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强年画的由来,一年鼓一张的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的由来,一年鼓一张的武强年画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年鼓一张的武强年画武强位于河北东南部,衡水的东北部。武强这种明显的地域优势,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多种条件。武强年画《财神爷》武强年画最初始于宋末元初,在明代初期已初具规模了。协调画业事宜,统一熬制颜色,规定市场价格、保证生产质量、市场稳定,使武强画业生产一度趋于规范化生产、经营。之说,产生于燕赵大地的武强年画,出自北方农民艺人之手,带有燕赵人民粗犷豪放的风格特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武强年画的由来,一年鼓一张的武强年画

一年鼓一张的武强年画

武强位于河北东南部,衡水的东北部。它古属冀州居九州之中,是中华文明开创的首善之区。武强这种明显的地域优势,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多种条件。

元代人刘固曾经在《遂州道中》一书中记述了历史上这个地域发生过的重大事件

村落有古风,人间无时装

辽宋旧分野,燕赵古战场。

蚩尤乱涿野,共工谪幽邦。

郭瑰致乐毅荆轲携舞阳。

……

武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赵国的边界,被称为“燕南赵北之地”。在武强北部边沿地带的召什村古代有赵国的“界石”,据说召什村就是由“赵石”这一谐音演变而来的。

另外,冀中还是我国正统思想儒家学说的第二发祥地,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就出生在跟武强同属衡水管辖的景县。

除此之外,武强的邻县献县的名字也是从汉代河间献王刘德的称谓中来的。献王刘德崇尚儒学,因此其所治下的献县在当时也成了我国儒学的一个中心。

所有这些说明,武强年画的形成和诞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背景下相互影响、交流的产物,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背景。

武强年画《财神爷

武强年画最初始于宋末元初,在明代初期已初具规模了。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间达到了鼎盛,形成了以县城南关为中心的年画生产集散地。

在那时,武强年画的生产以县城南关为中心,辐射周围68个村庄,可谓村村点染,户户丹青,很多农民以年画为副业,多数农忙务农,农闲印画。

在当时,中秋节过后各地画商云集武强,武强县城南关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各客店都人满为患,热闹非凡,使这里形 成全国最大的年画集散中心。

最早出现的著名画店有天玉和、万兴恒、宁泰、泰兴“四大家”,这之后又相继出现了祥顺、德隆、东大兴、义盛昌、新义成、吉庆斋、同兴、大福兴等“八大家”。其他的各村小作坊难以数计。

这些大的画店都是长年生产,皆为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临街开门售货,后院为雕版、印刷作坊。出样子有专门画师,有些画师专门受聘于某作坊,有的在家专门从事画稿等作坊上门求画样子。

在历史上,所涌现出来的武强年画的著名画师有段老朋、阎老墨、韩春堂、赵大亨等。有的画店长期雇工五六十人,几十台刷画案子。其中,最大的“宁泰”长年雇俑工人300多人,在武强的南关有画案100多台,在本村旧城村有50多名,还在西安、内蒙古等地设有对外加工点。

清代后期,最为兴盛的是双兴顺、正兴和、乾兴、福兴德、德义祥、德祥,还有从前“老八家”中的同兴、新义成加在一起,被称为“新八家”。

它们仍以南关为中心,设有“画业公议会”,“新义成”掌柜王访臣和“吉庆斋”掌柜李强斋先后为会长。协调画业事宜,统一熬制颜色,规定市场价格、保证生产质量、市场稳定,使武强画业生产一度趋于规范化生产、经营。

在当时,我国有“南桃北柳论画庄,农家年画数武强……”之说,产生于燕赵大地的武强年画,出自北方农民艺人之手,带有燕赵人民粗犷豪放的风格特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经历代艺人的发展创作,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题材上来说,武强年画从天至地、从古至今、从幻想至现实无所不有,非常的丰富多彩。有神像、戏出、节俗年画、农事耕作、风趣幽默、娱乐百戏、历史典故、新闻时事、组字画谜、智力游戏、山水、人物、动物花卉、春宫图等。

可以说是品类繁多,洋洋大观,美不胜收,是我国农耕社会民间艺术百科全书。不过在武强众多的年画题材中,却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在其众多的神像年画中,却从来没有火神爷的年画,这是为什么呢?说起来,还有一个故事呢!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为了安邦定国,保证朱明王朝的江山稳定,就把他的24个儿子和孙子分封为王,派遣到全国各地分而治之。

其中,朱元璋的四太子朱棣是他强娶的陈友谅的遗孀所生,因为他总怀疑朱棣是陈友谅的遗腹子,并非自己的龙种,所以,尽管朱棣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艺高胆大,机敏过人,朱元璋却不肯把他安排到富足安定的地方,而是故意把他封为燕王,让他到荒凉偏远、战乱频生的北方边境去。

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独具慧眼,他早就看出朱棣是朱氏太子中最有才智,而将来能成就霸业的人。这次朱元璋派他到北方,正好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更会使他增加才干,将来,必能称帝无疑。

于是,刘伯温便给朱棣献计,让他以率兵扫北为名,迅速带兵出城,浩浩荡荡北上。刘伯温也以帮朱棣扫平北国,安定边疆为由,随朱棣率部出征。

朱棣在刘伯温的辅佐下,一路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所到之处,入侵的北国兵望风而逃,很快便收复了都有失地,把北国兵赶到了长城以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燕王扫北。

燕王平定北方以后,就想筹建新都,登基坐殿,面南为王。于是,派刘伯温选择建都之地。

刘伯温说:“地方我早已看好了。在武隧境内,有一武强山,武强山广有隙地,风水甚好,而且多文人雅士,人灵地杰,确实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请主上调集工匠,在那里修建宫殿,建立新都。”

朱棣听罢大喜,立即依计而行。在武强建立皇窑,烧砖制瓦,调集工匠,大兴土木。并把武隧县改为“遂安”,在武强山东面修建皇城,取名“平都”。不久,一座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宫殿就修成了。这座宫殿按照刘伯温的设计建造,共整整1万间房子,比朱元璋在南京的宫殿还要漂亮、豪华。

朱棣私下建造宫殿准备登基称帝的消息被朱元璋的探子得知了,立即飞马南下,报告朱元璋。说燕王朱棣在北方私造王宫,图谋不轨。

朱元璋听后大惊,马上就要颁诏天下,讨伐朱棣。六太子平素与朱棣相好,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向朱元璋奏道:“父王不可动怒,此事还需详查,倘若四哥并非此意,其不是白白引起我朱氏兄弟间一场残杀?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父王再颁诏发兵不迟。”

朱元璋觉得有理,于是,又派了使臣,化妆北上,详细查访此事。这边朱棣得到消息,不由大惊失色,连忙找刘伯温商议。

刘伯温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这好办,当今万岁宠信神灵,可把宫殿暂时改为庙宇,各宫各殿,分别供奉各方神灵,请各方僧道前来做道场,祈祷大明江山长治久安,祝福当今万岁寿比南山,这样一来,岂不就转祸为福了?只要避过万岁耳目,便可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等太祖驾崩后,就立即登基。”

朱棣说道:“此计神妙,只是各宫各殿,需塑造多少神像?时间紧迫,又哪里来得及?”

刘伯温听后,又微微道:“这事好办。在遂安城里,有个杨老公办的染纸坊,他那里有的是各色纸张,可速派人取来,用藤条秫秸绑架,各色纸张裱糊外壳。这一带画师如云,把他们招来,连夜画制各种神像。这样,不出几日,便可修葺完毕。”

朱棣听后大喜,然后,他们经过一番谋划,让人从民间找来工匠、画匠,把杨老公染纸坊的五色纸全部搬来,制作了藤架纸壳的观音大士、西天如来、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十八罗汉、天兵天将、原始天尊、各界仙人等。

没过几天,燕王朱棣所建造的前殿后宫、配殿朝房,都被众神仙占据,成了一座气派豪华、使人眼花缭乱的大寺院。

等到密探来报,说朱元璋的使臣就要到达时,宫殿的改造工程已经完成。于是,朱棣招来四方百姓、八方僧侣,在平都城赶起了香火大庙会

庙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僧侣祈祷,百姓祝福,纷纷祝太祖万寿无疆,祝大明繁荣昌盛。暗访的使臣们见此情景,十分赞赏燕王的一片忠孝之心,急忙起身汇报去了。

这天庙会正赶的热闹,街上走来一个手提卖货篮子的老头,篮子里放着枣、梨和大个的烧饼。烧饼在这一带也叫“火烧”,所以,老头叫卖时这样喊:“枣、梨、大火烧。”

刘伯温见了,屈指一算,大事不妙,忙去禀报燕王:“不好,大火要烧咱的宫殿。”

燕王不解地问:“何以见得?”

刘伯温说:“这老头是火神爷,咱宫殿之内,各路神仙都请到了,就是忘了请他,他挑理了,到这里告诉人们早早离开,他要大火烧殿。”

燕王听了,不敢怠慢,连忙带着王妃太仆、官员军士离开平都。当天傍晚,熊熊大火从天而降,平都变成一片火海。因火神爷和送生奶奶素有暧昧之情,不好意思烧她,大火过后,整个平都就只剩了一座奶奶庙。

燕王一看,在平都是待不住了,只好率兵北上,在燕山脚下另选了风水宝地建了都城,取名“北平”。但是,他的宫殿再也不敢建1万间了,只盖了9999间,并留下一块地方给火神爷歇脚儿。

从这之后,武遂县改名为“武强”,遂安这个名也没叫起来。平都这块本应为帝王所在的都城,也只留下南、北两个平都村,皇窑厂也只留下东厂、西厂两个村。

从此,武强的画行中也从不画火神像了,一是因为神像是按平都宫殿中诸神形象所画,那里本来就没有火神爷;二是因为火神使本应繁荣昌盛的皇城所在地武强,变成了贫瘠穷困的村落民宅,武强人从心里也都怨恨他,不愿为他制像,让他到处享受人间的祭祀香火了。

武强年画在形式上,为适应各地人们不同的风俗习惯、房间布局,武强年画分门别类“量体裁衣”,创造出门画、中堂、对联、条屏、贡笺、窗画、灶画、月光、炕围、桌围、云子、开条、斗方、灯方、扇面、绣样儿、张哒、册页、西洋镜、博戏图等共计30余种。

有讲究地张贴或应用于不同部位,充分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美化生活环境、寄托民俗愿望的多种需求。

在构图上,武强年画的艺人们总是尽量把画稿画得圆圆满满,几无空闲,在无法补起的空间上,也是添加一些与主题相关、象征吉祥、发财之类的图案。或者在大片空地上加刻独立的“垫版符号”,这种丰满的画面让武强年画有一种充实感和热闹的气氛。

武强年画在人物造型上大都是五短身材,夸张的头部重点表现眼睛,目语心声。注重表现不同人物的品格和气质,讲究“武将要威风煞气,文官要舒展大气,美女要窈窕秀气,童子要活泼稚气”。

艺人笔下的动物更是大胆夸张头部的刻绘,有“十斤狮子九斤头”之说。

武强年画在绘稿上用线简练,线刻大刀阔斧,粗犷奔放,挺拔疏落,高度概括,主要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呈现出古朴稚拙的艺术风格。

也有一些作品阴阳结合、刚柔并济,以粗犷有力的线条区分大的轮廓结构,以委婉顿挫的线条勾勒细部装饰,通篇看去整体感强,既大气磅礴又精制细腻。

武强年画在色调上,主要印刷以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为基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通常神品为红、黄、蓝三套色,戏出花卉类则增加一个品红

因为黄、蓝重叠可压出绿,黄和粉红重叠可压出橘红,粉红与蓝重叠可压出紫,这样,三套色版可印出红、黄、蓝、绿、紫5种颜色,四套色版可印出红、粉、黄、蓝、绿、桔、紫7种颜色,收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另外,武强年画常以谐音、喻义、象征等艺术手法装饰画面,即选定世俗认同的吉祥物为代表,表现人民大众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如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莲花、鲤鱼寓意“连年有余”,牡丹花瓶寓意“平安富贵”等。

除此之外,武强年画的许多作品都配有简明的诗词,其语言朴素,通俗易懂,装饰画面,突出主题。题词多用四言、五言、七言或十言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饶有韵味。寓教于乐,于乡土特色中透露出文雅情趣

正因为武强年画有着如此多和独特特点和风格,因此武强年画备受老百姓的喜爱,并远销全国各地。

另外,在民间,武强年画还有“武强年画一年鼓一张,不知落在哪一方”的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几百年以前,滏阳河畔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小伙子叫于河。他从小死了父母,一个人靠种地打鱼为生。

于河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一有工夫就画,见什么画什么,画什么像什么。

有一次,他到河里打鱼,打上来一条红色小鲤鱼,有3寸多长,欢蹦乱跳的,可爱极了。于河非常喜欢,忙把小红鱼拿回家中,养在一个小水缸内,又在河里捞来几棵水草,在河边捡来几颗小石子放在缸里,每天给小鱼放食、换水。

闲来无事就拿起画笔染料画起小鱼来,他越画越爱画,越画越喜欢小红鱼。

冬天,于河把鱼缸放在温暖的炕头上,夏天又把它搬到阴凉处,把小红鱼照顾的比在河里还舒服。

转眼就过了一年,小红鱼长得有半尺长了,他画鱼的水平也越来越高,有“鲤鱼戏莲”“鲤鱼跳龙门”,简直跟真的一样。每当这时,于河就想,要是我画的鱼跟缸里的鱼一样,能自由游荡、跳跃该有多好啊!

一天上午,天气非常热,于河又把小红鱼端到树荫下,聚精会神地画了起来。先画鱼头、鱼身,再画鱼翅、鱼尾、鱼鳞、然后上颜色。一笔一画细细地描绘,不大一会儿,一条活生生的小红鱼跃然纸上。

接着,于河又画上几根水草,画上两朵荷花,叫人一看就跟真有一条小鱼在水中游荡一样。于河看着画完的小红鱼,自言自语地说道:“小红鱼呀小红鱼,你要是能像缸里的小红鱼一样自由游荡该有多好啊!”

于河说完,就看着小红鱼出神,突然奇迹出现了,画上的小红鱼摆了摆尾巴,摇了摇头,在画上游动起来。于河还以为自己看花了眼,他揉了揉眼睛,仔细一看,啊!小红鱼真的会游了。

于河惊喜万分,再看缸里的小红鱼,缸里的小红鱼怎么游,画上的小红鱼就怎么动。于河想,这小红鱼一定是条神鱼啊!(www.xing528.com)

从这以后,他把小红鱼打整的就更舒适了。他画的小红鱼,哪一张也会动,他的屋子里到处是小红鱼了。画越画越多,于河就在卖鱼的时候,把画拿了几张到武强集市上去卖。

到了集上,人们一看画上的鱼会游动,非常喜欢,纷纷争购,这画上的鱼倒比真鱼卖得还快,于河也就更上劲了,他画了很多小红鱼,每次到集市上都会一抢而光。

转眼到了秋天。这天,于河拿了几十张小红鱼的画到了集上,他刚摆上摊,人们就“忽啦”一下子围了上来,争着选画,突然,天空中一阵狂风呼啸而来,接着乌云密布,惊雷四起。

人们都很纳闷,刚才天还好好呢?怎么一下子就变了呢?

众人都急忙找地方避雨,于河一见也赶紧去收摊子。可是,他还没把画揭下来,天上的黑云就压到了头顶,接着狂风一卷,墙上的画全被刮得不知去向。

于河一惊,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啊!莫非小红鱼出了问题?我得赶快回家去看看。”

于河什么也不顾了,撒腿就往回跑,刚跑不远,天空中的雨水像大堤决了口子一样倾泻下来。于河在路上不知跌了多少跤,终于跑到家中。

他一进屋子,就急忙去看那小红鱼,走到缸前一看,小红鱼正在缸里翻水花,尾巴拍得水面“啪啪”直响。见于河回来了,小红鱼把头探出了水面。

于河正要细看是怎么回事,小红鱼嘴里竟说出了人话:“于河哥哥,我本是东海龙王的女儿,一年前外出玩耍,跑到了滏阳河,由于顽皮跑到了你的网里,亏您的养育我才保住了性命,你的刻苦绘画精神感动了我,我才助你画出会游动的鱼来,以报答你的恩情。今天,父王派虾兵蟹将要将我抓回龙宫,我真舍不得离开这里,可是,我要是不回去,这一方的老百姓就要遭水淹之灾,我回去说服父王,一定还回来,于河哥哥,你把我送走吧!”

于河听完说:“那我就把你送回河里去!”

小红鱼说:“不用,只要你把缸端到门外,我就可以走了。”

于河忙把缸端到雨中,只见红光一闪,缸内的小红鱼已不知去向。一霎间,天空中雨不下了,雷声也停了。云也散了。从这以后,于河天天下河打鱼,天天盼望小红鱼回来。

转眼又过了一年,于河天天思念小红鱼,他画了很多小红鱼的画挂在屋内,白天出去打鱼、种田,晚上回到家里就对着小红鱼发呆。

这天,微风习习,晴朗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于河又去打鱼,他摇着小船,在滏阳河里飘荡,河水清澈透明,他打了一网又一网,一条条大鲤鱼活蹦乱跳的,很快就要满仓了。

这时他觉得这一网特别沉,于河以为捕到了大鱼,忙把网拉了上来,啊!网中竟然是一个人。那时候,人们都说河里有美人鱼,谁要是打着她,她就跟谁做夫妻。

三鱼争月

于河以为打着了美人鱼,忙弯下身子仔细去看,这明明是一个大姑娘。见姑娘身穿红衣红裤,脚穿一双红色的绣花鞋。她虽然昏死过去,但脸色红润,表情自然,就跟睡着了一样。

一看这情形,于河顾不得男女授受不亲的戒条,忙伸手摸摸姑娘的胸口,觉得姑娘的心脏还微微地跳动,忙把姑娘背回家里,放在炕上,端来一碗姜水,给她喂了下去。

这时,姑娘微微睁开了双眼。于河一见,忙问:“姑娘,你醒过来了,觉得怎么样?”

姑娘看了看于河说:“于河哥哥,谢谢你又一次救了我。”

于河一愣,心想:“她怎能叫出我的名字?”就问:“姑娘,你是哪里人,怎么落入水中?”

姑娘说:“于河哥哥,你还记得我吗?我就是一年前,你放走的那条小红鱼啊!”接着,她把那年回海的情况叙说了一遍。

原来,那一天,虾兵蟹将奉龙王之命,召回了小龙女,老龙王把女儿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下令把她关在水晶宫内不许出来。这可把小龙女闷坏了,她思恋人世,思恋者那个打鱼郎,日思夜想,积郁成疾,小龙女一病不起了。

老龙王多次请神医调治,也没有好转,小龙女病情也是越来越重,眼看命在旦夕。老龙王来到女儿病床前,见女儿满面愁容,就问:“孩子,你有什么难事,快讲出来,父王一定帮助你。”

龙女瞧了瞧老龙王,叹了口气说:“咳!我不该一时糊涂进了人世,现在,我爱上了人间的生活,这龙宫虽然舒适,但生活没有乐趣,不如到人间去过一辈子,父王如疼爱女儿,就把我放出水晶宫,让我到人间去找那个打鱼郎。”

老龙王见女儿这么坚决,就说:“我答应你,你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马上就送你去找那个打鱼郎。”

龙女说:“我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要父王送给我一支毛笔就行了。”

就这样,龙王就把小龙女放出水晶宫,小龙女回到滏阳河,找到了日思夜想的打鱼郎 。

小龙女又对于河说:“于河哥,不知你是否喜欢我,如你愿意,我宁愿侍候你一辈子,报答你的恩情。”

于河非常高兴,和小龙女结为夫妻,两人靠打鱼种地为生,日子虽然清贫,但小夫妻恩恩爱爱,也乐趣无穷。

这天,于河闲来无事,又拿起画笔画了起来,龙女在一旁观看,他画的全是《鲤鱼图》,画着画着,不由叹息起来。

龙女问:“于郎,有什么伤心的事吗?”

于河说:“自从那年你走之后,我再也画不出会游动的鱼了。”

龙女说:“于哥不必发愁,我可帮你画画。”

小龙女说着,拿出在龙宫带来的毛笔,蘸上颜色就画起来,一会儿就画出一条大鲤鱼,刚刚画完,就见这条大鲤鱼在画上游了起来。

于河一见非常喜欢:“原来娘子还有这般神功!”

龙女说:“这全是我在龙宫带来的这支笔的功劳,不论用它画什么,都能活起来。”

接着,龙女又画了一些美女和花鸟鱼虫什么的。果然,美女翩翩起舞,花儿芬芳四溢,鱼儿水中戏游,小鸟争相和鸣。

于河一看,这些画都活灵活现,跟真的一样。就把这些画拿到武强集上,人们见了,都说这是神画,争相购买,很快画就卖光了。于是,龙女又画了许多,让于河去卖。不久,武强集上卖神画的消息传了出去。

这天,于河又来到集上,把画打开,挂在墙是,立刻,美女舞起来,花儿摆动起来,鱼儿游起来,鸟儿唱起来。早有很多人围上前去,赞叹不已,挑选自己要买的画。

这时,突然有人轻轻说了一声:“‘白眼狼’来了。”

虽然这人的声音不大,众人却“刷”地一下子都闪到一边。

于河抬头一看,从南边来了一伙人,为首的一人骑着高头大马,后边跟着好几个大汉,个个横眉立目,横冲直撞地涌了过来,吓得人们往道边两旁躲避,躲的慢了,不是挨鞭子就是挨巴掌。

这伙人径直来到于河的画摊前,为首的那人说:“都说这里卖神画,我看到底是什么宝贝。”

他说着就上下打量着墙上的画。说来也怪,他一过来,那画上的人也不舞了,花也不摇了,鱼也不游了,鸟也不叫了,骑马人看了一遍,说:“都说这里的画跟真的一样,人会舞,花吐香,怎么我一点也看不出来。”

于河忙上前搭话:“大爷,刚才我画上的人还在舞,鸟还会叫,不知怎么你一来,他们都停了。”

那人一听:“什么?好小子,照你说来,是我来了给你妨坏了。小的们,来呀!把墙上的画给我撕了。”

几个狗腿子冲上前来就要撕画。于河忙上前拦阻,被那几个家伙打翻在地。不一会,把他所有的画都撕了个稀烂。

骑马人看了看于河说:“我告诉你,下集我还在这找你,你画的画要是不能动,趁早别到集上来。”

说完,就领着狗腿子扬长而去。

人们过来扶起于河,告诉他,那骑马人外号叫“白眼狼”,他有个亲戚在京城当大官,谁也惹不起,谁也不敢惹,不要生气,以后躲着他点就行了。

于河听罢,收拾烂摊子,回到家里。龙女一见就问:“你今天这是怎么了?”

于河就把“白眼狼”撕画的事说了一遍。

龙女听完,说:“于郎,你不要难过,下次我跟你一块去卖,咱们接着画画吧!”

这次他们画了很多美女、花鸟鱼虫,并且,在画完之后,龙女又画了一张斑斓猛虎和一只振翅高飞的雄鹰。

到了集日,龙女和于河来到集上,把所有的画都挂在墙上,美人、花鸟都跟以前一样活了起来,只有那只猛虎和那只雄鹰不会动。

很多人围上来买画,刚卖了几张,“白眼狼”又领着人来了。人们自动闪到一旁,“白眼狼”来到画摊前,看了看墙上的画,没有一张会动,就朝于河走来。

于河忙把妻子拉到身后。“白眼狼”的眼还挺尖,一眼就发现于河身后的姑娘太漂亮了,恐怕这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人,比画上的还好看。

“白眼狼”邪念顿起,他对于河说:“这画不动不要紧,只要这姑娘跟我走就行了”。

说着就上前拉龙女。于河忙去拦挡,白眼狼向狗腿子们摆手:“给我抢回去!”

狗腿子们“呼”地围了上来,上去把于河推到一边就去抢龙女。

突然,只听见一声虎啸,墙上的猛虎“嗖 ”地跳了下来,一下子就扑到了“白眼狼”身上,一口就把他的头给吞了下去。

狗腿子们一看赶紧逃命,这时画上的雄鹰也飞了起来,它奋力扑向狗腿子们,用嘴啄、用翅打,狗腿子们有的被啄瞎了眼晴,有的被击折了胳膊,个个哭爹喊娘,不顾一切地逃命去了。

这会儿猛虎已把“白眼狼”吃了个干净,又回到了画上,雄鹰也回到了画上。人们一看,啊!这画还通人性,它专伤坏人,是替天行道的精灵。要是买回去贴到墙上,镇宅防凶该多好啊!

大伙围上前来,纷纷要求买这两张画。可这画只有两张,龙女就对众人说:“乡亲们,不要急,我们以后一定画更多这样的画。”

于是龙女和于河开始不分白天黑夜地画虎和鹰,每次拿到集上都是一抢而光。

后来,龙女就对于河说:“咱们开个画店,专门为乡亲们画虎和画鹰吧!”

于河非常赞同,于是他们夫妻两人在武强南关开了第一家画店。人们要什么画,他们就画什么画。谁家有了难处,画就可以帮助人们解难;哪儿有了坏人,猛虎和雄鹰就去把他们消灭。

后来,他们画店的名声越来越大,画的画永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龙女就在南关收了很多徒弟。不久,南关就接连办起了许多画店,每到冬闲时节,他们就把画运到各地去卖。

人们一般在过年的时候,把画买回去贴在墙上,以图吉祥如意。后来,人们就把武强产的画叫“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很快就在外地出了名,由于画中的虎和鹰专门惩凶除恶,凡有武强年画的地方就没有人敢胡作非为,后来,画上的美女嫁给勤劳的庄稼汉,神鹰猛虎吃坏人的消息不断在各地传开了,人们过上了太平日子。

武强年画也就成了有名的年画之乡,“武强年画一年鼓一张,不知落在哪一方”的传说,也就从此流传开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