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消费主义时代下的中国当代艺术考察报告

消费主义时代下的中国当代艺术考察报告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当代艺术对学院的进入和当代艺术家在主流体制中的位置如前所述,当代艺术一度被看作主流之外的边缘艺术。但是,从20世纪末以来,这种情形正悄然发生改变,当代艺术正以积极的姿态进入中国的学院和主流体制。2009年11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当代艺术院正式成立。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文化部直属的国家级艺术研究机构,当代艺术院的成立,宣告了当代艺术的主流化进程步伐正在加快。

消费主义时代下的中国当代艺术考察报告

中国当代艺术学院的进入和当代艺术家在主流体制中的位置

如前所述,当代艺术一度被看作主流之外的边缘艺术。但是,从20世纪末以来,这种情形正悄然发生改变,当代艺术正以积极的姿态进入中国的学院和主流体制。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5年起任中国美术馆馆长

许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国强,曾担任上海APEC会议焰火表演总设计师、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视觉特效总监

刘健,在任中国美术学院教学副院长期间,中国美术学院创立新媒体艺术系

徐冰,当代艺术家,自2008年起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2006年,知名的当代艺术策展人范迪安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在他的主持下,一系列与以往展览不同的作品相继进入中国美术馆。虽然从中国美术馆给出的资料来看,2004年到现在的展览中,当代艺术的比例不到全部展览的1/20,但可以看出,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中国美术馆展览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美院新媒体系2008届毕业展现场

2001年,当代艺术家许江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2008年,徐冰以当代艺术家的身份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这表明传统学院派和前卫艺术之间的沟壑正在被填平,庙堂与江湖的界限日渐缩小。2008年,前卫艺术家蔡国强被奥运会组委会聘为北京奥运开闭幕式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这足以说明中国官方对当代艺术家的态度。

在国家体制内的美术学院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尽管从85新潮时期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家就大多出自美院,但就美术学院本身的教学来说,似乎还是铁板一块,不但课程设置与过去没有什么区别,就是稍有出格的前卫作品也会遭到冷落。然而,这种情形在2000年之后明显得到改观。2001年9月,中国美术学院建立了新媒体艺术中心,2003年6月,该院又在新媒体艺术中心的基础上正式建成独立科系,命名为“新媒体系”,系主任是当代艺术家张培力。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新媒体艺术为教学方向的专业系科,开设的课程有摄影、录像、网络、动画、声音、互动装置艺术等,培养目标是:有艺术修养和理论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进行创作研究的艺术人才。在教学上,新媒体系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在新的视野内关注东西方文化的关系,用新媒体创作手法和技术呈现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思索”。新媒体系成立后,组织和参与了大量国内外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的理论与创作活动,如 “第二届全国大学数码媒体大奖赛”、“数码媒体学术研讨会”、“中国当代摄影与录像国际研讨会”、“德国汉诺威电影节——经典电影中国巡回展”,以及《出事了》、《没事》等大型当代艺术展。(www.xing528.com)

2001年,中央美院设计学院也设置了数码媒体专业,共有五个工作室,即数码影像工作室、数码声响工作室、数码动画工作室、EPSON数码影像工作室和数码视频工作室,工作室导师主要有马刚等人。在此基础上,中央美院于2004年筹备实验艺术系,2005年7月,开始接受硕士学位研究生和本科生,现任系主任是当代艺术家吕中胜。试验艺术系的目标是培养“精于综合材料、装置,以及影像等新艺术形式的优秀艺术家”,该系以导师工作室的方式来教学,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以后选择导师工作室,配合以创作实践和艺术思想建设为主的相关课程。2004年,广州美术学院也将当代艺术实验课程作为全院学生的选修课,这一实验课强调“想象力、可能性和实验性”,同时,还鼓励学生与广东美术馆和广州的独立艺术空间如维它命空间、博尔赫斯书店等保持密切合作,以此确保美院学生与当代艺术家自由交流的空间。上述两个事例充分说明了当代艺术课程已经成为美术学院的重要教学部分。

2009年11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当代艺术院正式成立。中国当代艺术院的宗旨是“服务于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战略,弘扬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立足于当代,秉承多元化的当代艺术的价值尺度,促进当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当代艺术领域的学术科研能力,构建能体现时代创新精神和当代文化维度的价值评判体系”。文化部王文章副部长亲自参加了当代艺术院的开幕。罗中立被任命为院长,蔡国强、方力钧、张晓刚、曾梵志、汪建伟、王广义、徐冰、许江、韦尔申等20多位当代艺术家成为该院首批聘请的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文化部直属的国家级艺术研究机构,当代艺术院的成立,宣告了当代艺术的主流化进程步伐正在加快。

吕胜中陪同国外艺术家参观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 2009

2009年,在王文章副部长的主持下,中国艺术研究院针对当代艺术开展了专项调研,调研小组由张晓凌和梁江担任组长,梁江执笔撰写了题为《中国当代艺术在海内外备受关注,文化部门需审慎分析区别对待》的报告,并作为官方报告上报。

中央美院实验艺术教学教室

近十年来,官方美术学院举行的当代艺术展也越来越多,当代艺术展已经和传统的艺术展览一样,成为学院的常态性展览。2004年,“彼·此”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展隆重开幕,这次以“彼·此”为名的展览是继2001年《重庆辣椒》在德国卡塞尔和2003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美术馆的展览之后,四川美术学院第三次大规模的国际艺术交流。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当代艺术展,入选的51件作品都体现出相当的探索性和实验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四川美院在当代艺术创作领域的整体面貌和水平。2008年3月,“五谷杂粮——当代实验艺术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这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由综合艺术系发起并执行。该展览集中展示国内及海外40位艺术家的100余件作品,涵盖绘画、摄影、装置、影像、多媒体戏剧等多种艺术媒介,旨在呈现中国当代实验艺术创作的经验与成果,突显中国美术学院与中国当代艺术史之间的密切关联。这只是川美和国美当代艺术展的一部分,类似的展览也陆续在各大美术院校展开,如2004年川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举办的“痕迹现象”当代艺术展、2005年青岛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半米光”当代艺术展、广州美术学院的当代艺术团体——“木棉艺术群体”展以及2009年湖北美院举办的“耳语——当代艺术展”等等。从这些展览的当代性和参与美院数量逐渐增多等方面来看,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展览在全国的各大美术院校渐成普遍之势。

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院成立开幕式:王文章(左四)、董伟(左三)、罗中立(右三)、刘大为(左二)、杨晓阳(左五)、王能宪(右二)、高显莉(右一)、陈丹青(左一)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执笔撰写了《中国当代艺术在海内外备受关注,文化部门需审慎分析区别对待》的调研报告

综上所述,从当代艺术家进入国家体制中并占据一定的重要位置,国家美术馆对于当代艺术的接纳,以及美术学院中当代艺术课程的设置及展览等方面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国的当代艺术正逐渐被中国主流体制接纳,而这一革命性转变将会对当代艺术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