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北传统建筑技艺-营造程序与风俗礼仪

苏北传统建筑技艺-营造程序与风俗礼仪

时间:2024-01-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营造程序及风俗礼仪第一节择址、定向传统建造活动的第一步就是请风水先生看风水,相宅基。建房先须延请瓦工、木工,苏北多数地区称“请工”。兴工的第一步工序是瓦工平土,即初步平整、夯实建筑基址,苏北多数农村称“打石滚子”。在泰兴等地,木匠第一步首要先将做主梁的木料做好,开工日锯去一小截,是为“断木墩”仪式。

苏北传统建筑技艺-营造程序与风俗礼仪

第一章 营造程序及风俗礼仪

第一节 择址、定向

传统建造活动的第一步就是请风水先生看风水,相宅基。风水术一般认为坐高朝低、依山面水、近水向阳为吉地。苏北以平原水乡为主,建房择址的首要条件是地势要相对较高,以免水患,一般选择于地势较高的“墩”、“垛”(往往也是前代屋基遗址)上建房,所以许多村庄地名即以“墩”、“垛”命名。无高地则人工积土为高地。在苏北泰州、淮安等水乡地区,选址后第一件事是“杠土”,即从别处挑土覆于拟建屋基上抬高地势,一般春天杠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沉降密实后,在秋后农闲开始建造。一般认为择址于河流的内湾(河套)处可聚气聚财、人财两旺,有所谓“十湾九富”、“十湾九财主”之说,所以苏北以“湾”、“套”为名的村庄也十分常见;而择址外湾则不吉,因河作为龙、弓,在其脊背上建房会因弓的张弛、龙的伸腰而使房屋和房主不稳,人财荡光。河流入海入湖和小河流入大河处,俗叫“剅口”、“河汊”,这里是蛟龙入海、入湖处,在此建房建村落,如龙得水,前程无量,人财两旺,地名中的“口”、“岔”等均为历史上的剅口河汊。苏北山区建房,讲究建在山洼沟涧,到处都有“窝”(建于山窝)、“巷”(建于沟涧)为名的庄子,而在山梁上建房叫“骑龙”或“骑龙脊”,不稳固,有谚曰“十个骑龙九个坑(破败之意)”。

基址选定后,风水先生还要确定房屋朝向。苏北传统民居确定朝向时一般按“负阴抱阳”的原则坐北朝南,但又不是正南,而是南偏东2~15度左右的“太平向”。因为风水术认为只有皇宫、官府衙门和庙宇的方向可以依正子午(南北)向和卯酉(东西)向,即皇历上所谓的“大利南北,不利东西”或“大利东西,不利南北”。而普通民居若朝正南反而不吉利,所以稍偏一点,不妄图大利,只求平安免灾,故俗称“太平向”。苏北的太平向多为东南,而苏南则多为西南[1]。在此大致的东南向范围内还要注意不能对着附近的坟头、茅厕等不吉的物事。风水先生标明确定的朝向的方式一般为立两根木桩,以木桩间的连线表示房屋明间纵向中轴线,所以海安地区称确定朝向为“扽门线”。

民间建房十分重视与相邻房屋在位置、高矮及向度上的关系,要求相互协调、合乎情理。平行相邻的房子,必须在一条线上,俗叫“一条脊”或“一条龙”。若是错前了,在徐淮叫做“错牙”,认为会使小孩不安;扬州略不同,一般平行,亦可比东邻房子稍后些,俗谓:“东家向前,西家向后”。平行房屋一般高低相同,若高低不同,叫做“高的压了低的气”,被压的人家会人财不旺,故建房高度约定一般高[2]

第二节 平土、打夯

在基址杠土自然沉降一段时间后,一般在秋后农闲时开始正式建造程序。

建房先须延请瓦工、木工,苏北多数地区称“请工”。请工时,主人要带上薄礼到工头(一般为瓦工,也有木工作头的)家中商谈,再由工头约请其他瓦工、木工、漆工等。报酬方式一是“点工”,工匠吃主家三餐,外加“小日中”、“下午”两顿非正式餐(淮安等地称“夹档”,一般是馒头等干粮点心),另付报酬;二是“包工”,主家不招待,完工后按预定的总额付酬。在延请工匠的同时要请风水先生择定破土兴工的日期。农村多在秋后农闲时的黄道吉日,而市镇不论季节,只要黄道吉日即可。今多为农历双日,尤喜逢“六”,但忌“十四”。

兴工的第一步工序是瓦工平土,即初步平整、夯实建筑基址,苏北多数农村称“打石滚子”。石滚子是一种用于碾碎稻谷的瓜楞圆柱状的石制农具,此时用于打夯。在淮安等地,打石滚共13个人,大杠8个,小杠4个,1人喊号子,由下午开始(晚上点马灯、夜灯照明)到第二天早晨结束。打夯的人一般为亲朋好友,不要钱但吃主家五顿饭,称“五顿子”。下午一顿正餐,吃馒头,意味“吞吞起”,中间一顿夹档(非正餐,为点心一类),午夜12点再一顿正餐、一顿夹档,至第二天早晨为最后一顿正餐,吃汤圆,意味实在圆满。一般打夯只要打足遍数就算完工,不管土是否平实,所以农村房子地面经常下沉。

第三节 放线、定平、盘磉

基址平土后,木工根据风水先生确定的“门线”和主家提出的开间、进深等要求开出丈杆,用丈杆开始放线(淮安地区称“框线”),确定柱线(即柱、墙轴线)、柱位,以木桩或竹桩打进四角土中标示位置。木桩宜柳树忌用桑(与“丧”同音)、槐(与“坏”同音)。扬州等地还在桩上裹以红纸或红布。框线之后就开始定水平。苏北绝大多数地区以“水盆抄平”,方法是以木盆(一般用较大的澡盆)盛满水,置于基址中心;在房屋平面对角线的木桩上拴一根线,通过水盆上方。水面上覆一张大红纸,用两根等长的柴棍(芦苇棍)垂直立于线下的纸面两端。调整线的两端位置,使其正好通过两根柴棍的上皮,即为水平线。在部分地区随即举行“镇宅”仪式,即在未来主屋地基的正中挖一小洞,洞内埋一块石头,或一块玉,或银元铜钱(带吉利字眼),或米面茶盐等。也有在地上插五条七八寸长的桃符木,然后烧纸燃放鞭炮。框线、定平后,即须搁置柱下磉石(淮安称“盘磉”,南通称“平磉”)。在磉石位置开挖方坑,平面尺寸为磉石一倍,深度挖到老土为止,坑底打碎石一层,打夯拎高过膝七次,再在上面砌砖墩至地平标高(即磉石的下皮标高),在砖墩上摆放磉石。淮安风俗在盘磉时,明间东南角的磉墩内会放置铜钱、茶叶、米等以求吉利。

第四节 架料、上梁

在盘好的磉石上,木工开始架料。在泰兴等地,木匠第一步首要先将做主梁的木料做好,开工日锯去一小截,是为“断木墩”仪式。锯下来的一截木头用红纸包好,供于家祖架上,称“主木”。然后制作排山,包括柱、梁以及各种穿枋;最后上檩条(苏北方言又称檩条为桁条、梁),其中脊檩(泰兴等地称“正梁”)的安装,即苏北通称的“上梁”,在传统建造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仪式。

上梁需择吉日。有的请阴阳先生推算吉日,有的以月圆、涨潮之时为吉辰,有的查皇历定日子,1950年代后普通人家多选双日,一般选夏历逢“六”的日子,绝不选“十四”。

图1.1 南通南关帝庙巷22号油漆红字方

上梁在主屋举行。时间一般在寅时、卯时。上梁前在主屋墙上悬挂米筛,米筛上拴镰刀、尺、镜子、秤杆等物。秤取“称心如意”,余皆驱邪之物。上梁须先“请梁”,即将梁架于主屋内的木架(凳)上,主家向大梁行礼,称“拜梁”。拜梁后在中梁正中贴写有“福”或“福禄寿”字的红纸(称“红字方”)(图1.1),在其他梁、柱或门上贴“上梁喜逢黄道日,竖柱正遇紫微星”,“青龙盘玉柱,彩凤绕金梁”,横批“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年×月×日大吉大利,万事如意”等。接下来是“暖梁”(又叫“浇梁”)。木匠或瓦匠以主人递给的“暖梁酒”浇到梁上。从梁的小头浇往大头,一边浇一边说“鸽子”(喜话)。扬州、姜堰叫“照梁”,其意是借日月之光,驱走妖魔鬼怪,以保主家新宅平安。边照边说喜话:“一照金梁玉柱,二照金玉满堂,三照喜报三元,四照四四如意,五照五路财神,六照六六大顺,七照天献七巧,八照八仙聚会,九照九天同庆,十照十全十美。”扬州由木匠点燃刨花在梁下来回照,边照边说喜话。其时“半边人”(夫妇有一方去世者)不能在场。姜堰以尺余长的红纸捻子蘸豆油点着照梁,同时还要拿一面箩筛筐子,立面贴上红纸作照妖镜,和火捻一起照梁。照梁完毕再在梁上红字方两侧扎两只红绸彩球,称“刨梁”。

将梁提上山墙叫“系梁”,忌说“吊梁”。扬州俗,木匠站在东山墙上,瓦匠站在西山墙上,瓦匠、木匠将“龙绳”(系有红带子的麻绳)放下,让主人接住,并捆住正梁。在鞭炮声中,瓦匠、木匠徐徐将梁往上提,主人在下用竹篙顶。各地系梁时皆说喜话,道“好”。

紧接着的是“安梁”。将梁的两头对准中柱上的榫头,用“千斤锤”(木制锤)敲几下即可将梁安好。扬州俗,当正梁即位后,木匠就用千斤锤一边敲一边说起“鸽子”(喜话)来:“日出东方喜洋洋,我为主人砌华堂,东面造的金银库,西面筑的积谷仓,千棵柳下拴骡马,万棵桑上栖凤凰,凤凰不落无宝地,状元出在你府上。”瓦匠在另一头也用瓦刀边敲边说:“今日吉时上金梁,金梁架在金柱上,金柱上面挂金榜,主家中了状元郎,飞来玉龙盘金柱,落下凤凰栖中央,紫金梁上金花插,荣华富贵进华堂。”[3]

梁安好后,木匠高喊“好,恭喜主家”,主家乐得喜笑颜开,放鞭炮庆贺。鞭炮声中,瓦匠、木匠在木梁两端插上金花,悬挂千斤锤、红布。安梁完毕,“掌墨师”(木工头儿)口涌吉祥辞令,在梁头上向主人“献宝”,屋主人则在下面“接宝”。各地的“宝”不尽相同,有镯头、簪儿、内嵌元宝铜钱的糕饼等。“献”的方式有的是抛下来,有的以红绳吊下来。“接宝”的方式有的以衣兜接,有的以红被面接,有的则以手接。无论什么方式,主人都要接到宝,免得财气跑掉。主人接宝,表示领受鲁班祖师的赏赐

“抛梁”是上梁时闹喜的一种形式,在献宝结束后进行。屋主人事先蒸好许多糕饼(取高升、圆满之意,其形有圆、方、菱形,并用糕模染红,印出各种图案,今用馒头代替),由匠人从屋梁上抛洒下来。同时抛洒的还有糖果、钱币等。抛洒下来的物品必须从梁上滚下来,故抛梁又名“滚梁”。抛梁使喜庆气氛达到高潮,参加上梁的众亲友在下面抢宝,俗信抢到者会交好运

海州俗,为了驱邪求吉,抛梁结束后,屋主人请工匠手拿五尺杆子(俗叫“量天尺”),从中梁上走一趟,此为“踩梁”。踩梁是建房中驱邪力最高的动作,主人不惜花钱,因为这种动作危险大,匠人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会踩梁的。上梁如果遇到雨淋最高兴,泰兴等地称“珍珠抱梁”,他地有谚“有钱难买雨浇梁”、“雨浇梁头,吃穿不愁”[4]

上梁是建房的一件喜事,亲友近邻要来贺喜、帮工、出贺礼。贺礼件数要成双。扬州俗,女儿女婿要挑礼担前来祝贺,礼品有金花、红烛、鞭炮、红布(红被面)、鱼、肉、糕、馒等。上梁结束,主人给工匠喜钱,当日办“上梁酒”款待诸工匠和亲友近邻。兴化俗,破土兴工和上梁要请至亲好友前来帮工,未邀或邀而不到者,被视为交恶的表现。南通、泰兴等地俗,上梁过程中,匠人门互相招呼、配合,均讲“行话”(又称“切口”),如斧头叫“代富”,绳索叫“千金”,梯子称“步步高

上梁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程序是“挂线、倒正”。即用砖吊线检验排架中各构件是否垂直于地面,若有歪斜,需要矫正。在挂线、倒正之后,在柱间钉上“八字拉杆”固定排架。

第五节 砌墙

木工架料完毕后,瓦工即开始砌墙。有数进房屋的住宅,后进房一般高于前进房六寸或一尺六寸,此为“步步高”。今建房尺寸皆大于旧时,但为数大多还带个“六”字。

砌墙首先挖墙脚槽(淮安称“开脚”),并将槽底夯实(俗称“打夯”、“打硪”),有些大房子还在槽内打桩基以求加固。各地往往放置一些财物以图吉利。徐州是将五谷和柴灰撒在槽内,边撒边喊:“五谷丰登,财气有余。”扬州、连云港、苏州等地则是在四个角上各放一枚铜钱,是为“太平钱”,寓意四平八稳。有的地方放“金砖”,即屋主用红纸包八块砖,于四角各放两块,砖下放太平钱,以求财源茂盛。然后先砌基础墙(盐城、淮安称“脚子”),脚子根据地基情况和房屋大小深浅不同,淮安地区农村普通民宅往往只砌两皮砖脚子,其上再砌正身墙。(www.xing528.com)

砌土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土坯垒墙;二是采用版筑法。后者是将调好的软泥塞入两块夹板中,再以木锤捶打结实。土墙是贫苦农民住宅普遍采用的。稍富有一点的人家则用砖石砌墙脚(俗称“四角硬”),或砌半截矮墙,其上再垒以土坯。

市镇居民和农村中的富户基本上砌砖墙。经济条件好的人家整砖砌到顶做清水墙。一般的人家砌成空心墙(又叫“嵌空夹皮墙”,内外用砖但中空,填以碎砖石块)、里生外熟墙(墙外壁用砖,内壁用土坯)、斗子墙(砖头侧立而砌,中空省砖)、玉带围腰墙(砌几层乱砖再砌一层整砖)、单砖墙。

连云港、徐州等地的山区居民就地取材,开山凿石,以石块砌墙,或以石块砌墙脚,上面砌砖墙。

图1.2 连云港南城镇侯府 
正屋门东侧的天香庙

市镇房屋一户挨着一户,为防邻家失火(泰州及里下河地区俗称“走水”)殃及自家,有的将山墙砌成风火墙(又叫“风火山”),即从屋檐到屋脊处的山墙高出二三尺。

砌墙时留下门窗位置。扬州等地的富有人家以砖石砌门楼。在门槛两侧及门楣的上方两侧要各放两枚太平钱,以使进出门都太平。门的高度和宽度都要逢六,如门宽一般为二尺六寸六或三尺二寸六,门高一般为六尺六寸或六尺二寸六等。江都绍伯镇门的尺寸比较特殊,民谚曰:“二尺九,五尺九,红白喜事都能走。”连云港安装门楣时要说喜话道“好”:“四大金刚托玉板,好。九个仙女系金绳,好。八仙安好太极图,好。四平八稳向阳门,好。”[5]海州建主屋时,在门左边墙上留一个向外开的长方形小洞,上端修饰成楼阁檐形,此为“天香庙”,中供三元大帝,亦有供姜子牙或天帝神灵,求其保佑家人平安发财(图1.2)。

第六节 盖屋顶

上梁后要经过“晒梁”方可盖屋面。晒梁是为了“聚阳气”。徐州上梁后,匠人休息一二日以晒梁,而海州则在上梁日午后开始盖屋面,并争取当日盖好,无论盖好与否,当日工匠们必须在新屋内吃饭。当天夜晚屋主人或长子必须住新屋内,是为“压房”

盖房子包括钉椽子、铺“望”、盖顶、做脊等几道工序。扬州俗,每个房间的椽子数只能逢单,因为要避鲁班乳名“双子”之讳,否则认为房子容易倒塌。椽上铺“望”。因经济条件不同,望有芦苇望、望砖、望板之分。淮安望上盖顶。

屋面材料主要为瓦或草。今有水泥平顶屋面。传统瓦皆为弧形薄片,民国年间出现长方形大瓦(俗称“洋瓦”)。今两种瓦兼有,以传统小瓦为多。今苏南全部为砖瓦房;苏中基本为砖瓦房,草房偶见;苏北农村多数为砖瓦房,草房为数仍不少。

盖屋顶中最重要的是做屋脊,俗称“压脊”。屋脊做得好坏与否,不仅关系中梁的保护、两面坡屋面的牢固,而且由于处在整个房子的最高处,事关房子的美观与吉祥。瓦屋压脊,一般都在脊上做点花样求美求吉,扬州称此为“做吉”。通常屋脊两角翘起,尤以南通和泰州以东的苏中地区,屋角翘得最高。屋脊角饰上,有的为瓦花“福禄寿喜财”等字样,有的嵌以雕花青砖,有的为变形如意、“”字、书卷,有的为堆灰浮雕或彩绘。泰兴、江都、泰州、邗江一带的“龙脊头”以瓦花堆砌、镂空、敷彩为特色,兽形、花卉、字纹均有,富于写实。靖江一带的“孵鸡头”和苏州做法相仿,以黑白分明的云纹、回字纹和砖雕,表现出一种古朴、庄重、威严的风格。屋脊的中段一般平伸无装饰,有的人家则做“脊花”。如以瓦花饰成莲花或万年青形,以“堆灰”发塑制花卉、瑞兽和吉祥字纹,还有的人家彩绘驱邪戟、阴阳图、八仙器具等。淮安地区的传统做法在屋脊正中用砖砌成方形盒子,中空栽一盆万年青,以兆年年发禄。扬州俗,瓦匠上最后一片脊瓦称作“合龙口”、“闭龙口”,这时要说“鸽子”,主家赏喜钱,接着瓦匠向脊中心的空斗内放豌豆、稳子、铜钱,其意为“安稳”、“发财”[6]

第七节 禁忌和厌胜[7]

建房忌讳很多,犯了忌讳,俗信于屋主人、家庭成员以及房屋本身都很不利。如建房忌“前大后小”,因形类棺材,又不聚气。四合头和大院落住房,其左右厢房数不能多过前后房子间数,最忌前后房缩嵌在厢房以内。同一住宅,忌厢房高于主房、前房高于后房,包括屋脊高度和地面高度,此为“奴不欺主”。

在宅基的地势上,要求前低后高,民间称作“阳宅”,主吉。如果前高后低,则为“阴宅”,主凶。如果两头高中间低,俗称“小鬼挑担子”,主凶。如果中间高两头低,俗称“小鬼抬轿子”,也不吉利。

旧俗为使房屋聚气,后墙不开窗。门则有四忌:忌用桑木,因桑丧同音,喜用楠木、柳木、榆木、椿木做门;忌用铁钉拼板合缝,只能用竹签,再以横木加固,因门上有钉被视为“关门钉”,会使家中人丁不安;横木根数忌三、五,只能是四道或六道,四四如意,六六大顺,而三、五是“三煞”、“五鬼把门”。忌用内穿榫,横木穿榫要一半嵌在门板内,一半露在门外,如穿榫全部插入板内叫“穿肠过肚”,屋主会遭凶事。相距不远的房屋之间,门窗所向忌讳很多,概括言之为“四不冲”:门与窗不能相对(即相冲),此为“大眼瞪小眼”,梁架会不睦,又会害疮;门不对烟囱,传说烟囱是黑煞神,对着不吉;门不对屋爪(即屋脊两端),民间视屋脊为龙,屋爪为龙爪,门对着屋爪,龙爪会入门抓人;门不对路头、巷口和水沟头,认为路、巷、水沟是支暗箭,不仅会冲走财气,还会伤丁。类似忌讳,今信者渐少。南通等地考究的人家在建房时必须注意所有的用料均须按自然树木的生长规律,树根在下,树梢在上,否则认为不吉,称“瓦房三间,不用倒木半寸”。

俗信在建房过程中,工匠采用厌胜(包括语言、动作、物品),可使屋主人蒙受灾殃。扬州一带称“作法”,南通称“作破”,苏北称“使惹殃”。如果屋主人在地方上有民愤,或者对工匠招待恶劣,有意欺侮,工匠们就会采用厌胜来报复。常见厌胜有:①“小牛拉车”。以木制小牛拉车模型,藏在门上墙内,牛头向外拉车的,能把家中财气拉走,屋主家业破败;而牛头向内拉车的,能把外边的财气拉进来,主人就会发财。②“门下独木桥”。在门槛踢脚石下边留一洞,洞内放一碗水,水碗上横担一只筷子,能使主人睡觉做噩梦,疑是睡在悬河的独木桥上。③“门槛钉橛”。在门槛正中心钉下一只竹筷,或铁钉、木橛子,叫“穿心钉”,使主人家人丁不旺。④“置三煞”。在中梁上钉三根铁钉,再扣上三条黑线,叫“黑三煞”,能使屋主人死亡。⑤“设忌标”。设置犯忌讳的恶性标记,比如在姓朱家的左边路旁掘水塘,取名磨刀塘,寓意“磨刀杀猪”。⑥“斩地龙”。俗以涧沟、土岭为地龙,能使某家发旺,夜间在龙身上插一把铁锹,或挖条横沟,就能把地龙斩断,使某家由旺变衰。厌胜不能让别人知道或看见,一旦泄露就不灵验了。民间关于厌胜的传说,形象生动,活灵活现,是一种精神上的威胁力量。

【注释】

[1]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建筑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本章引用部分以该书第二章“生活习俗”之第三节“建房”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摘录其中与作者对苏北各地工匠及居民访谈调研符合的相关内容,并根据调研结果适当加以增减修改而成,特此说明。

[2]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建筑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本章引用部分以该书第二章“生活习俗”之第三节“建房”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摘录其中与作者对苏北各地工匠及居民访谈调研符合的相关内容,并根据调研结果适当加以增减修改而成,特此说明。

[3]❷❸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建筑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本章引用部分以该书第二章“生活习俗”之第三节“建房”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摘录其中与作者对苏北各地工匠及居民访谈调研符合的相关内容,并根据调研结果适当加以增减修改而成,特此说明。

[4]❷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建筑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本章引用部分以该书第二章“生活习俗”之第三节“建房”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摘录其中与作者对苏北各地工匠及居民访谈调研符合的相关内容,并根据调研结果适当加以增减修改而成,特此说明。

[5]❷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建筑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本章引用部分以该书第二章“生活习俗”之第三节“建房”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摘录其中与作者对苏北各地工匠及居民访谈调研符合的相关内容,并根据调研结果适当加以增减修改而成,特此说明。

[6]❷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建筑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本章引用部分以该书第二章“生活习俗”之第三节“建房”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摘录其中与作者对苏北各地工匠及居民访谈调研符合的相关内容,并根据调研结果适当加以增减修改而成,特此说明。

[7]❷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建筑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本章引用部分以该书第二章“生活习俗”之第三节“建房”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摘录其中与作者对苏北各地工匠及居民访谈调研符合的相关内容,并根据调研结果适当加以增减修改而成,特此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