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后小便不通治疗方法简介

产后小便不通治疗方法简介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产后小便不通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者,称为“产后小便不通”。《诸病源候论》首载“产后小便不通候”。《妇人大全良方》记载用木通散治产后小便不通。新产妇因难产、产伤、体虚等原因导致产后尿潴留,常发生在产后12小时内。产后多虚,治疗以温阳化气为主,不可滥用通利,损伤正气。产妇臀位产后,产后2天,小便点滴不通。补气通脬饮是《沈氏女科辑要》有效良方:用于产后肺脾气虚之小便不通。

产后小便不通治疗方法简介

第五节 产后小便不通

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者,称为“产后小便不通”。以初产妇难产、产程长及手术助产者多见,是产后常见疾病之一。多发生于产后3日内,亦可发生于产褥期中,以初产妇、滞产及手术产后多见。《诸病源候论》首载“产后小便不通候”。《妇人大全良方》记载用木通散治产后小便不通。明代《万氏女科》指出:“又有恶露不来,败血停滞,闭塞水渎,小便不通……加味五苓散主之。”清代《医宗金鉴》云:“产后热邪夹瘀血流渗胞中,多令小便淋闭,宜四物汤加蒲黄、瞿麦、桃仁、牛膝、滑石、甘草梢、木通、木香治之。”西医学之产后尿潴留可参照本病论治。

一、临床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主要病机为膀胱气化失司,膀胱气化不利,可致小便不通。常见分型有气虚肾虚、血瘀。《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常的原因,与产后多虚及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液和肾司二便功能失常等有关。若肺脾气虚,肾阳不足,或瘀血阻滞,可致膀胱气化失常而发为本病。

1.气虚 素体虚弱,肺气不足,复因产时耗气伤血,肺脾之气益虚,膀胱气化无力致小便不通。

2.肾虚 素体元气虚,产时失血耗气,致肾虚气化不及,膀胱气化失司而致溺不得出。

3.血瘀 产程过长,滞产逼脬,膀胱受压过久,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膀胱气化不利,溺不得出。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病史:可有产程过长、失血过多或难产、手术助产等病史。

②症状:新产后,排尿困难,点滴而下,小腹胀满,坐卧不安,甚或癃闭不通。

③检查:注意是否有下腹膨隆、膀胱充盈、触痛。并检查子宫复旧情况,有无阴道前壁、膀胱膨出。

(2)鉴别诊断:产后小便淋痛。两者皆为产后排尿困难。产后小便淋痛以小便频急,欲出未尽为特征,或见恶寒发热等表现,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

2.辨证思维 本病辨证重在辨虚实。若产后小便不通兼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为气虚;若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为肾虚;若有产伤史,尿色略混浊带血丝,为血瘀。

病因病机示意图

(三)治则思维

治疗以补气温阳,化气行水以利膀胱气化,但不可滥用通利之品。新产妇因难产、产伤、体虚等原因导致产后尿潴留,常发生在产后12小时内。产后多虚,治疗以温阳化气为主,不可滥用通利,损伤正气。针灸和外敷起效快,副作用少,应配合使用。若经调摄6~8小时后仍不能解小便,应考虑导尿。

(四)辨证论治

1.气虚

【证候】 产后小便不利,甚至闭而不通,小腹胀满不适,面白少华,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辨证】 产后气虚,膀胱气化失职,故见小便不利或不通;尿液积蓄于膀胱,故小腹胀满不适;气虚中阳不振,故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面白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缓弱,均为气血虚弱之征。

【治法】 补气升清,化气行水。

【主方】 补气通脬饮(《女科辑要》)。

【处方举例】 黄芪15g,麦冬9g,通草9g。

2.肾虚

【证候】 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满而急,或小便色白而清,点滴而下,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润,脉沉迟。

【辨证】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则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尿液蓄积膀胱,不得排出,故小腹胀满而急;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均为肾气不足之象。舌淡苔润,脉沉迟,亦为肾虚之征。

【治法】 补肾温阳,化气行水。

【主方】 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处方举例】 熟地黄12g,山药12g,山茱萸9g,牡丹皮9g,茯苓12g,桂枝6g,泽泻9g,附子6g,牛膝9g,车前子12g。

3.血瘀

【证候】 产时不顺,或产时损伤膀胱,产后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尿色略混浊带血丝,小腹胀急疼痛。舌正常或暗,脉涩。

【辨证】 产程过长,滞产逼脬,膀胱受压过久,气血运行受阻,瘀血阻滞,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尿色混浊带血丝;尿液潴留膀胱,故小腹胀急疼痛。脉涩为瘀血阻滞之征。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主方】 加味四物汤(《医宗金鉴》)。(www.xing528.com)

【处方举例】 熟地黄12g,川芎6g,白芍9g,当归9g,蒲黄6g,瞿麦9g,桃仁6g,牛膝9g,滑石9g,甘草梢6g,木香9g,木通9g。

(五)病程观察

1.在气虚证型中,若多汗、咽干口燥者加五味子生地黄葛根以生津养阴。

2.在肾虚证型中,若腰痛甚者,加杜仲巴戟天以补肾强腰;若小腹下坠者,加党参、黄芪以益气升阳。

(六)预后转归

本病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若失治,膀胱过度膨胀可致破裂,或肌肉失去张力而难以恢复,膀胱积尿过久,易感染邪毒影响产褥期恢复。

(七)预防与调护

产后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解小便,产后4小时即让产妇排尿,排尿困难者,应消除产妇紧张怕痛心理,多饮水,鼓励产妇坐起排尿。

(八)疗效评定

1.治愈 小便自解,顺畅,无诉不适。各项检查正常。

2.好转 小便自解,欠畅,偶觉下腹痛,各项检查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3.未愈 小便不能自解,行导尿。

二、名家医案

1.张建云医案——肺脾气虚,膀胱气化不利

陈某,女,26岁,已婚。

【就诊日期】 1995年3月16日。【主诉】 产后2天,小便点滴不通。

【现病史】 产妇臀位产后,产后2天,小便点滴不通。小腹胀急疼痛.头晕心悸,神疲乏力少言,面色img94白无华,腰酸肢楚。

【查体】 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诊断】 产后小便不通。

【辨证】 肺脾气虚,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 益气生津,宣肺行水。

【方药】 黄芪30g,麦冬12g,通草10g,杜仲12g,桔梗6g,炙川麻黄6g,甘草6g。2剂小便通,连服2剂,小便如常。

【按语】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小便的正常排出,有赖于膀胱气化的调节,而膀胱的气化,又与脾气之传输,肺气之肃降,及肾气之开阖密切相关。补气通脬饮是《沈氏女科辑要》有效良方:用于产后肺脾气虚之小便不通。方中黄芪补气益肺脾之虚。气旺则水行。麦冬养阴液。通草甘淡利小便。全方共奏益气生津利尿之剂。方虽简,而效捷,其加味,用桔梗为升提肺气,拟下病上取,提壶揭盖之意。甘草利中。

[选自张建云.补气通脬饮治验三例.黑龙江中医药,2002,4:34]

2.赵鸿汉医案——产后阴血骤虚,气化不利,无力行水

王某,女,28岁,已婚。

【就诊日期】 2006年6月24日。

【主诉】 产后8天小便不通。

【现病史】 产妇于2006年6月14日住市妇幼保健院,6月16日生一男婴。产后遂致小便不通,住院8天服用中西药尽无显效,每日靠插管导尿,非常痛苦。现少腹拘急腹满坠,烦躁坐卧不安,欲哭不能,小便点滴不下。

【查体】 舌淡、苔薄、脉虚弱。

【诊断】 产后小便不通。

【辨证】 产后阴血骤虚,气化不利,无力行水。

【治法】 补气益阴利水。

【方药】 芍药20g,炙甘草15g,黄芪15g,路路通10g。1剂,急煎服250ml。服药后约2h有尿意,小便自利,腹胀痛消。

【按语】 产妇产后小便不通皆由素体较差,加之产后阴血骤虚,气化不利,无力行水,下焦肝肾膀胱两脏一腑尽受其伤。因肝为藏血之脏,又主疏泄周身气机,有利于三焦水道通畅,“气行则水行”。肾为主水之脏,为人体阴液发源地。周身各脏腑组织之间之阴非此不能滋,为气化之总司,又与膀胱相表里。故肝肾阴血被伤,不能化气行水,则膀胱开合失司,是以小便不通。故用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大补阴血。而芍药善补肝之体(阴血、实质),泄肝之用(功能、阳气),是调整肝功(疏泄)抑制亢阳之要药。炙甘草益气复阴,和中缓急。芍草合用有“人参之气味”,补阴血而又益气,佐以黄芪以助补气益阴利水之功,亦取有形阴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可以疾生其阴,更符合阴阳相求之义。使以路路通引药直达病所,启闭开合则小便自利,由此,调节脏腑之阴(血),助其气化之行,水道畅利则疾病自愈,实为益气行水治病之本之良剂。

[选自赵鸿汉.芍药甘草汤配黄芪、路路通治产后小便不通2例.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5(1):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