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印尼:榴莲之乡,物廉价优

印尼:榴莲之乡,物廉价优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洋有句俗话“榴莲下,纱笼脱”,意思是为吃榴莲,不惜把穿在身上的纱笼拿去典当。榴莲印尼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多次登陆地。榴莲的模样绝不能说漂亮,也无特别之处。榴莲树一般高约30米,树冠巨大,枝叶婆娑。榴莲在印尼不贵,一个约6块人民币。印尼本身自产榴莲,但是每年还要从泰国进口榴莲。

印尼:榴莲之乡,物廉价优

1.榴莲下,纱笼脱

印尼地跨赤道,又四面环海,常年平均气温为25℃—27℃,且土地肥沃,非常适宜热带水果的种植和生长。所以,印尼的热带水果极为丰富。如“水果之王”榴莲,“水果之后”山竹,以及芒果、红毛丹、杜古、蛇皮果、木瓜、人心果、牛心果、西番莲、菠萝、番荔枝、鳄梨、柚、橙等。有的水果品种繁多,如香蕉就有几十个品种。

南洋有句俗话“榴莲下,纱笼脱”,意思是为吃榴莲,不惜把穿在身上的纱笼拿去典当。之所以得名“榴莲”这个充满诗意的名称,可能是和人们对它“流连忘返”的程度有关吧。据说这名字还和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有些瓜葛呢。

榴莲

印尼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多次登陆地。当地华侨传说:郑和船队有一次面临粮尽水竭的狼狈境地,无奈之际有水手冒死试吃榴莲,结果味道之好令他们喜出望外。后来这些水手中,有些人留下来成了华侨。郑和把这个身上长满刺的怪水果,取名“榴莲”,暗指其水手吃了榴莲流连忘返而不愿回国。

这里榴莲很多,价格也便宜。房屋之间相隔很远的空地上都长满了榴莲树。人们一提起榴莲就会说到泰国。其实榴莲的出生地是印尼,成名于泰国。这有点像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阿拉伯数字,却由阿拉伯人将它传播出去。印尼的伊里安岛盛产榴莲。榴莲的模样绝不能说漂亮,也无特别之处。足球般大小,木质状外壳,颜色略黄,密生三角刺,一般重2千克左右。其散发的气味一般人是不敢恭维的,有一股北方的臭豆腐夹杂着洋葱的混合臭气。榴莲树一般高约30米,树冠巨大,枝叶婆娑。树叶长圆,顶端较尖,花色淡黄。

榴莲树

每年的6—7月份是榴莲的丰收热卖时期,超级市场里、水果店里、街边的地摊上,榴莲排山倒海似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令人很难以抵挡。榴莲在印尼不贵,一个约6块人民币。其实这个“水果之王”是一种很有争议性的水果,喜欢的人说它香,讨厌它的人说它臭。据说,切开榴莲之后不要将榴莲壳丢掉,吃完之后再用壳盛水,饮用这种水可除口中异味。印尼本身自产榴莲,但是每年还要从泰国进口榴莲。在大芒果街上就有常年卖泰国榴莲的小摊,原因是印尼本地的榴莲个大,但核大肉少;泰国榴莲正好相反,个虽小,但核小肉厚,吃起来过瘾。不过要比其味,还是印尼的榴莲味浓。在热带,吃榴莲最佳方法是:将榴莲的果肉抠出,装在容器里,放进冰箱冰镇2个小时。这样,吃起来既没有了臭味,又清凉甘甜、香醇解暑。

除了榴莲飘散着一种臭味外,在印尼还有一种食物—臭豆,物如其名,臭不可挡。未剥开的臭豆看上去有点像刀豆,长长的一条,剥开之后取出的豆,就是臭豆了。市场上卖的多数是还未剥开的,在超市的必定是已经剥好了的,但是价格就要贵得多了。臭豆有强肾的功效,是很好的食疗食品。印尼菜很多时候需要用臭豆做配料,当地华人则喜欢将臭豆和虾一起炒,或者用臭豆煮三层肉。吃完臭豆之后口中必定留有臭味,不急,印尼人有除臭小诀窍—吃完臭豆来一小根生黄瓜,臭味尽除。

印尼最有特色水果的当属蛇皮果了。很多对蛇有着敬畏心理的人,开始都不敢吃。印尼瓜哇中南部日惹的方圆十几公里内,种植的都是这种水果。

蛇皮果状如鸡蛋上尖下圆,形状大小更像毛桃,或者大蒜头。在印尼市场上销售的蛇皮果,其外壳上的毛刺已被除去,显得光滑。果皮呈褐色,由小鳞片构成,极像蛇皮。每一个小鳞片的上部似乎能与果皮分离,但其下部连成一个整体。果皮很薄,较硬,如果不小心的话,能将手指划破。把皮剥开,然后把一层薄薄的皮撕掉,就会见到果肉了。很多人初次看到都会害怕而不敢吃这种果实。(www.xing528.com)

印尼蛇皮果

剥开果皮后,果肉也形似大蒜头,白色,有时略带黄色,呈瓣状。一般3—4瓣,其中有一两瓣较小。肉质似椰肉,咬起来很爽脆。大的瓣中有硬核,有如剥开后的栗子,有两面是平的,另一面近似圆面,深棕色。果肉气味微带酸臭,入口以甜味为主,略带酸味。不过不同的地方所产的品种味道也略有差异,有些品质较差的会有臭味,而且肉质干硬,非常的酸涩。印尼巴厘岛产的蛇皮果最好,肉质甜中带酸,果肉饱满像苹果一样的爽脆,果核也比较小,带有淡淡的香气。据说蛇皮果还有美容的效果,所以印尼市面上也有用蛇皮果做的保养品。

除了特色水果,还有印尼人使用野生植物资源制作的味道独特的糕点。在印尼,许多糕点都离不开香兰叶汁,用椰子浆、木薯粉及棕榈树糖,加水搅拌均匀之后,和成包饺子似的硬度,塞入铁皮模子里,用铁盘盛着,放进烤炉制成曲奇饼。这是荷兰式曲奇饼的印尼化,味道自然非同一般。

当地的木薯酒糟则是将木薯剥皮、水浸几个小时去毒,煮熟后加上发酒饼,搅和均匀后放入洁净的容器,封闭让其发酵一两天,产生香甜的酒味后,用香蕉叶包好,用椰子叶梗做的签子穿好固定住,就可以上市贩卖。

用野生树叶包装的木薯酒糟

邦加的荷兰式的千层黄油蛋糕,是印尼人婚宴、生日及新年必备之物,但又并非全部按荷兰的方法制作。经过当地人因地制宜的改良,一般用牛奶、黄油、蛋、面粉发酵粉加水稀释,均匀搅拌烤制,诀窍在于那层加有印尼香料的材料,与正宗的荷兰蛋糕不同,而且每家都有其祖传配方秘不示人。制作这种蛋糕的是用陶土制成的土烤锅,里面放进散热性能极佳的沙子。烤锅下面烧木柴,上面有一个圆形铁盘,用几根铁线串拿起来,方便拎起来一层一层浇注原料,烧上木炭,使热力上下夹攻。因配方不同,每家风味各异。

当地最平民化的食品窝打,用鱼蓉与红葱头加上木薯淀粉,用香蕉叶包着烧烤而成,1000盾(约0.8元人民币)一个。窝打蘸酸醋、大蒜蓉辣椒及糖调制的酱汁,或中国面酱吃,别有风味。印尼人也吃粽子。印尼棕子以糯米加椰子浆煮熟后,加入肉末,搀入事先炒好胡椒、香菜子做的馅料,用香蕉叶包好加以烧烤,其香味四溢。如果稍微注意一下,你就会发现印尼邦加的本土式的美食,不论菜肴还是糕点,都离不开那里丰盛的农产品,如椰子、棕榈树糖、棕榈油制成的人造黄油、木薯、香兰、辣椒、香茅、胡椒、香菜子、丁香、黄姜、沙姜、莨羌、红葱头等各种香料。

粽子

邦加当地劳动市场狭小,很多邦加人跑到爪哇岛、雅加达发展,开始碰到困难时多数是丈夫打工,妻子做点心卖。也有夫妻专心开拓糕点业的。邦加的名点荷兰式千层黄油蛋糕,不仅进入超市、酒店和咖啡厅,并且打入了国际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