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脊神经解剖图谱-脊神经节段、交感干与膈神经

脊神经解剖图谱-脊神经节段、交感干与膈神经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检索关键词脊神经、脊髓节段、脊神经节。发自交感干连于脊神经的称灰交通支,多由无髓纤维构成。一般认为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管的浆膜。膈神经受刺激时可产生呃逆。

脊神经解剖图谱-脊神经节段、交感干与膈神经

脊神经(spinal nerves)

1.与脊髓相连的神经为脊神经,共31对,每对脊神经连于一个脊髓节段。

2.31对脊神经分5部分,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

3.每对脊神经借前根连于脊髓前外侧沟;借后根连于脊髓后外侧沟。

4.一般前根属运动性的,后根属感觉性的,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

5.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附近形成椭圆形的膨大称脊神经节,内含假单极的感觉神经元,其中枢突构成脊神经后根,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至感受器。

见图12-2、图12-3、图12-43。

检索关键词

脊神经、脊髓节段、脊神经节。

脊神经中的四种纤维成分

1.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感受器。

2.躯体运动纤维,发自脊髓前角,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

3.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血管和腺体。

4.内脏运动纤维,发自胸腰段脊髓侧角或骶副交感核,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心肌、平滑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见图12-2。

检索关键词

脊神经、躯体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内脏运动纤维。

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1.脊膜支,也称窦椎神经,每条脊膜支都接受来自邻近的灰交通支或来自胸交感干的分支,然后再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成横支、升支和降支分布于脊髓被膜、血管壁、骨膜、韧带、椎间盘等处。

2.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发自脊神经连于交感干的为白交通支,多由髓纤维构成。发自交感干连于脊神经的称灰交通支,多由无髓纤维构成。

3.后支,为混合性,较细,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或骶后孔向后走行,除骶神经外,一般脊神经后支绕上关节突外侧向后行至相邻横突之间再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4.前支,为混合性,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肌肉及皮肤等。

见图12-2。

检索关键词

脊神经。

颈丛(cervical plexus)

1.颈丛由第1~4颈神经前支交织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始端的前方。

2.颈丛的主要分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膈神经。

见图12-5、图12-10、图12-11、图12-12、图12-21。

检索关键词

颈丛、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膈神经。

枕小神经(lesser occipital nerve)

1.枕小神经为颈丛的一个分支,主要由C2组成。

2.枕小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分布于枕部及耳郭背面上部的皮肤。

见图12-10、图12-11、图12-12。

检索关键词

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great auricular nerve)

1.耳大神经为颈丛的一个分支,主要由C2~C3组成。

2.耳大神经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向耳垂方向上行,分布于耳郭及附近皮肤。

见图12-10、图12-11、图12-12。

检索关键词

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transverse nerve of neck)

1.颈横神经,也称颈皮神经,主要由C2~C3组成。

2.颈横神经发出后横过胸锁乳突肌表面向前行,分布于颈部皮肤。

3.颈横神经常与面神经之间有交通支。

见图12-10、图12-11、图12-12。

检索关键词

颈横神经,颈皮神经。

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

1.锁骨上神经为颈丛的一个分支,主要由C3~C4组成。

2.锁骨上神经发自颈丛,分内侧、中间和外侧3组行向下外。

3.依次穿过颈筋膜浅层和颈阔肌下部,跨越锁骨的前面,分布于颈侧区、胸壁上部和肩部的皮肤。

见图12-11、图12-51。

检索关键词

锁骨上神经。

膈神经(phrenic nerve)

1.膈神经为颈丛的一个最重要的分支,主要由C3~C5组成。

2.膈神经经前斜角肌前面降至该肌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此后,有心包膈血管伴行经肺根前方,在纵隔胸膜与心包之间下行,于膈中心腱附近穿入膈肌。

3.膈神经中的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及膈下面的部分腹膜。一般认为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管的浆膜。

4.膈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是同侧半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有窒息感。膈神经受刺激时可产生呃逆。

见图12-12、图12-22、图12-23、图12-24。

检索关键词

膈神经。

副膈神经(accessory phrenic nerve)

1.国人副膈神经出现率约为48%,常见于一侧。

2.副膈神经可发自第4、第5或第6颈神经,多在膈神经外侧下行,于锁骨下静脉上方或下方加入到膈神经内。

见图12-24。

检索关键词

副膈神经。

臂丛(brachial plexus)

1.臂丛由第5~8对颈神经前支和第1对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纤维组成。

2.臂丛经斜角肌间隙穿出,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继而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

3.臂丛的5个来源(也称神经根)反复分支、组合后,最后形成3个束。在腋窝内,3个束分别从内侧、后方、外侧包围腋动脉中段,因而分别称为臂丛内侧束、后束和外侧束。

4.臂丛的主要分支: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

见图12-11、图12-12、图12-51、图12-52。

检索关键词

臂丛、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胸长神经(long thoracic nerve)

1.胸长神经主要由C5~C7组成。

2.胸长神经起自神经根,经臂丛后方进入腋窝,沿胸侧壁前锯肌表面伴随胸外侧动脉下行,分布于前锯肌和乳房

3.损伤胸长神经可引起前锯肌瘫痪,肩胛骨脊柱缘翘起出现“翼状肩”体征。

检索关键词

胸长神经、翼状肩。

胸背神经(thoracodosal nerve)

1.胸背神经是臂丛的一个分支,主要由C6~C8组成。

2.胸背神经起自后束,沿肩胛骨外侧缘伴肩胛下血管下行,分布背阔肌。

3.乳癌根治术清除淋巴结时,应注意勿伤此神经。

检索关键词

胸背神经。

腋神经(axillary nerve)

1.腋神经是臂丛的一个分支,主要由C5~C6组成。

2.腋神经发自臂丛后束,与旋肱后血管伴行向后外,穿过腋窝后壁的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

3.腋神经发出的肌支分布于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称为臂外侧上皮神经,自三角肌后缘穿出,分布于肩部、臂外侧区上部的皮肤。

4.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或被腋杖压迫,都可造成腋神经损伤而导致三角肌瘫痪,臂不能外展,肩部、臂外上部感觉障碍

5.由于三角肌萎缩,肩部可失去圆隆的外形。

检索关键词

腋神经、臂外侧上皮神经、三角肌。

肌皮神经(musculocutaneous nerve)

1.肌皮神经是臂丛的一个分支,主要由C5~C7组成。

2.肌皮神经自臂丛外侧束发出后,向外侧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间下行,发出的肌支分布于这3块肌。

3.肌皮神经皮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经肱二头肌下端外侧穿出深筋膜,称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

检索关键词

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

正中神经(median nerve)

1.正中神经为臂丛的一个分支,主要由C6~T1组成。

2.正中神经由两根合成,发自内、外侧束,两根夹持腋动脉。

3.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自肱动脉外侧、前面、内侧至肘窝。

4.穿旋前圆肌及指浅屈肌腱弓,于前臂正中下行,在指浅、深屈肌之间达腕部。

5.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进入腕管,于掌腱膜深面到达手掌。

6.正中神经在臂部一般无分支,在肘部及前臂发肌支(骨间前神经)支配前臂屈肌;在屈肌支持带下方发出正中神经返支支配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在手掌发数支指掌侧总神经。

7.正中神经损伤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能力减弱、拇、示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手掌显平坦,称为“猿手”,感觉障碍以拇、示和中指的远节最为显著。

见图12-49、图12-50、图12-55、图12-61。

检索关键词

正中神经、骨间前神经、指掌侧总神经、猿手。

尺神经(ulnar nerve)

1.尺神经为臂丛的一个分支,主要由C8、T1组成。发自臂丛内侧束。

2.尺神经在肱动脉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臂中点穿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在肘部行于尺神经沟;前臂于尺侧腕屈肌与指深屈肌之间;腕部在豌豆骨桡侧、腕横韧带浅面、掌腱膜深面入手掌。

3.尺神经在臂部未发分支;于前臂发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的尺侧半;在腕关节上方发出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尺侧2个半手指背侧面皮肤。

4.尺神经在豌豆骨桡侧分浅、深两终支,浅支分布于尺侧1个半手指掌面和小鱼际表面皮肤,深支支配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和3、4蚓状肌。

5.尺神经损伤表现为屈腕能力减弱,环、小指远节指关节不能屈曲,小鱼际肌萎缩,各指不能互相靠拢,各掌指关节过伸,出现“爪形手”。手掌、手背内侧缘皮肤感觉丧失。

见图12-49、图12-50、图12-54、图12-59、图12-60、图12-62。

检索关键词

尺神经、爪形手。

桡神经(radial nerve)

1.桡神经是臂丛后束发出的最粗大神经,主要由C5~T1组成。

2.桡神经在腋窝内位于腋动脉后方,并伴肱深动脉向下外行;经肱三头肌与肱骨后面的桡神经沟之间,旋向下外行,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过外侧肌间隔至肱桡肌与肱肌之间,在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深两终支。

3.桡神经在臂部发出: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皮支分布于臂后及前臂后面的皮肤;肘关节支至关节。

4.桡神经在肘部发出:浅支经肱桡肌深面,于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向背侧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及桡侧2个手指背面皮肤;深支穿旋后肌,在前臂背侧分支支配前臂伸肌。

5.桡神经损伤表现为前臂伸肌瘫痪,抬前臂时呈“垂腕”状,第1、2掌骨间背面皮肤感觉障碍明显。

见图12-53、图12-56、图12-57、图12-58。

检索关键词

桡神经。

肩胛背神经(dorsal scapular nerve)

1.肩胛背神经为臂丛的一个分支(C4~C5)。

2.肩胛背神经起自神经根,穿中斜角肌向后越过肩胛提肌,在肩胛骨与脊柱间伴肩胛背动脉下行,分布于菱形肌和肩胛提肌。

检索关键词

肩胛背神经。

肩胛上神经(suprascapular nerve)

1.肩胛上神经为臂丛的一个分支(C5~C6)。

2.肩胛上神经起自臂丛的上部,向后经肩胛上切迹进入冈上窝,伴肩胛上动脉一起绕肩胛冈外侧缘转入冈下窝,分布于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关节。

3.肩胛上切迹处神经最易受损伤,表现为冈上肌、冈下肌无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检索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肩胛下神经(subscapular nerve)

1.肩胛下神经为臂丛的一个分支(C5~C7)。

2.肩胛下神经发自臂丛后束,常分为上、下两支,进入肩胛下肌及大圆肌。

检索关键词

肩胛下神经。

胸内侧神经(medial pectoral nerve)

1.胸内侧神经为臂丛的一个分支(C8、T1)。

2.胸内侧神经发自臂丛内侧束,在腋动、静脉之间弯曲向前,在腋动脉前方与胸外侧神经一支联合,自深面进入并支配胸小肌,部分纤维穿出该肌或在其下缘分布于胸大肌。

检索关键词

胸内侧神经。

胸外侧神经(lateral pectoral nerve)(www.xing528.com)

1.胸外侧神经是臂丛的一个分支(C5~C7)。

2.胸外侧神经发自臂丛外侧束,跨过腋血管前面,穿过锁胸筋膜行于胸大肌深面分布于该肌,同时发支与胸内侧神经分支联合,分布于胸小肌。

检索关键词

胸外侧神经。

臂内侧皮神经(medial 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1.臂内侧皮神经为臂丛的一个分支,主要由C8,T1组成。

2.臂内侧皮神经发自臂丛内侧束,于腋静脉内侧下行,继而沿肱动脉内侧下行至臂中份附近浅出,分布于臂内侧、臂前面的皮肤。

3.在腋窝,臂内侧皮神经常与肋间臂神经之间有纤维交通。

见图12-49、图12-50。

检索关键词

臂内侧皮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medi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1.前臂内侧皮神经为臂丛的一个分支,主要由C8、T1组成。

2.前臂内侧皮神经发自臂丛内侧束,初行于腋动、静脉之间,继而沿肱动脉内侧下行在臂中份浅出与贵要静脉伴行,然后分前、后两支分布于前臂内侧区前、后面的皮肤,最远至腕部。

见图12-49、图12-50。

检索关键词

前臂内侧皮神经。

胸神经前支

1.胸神经前支共12对,第1~11对行于相应肋间隙(肋间神经),第12对行于第12肋肋下(肋下神经)。

2.肋间神经在肋间内、外肌间,肋血管下方循肋沟前行,于腋前线处发出外侧皮支,上6对在胸骨侧缘浅出,称前皮支。

3.下5对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行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于腹直肌外缘进入腹直肌鞘,于腹白线附近浅出,称前皮支。

4.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皮肤的节段性分布最为明显,由上向下依次排列:T2相当于胸骨角平面,T4相当于乳头平面,T6相当于剑突平面,T8相当于肋弓平面,T10相当于脐的平面,T12相当于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中点平面。

5.临床上常以节段性分布区的感觉障碍来推断损伤平面位置。

检索关键词

胸神经前支、肋间神经。

肋间神经(intercostal nerves)

1.胸神经前支共12对,第1~11对各自位于相应肋间隙中,称肋间神经。

2.肋间神经在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肋间后血管的下方,沿肋沟前行至腋前线附近离开肋骨下缘,完全行于肋间肌之间。

见图12-29、图12-30、图12-31、图12-32、图12-33。

检索关键词

肋间神经、胸神经前支。

腰丛(lumber plexus)

1.腰丛由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及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

2.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方,除发出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的肌支外,还发出许多分支分布于腹股沟区、大腿前部和内侧部。

3.腰丛主要分支有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生殖股神经等。

见图12-36。

检索关键词

腰丛、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生殖股神经。

髂腹下神经(iliohypogastric nerve)

1.髂腹下神经是腰丛的一个分支(T12、L1)。

2.髂腹下神经自腰大肌外侧缘穿出后,经肾后面和腰方肌前面向外下行,经髂嵴上方进入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继续向前行于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之间,最后约在腹股沟管浅环上方3cm处穿腹外斜肌腱膜达皮下。

3.髂腹下神经沿途发支分布腹壁诸肌,并发出皮支分布于臂外侧区、腹股沟区及下腹部的皮肤。

见图12-35、图12-36、图12-39、图12-40。

检索关键词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ilioinguinal nerve)

1.髂腹股沟神经为腰丛的一个分支(L1)。

2.髂腹股沟神经比较细小,自髂腹下神经下方出腰大肌外缘,斜行跨过腰方肌和髂肌上部,在髂嵴前端附近穿过腹横肌,在该肌与腹内斜肌之间前行,继而穿经腹股沟管,伴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下行,自腹股沟管浅环穿出。

3.髂腹股沟神经肌分布于腹壁肌;皮支分布于腹股沟部、阴囊或大阴唇皮肤。

见图12-35、图12-36。

检索关键词

髂腹股沟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1.股外侧皮神经为腰丛的一个分支(L2、L3)。

2.股外侧皮神经自腰大肌外侧缘穿出后,向前外侧走行,越过髂肌表面达髂前上棘内侧,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达股部,在髂前上棘下方5~6cm处穿出深筋膜分布于大腿前外侧部的皮肤。

见图12-35。

检索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

股神经(femoral nerve)

1.股神经是腰丛最大的分支(L2~L4)。

2.股神经初自腰大肌外缘穿出,继而在腰大肌与髂肌之间下行,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经韧带深面、股动脉外侧进入股三角区,随即分为数支。

3.股神经肌支,分布于髂肌、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4.股神经皮支,有数条前皮支分布于大腿及膝关节前面的皮肤。最长的皮支为隐神经,伴随股动脉入收肌管下行,穿出此管后至膝关节内侧下行,于缝匠肌下段后方浅出至皮下后,伴随大隐静脉沿小腿内侧面下行至足内侧缘,沿途分布于髌下、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

5.股神经也发支分布于膝关节和股动脉及其分支。

6.股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屈髋无力,坐位时不能伸膝,行走困难,膝跳反射消失,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见图12-35、图12-36、图12-63、图12-64。

检索关键词

股神经、腹股沟韧带、股三角区、隐神经。

闭孔神经(obturator nerve)

1.闭孔神经是腰丛的一个分支(L2~L4)。

2.闭孔神经从腰丛发出后自腰大肌内侧缘穿出,贴盆腔侧壁前行,与闭孔血管伴行穿闭膜管至股部,分前、后两支,分别经短收肌前、后面下行进入大腿区。

3.闭孔神经发肌支支配闭孔外肌,长、短、大收肌和股薄肌,也常发支分布于耻骨肌。皮支分布于大腿内侧面皮肤。

4.闭孔神经也发细支分布于髋、膝关节。

5.副闭孔神经沿腰大肌内侧缘下行,在耻骨肌后面跨过耻骨上支后分布于耻骨肌、髋关节,并与闭孔神经间有交通。

6.闭孔神经前支约在股中部先穿行长收肌分支后,再进入股薄肌。临床用股薄肌替代肛门外括约肌手术时,应注意保留此支。

见图12-35、图12-36、图12-37、图12-38。

检索关键词

闭孔神经、副闭孔神经、闭孔神经前支。

生殖股神经(genitofemoral nerve)

1.生殖股神经为腰丛的一个分支(L1、L2)。

2.生殖股神经自腰大肌前面穿出后,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分成生殖支、股支。

3.生殖支于腹股沟管深环处进入该管,分布于提睾肌和阴囊(或随子宫圆韧带分布于大阴唇)。

4.股支穿过股鞘和阔筋膜分布于股三角部的皮肤。

5.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或盲肠后位的阑尾手术时,常易损伤及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应注意。

见图12-35、图12-36、图12-65。

检索关键词

生殖股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骶丛(sacral plexus)

1.骶丛由第4腰神经前支余部和第5腰神经前支合成的腰骶干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前支组成,是全身最大的脊神经丛。

2.骶丛位于盆腔内,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髂血管后方,左侧骶丛前方有乙状结肠。右侧者前方有回肠襻。

3.骶丛的损伤较多见,常由于盆腔器官如子宫、直肠的恶性肿瘤浸润或扩散造成,可出现疼痛及多个神经根明显受累及的现象。

4.骶丛主要分支有:臀上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等。

见图12-36、图12-37、图12-38。

检索关键词

骶丛、臀上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

臀上神经(superior gluteal nerve)

1.臀上神经为骶丛的一个分支(L4、L5、S1)。

2.臀上神经由骶丛发出,伴臀上血管经梨状肌上孔出盆腔,行于臀中、小肌之间,分上、下两支,分布于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检索关键词

臀上神经、梨状肌上孔。

臀下神经(inferior gluteal nerve)

1.臀下神经为骶丛的一个分支(L5、S1、S2)。

2.臀下神经伴臀下血管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行于臀大肌深面,分布于臀大肌。

检索关键词

臀下神经、梨状肌下孔。

股后皮神经(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1.股后皮神经为骶丛的一个分支(S1~S3)。

2.股后皮神经发出后穿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行至其下缘浅出下行,自本干沿途发出的分支分布于臀区、股后区和腘窝处的皮肤。

见图12-66。

检索关键词

股后皮神经、梨状肌下孔。

阴部神经(pudendal nerve)

1.阴部神经为骶丛的一个分支(S2~S4)。

2.阴部神经发出后伴阴部内血管出梨状肌下孔,绕过坐骨棘经坐骨小孔进入坐骨直肠窝,贴于此窝外侧壁表面前行分布于会阴部、外生殖器、肛门的肌肉和皮肤。

3.阴部神经主要分支有:肛(直肠下)神经、会阴神经、阴茎(阴蒂)背神经。

见图12-47。

检索关键词

阴部神经、梨状肌下孔、坐骨直肠窝。

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

1.坐骨神经为骶丛的一个分支(L4、L5、S1~S3)。

2.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最长的神经。

3.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后,位于臀大肌深面,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下行至股后区,继而在股二头肌长头深面下行,一般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大终支。

4.坐骨神经干在股后区发出肌支分布于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同时发出分支分布于髋关节。

5.坐骨神经干的表面投影:自坐骨结节和大转子之间连线的中点,向下至股骨内、外侧髁之间中点连线,此线上2/3段为其投影。坐骨神经痛时,常在此连线上出现压痛。

见图12-36。

检索关键词

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孔、胫神经、腓总神经。

胫神经(tibial nerve)

1.胫神经为坐骨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

2.胫神经于股后区下部沿中线下行入腘窝,与其深面的腘血管伴随下行,继而在小腿后区,比目鱼肌深面伴胫后血管下行,经内踝后方屈肌支持带深面的踝管处分成2个终支即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进入足底区。

3.胫神经分布范围包括小腿后群和足底肌,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

4.胫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小脚后群肌无力,足不能跖屈,不能以足尖站立,内翻力弱,足底皮肤感觉障碍明显。

5.胫神经损伤后由于小脚前外侧群肌过度牵拉,使足呈背屈,外翻位,出现“钩状足”畸形。

见图12-69、图12-70。

检索关键词

胫神经、坐骨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钩状足。

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erve)

1.腓总神经由坐骨神经分出后,沿腘窝上外侧界的股二头肌腱内侧向外下走行,继而绕过腓骨颈向前,穿过腓骨长肌,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2.腓总神经分布范围包括小腿前、外侧群肌,足背肌和小腿外侧、足背、趾骨的皮肤,膝关节前外侧部及胫腓关节。

3.腓总神经绕行腓骨颈处位置表浅,易受损伤。

4.腓总神经受损后表现为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时呈“跨阈步态”,小脚前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明显。

见图12-67、图12-68、图12-69、图12-70。

检索关键词

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腓浅神经自腓总神经分出后,在腓骨长、短肌与趾长伸肌之间下行,沿途发支分布于腓骨长、短肌,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浅出成为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第2~5趾背的皮肤。

见图12-68、图12-69、图12-70。

检索关键词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erve)

1.腓深神经分出后斜向前下行,伴随胫前血管下行于小腿前群肌之间,经踝关节前方达足背。

2.腓深神经分布于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见图12-68、图12-69、图12-70、图12-71、图12-72、图12-73、图12-74。

检索关键词

腓深神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