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龄化问题:老年人社会适应与对策

老龄化问题:老年人社会适应与对策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果还显示,控制身体健康因素,年龄与其社会适应无显著正相关。数据分析显示,农村老年人适应老年生活的困难程度与经济收入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6,p<0.001;而城市老年人适应老年生活的困难程度虽然也与经济收入存在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为0.210,p<0.001,明显低于农村老年人。

老龄化问题:老年人社会适应与对策

二、城乡老年人社会生活总体感受的差异比较

(一)城市老年人对社会适应的主观判断及看法

问及被试对自身适应现在的老年社会生活的困难程度,有2.5%的人觉得“非常困难”,11.0%的人觉得“比较困难”,53.0%的人觉得“一般”,27.3%的人觉得“比较容易”,6.2%的人觉得“非常容易”。可见,相对而言,城市老年人觉得适应老年社会生活偏向容易的人要多于偏向困难的人。

城市老年人适应老年生活的难易程度与个体的身体状况有显著正相关(r=0.306,p<0.001),即身体状况越好,觉得社会适应越容易;适应老年生活的难易程度与个体的经济状况有显著正相关(r=0.210,p<0.001),即经济状况越好,觉得社会适应越容易;适应老年生活的难易程度与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相关(r=0.404,p<0.001),即生活越满意,感到社会适应也越容易。值得注意的是,年龄与社会适应的难易程度并无直接的相关。尽管相关系数显示,年龄与社会适应的难易程度有显著负相关,但我们发现,这种负相关是由身体状况这一中介因素引起的。也就是说因为年龄的增长引起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总体上变差,故而间接地使其对社会适应感到更加困难。数据表明,一旦控制了身体状况因素,年龄与社会适应难易程度的偏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考察什么因素对城市老年人适应社会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结果发现,被认为起着最重要作用的因素依次为:家人的支持(29.9%)、政府的支持(29.4%)、老年人自身的调整(26.2%)、老年服务机构的支持(6.7%)、社区的支持(6.0%)以及朋友或同事的支持(1.8%)。选择前三项的人数比例极其明显地超过选择后三项的人数比例。

(二)农村老年人对社会适应的主观判断及看法

被试被问及自身对现在的老年社会生活适应的困难程度时,认为“非常困难”的有7.5%,认为“比较困难”的有24.4%,认为“一般”的有40.1%,认为“比较容易”的有23.7%,认为“非常容易”的有4.3%。可见,在农村老年人中,对适应现代社会感到困难的老年人占到了近三分之一。

数据表明,适应老年生活的难易程度与其经济收入存在显著正相关(r=0.306,p<0.01),也就是说经济收入越高,就越容易适应老年生活;适应老年生活的难易程度与其身体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4,p<0.001),也就是说身体越好,就越容易适应老年生活。适应老年生活的难易程度与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相关(r=0.609,p<0.001),即生活越满意,感到社会适应也越容易。结果还显示,控制身体健康因素,年龄与其社会适应无显著正相关。

当被问及什么因素对农村老年人适应社会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时,结果显示被认为起着最重要作用的因素依次是:家人的支持(54%)、老年人自身的调整(19.4%)、政府的支持(19.2%)、村里的支持(4.1%)、老年服务机构的支持(1.7%)以及朋友或同事的支持(1.6%)。选择家人的支持的人数比例明显地高于其他各项的人数比例。

(三)老年人自我报告社会适应总体感受的城乡比较

通过对城乡老年人自我报告的社会适应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如下异同:

(1)老年人对自身适应现在的老年生活的困难程度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老年人对自身适应现在的老年社会生活感到困难的程度高于城市老年人。(www.xing528.com)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城乡老年人对自身适应现在的老年生活的困难程度的感知具有显著差异(t=-5.464,p<0.001)。进一步进行交互分类,由表6-1可知,农村老年人在对自身适应现在老年社会生活感到困难的程度略高于城市老年人,城市老年人觉得偏容易的(非常容易与比较容易相加)比例要高于农村老年人,感到偏困难的(非常困难与比较困难相加)比例要低于农村老年人。农村老年人不仅要承受由于生理机能的减弱而导致身体状况下降等给生活带来的困难,这是老年人在适应老年生活中面临的共同困难,除此之外,农村较之城市经济条件差、生活设施不完善,加之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都使农村老年人在适应老年生活的过程中会比城市老年人感觉更加困难。

表6-1 城乡老年人自述的适应老年生活的难易程度

(2)农村老年人适应老年生活的困难程度与经济收入的相关程度高于城市老年人。

数据分析显示,农村老年人适应老年生活的困难程度与经济收入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6,p<0.001;而城市老年人适应老年生活的困难程度虽然也与经济收入存在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为0.210,p<0.001,明显低于农村老年人。这说明,较之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水平与经济状况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我们都知道,农村的经济状况是远差于城市的,且这种城乡差异、贫富差距目前还在不断的拉大。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城乡收入差距还是4倍左右,而当前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6倍,因此较之城市老年人,更多的农村人还在为满足自己最低层次的物质需求而奔波。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物质生活还不宽裕的条件下,经济收入会更加影响到他们适应老年生活的状况。

(3)较之城市老年人,家人的支持对农村老年人适应社会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而老年服务机构对农村老年人适应社会的作用则明显低于城市老年人。

在问及什么因素对老年人适应社会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时,无论是城市老年人还是农村老年人,排在第一重要的因素都是家人的支持,但是重要的程度却有很大差异。对于城市老年人来讲,家人的支持对他们适应社会的作用在所有因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为29.9%,然而对农村老年人却高达54.0%(见表6-2)。

表6-2 各因素对城乡老年人社会适应所起作用的比重

由此可看出,较之城市老年人,家人的支持对农村老年人适应社会起着更加突出的作用。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方面原因是经济来源不同。农村老年人的供养主要是由家庭承担,而城市老年人则主要是靠自己的收入来生活。刘念和齐冬莲(2001)通过调查得出,老年人口中由子女或其他亲属提供经济来源的所占比例最大,为57.07%;其次是老年人自己的劳动收入,为24.83%;再次是离退休金,为15.82%;社会保险和救济为1.22%;其他为1.04%。但区分城乡来看却有所不同。在城市老年人口中,以离退休金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比例最大,为49.31%;其次是子女或其他亲属提供,为34.53%;再次是劳动收入,为14.0%。而在农村老年人口中,比例最大的是女子或其他亲属提供,为64.46%;其次是劳动收入,为29.06%;再次是离退休金,为4.46%。总体看来,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供养主要是由家庭承担,而城市的老年人则主要是靠自己的收入来生活,农村老年人年轻时也不可能积累充实的养老资本。第二方面原因是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在农村更加根深蒂固。这两方面的原因致使家人的支持对农村老年人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同样是影响老年人适应社会的因素中,老年服务机构的支持对于城市老年人的重要性显著高于农村老年人。在对老年人适应社会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中,6.7%的城市老年人选择了老年服务机构的支持,而仅有1.7%的农村老年人选择了老年服务机构的支持。这说明老年服务机构的支持对于城市老年人的重要性显著高于农村老年人,这与老年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关系,绝大多数老年服务机构都处于城市当中,农村老年人却很难接触到养老院、敬老院之类的老年服务机构,因此也感受不到老年服务机构在他们社会适应当中起的作用。

(4)城乡老年人社会适应的难易程度都与年龄不存在显著相关。

通过前面的数据可知,无论是城市老年人还是农村老年人,适应老年生活的难易程度与其身体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身体越好,就越容易适应老年生活。但是,年龄却与社会适应的难易程度无直接的相关。尽管相关系数显示,年龄与社会适应的难易程度有显著负相关,但我们发现,这种负相关是由身体状况这一中介因素引起的。也就是说因为年龄的增长引起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总体上变差,故间接地使得老年人对社会适应感到更加困难。数据表明,一旦控制了身体状况因素,年龄与社会适应难易程度的偏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就提醒我们在判断老年人是否成为社会问题时,不能简单以年龄作为判断标准。也就是说老年人是不是问题,不是由年龄决定的,人一到60岁是不是就成了问题,最根本的是由该个体是否与其所处社会相适应来判定的。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口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最重要的特点是显著的个体差异(许淑莲和申继亮,2006)。不是所有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一样的,不是所有的老年人身上都贴有“身体差”的标签,很多老年人身体状况也可以很好。老年人不是一个均一的群体,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个体差异有加大趋势。那种笼统地将老年人作为客体看待的思路,实际上会掩盖老年问题的实质,引发对老年问题的错判,且导致对应对老年问题的成本预估发生严重偏差,并使得为解决老年问题而实施的策略在成效上大打折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