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农村道路交通发展概况介绍

中国农村道路交通发展概况介绍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公路建设起步比较晚,乡村公路更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得到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国新改建乡村道路186.8万公里,其中新增乡村道路59.13万公里。在通路的同时,我国还不断推进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使农村客运车的通达率得到提高。

中国农村道路交通发展概况介绍

我国公路建设起步比较晚,乡村公路更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得到发展。

1.中国农村道路交通发展概况

在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乡村道路处于艰苦创业阶段。

由于国家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发展城市的战略,农村公路建设自然未受重视。人民公社时期,乡村道路建设主要是以“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这一组织形式来完成。人力方面,则是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组织各生产大队、生产队的成员来完成。到1957年,全国通车公路里程已达到25万公里,是1952年的两倍。到1960年,全国县乡道路总里程达到26.8万公里,县乡公路网的雏形初步形成。到1978年年末,全国县乡道路达到58.6万公里,其中达到等级标准的道路约26万公里。

1982年和1984年,国家交通部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国县乡公路建设会议,有力地促进了全国乡村道路建设。1984年至1994年,为进一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供给的落后状况,国家先后实施了七批以工代赈计划。这些计划着重强调资金的集中、重点使用,目标是解决乡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问题。1994年国务院制定了“八七”扶贫计划,用7年左右时间(1994—2000年),集中力量,使当时全国农村贫困地区的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980—1995年我国公路里程增长了27.4万公里,其中县乡道路占80%以上,公路建设总投资超过2600亿元,但其中乡村道路投资不到10%,主要依靠民工建勤。到2004年底,我国县乡道路总里程达到142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达到11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达到8.1万公里。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道路作为农村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自然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重点。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加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把乡村道路供给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十一五”期间,全国新改建乡村道路186.8万公里,其中新增乡村道路59.13万公里。由表9-2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全国乡村道路的总里程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底已达到378.5万公里。乡镇和建制村通达率也不断提高,到2010年,全国通达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97%,通达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7.73%。另外据有关数据统计,乡村道路的技术等级和路面状况得到改善,到2010年底,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到全国乡镇总数的96.64%,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到全国建制村总数的81.70%,比“十一五”时期末分别提高了16.42个和28.81个百分点。

在通路的同时,我国还不断推进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使农村客运车的通达率得到提高。到2010年底,全国拥有农村客运车38万辆,农村客运的线路达到9万多条,每日发班车次达到平均120万次,全国乡镇和建制村的通客运班车率已分别达到98%和90%,农民的出行更加方便。

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十二五”我国乡村道路的供给目标是:要在满足通畅的基础上,提高乡村道路的安全性、快速性和舒适度。首先,乡村道路要继续提高通达和通畅度;其次,要完善乡村道路的配套设施,如,路标、危险警告、防护栏等,让农民出行和车辆运输更加安全;最后,要对农村地区的客运站进行重新规划,以方便农民坐车出行。到2020年末,要使全国乡村道路的通达功能全面完成,具备条件的乡镇地区要通上沥青或水泥路,使全国乡村道路的总里程达到370万公里。在此基础上,还要提高全国乡村道路的密度以及服务水平,要形成以县道为局部骨干、乡村道路为基础的干线和支线连接起来、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其成为具有比较高的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以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表9-2: 2006-2010年全国乡村道路通达情况一览

122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124

图9-20:美丽乡村建设前后的农村土路与公路对比(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上图所显示并非同一地方)

案例:农民感叹农村道路交通的巨变

2003年,吴江制定了《2003-2010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划》,市政府提出了8年规划5年完成、3年见效的交通建设任务,根据这一任务,交通职能部门确定了“20、30、40”的总体目标。(www.xing528.com)

所谓“20、30、40”,是指新的路网建成后,吴江绝大部分镇区20分钟内都能上高速,30分钟内都能到达市区行政中心,过境车辆40分钟内离境。陆欣还说:“2008年,是吴江交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我们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目前,纵向的苏震桃、227省道、苏嘉杭、苏同黎与横向的松园公路、沪苏浙高速、318国道一起构筑了吴江‘四纵三横’的交通总格局。”

孙老伯是七都镇的一位老村官,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的情况,他说了一件事,1983年9月,他到吴江参加蚕桑工作会议,1天会议他花了3天时间。“早晨6时,我搭乘七都到南浔的轮船,2个多小时后到了南浔,赶到汽车站买票,买到了11点多的票,到吴江已是下午1点钟左右,找了旅馆住下来,等候第二天开会。那时,南浔回七都的轮船是下午3点,第二天会议结束已是下午3点左右,我根本回不了七都,只得在吴江再住一宿。”孙老伯介绍着,他说,那时,远离吴江的镇村干部到吴江开一次会都要两三天时间,真是不方便。

说起如今七都到吴江的时间,孙老伯感慨万千:“只要半个多小时啊!路又宽又平整,跟以前没法比了。”

2.农村交通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里,仅以江苏省为例,来说明未来几年农村交通发展的灿烂愿景。

2013年初,江苏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从2013年起,用6年时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4万公里,改造四、五类桥梁(危桥)1万座(其中,直接服务于镇村公交的道路2.9万公里,与镇村公交配套的桥梁4600座),配套实施安保和绿化工程。6年过后,也就是到2018年年底,这样的美好景象便会呈现眼前:


——农村公路安全条件明显改善。乡村四级公路双车道比重由2010年的12%提升至38%,全省营运镇村公交配套道路全面改造为双车道四级公路及以上技术等级,桥梁安全状况显著提升,基本消灭四、五类桥梁(危桥),交通标志、标线以及交通安全防护等设施完好率进一步提升。

——农村公路路网通畅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村、规划布点村庄之间的联通度进一步提升,全省农村公路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比重由2010年的27%提升至30%;农村物流点、现代农业园、规模化农村旅游点等新型结点的对外出行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有力促进农村商贸流通和农村消费增长。

——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沿线的绿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沿线自然风貌得到保护,更具田园风光、水乡风韵,有效策应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和“生态江苏”建设。

结语

看农村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快慢,最直观的方法莫过于看房屋的变迁。总体上说,中国农民对于住房始终都有着固执的情感。只要生活条件略有提高,改善住房便成为第一选项。然而,数千年来,却不得不说,农民住房的变化极为缓慢。泥土(含泥土烧制的砖瓦)、木头、秸秆(茅草、竹子、稻麦等秸秆)一直是农民住房不可或缺的“三大件”。到改革开放之前,虽然有一小部分农民住房是砖瓦结构,但本质上来说依然还是“三大件”(屋顶瓦下还是需要秸秆类材料的)。房屋内部,结构简单,就是卧室、堂屋,陈设也一直是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厨房一般另造一间;厕所也建在房屋不远处,且是露天的。

农民房屋真正发生巨变,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房屋的变化不仅天翻地覆,而且速度极快。

建筑材料上,彻底告别了几千年传统的“三大件”,代之以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内部结构方面,除了卧室、客厅外,厨房、卫生间、书房、甚至健身房都应有尽有,与城市套房甚至别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为显著的变化是:电力的完全使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家用电器的普及等,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几千年的农村所不曾有过的巨大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