。当双方相互吸引和相互满足都存在时,爱情关系就变得特别强烈。这时,恋人是在消费彼此的爱情,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相互眷恋,渴望在一起,难熬分离的时刻。

狂热和激情洋溢的初始阶段通常不会很久。因为,当双方相处时间长了之后,对彼此的了解也增多了,他们都会发现对方身上某些并不吸引人的东西。此外,他们的意志也开始发生冲突,两人并不总是一致的,他们的需求开始变化,发现当初让他们觉得互相吸引的东西,现在变得厌倦了,于是双方就开始想到他们的爱情将走向终结。他们断言说:爱情已经死亡。在这个阶段通常有些恋人争吵不休,另一些恋人则互相回避,处于一种“冷战状态”。在此阶段,恋人也开始因为自己的痛苦而相互指责,彼此的爱都有所保留和衰减。其中一方或双方开始寻找新的朋友,希望开始一场新的浪漫爱情。这种情形并不鲜见。换句话说,他们抛弃了第二阶段也是最困难阶段的爱情,而想回到第一阶段即浪漫阶段的爱情。

虽然第二阶段是最痛苦的,但也是对个人成长最有教育意义的。这个阶段不仅是对爱情的考验,也是对恋人们理解力与意志力的考验:我对另一个人的了解有多准确?我对自己是否真诚?是否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这种爱情关系的结果使我们发现自己是自私的,但却不愿承认这样的事实?又可不可能因为我们有不安全感,因而不愿承认呢?是不是我们有嫉妒心,而为了掩饰这种嫉妒心就以对别人的不信任来回避对自己缺乏信心呢?在爱情关系的第二阶段,这些痛苦的但却很有价值的问题出现了。它们是在爱对方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自我认识的成果。因为认识这些问题是痛苦的,相爱双方常常因其遇到的困难而互相指责,甚至可能产生分道扬镳的念头。

如果恋人们愿意进一步认识自己和认识自己所爱的人,如果恋人们愿意用意志来帮助自己成长和变得更加完善,那么他们就能达到爱情关系的第三阶段,即明智的爱。在此阶段,爱情关系被更高程度的自我认识和互相认识所加强。恋人们更多地发现彼此的优点和缺点,对彼此的需求和能力也有更多的敏感性,他们变得对对方更有耐心,不再需要竞争。他们愿意鼓励对方,用整体性观点来看待对方,承认对方的光明一面并帮助对方进步与成长。这是一种明智的爱情关系,它细腻而温柔,是两颗灵魂结合在一起的表现。然而,因为有时恋人们还没有学会以成熟的方式去爱和在平等的基础上创造婚姻关系,所以许多人的爱情关系是酸楚的,它不是导致团结,而是以分离和疏远而告终。

有些夫妻是在爱情的第一阶段就已经进入婚姻,有些则在到达第三阶段后才步入婚姻的殿堂,这里描述夫妻情感变化的过程是为了便于咨询师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夫妻情感因素所处的阶段和相应的特征,以便于找到来访者真正的问题。

四、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

家庭是一个生物系统,由一组相互依赖的单位组成。每个单位有特定的功能,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他们间的相互影响是环回的而不是直线的。系统内的信息是靠反馈的网络进行传送。家庭结构是由家庭成员朝夕相处逐渐形成的一些习惯和规则,这些规则约束、组织和指引家庭成员遵循固定的可预测的方式去相处。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础,通过家庭形成的各种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种基本类型的关系:一种是纵向关系,包含代际之间的各种联系,如父母子女之间、婆媳翁婿之间以及祖孙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是横向关系,包含同辈之间的各种联系,如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姑嫂关系以及娘舅连襟关系等等。相对血缘关系,夫妻关系又不如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稳定,可能会随着感情的破裂和婚约的解除而结束。

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姻缘关系,相对于那些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庭关系而言,它的稳定系数较小,还可能会随着感情的破裂和婚约的解除而终止。所以,它的存在又具有暂时性。这种不稳定性和暂行性随社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力度的加大而逐步明显化,而在现代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

正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家庭这个社会细胞越来越难以自我封闭、自成一体。她受外部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越来越多,也与社会的其他组织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经济市场化加快社会开放幅度和流动频率,使夫妻双方各自在外部世界的交际范围扩大,可供人们比较和选择的机会增多,夫妻在家庭和家庭以外的时间、精力、开支、情感的投入比重悄然发生微妙变化,更容易发生“感情危机”。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和扩大,家庭还受到外来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夫妻关系首当其冲。近年来,我国离婚率增高,家庭解体现象增多,与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无关系。家庭不稳定,势必诱发高犯罪率、道德败坏、青少年失教,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善用家庭外部因素的正面影响,抵制其负面影响,确定夫妻关系的最佳模式,以增强夫妻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现代家庭心理咨询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五、生育心理

(一)生育期望心理

结婚生子天经地义,大多数人还是有生育愿望的,生男生女也都有一定的偏好。双方在相互尊重、相互协商的基础上,共同拟定生育计划,并共同实施,包括优生优育知识的学习,优生中男女各方的准备,包括精子、卵子的保护,双方生理健康维护和营养调适,心理健康意识的加强等等。

应培养对生孩子的高度期望,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心理越强烈,孩子越优秀,将来的亲子关系越密切。

对妊娠、分娩、哺育过程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平静的、积极的心理状态经历生育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并且在这些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曲折,都能尽心尽力,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做出努力。

(二)关注妊娠心理

漫长的妊娠过程,尤其是那些有妊娠反应或其他伴发症的妊娠,既要做好妊娠摄生,治疗相应的伴发症,又要始终保持愉悦,对孩子积极关注,做好各种胎教工作。十月怀胎也不容易,既需要孕妇自己的努力,也需要丈夫和其他亲人甚至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参与和支持,来积极做好孕期心理卫生。

(三)分娩和哺育期心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每位孕妇对分娩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也无法避免对分娩的担忧、害怕和情绪紧张。要帮助她们做好分娩的心理准备,实施科学分娩知识教育,建立无痛分娩的认知模式,产程中配合动作的训练和产程中对孩子的密切关注,要训练产妇对腹中胎儿的意念关注,并以稳定而积极的心态去影响胎儿。

哺育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要有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更要注重在心理上与孩子的相互影响和亲密沟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