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及唐代遗风简析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及唐代遗风简析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唐是经过魏晋几百年动乱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统一的历史时期。隋唐时期,对木料的选择和加工已十分成熟,出现了规范化的梁架结构模式。隋唐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实现了结构造型与艺术处理的统一。图1-17山西朔州崇福寺唐朝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时期。时至今日,关中地区古村落中规整的合院式布局,古建老宅中程式化的梁架结构,以“五脊六兽”为代表的屋顶装饰和木砖石雕的大量运用,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唐时建筑的遗风。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及唐代遗风简析

隋唐是经过魏晋几百年动乱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统一的历史时期。将他们放在一起来谈,一是因为他们均定都在同一座城市;二是因为他们都表现出了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愿望,也表现出了排除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的决心;三是因为他们在恢复关中政治、经济、文化实力,重新确立其在全国中心地位的问题上都做出了贡献。

隋朝虽然只有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在都城修建上吸收了天下的优点,把先进的规划和技术拿来一用,建造了一座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令人惊叹的城市。

首先,规划上井然有序。由宇文恺主持设计,于开皇二年(582)开工,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完工,在关中修建了一座规模空前的都城,起名大兴。唐朝沿用大兴城,更名为长安城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工部尚书阎立德率人重修外郭城,但仍然保持了大兴城的基本形貌。据今实测,唐长安外郭城东西宽9500 米,南北长8470 米,总面积达84 平方千米。整座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12 座城门的六条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干道。而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则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它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部是万年县,西部是长安县,东、西两部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城内南北11 条大街,东西14 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10 坊,其形状近似一个围棋盘。“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诗句,就是对城内格局的记录(图1-16)。

其次,梁架结构的成熟。用木材搭建房屋的梁架一直是传统建筑的重要步骤,在官方和民间建筑中广泛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隋唐时期,对木料的选择和加工已十分成熟,出现了规范化的梁架结构模式。以官式建筑的木构架为例,在出土的长安城遗址中,地基上的柱子排列有“日”字形、“目”字形和“回”字形,说明宋代《营造法式》中记载的各种殿堂柱网布置,在唐代的建筑活动中已经在广泛运用了。把建筑中常用构架类型归纳成类,使之便于在建造中选择,在提高设计和建设效率的同时,也可以达到节省用料的目的。

图1-16 唐长安城格局

再次,制作的艺术化。以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最高境界。通过各种方式使营造的建筑具有一定的美学效果,标志着建筑走向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隋唐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实现了结构造型与艺术处理的统一。以屋顶为例,秦汉时期的屋顶受工艺限制多以平直为主,略显生硬;隋唐时期的屋顶更加开阔,随着柱、梁、拱衔接工艺的改善,屋顶的曲线效果更加明显,出檐更加深远,原本起支撑作用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图1-17)。出土的建筑遗址还证明,唐代的一些重要建筑的屋顶还使用了彩色的琉璃瓦,加之线条流畅的鸱吻和叠瓦脊,构成了洋洋大观的屋顶效果。规整的梁架结构,硕大而曲线流畅的屋顶,构成了唐代建筑舒展大方、庄重典雅、色调明快的美学风貌。(www.xing528.com)

图1-17 山西朔州崇福寺

唐朝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时期。上到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有了精神方面的追求。当然,在高度集权的社会中,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会首先运用在官方的建筑上,随后再影响到民间,在民居建筑上有所表现。时至今日,关中地区古村落中规整的合院式布局,古建老宅中程式化的梁架结构,以“五脊六兽”为代表的屋顶装饰和木砖石雕的大量运用,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唐时建筑的遗风。

应该说,中国历史上将建筑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进行结合,肇始于魏晋,大成于唐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充满自信的唐人眼里,建筑这一古老的营造活动已经不是单纯的生存场所,而是标榜身份、修养、家境等文化优越感的一种载体,以造型、用料、装饰等手段,塑造出足以给人以精神震撼的空间。这才是唐代建筑的基本气质,与以诗而著名的时代风气相辅相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