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儿童品行障碍:定义、症状及治疗方法

儿童品行障碍:定义、症状及治疗方法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章儿童品行障碍一、定义儿童品行障碍指在儿童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性攻击多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男性品行障碍的儿童,表现为强奸、猥亵女性,女性品行障碍的儿童易受诱骗发生性行为,以后发展为卖淫和淫乱行为。

儿童品行障碍:定义、症状及治疗方法

第十章 儿童品行障碍

一、定义

儿童品行障碍指在儿童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影响儿童少年本身的学习和社会化功能,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

二、病因

1.生物学因素

有研究表明,品行障碍与遗传因素、气质、神经心理缺陷、生理功能异常、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

2.心理因素

儿童早期在心理与行为发展上的一些偏离将导致儿童晚期发生品行障碍。

3.社会因素

大量研究证明不良的家庭环境与品行障碍的发生明显相关。

三、临床表现

1.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侵犯和攻击他人的行为,可表现为躯体攻击或语言攻击。

(1)幼儿期表现:2~3岁时的攻击性行为表现为暴怒发作、屏气发作、吵闹,以后渐变为违拗和拒绝服从。

(2)学龄前表现:在幼儿园易激动,好推拉或动手打小朋友。

(3)学龄期表现:行为攻击明朗化,言语伤人、打架斗殴、课堂上骚扰别人、对抗老师等,可能还伴有威逼恐吓其他弱小儿童、勒索他人钱财等行为。

(4)青春期表现:暴力对抗父母甚至殴打父母。性攻击多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男性品行障碍的儿童,表现为强奸、猥亵女性,女性品行障碍的儿童易受诱骗发生性行为,以后发展为卖淫和淫乱行为。

2.说谎

表现为经常有意或无意地说假话,一般发生在7岁之后。

3.偷窃

偷窃行为往往始于学龄期,未经别人同意或在别人不在时拿走别人的钱物。

4.厌学、逃学或离家出走

表现为厌学、弃学、不交作业、经常旷课和外出游荡不回家。一般始于学龄期。

5.破坏行为

破坏他人东西或公物,年幼时多破坏自家物品。

6.纵火

喜欢玩火柴、烧纸片,以玩火为乐。

7.物质滥用

吸烟、酗酒和吸毒。

四、诊断

(1)过分好斗或霸道。

(2)残忍地对待动物和他人。

(3)严重破坏财物。

(4)放火。

(5)偷窃。

(6)反复说谎。

(7)逃学或离家出走。

(8)过分频繁地大发雷霆。(www.xing528.com)

(9)反抗性挑衅行为。

(10)长期严重的不服从。

至少有上述症状表现中描述的行为之一且明确存在六个月或更长时间,并且不是由于其他精神疾病引起,均可做出诊断。

五、鉴别诊断

1.注意缺陷伴多动性障碍

50%的注意缺陷伴多动性障碍儿童伴有品行障碍,服用中枢兴奋剂后行为症状可得到明显控制。

2.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为发作性,经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后常会恢复正常。

3.抽动秽语综合征

患儿具有不自主的抽动发作,或伴有强迫性冲动性骂人、秽语,也可伴有攻击行为。应用氟哌啶醇治疗有效。

4.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

有思维障碍、感知觉异常和言语异常等分裂症的基本表现,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行为异常可改善。

5.癫痫

根据发作时的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史、脑电图可做出鉴别。

6.精神发育迟滞

根据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的特点容易鉴别。

六、治疗

本症治疗效果较差,重在预防。优生优育,干预高危儿,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具体干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行为矫正治疗

包括阳性强化法和惩罚法,目的是改变患儿的不良行为。

2.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治疗

改变家庭功能结构,从而改变儿童的行为。

3.父母管理训练

训练父母在管理儿童时采用亲近社会的行为方式,包括改变父母和儿童之间异常的相互作用模式。

4.社交技能训练

主要针对品行障碍儿童各种影响人际互动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来进行。

5.社区治疗

发展社区干预计划,借助社区的力量来帮助这些儿童青少年

6.药物辅助治疗

氟哌啶醇、碳酸锂和普萘洛尔等药物对控制部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和暴怒发作有效。

img10病例

患儿,男,13岁,中学生。不服管教,违犯学校纪律,打架斗殴2年余。

患儿自上中学后表现为爱说谎,逃学,打群架,不听家长和老师的教导,稍有不满意就爱大发脾气,做事不顾后果,冲动,经常在小区搞破坏,不是把路灯用石头打坏,就是把绿化带的花草全拔了,拿小刀划在小区停的车辆,使得邻里关系变差,父母管教无用,甚至仇恨父母。花钱大手大脚,没钱花的时候常找低年级学生要,不给就打,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同学们都怕他,不敢和他交往,同学关系差。不写作业,考试时撕卷子,又不能让其退学,老师对此很头痛。

患儿为第二胎第一产,足月剖宫产,出生时无窒息。说话走路与同龄儿无异。自幼由保姆带大,父母工作忙很少顾及孩子。幼时多动,破坏性强,买的玩具全都摔坏,拆零散,喜欢招惹小朋友。

家族史:其父亲脾气暴躁。

精神科检查:神志清,精神可,不主动交流,问其问题回答时有敌对情绪,认为父母不应该带他来医院,自己什么病都没有,对父母态度恶劣,发怒,不进诊室。拒绝检查。

诊断:品行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