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后现代主义文学:意识形态的终结?

后现代主义文学:意识形态的终结?

时间:2024-0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后现代主义理论虽然对意识形态批判的概念基础提出了尖锐的质疑,但在基本框架中,其意识形态批判却呈现出另一种新的总体批判态势。而作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一部分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资本主义关于平等、民主,以及进步和科学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批判。

后现代主义文学:意识形态的终结?

文学研究中的意识形态批评自后现代理论出现以来受到人们的质疑,尤其是在许多理论家提出“意识形态的终结”以后,人们似乎感觉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后意识形态时代。事实并不尽然。因为后现代主义理论虽然对意识形态批判的概念基础提出了尖锐的质疑,但在基本框架中,其意识形态批判却呈现出另一种新的总体批判态势。实际上,意识形态概念在后现代主义理论中已经延伸至所有的思想、语言和话语领域之中。这是因为,在所有的决定论式的有效性声明都被仅仅视为特定权力/知识实体的“效果”,或者是“在场的形而上学”,或者是具体的语言游戏参与者的反思的情况下,意识形态概念再一次被看成是总体性的了。而总体性的批判又总是在暗中破坏它想超越的任何一种具体批判的基础。如果说,意识形态批判在大多数现代主义思想家那里还是最为中心的话题,尤其是关于现代性的中心话题的话,那么,后现代主义基于其理论目的——对现代性的解构和破碎,就必然要明确地质疑作为现代性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概念,也就是说,在后现代主义者那里,对启蒙理性概念和关于现代性的真理的质疑就必然导致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质疑。不可否认,意识形态批评是研究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意识形态的运作目标是隐蔽并神秘化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真正实质,所以意识形态批评担负了一种去神秘化的解蔽功能。

当代资本主义文化是一种以提供通俗化、商品化的文化产品为目标的文化工业,它操纵大众的思想和心理,具有一种内在欺骗性。而作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一部分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资本主义关于平等、民主,以及进步和科学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批判。在后现代主义小说黑色幽默、戏仿,及元创作背后潜藏的是一种解蔽资本主义所标榜的后现代时代的消费文化与有关平等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与有关民主的意识形态、科学技术与有关进步的消费意识形态,以及多元文化与有关自由的意识形态等的虚幻的后现代意识形态批判。不过,其本质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内部批判,因为它们并没有提供一种替代资本主义模式的新的总体模式;其批判也是不系统的,是一种“零工”,因此是一种后现代意识形态批判。当然,由于其所面对的时代不同,这种批判与早期的批判现实主义并不一样,那往往是通过直接揭露黑暗的现实来实现批评的目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批判并没有那么明显,相反,这是一种众声喧哗的后现代形式,通过各种不同的文体风格表现出来。我们把它称之为“后现代意识形态批判”,一方面是因为对象自身的缘故,这些作家和作品常常被归为后现代主义作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作家和文本抵抗方式的后现代性,也就是说,这些作品并没有统一的理性逻辑和表达形式,而是后现代式的,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指出,后现代作家的这些批判只是资产阶级的内部批判,因为其目的并不在于诉诸革命以开引一个新的时代。(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