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与对策

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结构功能分析将侧重分析社会文化因素与老年人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将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化是受到结构功能论的影响,由此强调社会成员共同持有的价值取向对于维系社会整合、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将冲突视作健康社会的“病态”,努力寻求消除冲突的机制。即便是将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化,也并不表明它没有存在的合理性。

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与对策

三、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社会学理论阐释

社会是怎样构成的?社会又是如何运行的?这些基本问题构成社会学的本源性问题。对于这种宏观、抽象问题的解答,往往需要超越个人本身,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才能找到答案。围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社会学基本问题,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学宏观分析范式或理论,包括结构功能理论、冲突理论、社会交换论、社会行动理论、符号互动论等。社会学这些宏观分析范式或理论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互动、相互勾连在一起的。从理论关联的角度来看,结构功能理论是帕森斯(2003)对自社会学产生以来综合各种理论的产物,并由此形成社会学的理论道统。然而,结构功能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雄霸社会学后,其理论道统地位被随后出现的现象学、常人方法学、符号互动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等一大批新型社会学理论所颠覆,以冲突理论最为典型。各种社会学理论就这样在竞争与冲突的互动中演化发展,这既包括各自不断补充、修正与完善,也包括推陈出新,如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就是在试图消解结构与行动之间的紧张与冲突过程中形成的(金小红,2008)。本节尝试从结构功能论、社会冲突论和社会互动论(实质上是结构化理论)三个基本宏观社会学分析范式来探讨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或现象。

(一)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结构功能分析

要对老年人社会适应进行结构功能分析,首先必须厘清其结构与功能体系。为此,我们首先应将老年人社会适应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社会行动系统,它是由老年人行为有机系统、老年人人格系统、老年人文化系统和老年人社会大环境等子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系统。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有机的社会系统,它是一种行动者互动过程的系统,所以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便是该系统的基本结构。

根据结构功能理论,老年人社会适应这一行动系统要保证系统自身的生存、持续和有效,必须具备四种基本功能:(1)适应功能(Adaptive function),(2)目标达成功能(Goal attaining function),(3)整合功能(Integration function),(4)潜在模式维持功能(Latent pattern maintaining function)。具体而言,作为一个完整的行动系统,老年人社会适应是由四大部分构成并发挥着相应的四大功能:

第一,老年人行为有机系统在老年人社会适应这一行动系统中发挥着适应功能。老年人行为有机系统,主要由老年人生理状况,老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个人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本共同组成。老年人行为有机系统发挥适应功能,这种适应功能既是老年人从社会环境中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的表现,又是老年人适应社会环境的具体体现,因此它是老年人社会适应这一行动系统中的核心部分。

第二,老年人人格系统在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系统中发挥目标达成功能。老年人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所有这些要素乃老年人是否能达成其行为目标的最终决定因素。

第三,老年人文化系统在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系统中发挥整合功能。老年人文化(又称老年文化)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文化,包括老年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老年人文化是对各种老年人行为相关要素的概括,是老年人达成群体认同以及识别老年群体的基础。因此,老年文化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老年人整合内外资源来适应社会而求得生存与发展。

第四,老年人社会系统在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系统中发挥潜在的模式功能。老年人社会系统是指老年人生活的外在环境,特别是指模式化、制度化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些社会文化环境是老年人行为有机系统、老年人人格系统以及老年人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从而对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系统具有潜在的模式维持功能。

正如帕森斯(2003)认为,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维持均衡特别重要。否则,就会产生冲突,出现病态,其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出来。据此,老年人社会适应状态如何取决于老年人行为有机系统、老年人人格系统、老年人文化系统和老年人社会大环境或社会系统等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状况。不过,应当指出的是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结构功能分析是以社会化决定论因果关系论为基本假设,即由社会化而得到的社会规范、道德与价值观,支配、影响着个人行为,强调社会结构与文化的制约性。因此,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结构功能分析将侧重分析社会文化因素与老年人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社会冲突分析(www.xing528.com)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大多数现有有关老年人社会适应研究表现为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化,将其视为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重要体现,并主张消除这种不和谐的因素。将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化是受到结构功能论的影响,由此强调社会成员共同持有的价值取向对于维系社会整合、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将冲突视作健康社会的“病态”,努力寻求消除冲突的机制。

的确,根据冲突论的观点,老年人社会适应是一个社会冲突命题,但这并不等于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化,因为这只是老年人社会适应不良的表现。即便是将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化,也并不表明它没有存在的合理性。将老年人社会适应看作是一种社会冲突的结果,也符合齐美尔的“冲突是一种社会结合形式”(周晓虹,2002)的命题思想。事实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冲突是普遍存在和不可避免的。

根据社会冲突论的思想,将老年人社会适应视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冲突问题,并非一定只是消极的,也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必然引起社会有机体系统的崩溃或社会的变迁(侯钧生,2001,p.166)。正如Coser(1956)所说,在一定条件下,冲突具有保证社会连续性、减少对立两极产生的可能性、防止社会系统的僵化、增强社会组织的适应性和促进社会的整合等正功能。因此,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例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以及老年人留守化和空巢化等引发的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使得老年人的护理、养老、权益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我国现有的老年人福利设施和尚未完善的社会养老制度形成冲击与挑战,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三)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社会互构分析

从历史渊源来看,郑杭生的社会互构论(郑杭生,2005)与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吉登斯,1998)是同构的,因为结构化是安东尼·吉登斯对能动与结构(或者个人与社会)的互构性表述。

所谓互构,是对参与互构主体间的关系的本质刻画,即指社会关系主体之间的相互建塑与型构的关系(郑杭生,2005)。按照社会互构论的基本原理,个人与社会在相互对立的同时也在相互建构,“人类生活共同体的发展就是个人与社会的互构关系的演变过程”(郑杭生和杨敏,2004)。

如果以行动与结构的关系来表达的话,即老年人社会适应所包含的社会互构关系体现为辩证的两个过程:一个是与老年人社会适应相关的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建构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的过程,另一个是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建构与老年人社会适应相关的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的过程。

从社会结构建构行动的角度来看,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与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之间的互构过程包括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一是与老年人社会适应相关的社会环境结构构成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的背景或场域。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与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之间的互构过程表现为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与其所在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之间是同生互构的,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是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的结果或产物,而与老年人生活相关的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一旦形成就将成为约束老年人这一行动主体的行动框架,也就是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构成老年个体行动的背景。二是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体现为与老年人社会适应相关的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的要求。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是由老年人在与其他社会主体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根据社会互构论,在社会主体相互型塑的过程,个人与社会以及各行动主体是一种共变关系,即社会关系主体在互构过程中的相应变化状态。老年人应该(事实上)根据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行为选择。由此可见,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与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之间的互构不仅表明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构成了老年人行为主体的行动框架,而且社会系统或结构的变化也将促成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的多样性选择。

从行动建构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与社会系统之间的互构关系同样也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的选择是再现、复制、强化和巩固当下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这涉及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的生成和维持,即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的稳定性问题。老年人社会适应的互构关系表现为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与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的同生互构,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体现了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的要求,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是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的结果,社会秩序的稳定就是在这种双重建构中实现的。另一方面,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的变迁和再生产。老年人社会适应行动必然促进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的发展,从而导致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的变迁和再生产,这样意味着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社会系统或环境结构也必然处于变动、调整、转型和新结构的生成过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