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视剧影像叙事伦理介绍

中国电视剧影像叙事伦理介绍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章中国电视剧影像叙事伦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确立之前,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并不发达,而以1993年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抵押贷款150万美金拍摄的《北京人在纽约》为标志,中国电视剧真正开始了商业化运作。据中国各类电视节目受众收视份额调查显示:电视剧收视份额在各类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

中国电视剧影像叙事伦理介绍

第五章 中国电视剧影像叙事伦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确立之前,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并不发达,而以1993年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抵押贷款150万美金拍摄的《北京人在纽约》为标志,中国电视剧真正开始了商业化运作。1990年,湖南经济台与台湾作家琼瑶合作的《还珠格格》系列席卷中国和东南亚华人市场,引爆了中国电视剧的投拍风潮;2000年,广电总局下达限制海外电视剧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政策无疑给热闹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各级电视台及民营企业纷纷将赚钱的目标转向电视剧制作,如飞蛾扑火般将本已热闹的中国电视剧产业搞得更加如火如荼。据中国各类电视节目受众收视份额调查显示:电视剧收视份额在各类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1)尽管国家广电总局大力推行专业化频道,并且三令五申各级电视台除综合频道和影视频道外,一律禁止播出电视剧,但各地电视台显然置若罔闻,北京台除了5套(财经频道)、6套(体育频道)、7套(生活频道)外,其他6套(包括公共频道)节目都有电视剧播出,其他地方电视台更是如此,就连吵得沸沸扬扬的专业化频道阳光卫视的电视剧播出时间也与华娱、星空卫视等综艺频道不相上下。可以说,电视剧越来越成为国内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维系广告收入的生命线,这一方面繁荣了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促进了电视剧艺术的发展和成熟,同时,因为对收视率的盲目追求和巨大商业利润的驱使,许多电视剧制作单位和电视剧播出单位仅将电视剧生产当作创收的手段,放松了或干脆放弃了对电视剧艺术水准和文化价值的追求,电视剧在一片貌似繁荣的生产中,遭遇了娱乐狂欢式的所谓大众文化的强烈冲击,而电视剧影像叙事伦理则逐渐式微,淹没在市场经济和商业利润的欲海之中。电视剧不仅遭受自身艺术形象的毁坏,而且作为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播形式,也极大地并极其危险地影响着“沉默的电视受众”的人文价值和道德观念,其最终影响的将是整个民族的素质和社会的发展。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洛文塔尔对大众文化评价道:在现代文明的机械化生产过程中,个体的衰微导致了真正的艺术特征,它呈现的真正特征是:标准化、俗套、保守、虚伪,是一种媚俗于消费者的商品。大众文化也并非完全如洛文塔尔所言的俗套、虚伪、保守和媚俗,而作为大众文化巨无霸的电视剧作品,一旦陷入庸俗的、标准的,甚至是无聊肤浅的欲望生产之中,则无疑会成为人类精神的剧毒晚餐,侵蚀麻痹失去警觉能力的大众,电视剧影像也如某些电视文化学者形容的一样,成为文化的“刈草机”,削平地方差异并把世界的最后一点文化多样性也剪掉了。而且,伦理式微的图像泛滥使人不自觉地沉迷于感官快乐与刺激之中,非理性的感官享乐,不健康的影像内容如细菌一样侵蚀着消费者的肌体,给整个社会带来众多的负效应,并可能造成一代人的道德沦丧、价值迷失,生活成为飘浮在影像中的空洞,人们因失去人生的意义而无所依附。据统计,全世界每天看电视的人数已近8亿人次;在美国,没有任何传媒能与电视相抗衡,几乎所有的美国家庭都有电视,很多家庭有两三台,这些人平均每天都有大部分休闲时间消磨在电视节目中,媒介为了赢得广告利润,不惜以暴力、犯罪、色情等各种节目吸引观众。有关调查显示,美国青少年平均每年从电视中看到12000个谋杀、抢劫和殴打等暴力镜头,远远高于现实生活中能亲眼所见的暴力事件数量,61%的儿童节目涉及暴力。又有调查显示,工业社会中大部分儿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看电视上,而不是在学校学习中,或者是与亲友的相处之中,如果再把他们用于浏览图书和杂志、看电影和录像、听音乐、玩电脑游戏的时间以及在网上冲浪的时间计算在内的话,媒介影像显然成了儿童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更多的人对这种现象表现忧虑,甚至产生一种“道德惶恐”,认为过多接触媒介,将会导致儿童的暴力和犯罪行为、不负责任的媒介影像将成为社会道德水准丧失、文明行为终止的罪魁祸首。美国著名批评家尼尔·波斯特曼则不无严肃地指出这是一个“童年消逝”的“媒介饱和”时代,儿童们可谓生活在“媒介童年”之中,在这样的童年中,很大程度上,媒介影像决定着儿童的经验以及儿童本身的确切意义,媒介影像成为儿童认识世界和确认认知行为的窗口,电视影像使儿童在“消逝的童年”中过早地进入成人的秘密世界——性、暴力、吸毒和战争,而又同时使成人变得幼稚化。(2)(www.xing528.com)

在国际盛行的娱乐狂欢的大众文化背景下,在国内市场经济和商品生产的大潮中,中国电视剧影像也相当程度地呈现出当下电子媒介共有的文化特性。而且在市场经济和文化商品合法身份的庇护下,这些影像商品越来越多地以一种冠冕堂皇的方式占领了影院和人们的起居室,侵入了人们的私人空间。“人们越来越分不清哪些是编导者的艺术探险,哪些又是他们有意制造的色情狂想和暴力美学”,(3)当我们还远观乐道西方影视作品中充斥的性和暴力元素时,中国影视作品中的狂欢和感官娱乐元素也早已如暗沧洪流般袭来,撼动着中国影视作品的伦理操守和道德防线,中国电视剧近年来的创作现实已经让很多有识之人产生一种“道德惶恐”,电视剧影像的叙事伦理重又提到媒介批评的前沿。中国电视剧“让人想看,大多不好看又不能不看”:精致的作品少,粗制滥造的多;现实题材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戏多;“格格”、“万岁爷”、“长辫子”们活跃荧屏,“清宫”、“武侠”盛行当下。有学者对一段时期的电视节目进行过统计:30多个频道中有11个播放的是清宫戏,7个台是娱乐节目,5个台播放的是纸醉金迷的国内外大款的生活,而只有一个台在播放现实题材电视剧。另外,注重教化的电视剧减少,而追逐低级趣味的电视剧增多,一些电视人缺乏社会责任感,思想功底薄弱,以赚钱为重,一味迎合低级趣味,片面追求感官刺激,一时间“都市言情”粉墨登场,各种婚外恋婚外情、不正当男女关系等都打着艺术创作的幌子堂皇登场,观众便每晚守候在电视机前,沉浸在夜夜笙歌,灯红酒绿,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爱情生活之中,生活失去了应有的追求和斗志。电视剧创作在平庸、粗俗的制作中丧失了艺术的崇高和伦理,在众多文化学人和精英专家对电视剧影像叙事伦理匮乏发出警告和口诛笔伐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电视剧影像叙事伦理的日渐丧失?在这种伦理丧失的过程中,电视剧影像叙事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与受众之间达成一种契约关系?影像的意义生产和交流机制又是怎样形成和发生作用的?

中国文化在大众狂欢和传统怀旧的撞击下,跌跌撞撞地迈进了大众文化的媒体时代,而电视剧文化无疑是当下传播最广、受众最多的文化样式。中国电视剧在中国特殊的文化、政治、经济空间中经历了由各种文化形态和文化功能的转变,应该说,中国电视剧影像表达的大众化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和电视剧制作的商业化运作开始的,而电视剧的影像叙事自然随着电视剧文化身份的转变而转变,由以宣教为主要功能的文化宣传品变为今天的大众情感话语叙事和娱乐叙事,而这种娱乐化、大众化叙事转向的深层原因并非市场经济和商业利润的驱使所能囊括殆尽,其中隐藏着电视剧影像欲望叙事与观众之间历史的共谋关系,或者说是电视剧影像叙事与电视受众共同制造了电视剧影像叙事伦理的日渐匮乏和文化迷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